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农业
1
作者 陈晓斌 张炳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104-105,共2页
本文从植保工作者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农业的关系 ,分析了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若干问题 ,提出了如何有效地进行植物保护 ,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些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 植物保护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物检疫管理信息系统 被引量:2
2
作者 沈杰 楼兵干 +1 位作者 高其康 蒋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6,共2页
引进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的检疫管理信息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 ,即数据输入子系统和智能查询子系统。系统收集了分布于 314个国家和地区的 4 34条有关进境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信息、136 3条寄主植物记录和 5 0种有... 引进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的检疫管理信息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 ,即数据输入子系统和智能查询子系统。系统收集了分布于 314个国家和地区的 4 34条有关进境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信息、136 3条寄主植物记录和 5 0种有害生物图谱。可按寄主植物的中文名或学名查询该寄主植物上可能会携带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也可按国家或地区查询当地分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 ;同时也可检索来自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某一检疫物可能会携带的危险性有害生物。系统操作简便、查询快速、易于扩充 ,实现了植检信息、检疫审批和检疫证发放的智能化管理 ,可为我国相关的检疫机构引进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物提供检疫信息快速查询服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繁殖材料 观赏植物 植物检疫 管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萎病菌诱导的结构抗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与西瓜枯萎病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58
3
作者 许勇 王永健 +2 位作者 葛秀春 宋凤鸣 郑重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分析了枯萎病病原菌侵染西瓜后幼苗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木质素与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及其形成的相关酶一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木质素与HRGP含量、POD与PAL活... 分析了枯萎病病原菌侵染西瓜后幼苗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木质素与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及其形成的相关酶一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木质素与HRGP含量、POD与PAL活性,随病菌的侵染在抗感品种体内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但抗病品种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说明上述反应在西瓜枯萎病抗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 木质素 HRGP POD PAL 抗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对黄瓜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梁建根 张炳欣 +1 位作者 喻景权 陈振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206,共5页
为了解植物生长促生细菌CH1与CH2对黄瓜生长及品质的作用机制,采用种子催芽、温室盆栽与生理生化的方法,研究了其对黄瓜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H1与CH2对黄瓜种子萌发、根与植株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根部与叶部中超氧阴离子... 为了解植物生长促生细菌CH1与CH2对黄瓜生长及品质的作用机制,采用种子催芽、温室盆栽与生理生化的方法,研究了其对黄瓜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H1与CH2对黄瓜种子萌发、根与植株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根部与叶部中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减少,与品质相关的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植物促生细菌 活性氧 生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体内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及与抗病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凤鸣 葛秀春 郑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3-377,共5页
分析了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叶 片和根茎部组织中超氧物歧化酶( S O D)和过氧化氢酶 ( C A T)活性的变化动态, 结果表明:抗病品种 和感病品种棉苗 中 S O D 和 C A T 酶活性无显著 差异;氟乐灵处 理可诱发棉苗对枯... 分析了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叶 片和根茎部组织中超氧物歧化酶( S O D)和过氧化氢酶 ( C A T)活性的变化动态, 结果表明:抗病品种 和感病品种棉苗 中 S O D 和 C A T 酶活性无显著 差异;氟乐灵处 理可诱发棉苗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且氟乐灵处理的棉苗组织中 S O D 和 C A T 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叶 片和根茎部组织 中 S O D 和 C A T 酶活 性明显提 高,但抗病品 种棉苗组 织中 S O D 和 C A T酶活性在前期 增加不显著,后期增 加较慢,而感病品 种棉苗中两种酶活 性在前期就明 显升高,增加 速度快;氟乐灵处理的棉苗,其组织中两种酶活性始终低于未处理棉苗 接种后的水平⒚棉花组织中的 S O D 酶主要是 Cu, Zn S O D,受侵后 S O D 酶活性的升高主要来自于 Cu , Zn  S O D⒚因此, S O D 和 C A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 超氧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H诱发水稻对稻瘟病的系统获得抗性 被引量:20
6
作者 葛秀春 宋凤鸣 +1 位作者 郑重 瞿海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311-314,共4页
研究了苯基(1,2,3)噻二唑-7-硫代羧酸硫甲酯(BTH)处理诱导水稻对稻瘟病的系统获得 抗性的表现。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BTH对稻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无明显的抑制作 用;BTH处理后显著减轻了水稻幼苗稻瘟... 研究了苯基(1,2,3)噻二唑-7-硫代羧酸硫甲酯(BTH)处理诱导水稻对稻瘟病的系统获得 抗性的表现。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BTH对稻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无明显的抑制作 用;BTH处理后显著减轻了水稻幼苗稻瘟病的病情,其最佳处理浓度为0.5mmol/L,最佳处理时间 是接种稻瘟菌前7d,持久期在14d以上;0.5mmol/L BTH处理水稻第二张完全叶,可使未处理的 上部叶片的病情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说明BTH诱发了水稻幼苗对稻瘟病的系统获得性抗性(sys- 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试验结果还表明,BTH浸种可诱发水稻 3-4叶期对猪瘟病的抗性: 抽穗前处理叶片明显降低了水稻穗颈瘟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获得抗性 稻瘟菌 B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围外来微生物定殖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炳欣 张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24-628,共5页
检测植物根围微生物定殖情况的方法分为可培养的微生物和不能培养的微生物两种 .传统做法是用培养方法检测投入到根围的微生物 ;而现在逐渐注重研究对于不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定殖的检测 .综合检测方法有四种 :天然抗生素抗性的标记 ;外来... 检测植物根围微生物定殖情况的方法分为可培养的微生物和不能培养的微生物两种 .传统做法是用培养方法检测投入到根围的微生物 ;而现在逐渐注重研究对于不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定殖的检测 .综合检测方法有四种 :天然抗生素抗性的标记 ;外来基因标记 ;DNA和 RNA探针以及免疫学方法 .前两种方法往往结合在一起应用于可培养的根围外来微生物的检测 ;而后二者可用于检测可培养的或不可培养的根围微生物包括活细胞或死细胞 .根围不能培养的微生物已逐渐由于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根围生态学 根围定殖 检测方法 植物根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和28S rDNA D2基因序列与形态特征联合分析的中国角顶叶蝉亚科系统发育研究(半翅目:叶蝉科)(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戴仁怀 陈学新 李子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55-1064,共10页
首次在国内利用28S rDNA D2区段和16S rDNA基因序列,结合50个形态特征对角顶叶蝉亚科(Deltocephalinae)[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19个属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从无水乙醇浸泡保存的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了19个内... 首次在国内利用28S rDNA D2区段和16S rDNA基因序列,结合50个形态特征对角顶叶蝉亚科(Deltocephalinae)[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19个属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从无水乙醇浸泡保存的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了19个内群和1种外群Typhlocybinae[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种类的28S rDNA D2基因片段并测序,同时扩增了16SrDNA基因片段并测序11条,采用了GenBank中1个种类的16S rDNA同源序列。采用PAUP*4.0和MrBayes3.0两个分析软件和3种建树方法,利用同源28S D2 rDNA和16S rDNA两个基因序列与形态特征结合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二叉叶蝉族Macrostelini是一个单系,并在角顶叶蝉亚科的系统发育中处于基部的位置,是内群中最原始的族;角顶叶蝉族Deltocephalini中除了纹翅叶蝉属Nakaharanus,其余各属构成单系;殃叶蝉族Euscelini内属的归属比较混乱,可能是一个并系群,属间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隆额叶蝉族Paralimnini与顶带叶蝉族Athysanini是姐妹群。带叶蝉属Scaphoideus与纹翅叶蝉属Nakaharanus是姐妹群,二者与木叶蝉属Phlogotettix的关系最近,三者构成一个单系,建议将三者归为带叶蝉族Scaphoideini。研究结果还表明,小眼叶蝉族Xestocephalini和Balcluthini的系统发育位置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叶蝉科 角顶叶蝉亚科 16SrDNA 28S D2rDNA 形态特征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性附腺发育与核酸及利它素蛋白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其康 楼兵干 +1 位作者 董海涛 胡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3-587,共5页
对不同发育时期家蚕Bombyxmori雌性性附腺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 ,从家蚕化蛹后第 6天到成虫羽化当天的性附腺内总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 ,至羽化当天为最高 ,达 86 0± 70 μg 对。不同时期内能引诱野蚕黑卵蜂识别寄主的利... 对不同发育时期家蚕Bombyxmori雌性性附腺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 ,从家蚕化蛹后第 6天到成虫羽化当天的性附腺内总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 ,至羽化当天为最高 ,达 86 0± 70 μg 对。不同时期内能引诱野蚕黑卵蜂识别寄主的利它素在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差异明显 ,从化蛹后第 6天的 10 %增加到羽化后的 5 8%。性附腺的总RNA含量从化蛹第 6天到成虫羽化前 1天几乎是直线增加 ,但羽化后下降很快。不同时期分泌部中总RNA含量变化与贮存部明显不同。含量最高时 ,分泌部RNA可占整个性附腺RNA的 90 %以上 ,而贮存部总RNA含量则远少于分泌部 ,羽化当天约为分泌部的十分之一。分泌部总RNA中的 18S亚基含量远高于 2 8S亚基 ,明显不同于贮存部的。从分泌部总RNA中分离的mRNA存在明显的条带分布 ,这预示着高丰度的mRNA的存在与总蛋白中高含量利它素的存在有着特殊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性附腺发育 核酸 利它素蛋白变化 野蚕黑卵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吕宋岛和中国浙江省的稻种非致病假单胞杆菌及相关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关林 吴芝仙 +1 位作者 余雪芳 苗东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3-238,共6页
在1993~1998年间对采自中国浙江省的116批及菲律宾自宋岛的129批稻种进行了假单胞杆菌及相关细菌多样性研究。分别从浙江省和吕宋岛分离出1200多个和2300多个有关菌株,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菌学、致病性和数值分类... 在1993~1998年间对采自中国浙江省的116批及菲律宾自宋岛的129批稻种进行了假单胞杆菌及相关细菌多样性研究。分别从浙江省和吕宋岛分离出1200多个和2300多个有关菌株,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菌学、致病性和数值分类(Biolog)法测定。结果显示,吕宋岛稻种上的荧光细菌数明显高于浙江省。鉴定出16个假单胞杆菌种或型及2个相关种,其中约一半的细菌种尚未有从稻种上分离出来的记录。503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叶鞘腐败病菌及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桔抗性测定表明,在浙江省约占稻种细菌总数12%的菌对一个或多个水稻病原菌具拮抗性,而在吕宋岛约占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多样性 假单胞杆菌 水稻 细菌群体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失GDD保守区的黄瓜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瑞 郑重 周雪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1-534,共4页
以 CMV亚组 1株系 Fny- CMV RNA2基因组为模板 ,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进行 PCR扩增 ,得到 2 .5 kb的全长复制酶基因扩增产物 .对此产物进行纯化 ,并用 N co I和 Bsp HI进行双酶切 ,得到 3个片段 .将不含有 GDD保守区的 2个片段用 T4 DNA... 以 CMV亚组 1株系 Fny- CMV RNA2基因组为模板 ,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进行 PCR扩增 ,得到 2 .5 kb的全长复制酶基因扩增产物 .对此产物进行纯化 ,并用 N co I和 Bsp HI进行双酶切 ,得到 3个片段 .将不含有 GDD保守区的 2个片段用 T4 DNA连接酶连接 ,并对连接产物进行 PCR扩增 ,得到 2 .2kb左右缺失 GDD保守区的黄瓜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的扩增产物 .将其克隆到 p GEM- T Easy Vector上 ,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表明 GDD保守区确已缺失 .该缺失不导致开放阅读框架的移码 .将缺失 GDD保守区的基因定向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 p BI12 1中 ,并经三亲交配导入根癌农杆菌中 ,经 PCR及酶切鉴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复制酶 植物表达载体 基因克隆 GDD保守区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背飞虱取食抗虫品种过程中体内保护酶和自由基的变化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建明 俞晓平 +4 位作者 吕仲贤 陶林勇 郑许松 徐红星 程家安 《华东昆虫学报》 2002年第2期41-45,共5页
白背飞虱取食抗虫品种过程中自由基含量显著增加 ,在取食 18小时后达最高值 ,以后又开始下降 ;在取食中抗品种 N2 2 和高抗品种 Ptb3 3 时 ,虫体内 SOD和 CAT活性明显增加 ,且起着主要作用 ,POD作用不明显 ;白背飞虱在抗虫品种上连续饲... 白背飞虱取食抗虫品种过程中自由基含量显著增加 ,在取食 18小时后达最高值 ,以后又开始下降 ;在取食中抗品种 N2 2 和高抗品种 Ptb3 3 时 ,虫体内 SOD和 CAT活性明显增加 ,且起着主要作用 ,POD作用不明显 ;白背飞虱在抗虫品种上连续饲养一至二代后 ,体内保护酶活性逐渐接近于感虫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取食 抗虫品种 体内保护酶 自由基 抗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通草蛉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分级及在测报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永玉 胡萃 牟吉元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97-600,共4页
根据中华通草蛉雌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特征 ,将其发育分为 5级 ,并以各级卵巢主要生化成份含量变化加以验证 .该分级可用于麦田测报 ,当雌成虫生殖系统发育至 3级的个体达 50 %以上时 ,3~ 4 d后田间雌成虫进入产卵高峰期 ,当发育至 4级的... 根据中华通草蛉雌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特征 ,将其发育分为 5级 ,并以各级卵巢主要生化成份含量变化加以验证 .该分级可用于麦田测报 ,当雌成虫生殖系统发育至 3级的个体达 50 %以上时 ,3~ 4 d后田间雌成虫进入产卵高峰期 ,当发育至 4级的个体达 50 %以上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通草蛉 雌性生殖系统 发育分级 测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烟煤病病原形态特征及发病生态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月季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1-263,共3页
经过桑树、喜树等 10多种植物发病的观察和研究 ,明确烟煤病的病原是小煤炱目(Meliolales)小煤炱科 (Meliolaceae)中明胞炱属 (Armatella)真菌。研究表明 ,该属病原能产生无性孢子 ,并能在培养基中生长。其菌丝又能回接健康叶片 ,形成... 经过桑树、喜树等 10多种植物发病的观察和研究 ,明确烟煤病的病原是小煤炱目(Meliolales)小煤炱科 (Meliolaceae)中明胞炱属 (Armatella)真菌。研究表明 ,该属病原能产生无性孢子 ,并能在培养基中生长。其菌丝又能回接健康叶片 ,形成相同的菌膜。但此属真菌专化性较强 ,不能在不同科、属、种的植物间交互接种。植物烟煤病易在阴、湿等环境条件下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病 病原菌 形态 寄生专化性 生态因素 植物 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科属级系统发育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予州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0-174,共5页
根据Sivec等提出的形态特征,应用Hennig86支序分析软件对虫责亚科18个属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运算分析.结果表明,虫责亚科属级系统发育支序图与目前的分类系统基本符合;此外,可将虫责族Perlini初步分为4个... 根据Sivec等提出的形态特征,应用Hennig86支序分析软件对虫责亚科18个属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运算分析.结果表明,虫责亚科属级系统发育支序图与目前的分类系统基本符合;此外,可将虫责族Perlini初步分为4个属群,即Perla-group,Kamimuria-group,Etrocorema-group和Tyloperla-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翅目 JI科 Ji亚科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十字花科蔬菜有害生物发生与治理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俊敏 郑永利 刘树生 《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73-75,共3页
以菜农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浙江省12个十字花科蔬菜主要产区从业人员的组成结构、生产技能以及有害生物治理等现状,分析讨论了当前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十字花科蔬菜 生产现状 有害生物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因素分析
17
作者 楼成礼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9-101,共3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涉及学校、社会及家庭的综合系统,其影响因素难以用常规的手段进行定量描述,因此,我们设想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影响系统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而寻求改善系统效果的途径...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涉及学校、社会及家庭的综合系统,其影响因素难以用常规的手段进行定量描述,因此,我们设想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影响系统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而寻求改善系统效果的途径和对策,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因素分析 层次分析法 层次结构模型 实践过程 系统效果 系统分析 综合判断矩阵 解决实际问题 基层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物检疫审批的智能化管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杰 楼兵干 +1 位作者 高其康 蒋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针对目前我国引进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物的检疫审批手工管理效率低、检疫要求针对性不强且易产生遗漏等问题,浙江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联合浙江大学,采用Delphi语言编译而成引进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物检疫审批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 针对目前我国引进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物的检疫审批手工管理效率低、检疫要求针对性不强且易产生遗漏等问题,浙江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联合浙江大学,采用Delphi语言编译而成引进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物检疫审批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数据资料的标准化与维护和检疫信息的查询等问题。系统总体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操作简便,易于扩充,实现了植物检疫信息、检疫审批和检疫证发放的智能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检疫 林木繁殖材料 园林植物 检疫审批 智能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挥发物、叶色和表皮毛在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中的作用 被引量:34
19
作者 庞保平 鲍祖胜 +1 位作者 周晓榕 程家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7-551,共5页
在室内条件下 ,初步研究了寄主挥发物、叶色和表皮毛在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中的作用。在嗅觉仪试验中 ,寄主叶片挥发物对美洲斑潜蝇雌成虫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在叶色反应试验中 ,美洲斑潜蝇雌成虫在叶子圆片上停留的时间明显大于在滤纸... 在室内条件下 ,初步研究了寄主挥发物、叶色和表皮毛在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中的作用。在嗅觉仪试验中 ,寄主叶片挥发物对美洲斑潜蝇雌成虫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在叶色反应试验中 ,美洲斑潜蝇雌成虫在叶子圆片上停留的时间明显大于在滤纸圆片上停留的时间 (p<0 .0 1) ,其在有叶片区域分布的数量明显多于空白对照 (p <0 .0 1) ;在表皮毛试验中 ,美洲斑潜蝇在无毛叶片上的产卵量明显大于在有毛叶片上的产卵量 (p <0 .0 1)。上述结果表明 ,在对寄主的定向和定位过程中 ,美洲斑潜蝇的视觉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嗅觉不起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挥发物 叶色 表皮毛 产卵 叶片 美洲斑潜蝇 寄主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杂交后代二化螟抗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忠华 舒庆尧 +6 位作者 崔海瑞 叶恭银 吴殿星 高明尉 夏英武 成雄鹰 Illimar Altosaar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0-314,共5页
利用室内叶片快速鉴定法结合田间抗性调查 ,研究了粳型 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与籼、粳稻杂交后代对二化螟 ( Chilo suppressalis)的抗性。结果显示 ,在与籼稻和粳稻的杂交后代 ( F1、F2 和 BC1)中 ,都出现了对二化螟表现高抗的植株。... 利用室内叶片快速鉴定法结合田间抗性调查 ,研究了粳型 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与籼、粳稻杂交后代对二化螟 ( Chilo suppressalis)的抗性。结果显示 ,在与籼稻和粳稻的杂交后代 ( F1、F2 和 BC1)中 ,都出现了对二化螟表现高抗的植株。用离体叶片法测定 ,4个组合 12 0株杂种 F1和 88株 GUS阳性( GUS+) BC1株与 30株克螟稻亲本相似 ,2天内对二化螟初孵幼虫的死亡率高达 10 0 .0 % ,而用相应组合的 GUS阴性 ( GUS-)株和非转基因亲本叶片饲喂的二化螟初孵幼虫 4天内的死亡率仅为 8.33%~ 2 2 .8%。此外 ,在未施用对鳞翅目害虫有毒性的农药的试验田 ,共调查 8个组合 70 7株 GUS+F2 植株和 7个组合 177株 GUS+BC1植株 ,仅有大约 1%的植株出现枯心和白穗 ;而对应的 4 0 5株 F2 和 182株 BC,GUS-株中分别有 99.3%和 99.5%出现了枯心。本实验的结果表明 ,应用杂交、回交常规育种方法将克螟稻的抗虫基因导入到新的推广水稻品种是可行的 ;同时也反映了报告基因 GUS仍可作为检测 cryl Ab的简便而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水稻 克螟稻 crylAb基因 二化螟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