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春芳 朱宝库 徐又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731-2734,共4页
以液体石蜡为稀释剂,用热致相分离方法(TIPS)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微孔膜。实验测定了UHMWPE/液体石蜡体系的相图,研究了冷却速率、UHMWPE初始浓度和分子量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压汞法表... 以液体石蜡为稀释剂,用热致相分离方法(TIPS)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微孔膜。实验测定了UHMWPE/液体石蜡体系的相图,研究了冷却速率、UHMWPE初始浓度和分子量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压汞法表征了微孔膜的微观结构及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同时测试了膜的纯水通量。结果表明,UHMWPE/液体石蜡体系只存在由聚合物结晶导致的固-液相分离过程,UHMWPE初始浓度的增加或冷却速率的加快均可以导致膜平均孔径和水通量的减小;聚合物分子量影响着膜的结构与性能,聚合物分子量增加时,膜的孔径和水通量均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微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与高分子膜亲水化/功能化构造 被引量:1
2
作者 易砖 徐又一 +2 位作者 朱利平 董汉棒 朱宝库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对膜的亲水化/功能化改性包括对膜基体材料的共聚改性和对膜的表面改性。膜基体材料的改性最多见于PVDF为主链的两亲性聚合物。ATRP对膜的表面改性尤其是膜的表面引发方法,可实现将不同功能性单体接枝到聚合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对膜的亲水化/功能化改性包括对膜基体材料的共聚改性和对膜的表面改性。膜基体材料的改性最多见于PVDF为主链的两亲性聚合物。ATRP对膜的表面改性尤其是膜的表面引发方法,可实现将不同功能性单体接枝到聚合物膜表面,得到了抗污染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开关响应迅速等多种功能性表面层。直接的表面引发改性是一种高效,灵活的表面修饰/功能化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改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表面引发 改性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萃取器设计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绍洪 王红军 +1 位作者 徐志康 徐又一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3,共5页
简要阐述了膜萃取的特点和基本类型;重点介绍了轴对称、纤维、片状等3种膜器的设计原理、特征以及膜过程设计.总结了膜萃取技术在金属离子分离、旋光化合物的分离、发酵萃取、医药萃取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展望了膜萃取技术的... 简要阐述了膜萃取的特点和基本类型;重点介绍了轴对称、纤维、片状等3种膜器的设计原理、特征以及膜过程设计.总结了膜萃取技术在金属离子分离、旋光化合物的分离、发酵萃取、医药萃取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展望了膜萃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萃取器 设计 应用 研究进展 膜萃取 膜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囊球部细胞体外在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上形成皮肤样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贤杰 吕中法 +5 位作者 郑敏 曹越兰 蔡绥京力 周建光 马列 高长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1-286,共6页
目的 :观察毛囊球部细胞种植到胶原 /壳聚糖多孔支架上皮肤重建情况。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支架种植技术 ,将培养的毛囊球部细胞种植到胶原 /壳聚糖多孔支架上 ,HE染色观察皮肤样结构形成情况 ,并作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以证明细... 目的 :观察毛囊球部细胞种植到胶原 /壳聚糖多孔支架上皮肤重建情况。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支架种植技术 ,将培养的毛囊球部细胞种植到胶原 /壳聚糖多孔支架上 ,HE染色观察皮肤样结构形成情况 ,并作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以证明细胞的来源属性。结果 :毛囊球部细胞种植到胶原 /壳聚糖多孔支架上可见皮肤样结构形成 ,表皮部分细胞分化良好 ,排列复层整齐 ,有角化现象 ,高分子与低分子角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低传代培养的毛囊球部细胞在体外胶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细胞 培养的 毛囊球部细胞 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 皮肤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分离膜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万灵书 黄小军 徐志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27-534,共8页
 综述了聚丙烯腈分离膜改性研究新进展,包括表面接枝、复合、共聚合、聚合物化学反应、分子印迹法等,着重介绍了改性聚丙烯腈分离膜在渗透蒸发、生物大分子的固定化、微滤、超滤、气体分离、人工脏器以及模拟生物膜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聚丙烯腈分离膜 改性方法 渗透蒸发 生物大分子固定化 超滤 微滤 气体分离 人工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溶解-扩散机理的聚合物膜分离烯烃/烷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志康 刘振梅 戴清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关键词 烯烃 烷烃 分离 聚合物分离膜 乙烯 丙烯 渗透系数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秀霞 姜志钢 +1 位作者 冯圣玉 张一烽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3-35,共3页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反应的方法合成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系统考察了乙烯基硅油、乳化剂、引发剂等因素对乳液聚合反应及乳胶粒尺寸和涂膜性能的影响。以乙烯基质量分数为0.30%的羟基硅油与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乳液共聚,以过...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反应的方法合成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系统考察了乙烯基硅油、乳化剂、引发剂等因素对乳液聚合反应及乳胶粒尺寸和涂膜性能的影响。以乙烯基质量分数为0.30%的羟基硅油与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乳液共聚,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m(十二烷基苯磺酸钠)∶m(聚乙二醇辛苯基醚)=1∶2的复合型乳化剂,70℃下共聚5~6h。所得的乳液带蓝色荧光,乳胶粒粒径为70~100nm,粒径分布窄,乳液具有良好的钙离子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和耐温性,涂膜耐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乙烯基硅油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输送膜法烯烃/烷烃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振梅 徐志康 +1 位作者 寇瑞强 戴清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53-758,共6页
膜分离法由于其潜在的低能耗、高效益、无污染等优点而受到关注,其中促进输送膜在烯烃/烷烃分离中更因具有高的选择性而引起研究者的兴趣。介绍了促进输送膜进行烯烃/烷烃分离的研究进展,较详细地阐述了促进输送膜的分离机理、膜的分类... 膜分离法由于其潜在的低能耗、高效益、无污染等优点而受到关注,其中促进输送膜在烯烃/烷烃分离中更因具有高的选择性而引起研究者的兴趣。介绍了促进输送膜进行烯烃/烷烃分离的研究进展,较详细地阐述了促进输送膜的分离机理、膜的分类以及影响分离性能的各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输送膜法 烯烃 烷烃 分离 研究进展 银离子 载体 可逆化学络合 聚合物-金属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内酯-碳酸亚乙酯共聚物力学性能及初步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震杰 陈枫 +3 位作者 施德兵 徐宁 符伟国 沈之荃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6-462,共7页
研究新型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己内酯(CL)/碳酸亚乙酯(EC)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利用Nd(DBMP)3催化合成可降解共聚物Poly(CL-co-EC),对不同CL/EC共聚比例的Poly(CL-co-EC)进行力学性能和表面特征的测试;并对Poly(CL-co-EC)薄膜和... 研究新型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己内酯(CL)/碳酸亚乙酯(EC)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利用Nd(DBMP)3催化合成可降解共聚物Poly(CL-co-EC),对不同CL/EC共聚比例的Poly(CL-co-EC)进行力学性能和表面特征的测试;并对Poly(CL-co-EC)薄膜和浸提液进行生物相容性测试:细胞粘附试验、细胞增殖实验、溶血试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四唑氮盐(MTS)细胞毒性试验和肌肉植入试验。结果表明随不同的CL/EC共聚比例可调控Poly(CL-co-EC)力学性能;细胞粘附试验,L929细胞在Poly(CL-co-EC)薄膜粘附较聚苯乙烯慢;MTS细胞毒性试验,共聚物组吸光度较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0.05);LDH释放试验,各实验组LDH相对释放率<10%;溶血反应,共聚物浸提液溶血率<6%;肌肉植入试验,Poly(CL-co-EC)柱状物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轻微。Poly(CL-co-EC)共聚物具有可调控的力学性能和熔点,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医用材料和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 碳酸亚乙酯 共聚物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微孔膜表面修饰的葡聚糖固定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谦 徐志康 Mathias Ulbricht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9-191,共3页
Aminoethyl methacrylate(AEMA) was grafted onto the polypropylene microporous membrane by photo-induced polymerization to immobilize dextran. XPS spectra confirmed the chemical change of the membrane surface after the ... Aminoethyl methacrylate(AEMA) was grafted onto the polypropylene microporous membrane by photo-induced polymerization to immobilize dextran. XPS spectra confirmed the chemical change of the membrane surface after the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AEMA and the immobilization of dextran. The water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indicated that the hydrophilicity of the membrane surface can be increased reparably by the dextran immob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微孔膜 葡聚糖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端基树状分子在铜纳米粒子形成过程中的模板及稳定化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秀珍 朱宝库 +1 位作者 谢曙辉 徐又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42-1244,1250,共4页
通过Micheal加成和胺解的交替反应,制得末端基为氨基的聚酰胺-胺型树状分子(PAMAM);研究了第7代PAMAM(G7-NH2)在制备铜纳米粒子过程中的模板作用,通过紫外光谱和透射电镜表征了铜粒子的形成过程以及所得铜粒子的大小。结果表明,铜离子... 通过Micheal加成和胺解的交替反应,制得末端基为氨基的聚酰胺-胺型树状分子(PAMAM);研究了第7代PAMAM(G7-NH2)在制备铜纳米粒子过程中的模板作用,通过紫外光谱和透射电镜表征了铜粒子的形成过程以及所得铜粒子的大小。结果表明,铜离子不仅与G7-NH2内部叔胺基形成络合物,还与树状分子外部的伯胺基形成络合物;在得到铜粒子的过程中,G7-NH2具有内模板和外模板作用,铜纳米粒子的尺寸随着铜离子与G7-NH2浓度比例的提高而增大;同时,由于铜纳米粒子为G7-NH2模板所包裹,使其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均匀性和稳定性。但在有氧条件下,铜粒子很容易被氧化为G7-NH2(Cu2+)n络合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分子 PAMAM 模板作用 铜粒子 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BN/SmCl_3/乳酸体系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7
12
作者 熊玉兵 樊玲 沈之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53-2156,共4页
利用稀土金属化合物三氯化钐(SmC l3)和二氯化钐(SmC l2)之间的单电子转移反应,以AIBN/SmC l3/乳酸作为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everse ATRP)的催化体系,成功地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向ATRP,并考察了温度、溶剂和组分比对聚合... 利用稀土金属化合物三氯化钐(SmC l3)和二氯化钐(SmC l2)之间的单电子转移反应,以AIBN/SmC l3/乳酸作为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everse ATRP)的催化体系,成功地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向ATRP,并考察了温度、溶剂和组分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MMA在该体系中的聚合反应是一级反应,所得PMMA的分子量与单体转化率成正比,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5),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三氯化钐 乳酸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共聚物与PVDF共混合金膜的结构控制与表面自组装行为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又一 章帆 +1 位作者 朱利平 王建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3,共9页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合成了一系列可用于聚偏氟乙烯(PVDF)膜共混改性的两亲性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包括接枝、嵌段、交替、超支化等)和链形态(包括梳状、哑铃状、链球状等).将这些两亲性共聚物与PVDF膜材料进行溶液共混...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合成了一系列可用于聚偏氟乙烯(PVDF)膜共混改性的两亲性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包括接枝、嵌段、交替、超支化等)和链形态(包括梳状、哑铃状、链球状等).将这些两亲性共聚物与PVDF膜材料进行溶液共混,通过溶液相转化法制备共混合金膜.在对成膜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调控成膜工艺参数,实现了对PVDF共混合金膜的结构控制.通过研究发现:两亲性共聚物在成膜过程中自发地向膜表面迁移富集,并进行自组装,显著改善了PVD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通过两亲性共聚物中的反应性基团,还可在膜表面固定某些功能分子或基团,进一步对膜进行表面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共聚物 聚偏氟乙烯 结构控制 表面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接枝改性PTFE多孔膜 被引量:8
14
作者 奚振宇 刘富 +1 位作者 杜宝山 徐又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738-2740,共3页
通过高能电子束预辐照接枝丙烯酸(AA)/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对PTFE多孔膜进行亲水改性,并研究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等对接枝率,接枝反应对多孔膜表面形貌膜和化学组成以及亲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枝率随混合单体中AA含量增... 通过高能电子束预辐照接枝丙烯酸(AA)/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对PTFE多孔膜进行亲水改性,并研究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等对接枝率,接枝反应对多孔膜表面形貌膜和化学组成以及亲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枝率随混合单体中AA含量增加而增大,而且随辐照剂量的提高而增大,PTFE多孔膜的接枝覆盖层增加膜表面的亲水基团含量,同时对膜的亲水改性效果能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 接枝 聚四氟乙烯 多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凝固浴组成对聚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振刚 沈立强 +3 位作者 王建琴 徐志康 王树源 徐又一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0-193,共4页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水为外凝固浴,乙醇为内凝固浴,DMAc为内凝固浴添加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聚醚酰亚胺(PEI)中空纤维膜,研究了内凝固浴组成和纺丝液浓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内凝固浴中DMAc含量在一定...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水为外凝固浴,乙醇为内凝固浴,DMAc为内凝固浴添加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聚醚酰亚胺(PEI)中空纤维膜,研究了内凝固浴组成和纺丝液浓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内凝固浴中DMAc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纤维断面指状孔有所减少,内表面由无孔到有微孔出现,但膜的水通量下降,截留率不受影响;随着纺丝液浓度提高,膜的水通量下降,截留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 内凝固浴法 膜结构 DMAC 纺丝液 截留率 水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聚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万灵书 沈立强 +2 位作者 徐志康 王树源 徐又一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2-376,共5页
 将亲水性的磺化聚醚酰亚胺(SPEI)和疏水性的聚醚酰亚胺(PEI)共混,以N,N 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制备了SPEI(Na型)/SPEI中空纤维超滤膜,研究了纺丝过程中内凝固浴组成比例和空气间隙距离变化对膜结构以及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  将亲水性的磺化聚醚酰亚胺(SPEI)和疏水性的聚醚酰亚胺(PEI)共混,以N,N 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制备了SPEI(Na型)/SPEI中空纤维超滤膜,研究了纺丝过程中内凝固浴组成比例和空气间隙距离变化对膜结构以及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内凝固浴中DMAc含量的提高,纤维内指状孔减少,水通量下降,而截留率则不受影响;随着空气间隙距离的增大,从膜内壁侧出发的指状孔结构前端逐渐向外壁发展,而膜的外壁侧则逐渐变得致密,同时,膜的外表面可能出现较大的微孔结构,导致膜的水通量随着空气间隙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后随之下降,而截留率则一直保持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醚酰亚胺 聚醚酰亚胺 膜结构 中空纤维超滤膜 膜分离性能 水通量 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微滤膜的结构控制与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汉棒 徐又一 +2 位作者 朱利平 易专 朱宝库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41-1945,1952,共6页
膜材料是膜技术的核心,膜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结构控制对膜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UF/MF膜技术与产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研究组近年来在TIPS法制备聚乙烯(PE)中空纤维微孔膜、双向拉伸法制备聚四氟乙烯(PT... 膜材料是膜技术的核心,膜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结构控制对膜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UF/MF膜技术与产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研究组近年来在TIPS法制备聚乙烯(PE)中空纤维微孔膜、双向拉伸法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熔融-纺丝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溶液相转化法制备PVDF超滤膜的膜结构控制和表面改性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微滤膜 聚乙烯 聚四氟乙烯 聚偏氟乙烯 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凝固浴流速对聚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王建琴 沈立强 +3 位作者 王振刚 徐志康 王树源 徐又一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98,共5页
以N,N 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水为内、外凝固浴,制备聚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研究了内凝固浴流速对膜的形态结构、分离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内凝固浴流速的提高,纤维外径略有下降、内径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壁厚减小,其... 以N,N 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水为内、外凝固浴,制备聚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研究了内凝固浴流速对膜的形态结构、分离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内凝固浴流速的提高,纤维外径略有下降、内径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壁厚减小,其它结构无明显变化。与此相对应,膜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水通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截留率变化不大。当内凝固浴流速/纺丝液流速大于 0.4 时,纤维内壁表面产生较大的轴向应力,把处于相分离早期的分子链或分相微区拉开,产生了微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中空纤维 膜结构 机械性能 凝固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