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9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浙江大学UPP课程的设计与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梁君英 张明方 +6 位作者 欧阳宏伟 邢华斌 朱永群 高超 余倩 胡海岚 严建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41,共8页
在推动“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生亟须具备更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能力。浙江大学于2018年冬季学期开设了“英文期刊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Understanding Publication&Presentation”跨学科课程,作为... 在推动“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生亟须具备更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能力。浙江大学于2018年冬季学期开设了“英文期刊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Understanding Publication&Presentation”跨学科课程,作为对传统学术英语课程的全方位改革尝试。课程由多个学科的资深专家学者合作讲授,面向全校研究生开放,以学术研究创新、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学术论文发表、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生涯提供全过程指导。该课程针对性地解决了学术英语课程普遍存在的形式化严重,互动性、融合性和学生学习主体性不足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为推动科教融合、师生协同以及“金课”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科教融合 学术研究 论文写作 学术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收录化学工程类期刊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汤建飞 方永才 吴光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9-533,共5页
利用美国ISI发布的SCI网络版期刊源及2002年度期刊引文报告(JCR2002)数据,对所收录的化学工程学科期刊及期刊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化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普遍较低。今介绍了载文量、总被引用频次、影响因子较高的化... 利用美国ISI发布的SCI网络版期刊源及2002年度期刊引文报告(JCR2002)数据,对所收录的化学工程学科期刊及期刊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化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普遍较低。今介绍了载文量、总被引用频次、影响因子较高的化工期刊,并根据引文分析方法筛选了化学工程学科中较具影响力的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科学引文 期刊评价 学科 SCI J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致变色领域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彭健 沈鲁恺 +5 位作者 王立坤 忻利宏 刘涌 赵高凌 马赛男 韩高荣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51-2468,共18页
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场下,材料的光学性质(如透过率、反射率等)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技术,电致变色智能窗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钨酸盐纳米材料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具有材... 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场下,材料的光学性质(如透过率、反射率等)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技术,电致变色智能窗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钨酸盐纳米材料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合成工艺简单、种类丰富、结构可调等诸多优点。采用钨酸盐纳米材料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光谱调制范围广、响应时间短、着色效率高、循环稳定性良好,在智能窗和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潜力巨大。综述了钨酸盐纳米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制备方法,详细阐述了其在电致变色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 纳米材料 钨酸盐 纳米技术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吸收光谱技术在NiCo_(2)O_(4)电极材料储能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齐颖 胡小雨 万初斌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2-498,共7页
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光谱是一种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强大分析技术,用于研究材料局域原子或电子结构,XAFS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学、材料学、化学、环境学等领域。整理了近些年XAFS技术在超级... 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光谱是一种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强大分析技术,用于研究材料局域原子或电子结构,XAFS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学、材料学、化学、环境学等领域。整理了近些年XAFS技术在超级电容器NiCo_(2)O_(4)电极材料研究方面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1)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tructure,XANES)光谱在确定元素价态、电荷转移上的应用;(2)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EXAFS)光谱在确定原子配位结构上的应用;(3)原位XAFS在确定电化学反应机理上的应用。希望帮助科研人员从微观结构角度对NiCo_(2)O_(4)材料电化学储能机理有更深入的理解,促进NiCo_(2)O_(4)电极材料和超级电容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材料 NiCo_(2)O_(4) 同步辐射 微观尺度 XAFS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e-Ni非晶储氢电极材料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0
5
作者 肖学章 陈长聘 +3 位作者 王新华 陈立新 王丽 高林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568,共4页
采用XRD、SEM、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机械球磨合成的Mg-Fe-Ni非晶储氢电极材料的微结构和电化学储氢性能.结果表明,镁含量和镍粉添加量对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对于(xMg+Fe)+200%(质量分数,余同)Ni(x=2、3)复合物,随Mg含量增... 采用XRD、SEM、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机械球磨合成的Mg-Fe-Ni非晶储氢电极材料的微结构和电化学储氢性能.结果表明,镁含量和镍粉添加量对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对于(xMg+Fe)+200%(质量分数,余同)Ni(x=2、3)复合物,随Mg含量增加,最大放电容量增大.当x=2、3时复合物的最大放电容量分别为391.9、480.8mA·h·g-1.无镍的(3Mg+Fe)复合物最大放电容量仅为23.8mA·h·g-1;对于(3Mg+Fe)+y%Ni(y=0、50、100、200),随着镍添加量的增加,球磨120h合成复合物的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加后减小,并在y=100时达到最高值519.5mA·h·g-1.微结构分析表明,无镍的Mg-Fe复合物经120h球磨后仍为Mg和Fe两个单相混合组织,无新相产生,而加入镍粉有助于Mg-Fe非晶相的形成,Ni还起到良好的表面电催化作用,改善了非晶Mg-Fe-Ni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电极材料 机械合金化 非晶态 电化学性能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温度对LiFePO_4/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威 余红明 +1 位作者 曹高劭 赵新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2-577,共6页
以FePO4为铁源、Li2CO3为锂源、聚丙烯为还原剂和碳源,采用一步固相法合成原位碳包覆磷酸亚铁锂(LiFePO4/C)复合材料,研究合成温度对材料LiFePO4/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技术对合成产物的晶体结... 以FePO4为铁源、Li2CO3为锂源、聚丙烯为还原剂和碳源,采用一步固相法合成原位碳包覆磷酸亚铁锂(LiFePO4/C)复合材料,研究合成温度对材料LiFePO4/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技术对合成产物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碳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600~750℃温度范围内都可合成纯LiFePO4/C复合材料,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材料颗粒尺寸和石墨化程度都将增大;600℃保温8h合成的材料颗粒尺寸为100~500nm,其1C放电比容量达到144.2mA·h/g,5C放电比容量达到119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C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FePO_4电化学性能的改善及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继强 林红旗 潘洪革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9-252,共4页
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用作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其高容量、高循环寿命、安全、价格低廉,无环境污染等优势,倍受人们的青睐。但其较差的导电性和低的Li+扩散系数一直是阻碍其实用化的最主要原因。从采用的... 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用作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其高容量、高循环寿命、安全、价格低廉,无环境污染等优势,倍受人们的青睐。但其较差的导电性和低的Li+扩散系数一直是阻碍其实用化的最主要原因。从采用的方法途径、达到的电化学性能及其机制等方面综述了提高LiFePO4导电能力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n_(2-2x)Li_xNi_xO_4(0≤X≤0.1)阴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涂健 曹高劭 +1 位作者 庄大高 赵新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20-1126,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Mn2-2xLixNixO4(x=0.03、0.05、0.075、0.100)试样.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试样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从试样的充放电性能,室温和高温下(55℃)循环性能等方面,并结合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Mn2-2xLixNixO4(x=0.03、0.05、0.075、0.100)试样.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试样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从试样的充放电性能,室温和高温下(55℃)循环性能等方面,并结合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absorptionfinestructure,XAFS)所得到的试样中MnO6八面体中键长的变化分析了锂镍协同掺杂对尖晶石结构的稳定作用.实验表明:与尖晶石LiMn2O4相比,LiMn2-2xLixNixO4试样在室温和55℃时具有良好的容量保持能力,是由于Li,Ni协同掺杂对试样的结构起了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阴极材料 双掺杂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掺杂对LiFePO4正极材料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洁梓 赵新兵 +3 位作者 余红明 周鑫 曹高劭 涂江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394-1397,共4页
橄榄石型LiFePO4因其安全性能突出、价格低廉、绿色环保、循环性能优良等优点已成为最具应用潜力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由于LiFePO4电子导电能力较低,因此其充放电容量有待进一步改进。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纯LiFePO4和稀土元... 橄榄石型LiFePO4因其安全性能突出、价格低廉、绿色环保、循环性能优良等优点已成为最具应用潜力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由于LiFePO4电子导电能力较低,因此其充放电容量有待进一步改进。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纯LiFePO4和稀土元素La、Ce、Nd掺杂的LiFePO4纳米粉末。研究表明,掺杂后材料的电导率比未掺杂试样高2-3个数量级。电化学测试显示掺杂后LiFePO4的首次充放电容量提高2-5倍,其中掺Nd的效果最好。水热合成产物经高温碳包覆后,掺杂的LiFePO4/C复合材料也比纯的LiFePO4/C复合材料的放电容量高,表明掺杂稀土元素能有效提高橄榄石型LiFePO4的充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 掺杂 稀土元素 电导率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层状LiMn_(0.5)Ni_(0.5)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相佳媛 涂江平 吴惠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5-26,共2页
以醋酸锂、醋酸锰和醋酸镍为原料,羟基乙二酸为螯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层状LiMn0.5Ni0.5O2正极材料,得到的产物具有典型的α-NaFeO2层状结构,颗粒尺寸在300~400nm之间。对900℃下制得的层状LiMn0.5Ni0.5O2在2.5~4.3V之间进行充放... 以醋酸锂、醋酸锰和醋酸镍为原料,羟基乙二酸为螯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层状LiMn0.5Ni0.5O2正极材料,得到的产物具有典型的α-NaFeO2层状结构,颗粒尺寸在300~400nm之间。对900℃下制得的层状LiMn0.5Ni0.5O2在2.5~4.3V之间进行充放电测试,电流密度为0.1mAcm-2,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161.2mAhg-1。经过20次循环后,仍然保留了初始容量的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0.5Ni0. 5O2 溶胶-凝胶 锂离子电池 层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类期刊的评价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晓英 何旭昭 杜丕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1-804,共4页
本文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近几年的数据,从国际期刊评价指标出发,对国内材料类中文核心期刊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在材料类核心期刊中所处的地位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国内材料类核心期刊以及《材料... 本文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近几年的数据,从国际期刊评价指标出发,对国内材料类中文核心期刊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在材料类核心期刊中所处的地位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国内材料类核心期刊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的有关数据,指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评价 材料科学 中文期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Sn和SnO_2与碳复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刚 高明霞 +2 位作者 唐渊波 刘永锋 潘洪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561,605,共7页
采用溶液法以SnCl4.5H2O和葡萄糖为原料合成了颗粒尺寸为几个纳米的超细Sn及SnO2颗粒分布于无定形碳基体的复合材料,并在溶液过程中引入少量石墨。采用XRD、SEM和TEM等材料结构分析方法和恒电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方法分析研究了前驱体... 采用溶液法以SnCl4.5H2O和葡萄糖为原料合成了颗粒尺寸为几个纳米的超细Sn及SnO2颗粒分布于无定形碳基体的复合材料,并在溶液过程中引入少量石墨。采用XRD、SEM和TEM等材料结构分析方法和恒电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方法分析研究了前驱体的煅烧温度和石墨的引入对获得产物的结构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500~700℃的煅烧温度下获得的Sn/C及含少量SnO2的Sn/SnO2/C复合材料,由于其中的Sn及SnO2的超细纳米尺寸及碳基体的缓冲有效减小了Sn在脱嵌锂过程中的应变和粉化,使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石墨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经500℃煅烧的复合电极材料相对于其它材料具有更高的容量,其首次可逆容量达520mAh/g,经初始几个循环后,容量趋于稳定,经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350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锡基负极材料 溶液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珠/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耐化学腐蚀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薇薇 徐文有 钱鸿萍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16,共5页
讨论了漂珠/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耐化学腐蚀性及硅偶联剂处理对复合体系性能影响。浸泡介质选用了沸水、20%盐酸、4.5%和45%氢氧化钠水溶液、饱和食盐水、丙酮、甲苯。测定了浸泡前后拉伸强度和质量变化以及复合材料断面的SEM形貌。结... 讨论了漂珠/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耐化学腐蚀性及硅偶联剂处理对复合体系性能影响。浸泡介质选用了沸水、20%盐酸、4.5%和45%氢氧化钠水溶液、饱和食盐水、丙酮、甲苯。测定了浸泡前后拉伸强度和质量变化以及复合材料断面的SEM形貌。结果表明:漂珠/不饱和聚酯体系耐饱和盐水浸蚀性良好,而耐其它几种介质腐蚀不太理想。用偶联剂处理后的复合材料耐沸水、饱和盐水、盐酸腐蚀性有较大改进,而对其它介质则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珠 聚酯 复合材料 耐腐蚀性
全文增补中
胶体化学法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泡沫玻璃保温材料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冰彬 王小山 +5 位作者 屠浩驰 李陆宝 阮华 王子生 高锦秀 王智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3-868,共6页
采用胶体化学工艺实现玻璃与有机聚合物的复合,并在较低温度下发泡制得超低密度的有机-无机复合泡沫玻璃保温隔热材料。相比于低温泡沫玻璃和传统泡沫玻璃,复合泡沫玻璃的孔结构更加均匀,孔径更小,闭孔率更高;力学性能明显改善,抗压强... 采用胶体化学工艺实现玻璃与有机聚合物的复合,并在较低温度下发泡制得超低密度的有机-无机复合泡沫玻璃保温隔热材料。相比于低温泡沫玻璃和传统泡沫玻璃,复合泡沫玻璃的孔结构更加均匀,孔径更小,闭孔率更高;力学性能明显改善,抗压强度最高为1.00 MPa(ωp=8.6%),弹性模量最低为18.33 MPa(ωp=10.5%);耐水性得到改善,常温下体积吸水率4.9%(ωp=10.5%),强度软化系数90.5%(ωp=10.5%),2 h煮沸样块的抗压强度最高仍然可保留60.9%(ωp=10.5%)。孔结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等性能研究表明,该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多孔保温隔热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化学 有机-无机复合 泡沫玻璃 聚合物乳液 保温隔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4Ti_5O_(12)/(Ag+C)电极材料的固相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蔚 曹高劭 +1 位作者 叶静雅 赵新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51-2155,共5页
以Li2CO3,TiO2为原料,葡萄糖为碳源,采用固相煅烧工艺合成了亚微米级的Li4Ti5O12/C复合负极材料。并将之与AgNO3复合,采用固相方法制备出了Ag表面修饰的Li4Ti5O12/(Ag+C)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TEM测试方法对材料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Li2CO3,TiO2为原料,葡萄糖为碳源,采用固相煅烧工艺合成了亚微米级的Li4Ti5O12/C复合负极材料。并将之与AgNO3复合,采用固相方法制备出了Ag表面修饰的Li4Ti5O12/(Ag+C)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TEM测试方法对材料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的存在对Ag单质在Li4Ti5O12/C颗粒表面的大量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很大程度地提高了Li4Ti5O12/C的电导率,因此有效地改善了其电化学性能。在1C倍率下,Li4Ti5O12/(Ag+C)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164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5O12/(Ag+C) 表面修饰 锂离子电池 固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Si/NiSi_2@C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高效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畅 顾海涛 +1 位作者 丰震河 高明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9,共8页
以Si粉和Ni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对Si粉和Ni粉的球磨处理,结合柠檬酸碳源的高温热解,制备出一种碳包覆的Si/NiSi_2@C复合材料。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Ni添加量和原位碳的引入对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 以Si粉和Ni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对Si粉和Ni粉的球磨处理,结合柠檬酸碳源的高温热解,制备出一种碳包覆的Si/NiSi_2@C复合材料。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Ni添加量和原位碳的引入对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粉和Ni粉在球磨过程中反应生成了NiSi_2合金相,弥散分布于复合材料中。柠檬酸高温裂解碳包覆于Si/NiSi_2复合颗粒表面,为复合材料构建了良好的导电网络。NiSi_2和高温裂解碳不仅增加材料的导电性,而且缓冲了脱嵌锂过程中Si的体积膨胀,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由于NiSi_2的电化学嵌锂活性低,随着Ni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首次充放电容量降低,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有所增加。其中当Ni的添加量为5wt%的Si/NiSi_2@C复合材料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2754和2235mAh/g,首次库伦效率超过80%,经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为1242mAh/g,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NiSi2@C复合材料 球磨 高温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Ni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轩 刘继强 +2 位作者 高明霞 刘永锋 潘洪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7-1155,共9页
采用机械球磨法将纳米SnO2和Ni粉末复合,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XRD、SEM、TEM和EDS分析球磨过程中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变化。对SnO2/Ni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循环稳定性及CV曲线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将复合粉末球磨适... 采用机械球磨法将纳米SnO2和Ni粉末复合,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XRD、SEM、TEM和EDS分析球磨过程中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变化。对SnO2/Ni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循环稳定性及CV曲线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将复合粉末球磨适当时间后,SnO2和Ni可形成结合充分、颗粒尺寸细小、分布均匀的复合材料;SnO2和Ni的复合可有效提高SnO2的首次库仑效率和循环稳定性;SnO2/Ni复合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随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电极的首次库仑效率随球磨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Ni的引入有效减小了SnO2在首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生成Li2O的不可逆反应程度,并在随后的循环过程中部分以Li-O化合物的形式进行可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球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uO/Cu负极材料的热氧化制备及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冉 高明霞 +3 位作者 王朋 唐渊波 刘永锋 潘洪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5-250,279,共7页
采用纳米铜粉为原材料,通过直接在空气气氛中氧化的方法制备了含有微量Cu的纳米CuO/Cu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XRD、SEM、TEM等材料结构分析方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技术对在250~500℃不同氧化温度下获得产物的结构和电化... 采用纳米铜粉为原材料,通过直接在空气气氛中氧化的方法制备了含有微量Cu的纳米CuO/Cu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XRD、SEM、TEM等材料结构分析方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技术对在250~500℃不同氧化温度下获得产物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50~500℃下氧化4小时,纳米Cu粉基本氧化为CuO,其含量在94wt.%以上,并保持初始Cu粉的纳米尺寸。经250~450℃氧化的产物中有微量的Cu(3~4wt.%)保留下来,而500℃氧化的样品中未发现有Cu。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CuO/Cu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其中,经450℃氧化的材料表现出最高的循环稳定性。经8个循环活化后,容量达到423mAh/g,经8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有377mAh/g,容量保持率接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CUO 热氧化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i_4Ti_5O_(12)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项良顺 王锭笙 +2 位作者 高明霞 刘永锋 潘洪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2,共7页
本文以纳米Si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采用不同的煅烧温度,合成了在Si颗粒表面包覆Li4Ti5O12的复合结构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结合采用XRD、SEM、TEM、HRTEM和EDS等材料结构分析方法和对合成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循环稳定性及CV... 本文以纳米Si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采用不同的煅烧温度,合成了在Si颗粒表面包覆Li4Ti5O12的复合结构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结合采用XRD、SEM、TEM、HRTEM和EDS等材料结构分析方法和对合成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循环稳定性及CV曲线的测试分析,研究了凝胶煅烧温度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Li4Ti5O12的引入对改善Si负极材料循环性能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600-800℃的煅烧温度下,溶胶-凝胶过程的产物主要为Li4Ti5O12,产物中Si保持其初始的晶体结构和颗粒特征。提高煅烧温度至1000℃,产物中出现相当量的杂相,大大降低了材料的容量。Si/Li4Ti5O12材料的首次充放电容量随煅烧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又下降的变化,并在700℃获得最大值。Li4Ti5O12的引入较明显地改善了Si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Li4Ti5O12 溶胶-凝胶法 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Si@SiO_x@C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窦一博 高明霞 刘永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31,共7页
本文通过对粉体Si进行球磨,结合在球磨产物中引入柠檬酸并对其进行碳热分解处理,制备了一种低碳高SiO_x含量的Si@SiO_x@C复合材料。采用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500~700℃的碳热分解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其... 本文通过对粉体Si进行球磨,结合在球磨产物中引入柠檬酸并对其进行碳热分解处理,制备了一种低碳高SiO_x含量的Si@SiO_x@C复合材料。采用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500~700℃的碳热分解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获得的复合材料均为微米/亚微米尺寸的Si核外包覆有不同厚度的SiO_x及碳的Si@SiO_x@C颗粒,其中650℃条件下制得的复合材料中SiO_x和碳的含量分别约为55wt%和10wt%。该复合材料作为负极材料,表现出优于其它温度下获得的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其在不再额外添加碳导电剂的条件下,在300 mA/g充放电时的首次库伦效率为74%,经200次循环后的容量为776mAh/g,容量保持率达75%。该低碳含量的微米/亚微米尺寸的Si基负极材料振实密度高,对于获得高体积比容量的电池极具使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SiOx@C 球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