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压电超声触觉显示的可变摩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凯 李国平 +3 位作者 项四通 崔玉国 魏燕定 娄军强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8,共6页
基于超声波润滑机理和挤压膜效应,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压电超声触觉显示分析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在高挤压数状态下,推导出挤压力的解析表达式,开展了超声触觉显示分析模型振动特性实验和定性、定量摩擦辨别实验,探究了振动... 基于超声波润滑机理和挤压膜效应,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压电超声触觉显示分析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在高挤压数状态下,推导出挤压力的解析表达式,开展了超声触觉显示分析模型振动特性实验和定性、定量摩擦辨别实验,探究了振动频率和激励电压对摩擦减少的影响,验证了压电超声触觉显示分析模型显著的减摩擦效果,为构建触觉显示剪切力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膜效应 压电超声 触觉显示 减摩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大振幅压电纤维致动柔性结构的非线性流体动力特性及实验
2
作者 杨浙栋 娄军强 +3 位作者 陈特欢 崔玉国 魏燕定 李国平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73,共9页
水下智能材料驱动柔性结构在机器鱼、水下航行器及精密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水下大振幅压电纤维(Macro Fiber Composite,MFC)致动柔性结构的非线性流体动力特性,建立了流固耦合振动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参数... 水下智能材料驱动柔性结构在机器鱼、水下航行器及精密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水下大振幅压电纤维(Macro Fiber Composite,MFC)致动柔性结构的非线性流体动力特性,建立了流固耦合振动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参数化的二维CFD分析了不同特征振动频率及振幅下柔性结构周围流场的分布演化规律,发现随着柔性结构特征振幅增大,其周围流场逐渐出现了涡旋脱落及对流现象,且流体阻尼效应的非线性随之增强。提出了由特征振动频率和振幅共同确定的非线性修正流体动力函数解析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小振幅情况下,修正流体动力函数虚部也就是流体阻尼效应随着特征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而当特征振幅增大到一定值后,流体阻尼效应随着特征振动频率的增大却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性。开展了水下MFC致动柔性结构振动特性验证实验,证实柔性结构在MFC主动激励下的实测幅频、相频特性与理论预测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提修正流体动力函数表达式及流固耦合振动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流体动力学 流体动力函数 流固耦合振动 水下柔性结构 压电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隔离开关分合闸过程触指压力检测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成 李文胜 +3 位作者 赵建平 游溢 陈立 魏燕定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9-235,共7页
针对高压隔离开关安装过程中触指压力的检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可在分合闸过程中实时连续测力的新型触头。采用机械原理,推导了触头受力和触指变形之间的关系。在考虑实际工况的前提下,给出了测力触头的结构设计。最后在所建的高压隔离开... 针对高压隔离开关安装过程中触指压力的检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可在分合闸过程中实时连续测力的新型触头。采用机械原理,推导了触头受力和触指变形之间的关系。在考虑实际工况的前提下,给出了测力触头的结构设计。最后在所建的高压隔离开关试验平台上对隔离开关分合闸运动过程中的触头压力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测力触头可以对触指压力进行实时连续检测,连杆长度的变化会使触头触指啮合位置不正,触指单边压力增大;根据触指压力变化曲线可以判断单相导电臂分合闸同步性和三相同期性检测。因此,该新型测力触头可对高压隔离开关的安装提供帮助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隔离开关 触指压力 测力触头 连续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分区空间统一精度场建立方法研究
4
作者 俞慈君 罗涛 +2 位作者 李江雄 樊新田 乔明杰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14期16-21,共6页
针对内外分区空间内结构和设备安装的数字化测量需求,研究内外参考点之间的关联技术,构建与外测量精度场相统一的内测量精度场。对于内外空间不同的开口数,利用多测点定位法、二测点和水平仪单站位定位法、二测点和水平仪双站位定位法... 针对内外分区空间内结构和设备安装的数字化测量需求,研究内外参考点之间的关联技术,构建与外测量精度场相统一的内测量精度场。对于内外空间不同的开口数,利用多测点定位法、二测点和水平仪单站位定位法、二测点和水平仪双站位定位法等方法建立内精度场,实现与外精度场的统一。以某型设备为例进行试验表明,利用内外精度场测量同一检测点进行比较,测量的最大不一致误差为0.14 mm,证明构建模式可行、简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测量 精度场 激光跟踪仪 转站 定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动态复杂网络的产业共性技术预测 被引量:7
5
作者 吴颖文 纪杨建 顾新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85-3194,共10页
共性技术选择作为优先组织和实施共性技术研发的基础,对产业战略升级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提出产业共性技术预测方法以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的高效选择。基于专利动态复杂网络,定义了共现广度和共现强度作为技术共性度的衡... 共性技术选择作为优先组织和实施共性技术研发的基础,对产业战略升级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提出产业共性技术预测方法以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的高效选择。基于专利动态复杂网络,定义了共现广度和共现强度作为技术共性度的衡量指标,并根据这两个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运用多项式回归模型预测出未来的共性技术。以家电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性技术预测 共现广度 共现强度 专利分析 技术共现 动态网络 多项式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接触式压脚的机器人制孔垂直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连哲楠 郭英杰 +2 位作者 霍超 赵树滨 董辉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8-426,共9页
针对传统非接触式法向校正技术在弱刚性薄壁上的不足,在接触式压脚结构的基础上对传统法向校正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仅适用于接触式压脚结构的两点校正算法,同时设计了一套基于激光跟踪仪的法向测量系统标定方法。针对弱刚性薄壁受... 针对传统非接触式法向校正技术在弱刚性薄壁上的不足,在接触式压脚结构的基础上对传统法向校正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仅适用于接触式压脚结构的两点校正算法,同时设计了一套基于激光跟踪仪的法向测量系统标定方法。针对弱刚性薄壁受到压脚单向压紧力产生回退对制孔位置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工具中心点(Tool center point, TCP)变位补偿技术,该技术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监测壁板回退量,在法向校正前动态调整TCP位置,实现对壁板回退量的实时补偿。搭建试验平台并通过制孔试验验证了接触式法向校正技术与TCP变位补偿技术可有效保证孔的垂直度与孔位精度,实现孔垂直度误差小于0.25°,孔位偏差小于0.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装配 机器人制孔 接触式压脚 法向校正 实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跟踪仪三维坐标转换综合优化方法 被引量:18
7
作者 黄鹏 王青 +2 位作者 李江雄 俞慈君 柯映林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912-2920,共9页
为了减少飞机等大型机械产品在安装过程中公共点测量误差的影响,提高坐标转换的精度,提出一种加权点匹配计算方法。该方法以匹配残差加权平方和最小作为解的最优性条件,根据不等精度测量时的加权原则,按照公共点的点位误差确定权重。基... 为了减少飞机等大型机械产品在安装过程中公共点测量误差的影响,提高坐标转换的精度,提出一种加权点匹配计算方法。该方法以匹配残差加权平方和最小作为解的最优性条件,根据不等精度测量时的加权原则,按照公共点的点位误差确定权重。基于广义逆矩阵理论,建立了近似的测量误差传递模型,分析了测量误差和权重对匹配结果的影响。为了指导跟踪仪位置的优选,借鉴结构力学理论提出一个公共点分布评价指标。重复测量实验表明,在相同测量条件下,与奇异值分解法相比,该匹配算法转换参数的标准差减小了约10%,稳定性较好。对某型飞机附件测量方案的优选实例表明,应用该评价指标有助于选择转换精度较高的跟踪仪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装配 激光跟踪仪 测量误差 位姿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的定位器坐标快速标定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青 余小光 +4 位作者 乔明杰 赵安安 程亮 李江雄 柯映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9-327,共9页
针对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中可移动数控定位器坐标标架的标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序列二次规划(SQP)优化算法的快速标定方法.在定位器上预设标记点,以设备处于零点位置时标记点在设备坐标系下的位置为理论位置,标记设备坐标标架.采用奇异值... 针对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中可移动数控定位器坐标标架的标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序列二次规划(SQP)优化算法的快速标定方法.在定位器上预设标记点,以设备处于零点位置时标记点在设备坐标系下的位置为理论位置,标记设备坐标标架.采用奇异值分解法求解标记点实测与理论坐标偏差的最小二乘模型,进行零位标定.针对定位器移位复位操作所致标记点偏移的情况,利用SQP优化算法计算定位器坐标标架.对零位标定及快速标定实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快速标定可减少激光跟踪仪的测量次数,有效避免转站误差,在提高标定效率的同时确保定位器定位精度高达0.05mm,满足了大型飞机数字化装配中定位系统的高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定位器 坐标标架标定 定位系统 飞机数字化装配 序列二次规划(SQ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特征约束的飞机部件位姿优化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青 郑飞 +3 位作者 任英武 程亮 李江雄 柯映林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为了实现飞机大部件的最佳位姿装配、保证装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制造准确度与对接深孔协调准确度的大部件位姿优化算法。以制造特征点的三维相对偏差和协调深孔的位置相对偏差的加权组合为变量,建立部件装配误差评价目标函数;以最小的... 为了实现飞机大部件的最佳位姿装配、保证装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制造准确度与对接深孔协调准确度的大部件位姿优化算法。以制造特征点的三维相对偏差和协调深孔的位置相对偏差的加权组合为变量,建立部件装配误差评价目标函数;以最小的装配误差为优化目标,将装配过程中对应对接深孔之间轴线的相对偏差为约束条件,建立飞机大部件数字化装配姿态评价的最优化数学模型。对于模型的求解,以奇异值分解算法计算结果作为初值,采用Lagrange法结合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得到部件的最优位姿,使部件在满足制造准确度的同时对接深孔孔轴方向的偏差最小,满足装配的要求。通过在飞机数字化装配中的运用并与奇异值分解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准确度 装配误差 对接深孔 最优位姿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线性热变形补偿系数矩阵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俞慈君 宋凯 +3 位作者 李江雄 金涨军 樊新田 章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6-1064,共9页
根据增强参考系统点(ERS点)热变形的线性特点,建立ERS点线性热变形模型,利用线性热变形补偿系数矩阵对ERS点热变形进行补偿.提出一种基于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的线性热变形补偿系数矩阵优化方法,构建多组补偿后的ERS理论值与测... 根据增强参考系统点(ERS点)热变形的线性特点,建立ERS点线性热变形模型,利用线性热变形补偿系数矩阵对ERS点热变形进行补偿.提出一种基于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的线性热变形补偿系数矩阵优化方法,构建多组补偿后的ERS理论值与测量值之间最小加权距离误差函数的优化模型,采用LM算法求解.以壁板工装为例,通过仿真计算得出在多优化参数、多数据量情况下,优化时间在可以接受的工程应用范围内.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有效地减小了转站误差,修正转站参数,得到的单位温度下的热变形系数矩阵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测量 转站误差 激光跟踪仪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线性热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装配现场数据采集平台设计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守国 崔雁民 +2 位作者 王青 杨飞 程亮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26-1534,共9页
为了建立飞机装配生产现场不同类型设备实时数据的统一采集模式,通过对飞机装配自动化设备的归纳分类,提出对设备运行过程数据的归一化建模方法,基于COM组件技术实现各类设备数据的统一采集,基于SOCKET技术实现设备数据的实时传输.提出... 为了建立飞机装配生产现场不同类型设备实时数据的统一采集模式,通过对飞机装配自动化设备的归纳分类,提出对设备运行过程数据的归一化建模方法,基于COM组件技术实现各类设备数据的统一采集,基于SOCKET技术实现设备数据的实时传输.提出基于中立区的工业网-企业网两网融合的企业组网架构,采用扩展的C/S多层构架体系设计专用的数据采集软件,实现实时数据存储与共享;基于ORACLE在线存储,实现飞机装配现场设备数据分类高效存储.所构建的飞机装配现场数据采集平台已经成功应用于某型飞机的部装和总装生产线自动化设备的过程数据采集,为后续装配现场数据可视化显示和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装配 数据采集 COM SOCKET 中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孔口倒角加工振动及抑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辉跃 孙强 +2 位作者 郭英杰 赵安安 朱伟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43-2252,共10页
在分析机器人倒角切削振动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机器人反向倒角切削振动抑制方法.首先通过构建机器人倒角切削力以及压脚压力作用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振动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在轴向力作用下机器人产生明显动态变形,在径向力与切向力作用... 在分析机器人倒角切削振动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机器人反向倒角切削振动抑制方法.首先通过构建机器人倒角切削力以及压脚压力作用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振动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在轴向力作用下机器人产生明显动态变形,在径向力与切向力作用下机器人则发生明显强迫振动;进而提出一种机器人反向倒角切削方法,以消除轴向力对机器人的作用,并通过压脚压力的合理选取抑制强迫振动的发生;最后通过机器人正反向倒角对比试验,验证了机器人反向倒角切削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反向倒角切削表面粗糙度小于Ra1.6μm,孔口宽度差最大为0.0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孔口倒角 振动 压脚 反向倒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精镗飞机交点孔的颤振分析与识别 被引量:8
13
作者 董辉跃 吴杨宝 +2 位作者 郭英杰 李少波 罗水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17-1525,共9页
针对机器人精镗飞机交点孔时容易出现颤振,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问题,通过分析颤振发生时的压脚位移信号,提出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颤振特征提取方法,实现机器人镗孔颤振的快速识别.对颤振前后的压脚位移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针对机器人精镗飞机交点孔时容易出现颤振,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问题,通过分析颤振发生时的压脚位移信号,提出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颤振特征提取方法,实现机器人镗孔颤振的快速识别.对颤振前后的压脚位移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获得颤振发生的频段.将压脚位移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频段的固有模态函数(IMFs).根据颤振频段筛选出与颤振相关的IMF,通过Hilbert变换得到瞬时频率.分析瞬时频率的变化规律,从中提取颤振特征以识别颤振.试验结果表明,在机器人镗孔系统中,此方法能够在颤振形成前0.5 s及时识别颤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镗孔 颤振 压脚位移信号 HILBERT-HUANG变换 颤振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脚压紧力作用下的机器人变形预测和补偿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英杰 顾钒 +1 位作者 董辉跃 汪海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57-1465,共9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在压脚压紧力作用下由于结构变形所引起的压脚沿工件表面滑移的问题,提出压脚约束下的机器人刚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机器人变形进行预测和补偿,以提高机器人制孔的定位精度.基于改进的Denavit-Hartenberg方法建立机器人... 针对工业机器人在压脚压紧力作用下由于结构变形所引起的压脚沿工件表面滑移的问题,提出压脚约束下的机器人刚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机器人变形进行预测和补偿,以提高机器人制孔的定位精度.基于改进的Denavit-Hartenberg方法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机器人末端平移变形与压脚压紧力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建立压脚约束下的机器人刚度模型,通过基于L-M算法的关节刚度辨识实验获得机器人6个关节刚度的具体数值;应用该刚度模型预测一定压脚压紧力作用下不同孔位的机器人末端平移变形,并对理论孔位信息进行离线补偿.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上述方法补偿机器人滑移变形后,机器人制孔的平均位置误差由原先的0.22 mm降低到0.05 mm,满足机器人自动化制孔定位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刚度模型 压脚 关节刚度辨识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附件数字化校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鹏 王青 +2 位作者 俞慈君 李江雄 柯映林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271-3281,共11页
为提高飞机附件安装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基于刚体运动学及广义坐标理论,构建了一种面向某型飞机附件校准系统的软件框架。该框架采用C/S多层架构体系,从装配关系表达、工艺流程管理、数据组织、计算框架和统计分析方法等方面,阐述了... 为提高飞机附件安装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基于刚体运动学及广义坐标理论,构建了一种面向某型飞机附件校准系统的软件框架。该框架采用C/S多层架构体系,从装配关系表达、工艺流程管理、数据组织、计算框架和统计分析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子系统组成和若干关键技术。详细介绍了工艺管理系统和测量系统的工作模式及实现方法,包括数据存储和交换方法、激光跟踪仪的访问与控制技术等。应用实例表明,该系统能满足附件安装过程中各应用层次的自动化及数据管理需求,并为进一步优化装配流程、提高装配精度和效率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装配 三坐标测量 工艺管理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人工热电偶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辉跃 谢浚尧 +3 位作者 章明 孟涛 苏文龙 樊新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结合半人工热电偶法和人工热电偶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切削温度的方法——动态人工热电偶法.该方法具有人工热电偶法无需二次标定、能够测量绝缘体的切削温度以及半人工热电偶法能够直接测量切削区切削温度的特点.通过比较相同... 结合半人工热电偶法和人工热电偶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切削温度的方法——动态人工热电偶法.该方法具有人工热电偶法无需二次标定、能够测量绝缘体的切削温度以及半人工热电偶法能够直接测量切削区切削温度的特点.通过比较相同加工条件下新测量方法和半人工热电偶法分别测量的铝合金板铣削过程中切削区的温度值,验证了新方法的测量准确性.试验表明:动态人工热电偶法与半人工热电偶法的测量结果较为吻合.对于热电势,平均绝对误差小于2.5%,标准差小于0.9mV;对于温度值,平均绝对误差小于3%,标准差小于14℃.此外,利用动态人工热电偶法测量了环氧树脂切削区的温度变化情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测量绝缘体切削区的切削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人工热电偶法 切削温度测量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翼身交点接头干涉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青 范胜豪 +2 位作者 程亮 李江雄 柯映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7-216,232,共11页
针对飞机翼身对接过程中,叉耳式交点接头因装配变形而发生干涉的问题,提出基于关键点距离检测的装配干涉判断方法.根据对接前叉耳接头上的现场实测数据,计算接头在装配坐标系下的位姿并建立耳型接头和叉型接头的坐标变换关系,通过投影... 针对飞机翼身对接过程中,叉耳式交点接头因装配变形而发生干涉的问题,提出基于关键点距离检测的装配干涉判断方法.根据对接前叉耳接头上的现场实测数据,计算接头在装配坐标系下的位姿并建立耳型接头和叉型接头的坐标变换关系,通过投影方法计算并归纳出接头的距离极值点,求出叉耳接头间最小距离.综合考察各个叉耳接头处的最小距离,判断干涉情况,提出在多种叉耳接头布局方式下的机翼位姿调整方案.该方法将三维距离问题转化为有限个点的检测问题,能够快速实现在任意机翼位姿下的翼身对接干涉检测和机翼位姿修正.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对接 叉耳接头 干涉检测 位姿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及Affordance协同使用的产品设计理论基础体系扩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春龙 纪杨建 顾新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7-927,共11页
为寻求对设计理论基础体系的扩展,总结了现有"功能"概念的涵义,从概念对象系统层级及范围的角度将"功能"概念内涵统一至"意图行为"。引入Affordance作为现实域的基本概念,并对现有Affordance的不同涵义... 为寻求对设计理论基础体系的扩展,总结了现有"功能"概念的涵义,从概念对象系统层级及范围的角度将"功能"概念内涵统一至"意图行为"。引入Affordance作为现实域的基本概念,并对现有Affordance的不同涵义进行了总结辨析,将概念内涵统一至"行为可能"。通过对比联系理清后的"功能"和Affordance概念,阐明了两者间的互补和协同关系。基于两者的协同使用建立了能涵盖意图域和现实域的扩展后的设计理论基础体系,该体系涵盖更多设计活动参与主体,明晰设计过程的所有系统层级,适用于广义产品,并通过意图域与现实域间的反馈核查迭代,为设计活动的动态演进建立结构化过程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 Affordance概念 产品设计 设计理论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循环机组停机过程的负荷分配优化
19
作者 万安平 陈坚红 +3 位作者 盛德仁 顾新建 纪杨建 金炯民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8-204,210,共8页
为了解决联合循环机组在天然气气量不足情况下,停机过程中负荷分配的经济性问题,基于发电量最大的原则,通过对所有机组的综合性能进行分析计算,在保证机组安全停机的前提下,建立了联合循环机组的停机过程优化模型,优化分配各台机组停机... 为了解决联合循环机组在天然气气量不足情况下,停机过程中负荷分配的经济性问题,基于发电量最大的原则,通过对所有机组的综合性能进行分析计算,在保证机组安全停机的前提下,建立了联合循环机组的停机过程优化模型,优化分配各台机组停机过程中的气耗量。基于机组的停机过程优化模型,设计开发了计算程序,对某厂的3台联合循环机组在不同的升负荷率和降负荷率下的计算分析表明,升负荷率的变化对总发电量影响较小,而降负荷率的变化对总发电量的影响却很大。当剩余气量为10~5 m^3时,优化后停机方案的总发电量比正常停机情况下多28.409 MW·h,年收益可增加478.692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量约束 停机优化 联合循环机组 气耗量 负荷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连接工艺对壁板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曲巍崴 卢贤刚 杨迪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6-343,共8页
针对预连接对壁板动态性能影响的问题,提出描述壁板预装配后动态性能的刚度评价指标.为了确定预连接分布,将预连接结构等效为多自由度的弹簧-质量系统,建立壁板预连接分布优化模型并提取相应刚度信息,以刚度指标最大为优化目标,应用遗... 针对预连接对壁板动态性能影响的问题,提出描述壁板预装配后动态性能的刚度评价指标.为了确定预连接分布,将预连接结构等效为多自由度的弹簧-质量系统,建立壁板预连接分布优化模型并提取相应刚度信息,以刚度指标最大为优化目标,应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计算.构建蒙皮-长桁的壁板仿真模型,将不同预连接分布映射至壁板仿真模型上,利用低阶固有频率的变化验证以刚度为指标的优化方法的正确性.设计壁板动态特性测试实验,与不同预连接分布下提取的仿真频率进行比较,证明了壁板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仿真与实验,表明刚度指标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预连接分布对壁板加工性能影响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壁板 预连接分布 预连接模型 刚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