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间隔与归属:保罗·利科文本诠释学的迂回路径 |
胡友峰
赵海霞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深刻立意与缜密思辨的偕行--读《文艺批评话语研究:20世纪40-70年代》 |
杨艳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3
|
论言意命题的修辞关系原理及其审美接受程度——以高尔泰绝对美感观为例 |
刘真睿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自我指涉”:柯马丁对《诗经》的解读 |
张节末
张妍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5
|
审美图式论——试论康德图式概念的美学意义 |
苏宏斌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6
|
作为道家传统的以物观物与中国诗学的美感经验 |
闫月珍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7
|
文学解释的理性认知与价值反思 |
李咏吟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