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型集成的高炉炼铁智能控制专家系统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祥官 曾九孙 +1 位作者 郝志忠 鹿智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37-1642,共6页
为达到高炉冶炼过程的最优控制,提出了高炉冶炼过程的多模型集成的专家系统.阐述了专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工艺计算机理模型、炉况诊断推理模型、系统优化参数模型、混合动力学机理和炉温控制方程.在保证炉况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专家系... 为达到高炉冶炼过程的最优控制,提出了高炉冶炼过程的多模型集成的专家系统.阐述了专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工艺计算机理模型、炉况诊断推理模型、系统优化参数模型、混合动力学机理和炉温控制方程.在保证炉况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专家系统对几个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通过对高炉冶炼过程混合动力学机理的分析,揭示了高炉炉温波动所隐含的非线性能耗规律,得到在不同生产目标状态下的最优操作区间.对复杂的生产状况做出准确的预测并给出了对应的控制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增加产量和降低能耗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炼铁 专家系统 多模型集成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size结构的捕食种群系统的最优收获策略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炎 何泽荣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102,共13页
分析了一类捕食者种群带有Size结构的捕食-被捕食系统的最优收获问题.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状态系统及其共轭系统非负解的存在唯一性、解对控制变量的连续依赖性.应用切锥法锥技巧导出了最优性条件,借助Ekeland变分原理讨论了最优收获... 分析了一类捕食者种群带有Size结构的捕食-被捕食系统的最优收获问题.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状态系统及其共轭系统非负解的存在唯一性、解对控制变量的连续依赖性.应用切锥法锥技巧导出了最优性条件,借助Ekeland变分原理讨论了最优收获策略的存在唯一性,推广了年龄结构种群模型中的相应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控制 捕食-被捕食模型 Size结构 切锥法锥 EKELAND变分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系统均方稳定性的Lyapunov型方程(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维海 袁富宇 危启才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33-134,39,共3页
研究随机系统的均方稳定性,得到了一个Lyapunov型方程,并证明随机系统是均方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Lyapunov型方程有正定解。
关键词 随机系统 均方稳定性 Lyapunov型方程 充分必要条件 正定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蔽的系统成败型数据的元件可靠性的极大似然估计和区间估计 被引量:7
4
作者 盛骤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7-109,96,共4页
考虑由3个独立工作的成败型元件组成的串联系统,利用隐蔽的系统寿命试验数据求元件可靠性的极大似然估计和区间估计,给出了数值例子。
关键词 可靠性 成败型元件 区间估计 极大似然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多层试验数据的成败型元件之串并联系统及并串联系统可靠性置信下限的近似解 被引量:4
5
作者 范大茵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1-28,共8页
设系统A由K个独立的子系统B_1,B_2,…,B_K并(串)联而成,设第i个子系统B_i又由m_i个相互独立的成败型元件C_(i1),C_(i2),…C_(imi)串(并)联而成,设有多层试验数据: 元件C_(ij)试验N_(ij)次,成功S_(ij)次,失败F_(ij)次(i=1,2,…,K,j=1,2,... 设系统A由K个独立的子系统B_1,B_2,…,B_K并(串)联而成,设第i个子系统B_i又由m_i个相互独立的成败型元件C_(i1),C_(i2),…C_(imi)串(并)联而成,设有多层试验数据: 元件C_(ij)试验N_(ij)次,成功S_(ij)次,失败F_(ij)次(i=1,2,…,K,j=1,2,…,m_i) 子系统B_i有成败型试验数据:试验N_i次,成功S_i次,失败F_i次(i=1,2,…,K) 系统A有成败型试验数据:试验N次,成功S次,失败F次。 本文给出利用此多层成败型试验数据,求系统A的可靠性置信下限的近似解的方法,本文利用一、二阶矩拟合的原则将上述数据折合为原系统A的伪成败型数据:伪试验数N~*,伪成功数S~*,然后从N~*,S~*出发利用单个成败型元件之可靠性的经典精确方法求出原系统A的可靠性置信下限的近似值。本文推导了伪试验数N~*,伪成功数S~*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败型元件 置信下限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松型元件贮备系统可靠性fiducial置信限 被引量:5
6
作者 范大茵 郑海儿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15-19,共5页
设系统A由K个相互独立的元件B1,B2,…,BK和一个转换开关组成的贮备系统,设元件B1,B2,…,BK的寿命服从参数为λ泊松分布,λ已知或未知,设转换开关为成败型元件,可靠性p已知或未知.设在λ未知时,对元件寿命有... 设系统A由K个相互独立的元件B1,B2,…,BK和一个转换开关组成的贮备系统,设元件B1,B2,…,BK的寿命服从参数为λ泊松分布,λ已知或未知,设转换开关为成败型元件,可靠性p已知或未知.设在λ未知时,对元件寿命有样本X1,X2,…,Xn,在p未知时,对转换开关有成败型试验数据(N,S).本文研究此贮备系统可靠性的fiducial置信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松分布 贮备系统 可靠性 fiducial置信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备系统可靠性的 bootstrap 置信限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和成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6期652-658,共7页
本文研究了贮备系统可靠性的bootstrap置信限,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贮备系统的可靠性的bootstrap近似置信下限在实际中是可用的.
关键词 可靠性 置信限 贮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系统问题的一种近似解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邵剑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1997年第1期28-35,共8页
本文对线性时滞微分方程边值函数问题提出一种级数近似解方法。
关键词 时滞系统 近似解 多项式级数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件和系统两者的完全样本的对数正态型元件串联系统可靠性的估计 被引量:2
9
作者 范大茵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6期621-626,共6页
设有某批元件,其寿命X服从参数为μ,σ2的对数正态分布,σ2,已知,μ未知。设某系统A是由K个独立工作的元件组成的串联系统,本文讨论基于元件及系统两者的完全试验数据,求未知参数μ,元件的平均寿命以及在时刻t0元件或系统可靠... 设有某批元件,其寿命X服从参数为μ,σ2的对数正态分布,σ2,已知,μ未知。设某系统A是由K个独立工作的元件组成的串联系统,本文讨论基于元件及系统两者的完全试验数据,求未知参数μ,元件的平均寿命以及在时刻t0元件或系统可靠性的极大似然估计或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极大似然估计 串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序列样本回归系数的强相合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奕 刘自力 《科技通报》 1999年第1期8-11,共4页
讨论样本为NA序列情形时,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的强相合性。
关键词 NA序列 强相合性 线性回归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B(O,O)作为元件可靠性的先验分布的二项串联系统可靠性的贝叶斯置信限的讨论
11
作者 盛骤 范大茵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5-81,共7页
本文对以B(0,0) 作为元件可靠性的先验分布的二项串联系统可靠性的贝叶斯置信限进行了讨论,提出: 1° 用梅林变换法得到的贝叶斯精确解与矩拟合法得到的贝叶斯近似解,两者比较接近。 2° 矩拟合法得到的结果,相对于经典精确解... 本文对以B(0,0) 作为元件可靠性的先验分布的二项串联系统可靠性的贝叶斯置信限进行了讨论,提出: 1° 用梅林变换法得到的贝叶斯精确解与矩拟合法得到的贝叶斯近似解,两者比较接近。 2° 矩拟合法得到的结果,相对于经典精确解是“冒进”的,经模拟计算,从覆盖系统可靠性真值P~*的百分比来看,也是冒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方法 置信限 系统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败型元件串联系统可靠性的Bootstrap置信下限某些问题的讨论
12
作者 范大茵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7-63,共7页
Bootstrap方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统计方法之一。本文讨论成败型元件及成败型元件串联系统可靠性的Bootstrap置信下限的某些性质。本文讨论当元件试验数改变或成功数改变时,可靠性的Bootstrap置信下限的变化趋势,从而讨论此方法是否具有... Bootstrap方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统计方法之一。本文讨论成败型元件及成败型元件串联系统可靠性的Bootstrap置信下限的某些性质。本文讨论当元件试验数改变或成功数改变时,可靠性的Bootstrap置信下限的变化趋势,从而讨论此方法是否具有合理性。由本文讨论指出:对单个成败型元件,当试验数不变,成功数增大时,元件可靠性的Bootstrap置信下限有增大的趋势,对成败型元件串联系统,也有同样的结果,即Bootstrap置信下限在这方面具有直观合理性,但对单个成败型元件,当试验数增加K次,成功数也增加K次(即失败数不变)时,元件可靠性的Bootstrap置信下限有时反而会有下降的趋势,显然这是不合理的。而对试验数增加,成功数不变时,本文给出了可靠性置信下限变化趋势的关系式,并举例说明当试验数增加,成功数不变时,元件可靠性的Bootstrap置信下限有时会出现增大的趋势,这也是不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可靠性 置信下限 成败型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系统(Ⅰ)类方程极限环唯一性定理证明的一点注记
13
作者 张平光 方小牛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6期912-915,共4页
本文简化二次系统(Ⅰ)类方程(1)至多有一个极限环的证明。
关键词 二次系统(Ⅰ)类方程 极限环 唯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靠控制模控制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14
作者 朱建新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6期589-594,共6页
本文给出了控制模外形曲线极径的弧参数表示的数学模型及其在计算机上实现的算法,为机械设计与加工的计算机化提供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并在票证图案设计中得到成功应用.
关键词 控制模 彩纹 机械加工 生产过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具有细鞍点的二次系统的同缩轨道的存在性和它产生的极限环
15
作者 张平光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给出二次系统存在过一个细鞍点的同缩轨道(即过一个细鞍点的分界线环,记为S_N^((1)))的参数条件,并证明微扰参数在S_N^((1))的内侧邻域至少产生二个极限环。
关键词 二次系统 同缩轨道 极限环 细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数寿命型元件串联系统可靠信置信限
16
作者 范大茵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6期647-652,共6页
设A是由k个相互独立的指数型元件串联而成,设第i个元件的寿命服从参数为λi的指数分布,λi>0,未知,i=1,2,…,k,设对第i个元件,在时刻ti,进行了Ni次独立试验,成功数为Si(i=1,2,…,k),本文研究... 设A是由k个相互独立的指数型元件串联而成,设第i个元件的寿命服从参数为λi的指数分布,λi>0,未知,i=1,2,…,k,设对第i个元件,在时刻ti,进行了Ni次独立试验,成功数为Si(i=1,2,…,k),本文研究基于数组(ti,Ni,Si)i=1,2,…,k求串联系统A之可靠性的经典精确置信下限以及近似Fiducial置信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经典精确置信限 指数型元件 串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载实时系统的算法
17
作者 杨启帆 《数学理论与应用》 1999年第3期39-43,共5页
近年来,超载实时系统on-line排序已被许多作者研究过,对单台机问题,S.Baruah等给出了一个最坏性能比的上界1/(1+√K)~2,其中K为重要性比,G.Koren等提出了一个达到此界的最优算法(D-over算... 近年来,超载实时系统on-line排序已被许多作者研究过,对单台机问题,S.Baruah等给出了一个最坏性能比的上界1/(1+√K)~2,其中K为重要性比,G.Koren等提出了一个达到此界的最优算法(D-over算法),对多台机问题,M. Dertouzos等证明即使在非超载情况下也不存在最优算法. F. Wang等证明不可能存在竞争因子大于1/2的算法,并提出了一个算法,在K=1及没有松弛时问的条件下,达到了1/2.对一般情况,他们证明任一On-line算法的竞争因子均不会大于1/a,其中.对多台机情况,虽已发现了一些有用的性质,但如何构造一个较好的算法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载实时系统 on-line算法 重要性比 竞争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生态系统的定性分析
18
作者 张平光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3期253-259,共7页
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分别得到文中方程(1)和方程(8)存在唯一极限环的充要条件,从而彻底解决了极限环存在和唯一性问题。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极限环 存在性 唯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正确率已知成败型元件并联系统可靠性Bootstrap置信限
19
作者 范大茵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3期334-340,共7页
设有成败型元件A_i(i=1,2,…,K)组成的并联系统M,设第i个元件可靠性P_i,P_i未知(i=1,2,…,K)。系统可靠性R=1-sum from i=1 to K (1-P_i)亦未知。 设对第i个元件进行了n_i次独立试验,但对其每次试验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要先通过某检测仪... 设有成败型元件A_i(i=1,2,…,K)组成的并联系统M,设第i个元件可靠性P_i,P_i未知(i=1,2,…,K)。系统可靠性R=1-sum from i=1 to K (1-P_i)亦未知。 设对第i个元件进行了n_i次独立试验,但对其每次试验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要先通过某检测仪器检测判断,设检测正确率为r_i,r_i为已知,且设ri>1/2。设对第i个元件,试验R_i次,试验结果经检测被判为成功的次数是s_i(真正的成功数并不知道)(i=1,2,…,K),本文讨论基于诸元件的数组(n_i,s_i,r_i)(i=1,2,…,K),求原并联系统M的可靠性R=1-sum from i=1 to K(1-P_i)的Bootstrap置信下限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败型 元件 并联系统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炉温预测控制的变系数回归模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婷 刘祥官 +1 位作者 马祥 赵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43-1745,1772,共4页
为更好地预测与控制高炉炉温的发展趋势,从高炉炉温控制的混合动力学方程出发,在将其差分离散的基础上,运用变系数回归的相关理论,建立了高炉炉温预测控制的变系数回归模型.同时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到每一炉下具... 为更好地预测与控制高炉炉温的发展趋势,从高炉炉温控制的混合动力学方程出发,在将其差分离散的基础上,运用变系数回归的相关理论,建立了高炉炉温预测控制的变系数回归模型.同时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到每一炉下具体的高炉炉温预测控制的回归模型.结合包钢6#高炉的数据进行预测控制模拟,取得了90%命中的预测效果.此外,还给出了每一预测时刻下控制变量、状态变量与铁水硅质量分数w(Si)之间的数量关系,为预测之后的控制奠定了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控制 变系数 核估计 加权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