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实践哲学的角度透析近代教育学的分裂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长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30,36,共11页
心理学与实践哲学是赫尔巴特开创的近代教育学的两座基石,而近代教育学之所以走向分裂,原因即在于作为教育学基石之一的实践哲学的沉沦。从本源看,实践哲学关注的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行为,而不是抽象的先验的理念活动。赫尔巴特把可塑性... 心理学与实践哲学是赫尔巴特开创的近代教育学的两座基石,而近代教育学之所以走向分裂,原因即在于作为教育学基石之一的实践哲学的沉沦。从本源看,实践哲学关注的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行为,而不是抽象的先验的理念活动。赫尔巴特把可塑性概念的论述放在以实践哲学为基石之一的教育学的核心位置,以之淹没了具体的历史的生命实践,必然导致本真的实践哲学的蜕变进而引致近代教育学的分裂。欲治愈近代教育学的分裂,有必要回归本源的实践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近代教育学 分裂 先验主义 教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
2
作者 张金福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5,共4页
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是指决定、约束大学自主性活动的制度规则的总和。中国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具有宏观鼓励与微观约束,制度剩余与制度匮乏,制度空间小于观念空间,民主法治传统的短缺与公民社会的不成熟等特征,正是这些特征导致中国... 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是指决定、约束大学自主性活动的制度规则的总和。中国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具有宏观鼓励与微观约束,制度剩余与制度匮乏,制度空间小于观念空间,民主法治传统的短缺与公民社会的不成熟等特征,正是这些特征导致中国大学自主性的现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自主性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德育价值的历史转换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斌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12,共3页
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德育从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到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到成为治党之基、治国之基、治理社会之基,从作为党的工作发展成为党的建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德育从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到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到成为治党之基、治国之基、治理社会之基,从作为党的工作发展成为党的建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的价值发生了历史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价值 社会主义文化 以德治国 和谐社会 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理论对课堂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徽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3-6,共4页
混沌理论是继量子力学、相对论后的第三次革命。物理学家福特说:“相对论消除了关于绝对空间与时间的幻想;量子力学则消除了关于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式的梦;而混沌则彻底消除了拉普拉斯关于确定论式可预测性的幻想。”混沌理论的兴起... 混沌理论是继量子力学、相对论后的第三次革命。物理学家福特说:“相对论消除了关于绝对空间与时间的幻想;量子力学则消除了关于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式的梦;而混沌则彻底消除了拉普拉斯关于确定论式可预测性的幻想。”混沌理论的兴起导致一系列在“紊乱”现象背后的惊人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理论 课堂管理 量子力学 三次革命 绝对空间 物理学家 测量过程 可预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的基本人文精神:性善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斌武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1,共3页
教学是“师—生共同体”的生活形态,在共同体中,对话是最好的课堂生活方式。性善作为共同体对话与实践的最高准则,也是教学的基本人文精神,在教学行动中表达为人道主义的精神、民主精神、正义精神等。当下教学的种种非善之举告诫我们,... 教学是“师—生共同体”的生活形态,在共同体中,对话是最好的课堂生活方式。性善作为共同体对话与实践的最高准则,也是教学的基本人文精神,在教学行动中表达为人道主义的精神、民主精神、正义精神等。当下教学的种种非善之举告诫我们,教学应以善立真,以善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人文精神 性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