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漏失控制的管网测压点布局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全 谢翔 +3 位作者 侯迪波 黄平捷 张光新 张宏建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69-1174,共6页
提出一种城市供水管网水压监测点多目标优化布局方法,通过在现有供水管网中合理布置水压监测节点,有效提高城市供水管网漏失事件识别效率。表征管网节点异常波动的压力残差向量是评估漏失事件的一个重要依据,不同漏失点造成的压力残差... 提出一种城市供水管网水压监测点多目标优化布局方法,通过在现有供水管网中合理布置水压监测节点,有效提高城市供水管网漏失事件识别效率。表征管网节点异常波动的压力残差向量是评估漏失事件的一个重要依据,不同漏失点造成的压力残差向量之间夹角值可以用来表征管网漏失节点的可识别性能。考虑模型输出不确定性造成的影响,引入漏失特征空间理论,漏失特征域能够刻画由模型输出不确定度带来的压力残差向量波动。当两个特征域发生重叠时,意味着两个漏失点的漏失特征十分相近,存在误识别区分漏失点的风险。同时对漏失特征域重叠程度跟漏失特征域重心夹角均值两个目标寻优,确定最优布局方案。本文以某城市供水管网系统为实例展开分析,验证了基于多目标的优化布局方法在科学合理的指导监测点选址工作以及提升管网漏失可识别性能方面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优化选址 水压监测点 多目标优化 漏失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风速估计与预测的风电机组自适应最大风能跟踪控制(英文) 被引量:12
2
作者 焦绪国 杨秦敏 +1 位作者 孙勇 应有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2-382,共11页
针对如何在有效风速未知情况下实现风电机组最大风能跟踪(MPPT)的问题,本文使用支持向量回归(SVR)和自适应控制原理,提出基于有效风速估计与预测的自适应MPPT控制方案.首先,使用机组的历史运行数据,训练得到基于SVR的风速估计与预测模型... 针对如何在有效风速未知情况下实现风电机组最大风能跟踪(MPPT)的问题,本文使用支持向量回归(SVR)和自适应控制原理,提出基于有效风速估计与预测的自适应MPPT控制方案.首先,使用机组的历史运行数据,训练得到基于SVR的风速估计与预测模型,为MPPT控制提供实时参考输入.其次,结合在线学习估计器(OLA)和减小转矩增益(DTG)控制原理,设计自适应MPPT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较好应对系统未知动态特性和干扰,且能降低传动链载荷.最后,使用李雅普诺夫原理证明闭环系统所有信号都是有界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获得良好的MPPT效果,进而提高机组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风能跟踪器 风电机组 有效风速估计与预测 自适应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应性矩阵的移动机器人编队跟随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雨 刘山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82-1390,共9页
本文针对以领航跟随模型为代表的移动机器人编队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应性的编队跟随控制方案,在给定理想队形间隔距离和理想期望图像的前提下,利用单应性矩阵构造可反映理想队形中跟随机器人实时位姿的虚拟机器人,将原先的编队问题转... 本文针对以领航跟随模型为代表的移动机器人编队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应性的编队跟随控制方案,在给定理想队形间隔距离和理想期望图像的前提下,利用单应性矩阵构造可反映理想队形中跟随机器人实时位姿的虚拟机器人,将原先的编队问题转化为对虚拟机器人的轨迹跟踪问题.编队跟随过程中,领航机器人的速度采用估计的方式,利用单应性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跟随机器人的实时速度能较为准确的估计领航速度,从而避免采用局部通信的方式,节省了编队实验成本.最后本文进行的半实物仿真以及实物实验均可验证所提出的编队跟随算法包括速度估计方法的实际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伺服 移动机器人 编队跟随 单应性 速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WA融合模型的注塑过程保压段建模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黄耀波 刘佳新 +2 位作者 徐祖华 赵均 邵之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3-1110,共8页
注塑过程是典型的批次过程,由注射、保压、冷却等阶段构成。保压段是决定制品质量的一个重要阶段,且具有较大的非线性和时变性。分段仿射(piece-wise affine, PWA)模型能够有效描述保压段的特性,但是PWA模型硬切换方式会导致输出跳变问... 注塑过程是典型的批次过程,由注射、保压、冷却等阶段构成。保压段是决定制品质量的一个重要阶段,且具有较大的非线性和时变性。分段仿射(piece-wise affine, PWA)模型能够有效描述保压段的特性,但是PWA模型硬切换方式会导致输出跳变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划分的PWA融合模型,在子模型切换过程中引入切换区间,通过线性加权方法进行模型融合,并采用基于分离最小二乘的辨识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内模整定的多模型PID控制方法。注塑机实验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过程 PWA融合模型 分离最小二乘 多模型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曲线对象的无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康岳群 徐祖华 +1 位作者 赵均 邵之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1-706,共6页
随着系统总体性能要求的提高,分布曲线对象的控制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分布曲线对象是通过宏观的操作手段控制微观的输出曲线,不是任意形状的目标曲线都是能无偏跟踪的。提出了一种分布曲线对象的无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该方法首先采用B... 随着系统总体性能要求的提高,分布曲线对象的控制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分布曲线对象是通过宏观的操作手段控制微观的输出曲线,不是任意形状的目标曲线都是能无偏跟踪的。提出了一种分布曲线对象的无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该方法首先采用B样条模型进行分布曲线对象的描述,其次通过复合梯形方法对滚动优化命题进行离散化,最后采用二次规划方法进行无偏目标曲线计算,以实现无偏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曲线对象 模型预测控制 无偏控制 优化 数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类数据迁移的控制阀粘滞检测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梦杰 赵春晖 王文海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5-654,共10页
控制阀粘滞检测能提高回路控制性能诊断的效率与准确率,为工厂改善回路控制性能提供指导。现有粘滞检测方法未考虑回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变化时,控制阀粘滞在回路数据上的表征不一致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类数据迁移的控... 控制阀粘滞检测能提高回路控制性能诊断的效率与准确率,为工厂改善回路控制性能提供指导。现有粘滞检测方法未考虑回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变化时,控制阀粘滞在回路数据上的表征不一致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类数据迁移的控制阀粘滞检测方法。该方法仅需使用待测回路的非粘滞数据对模型进行迁移,实现了与回路适配的粘滞特征提取模型的构建。首先,使用仿真模型生成的类别完备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预训练;然后,结合待测回路的非粘滞数据对残差网络进行微调;最后,使用单分类算法得到控制阀粘滞检测结果。仿真数据集和开源工业数据集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阀 粘滞检测 迁移学习 单分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电机驱动的四旋翼机动飞行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力昊 张宇 许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3-381,共9页
四旋翼飞行器(QUAV)的位置、姿态运动控制效果决定了其机动性。为了克服四旋翼系统欠驱动的缺陷,基于四元数表达对一种双向电机驱动的四旋翼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包括双向推力作用情况下的全向运动过程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姿态与位置控制器... 四旋翼飞行器(QUAV)的位置、姿态运动控制效果决定了其机动性。为了克服四旋翼系统欠驱动的缺陷,基于四元数表达对一种双向电机驱动的四旋翼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包括双向推力作用情况下的全向运动过程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姿态与位置控制器及控制分配矩阵设计方法。面向四旋翼的x-z平面模型,设定合理的参数和限制,使用最优规划方法提出了适用于新型四旋翼翻转、竖直等机动飞行轨迹的生成方法,其中推力与转矩都是实现时间最短的最优方案。搭建了包括电子调速器、电机、桨叶、机架等部件在内的详细的仿真试验环境。仿真试验的结果验证了双向电机驱动的四旋翼相比于传统四旋翼,能有效提高姿态跟踪与位置跟踪的精度,提升了飞行器的机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飞行器(QUAV) 四元数建模 机动性 双向推力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智能割草机器人控制系统 被引量:4
8
作者 徐伟锋 刘山 《农业工程》 2020年第1期22-25,共4页
通过对目前割草机市场和智能割草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分析,结合传感器检测技术、直流电机驱动技术、PLC控制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触摸屏人机交互技术,设计了一套智能割草机器人控制系统,其具有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和响应快等性能。同时,该... 通过对目前割草机市场和智能割草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分析,结合传感器检测技术、直流电机驱动技术、PLC控制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触摸屏人机交互技术,设计了一套智能割草机器人控制系统,其具有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和响应快等性能。同时,该智能割草机器人的定位精度误差减小,割草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智能化程度也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割草机器人 控制系统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赫兹技术的肿瘤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恒 沈莉然 +4 位作者 管含笑 曹雨齐 黄平捷 侯迪波 张光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06-3314,共9页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太赫兹技术因其光子低能性、无需标记、高时间分辨率等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文章围绕太赫兹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展介绍,在太赫兹肿瘤诊断方面...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太赫兹技术因其光子低能性、无需标记、高时间分辨率等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文章围绕太赫兹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展介绍,在太赫兹肿瘤诊断方面,主要基于太赫兹光谱技术和成像技术,利用太赫兹光谱技术获取光谱特征信息,并结合先进的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高维特征的提取与分析,完成对肿瘤的检测与诊断,太赫兹成像技术主要利用肿瘤细胞与组织之间的组分差异来实现对肿瘤的区分与鉴别。首先从太赫兹技术在肿瘤诊断方面的研究进行介绍,包括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组织三个维度。生物大分子的研究重点是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等肿瘤标志物。细胞检测的研究进展重点针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血细胞的检测方面进行阐述。在组织检测与诊断方面,主要从成像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两个维度对多种癌症组织的检测与诊断进行了介绍。基于太赫兹技术的肿瘤治疗研究方面,主要从生物效应对肿瘤细胞进行消融和调控基因表达以改善人体机能的积极作用上实现对肿瘤的治疗。最后讨论了太赫兹技术目前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为之后太赫兹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技术 光谱与成像 肿瘤诊断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组织芯片技术的人体胃管状腺癌组织太赫兹光谱检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逸 黄平捷 +3 位作者 葛维挺 曹雨齐 侯迪波 张光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7-405,共9页
太赫兹波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结合人体胃管状腺癌组织检测,针对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组织检测点位与实际病理难以配准的问题,在处理石蜡包埋的胃组织的过程中引入组织芯片技术,为实验样本的精准定位检测提供了可行... 太赫兹波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结合人体胃管状腺癌组织检测,针对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组织检测点位与实际病理难以配准的问题,在处理石蜡包埋的胃组织的过程中引入组织芯片技术,为实验样本的精准定位检测提供了可行方法。开展了人体胃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太赫兹检测实验,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组织芯片技术配准的实验组与未配准的对照组的太赫兹吸收系数和折射率谱。此外对比研究了采用支持向量机和逻辑回归的太赫兹胃管状腺癌判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组织芯片方法有助于提升组织取材的精准性从而提高癌变样本和正常样本光谱数据的区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 胃管状腺癌 组织芯片技术 病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4D技术的油基钻井液随钻侧向电阻率测井信号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宏博 倪卫宁 +5 位作者 李新 张卫 王保良 冀海峰 黄志尧 李海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81-1288,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随钻侧向电阻率测井在油基钻井液下测量受限的问题,提出基于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测量(C^4D)技术的信号检测方法与装置。首先构建基于C^4D技术的测井等效电路模型,然后采用数字相敏解调技术实现测井微弱信号幅值和相位的检测... 为了解决传统随钻侧向电阻率测井在油基钻井液下测量受限的问题,提出基于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测量(C^4D)技术的信号检测方法与装置。首先构建基于C^4D技术的测井等效电路模型,然后采用数字相敏解调技术实现测井微弱信号幅值和相位的检测,依据所建模型可求得地层电阻率;同时,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对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所设计的测井响应特性进行研究;最后,设计1套模拟测井实验装置,并在多个激励频率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0 k Hz工况下实验装置的测量性能较好;当等效地层电阻率为0.135~8.368 kΩ·m时,测量相对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侧向电阻率测井 油基钻井液 C4D 数字相敏解调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A和多分类SVM的紫外-可见光光谱饮用水有机污染物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黄平捷 李宇涵 +4 位作者 俞巧君 王柯 尹航 侯迪波 张光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67-2272,共6页
快速、有效地识别饮用水中污染物类别对于降低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影响十分重要。目前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法的饮用水污染物判别模型大多使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特征提取,然而,对于光谱相似度较高的有机污染物,仅从数据驱动的角度提取... 快速、有效地识别饮用水中污染物类别对于降低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影响十分重要。目前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法的饮用水污染物判别模型大多使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特征提取,然而,对于光谱相似度较高的有机污染物,仅从数据驱动的角度提取其方差最大的方向作为特征进行识别效果往往不佳。针对有机污染物光谱数据多重共线性以及谱峰重叠干扰的问题,开展了基于连续投影算法(SPA)和多分类支持向量机(M-SVM)的紫外-可见光光谱饮用水有机污染物判别方法研究。首先,使用紫外光谱仪测量苯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二胺的原始光谱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在对四种污染物进行了波长与浓度的相关关系对比分析后,发现苯酚和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和间苯二胺的谱峰重叠较为严重;特征提取时,引入SPA筛选有机污染物紫外-可见光光谱数据的特征波长组合,并对不同波长个数时的光谱吸光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选取对应最小预测标准偏差的参数及波段组合作为最优参数组合;基于最优特征波长组合,构建基于多分类SVM的饮用水有机污染物分类识别模型;最后,对比分析了全光谱、 PCA及SPA特征提取后的光谱数据在不同分类方法及不同污染物浓度下的分类效果,进一步说明了SPA的适用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SPA作为一种提取光谱数据原始特征波段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对有机污染物的紫外-可见光光谱进行特征提取,提升不同物质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多重共线性和谱峰重叠干扰,从而提高分类模型的准确率。该方法对于解决饮用水中谱峰重叠的污染物类型判别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光谱 有机污染物判别 连续投影算法 多分类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半监督动态软测量建模方法 被引量:20
13
作者 邵伟明 葛志强 +1 位作者 李浩 宋执环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3,共7页
数据驱动的软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难测关键变量的在线实时预报。然而,在工业过程中,有标签样本通常十分稀少,且动态特性显著,导致传统有监督、静态的软测量建模方法性能不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首先将传统带有... 数据驱动的软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难测关键变量的在线实时预报。然而,在工业过程中,有标签样本通常十分稀少,且动态特性显著,导致传统有监督、静态的软测量建模方法性能不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首先将传统带有长短时记忆单元(LSTM)的循环神经网络(RNN)扩展为半监督模式,然后针对LSTM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改进方案。通过一个实际工业案例验证半监督LSTM-RNN在软测量应用中的有效性,以及所提出的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 动态特性 半监督 循环神经网络 长短时记忆单元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督学习的紫外-可见光光谱水质在线异常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尹航 俞巧君 +3 位作者 侯迪波 黄平捷 张光新 张宏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1-499,共9页
水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近年来时有发生的水污染事件使污染物入侵预警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针对现有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异常检测方法存在的检出下限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监督学习的紫外-可见光光谱水质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 水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近年来时有发生的水污染事件使污染物入侵预警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针对现有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异常检测方法存在的检出下限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监督学习的紫外-可见光光谱水质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不同数据集中的正常样本差异性空间,再使用正交投影方法去除差异性空间中的光谱数据分量,以达到基线校正的目的;然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从校正后的光谱中提取特征,利用训练集得到的最优阈值确定离群点;最后采用序贯贝叶斯滚动更新每个时刻上的异常概率,确定水质报警序列。实验选用苯酚作为模拟污染入侵事件的注入试剂,采样2周内的紫外-可见光光谱数据,在实验平台上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正交投影基线校正方法可以消除不同批次水质光谱的背景差异,更为充分的利用了光谱信息,降低了对特征污染物的检出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光谱 水质异常检测 正交投影 监督学习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差分和局部加权偏最小二乘算法的过程自适应软测量建模 被引量:17
15
作者 袁小锋 葛志强 宋执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4-728,共5页
工业过程软测量模型常常因为过程的变量漂移、非线性和时变等问题而使得预测性能下降。因此,时间差分已被应用于解决过程变量漂移问题。但是,时间差分框架下的全局模型往往不能很好地描述过程非线性和时变等特性。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 工业过程软测量模型常常因为过程的变量漂移、非线性和时变等问题而使得预测性能下降。因此,时间差分已被应用于解决过程变量漂移问题。但是,时间差分框架下的全局模型往往不能很好地描述过程非线性和时变等特性。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时间差分模型和局部加权偏最小二乘算法的自适应软测量建模方法。时间差分模型可以大大减少过程变量漂移的影响,而局部加权偏最小二乘算法作为一种即时学习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过程非线性和时变问题。该方法的有效性在数值例子和工业过程实例中得到了有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差分模型 局部加权偏最小二乘算法 即时学习 软测量建模 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反应器中的混合对Cu-ZnO催化剂微结构形成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凌晨 蒋新 +2 位作者 汪志勇 秦湘飞 卢建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8-724,共7页
通过对微反应器中流速的调控,研究了混合过程对Cu-ZnO催化剂微结构形成过程的影响。采用Villermaux-Dushman反应体系测量了不同流速下反应器中的混合状况,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倍电镜线扫(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对应流速... 通过对微反应器中流速的调控,研究了混合过程对Cu-ZnO催化剂微结构形成过程的影响。采用Villermaux-Dushman反应体系测量了不同流速下反应器中的混合状况,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倍电镜线扫(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对应流速下制备得到的前体和氧化物的结构。结果显示,混合强度增加,前体中的Cu2+、Zn2+分布更为均匀,绿铜锌矿的比例减小,锌孔雀石中的Zn含量提高;进而导致其热分解形成的氧化物中Cu-Zn分布也更为均匀,Cu O-ZnO界面增加,Cu O晶粒粒径减小。研究表明,沉淀反应时混合条件的改变,导致后续系列中间产物中Cu-Zn分布的差异,通过这一路径,混合对反应的影响最终作用于催化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混合 纳米结构 共沉淀法 流速 Cu-Zn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燃煤发电装备运行工况监控——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春晖 胡赟昀 +1 位作者 郑嘉乐 陈军豪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11-2633,共23页
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是燃煤发电领域的重大装备,已成为全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其安全可靠运行对推动发电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以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为代表的燃煤发电装备的本质特性出发... 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是燃煤发电领域的重大装备,已成为全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其安全可靠运行对推动发电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以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为代表的燃煤发电装备的本质特性出发,揭示了其变负荷深度调峰导致的非平稳运行特性和全流程复杂耦合特性,总结了燃煤发电过程区别于一般连续过程的问题,指出了研究燃煤发电装备运行工况监控算法的必要性.进而,基于这些特性,我们对面向燃煤发电装备工况监控的数据驱动算法近3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展示了算法发展的不同阶段.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目前燃煤发电装备工况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介绍了燃煤发电装备工况监控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装备 变负荷 非平稳 工况监控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有机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启慧 单驿轩 +3 位作者 连朋亮 刘岩 于东冬 周建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02-1807,共6页
为了提高有机硅材料(PDMS)的表面抑菌活性,通过在其表面共价键合富含巯基的二氧化硅微球,并利用巯基的还原性原位生长纳米银,实现在有机硅表面自组装纳米银二氧化硅微球的疏水涂层(WCA=90.33°)。选用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枯草... 为了提高有机硅材料(PDMS)的表面抑菌活性,通过在其表面共价键合富含巯基的二氧化硅微球,并利用巯基的还原性原位生长纳米银,实现在有机硅表面自组装纳米银二氧化硅微球的疏水涂层(WCA=90.33°)。选用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阳性菌)作为测试菌种,通过菌落计数法和活/死细菌染色法研究疏水涂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iO2@AgNPs与PDMS的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并不抑制人类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细菌 抑菌作用 纳米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VT法的小通道气液两相流段塞流的流量测量
19
作者 冀海峰 李华军 +2 位作者 黄志尧 王保良 李海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5-639,共5页
针对小通道气液两相流段塞流,将常规通道的压力-体积-温度测量法(PVT法)应用于两相流流量测量研究。利用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差压传感器采集上、下游位置的气液两相流流速信号、温度信号和压力信号,然后根据PVT法测量原理实现气... 针对小通道气液两相流段塞流,将常规通道的压力-体积-温度测量法(PVT法)应用于两相流流量测量研究。利用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差压传感器采集上、下游位置的气液两相流流速信号、温度信号和压力信号,然后根据PVT法测量原理实现气液两相流流量测量。实验中采用的小通道内径为5.0 mm。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将PVT法应用于小通道气液两相流段塞流流量测量的方法是可行的,两相流互相关流速测量最大相对误差在6%以内,两相流液相流量测量最大相对误差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段塞流 小通道 流量 PV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击化学法的SiO2微球有序阵列组装对PDMS薄膜表面改性的研究
20
作者 沈启慧 单驿轩 +4 位作者 徐欣辰 吕洋 刘岩 于东冬 周建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17-2020,共4页
利用端烯与巯基之间的光点击亲电加成化学反应,将表面富含巯基的二氧化硅微球均匀的附着在端烯修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表面,完成微球在PDMS表面的组装。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对修饰前后的基质材料进... 利用端烯与巯基之间的光点击亲电加成化学反应,将表面富含巯基的二氧化硅微球均匀的附着在端烯修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表面,完成微球在PDMS表面的组装。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对修饰前后的基质材料进行表征检测,结果证实修饰在PDMS表面的端烯消失形成硫醚键,得到附着均匀的二氧化硅微球基质材料。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方便的在不同基材上负载二氧化硅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二氧化硅微球 点击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