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看社会建设中现实个人的主体性存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恩国 万斌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85,共6页
作为主体存在的"现实的个人"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当前的社会建设要走出"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困境,就必须将"现实的个人"看作社会建设的主体性存在。它不仅是以现实个人为对象的改造活动... 作为主体存在的"现实的个人"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当前的社会建设要走出"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困境,就必须将"现实的个人"看作社会建设的主体性存在。它不仅是以现实个人为对象的改造活动,同时也是现实个人作为主体进行自觉社会实践并使自身得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讲,社会建设以满足现实个人的全面需要为其主体性发挥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它以构建现实个人的"自由个性"为突出特征。从实质上讲,社会建设需要使现实的个人同时在能力增长和关系优化两个层面上体现出其独特的主体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个人 社会建设 主体性存在 自由个性 社会转型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