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与团队绩效的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国猛 赵曙明 +1 位作者 郑全全 文亮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旨在探讨团队心理授权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即团队心理授权是否会通过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作用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采用多元回归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了团队心理授权、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文旨在探讨团队心理授权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即团队心理授权是否会通过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作用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采用多元回归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了团队心理授权、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样本自于32家企业的156个工作团队的568名员工。结果表明:团队心理授权对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团队绩效有正向影响;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在团队心理授权与团队主动性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团队心理授权与团队工作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心理授权 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 团队主动性 团队工作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77
2
作者 杨宏飞 张小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47-648,640,共3页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MPS)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 5 0 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在总体上呈负相关 (r =-0 3 0 ,P <0 0 1) ,大多数维...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MPS)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 5 0 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在总体上呈负相关 (r =-0 3 0 ,P <0 0 1) ,大多数维度之间在 0 0 1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完美主义 心理健康 精神卫生 心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考期应激的心理与行为策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智君 金航程 张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探索大学生应对考期应激的心理与行为策略并分析其有效性。方法 :采用问卷测试的方法随机抽查了某重点大学在校本科生 ,对 199份有效问卷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 :大学生最常采用的六项策略依次为“博得同情与幻想”、“获取亲... 目的 :探索大学生应对考期应激的心理与行为策略并分析其有效性。方法 :采用问卷测试的方法随机抽查了某重点大学在校本科生 ,对 199份有效问卷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 :大学生最常采用的六项策略依次为“博得同情与幻想”、“获取亲友的情感支持”、“猎取考试的信息”、“消极逃避或放弃”、“借助团体力量与合理安排时间”和“认真学习与复习”。其中 ,具有轻、中、重应激症状的三类受测者在策略一、二、四、五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但是 ,除“借助团体力量与合理安排时间”外 ,其他策略对缓解大学生考期应激的效果并不明显。结论 :加强群体沟通和注意积极休息可能对大学生应付考期应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行为策略 力量 得分 重点大学 校本 体力 应激 合理安排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上网行为、人格心理特征及自我控制能力差异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侯其锋 张芝 杨锆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杭州4所高校的942名大学生的不同网络成瘾状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的人口资料、上网行为、人格心理特征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差异.研究采用卡法、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大学生网络使...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杭州4所高校的942名大学生的不同网络成瘾状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的人口资料、上网行为、人格心理特征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差异.研究采用卡法、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大学生网络使用者可划分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未成瘾3种状态,所占比例分别为10.0%、74.7%和15.3%;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网络用户中,3种网络成瘾状态的比例有显著差别,其中网络成瘾组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而另两组中男生低于女生;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在上网时间、上网活动以及对网络影响的认识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的抑郁、焦虑、孤独得分均显著高于网络成瘾倾向组,网络成瘾倾向组的抑郁、焦虑、孤独得分显著高于网络未成瘾组,而自尊得分和自我控制能力则呈现了相反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状态 人格心理特征 自我控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焦点解决思维与抑郁症状关系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国锐 杨宏飞 梁社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检验大学生焦点解决思维与抑郁症状的纵向预测关系。方法:选取261名大学生,使用焦点解决问卷(SFI)与抑郁自评量表(SDS)间隔3个月进行2次测量,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次测量的抑郁症状... 目的:检验大学生焦点解决思维与抑郁症状的纵向预测关系。方法:选取261名大学生,使用焦点解决问卷(SFI)与抑郁自评量表(SDS)间隔3个月进行2次测量,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次测量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9.46%和47.89%,SFI跳脱因子得分3月后有所降低(P <0.01)。交叉滞后模型分析显示,基线SFI得分负向预测3个月后的SDS得分(β=-0.19,P<0.05),基线SDS得分对3个月后SFI得分的预测无统计学意义(β=-0.05,P>0.05)。结论:研究提示大学生的焦点解决思维可能有助于减轻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解决思维 抑郁症状 追踪研究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对话中父母教养行为与5~6岁儿童行为反应的动态关系
6
作者 潘莱珂 翟舒怡 何洁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40-1350,I0004,共12页
父母教养和儿童行为存在密不可分的双向作用,但少有研究在微观层面检验亲子互动进程中的儿童驱动效应与父母驱动效应。本研究考察了113对5~6岁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在冲突对话中的行为表现,基于贝叶斯统计构建动态结构方程模型,捕捉实时... 父母教养和儿童行为存在密不可分的双向作用,但少有研究在微观层面检验亲子互动进程中的儿童驱动效应与父母驱动效应。本研究考察了113对5~6岁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在冲突对话中的行为表现,基于贝叶斯统计构建动态结构方程模型,捕捉实时互动引发的父母教养行为和儿童行为反应的变化,并通过回归分析考察父母和儿童行为对对话结局的影响。结果发现:(1)儿童在15 s间隔内的消极行为反应能够正向预测随后15 s父母的非支持性教养行为;(2)儿童的积极行为反应对对话结局起主要预测作用,儿童行为反应的积极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冲突的建设性解决。这些结果从微观层面验证了儿童驱动效应,强调了儿童反应在亲子互动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对话 儿童/父母驱动 父母教养 儿童行为 动态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认同、学习投入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分析
7
作者 彭艳红 安晓斌 +1 位作者 李志勇 吴明证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543,共8页
为探讨职业认同、学习投入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双重视角,采用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和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量表对1090名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职业认同可直接预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 为探讨职业认同、学习投入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双重视角,采用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和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量表对1090名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职业认同可直接预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也可以通过学习投入间接预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2)师范生职业认同可以分为四种潜在类别:低认同组、中认同组、高意愿低意志组和高认同组;(3)不同职业认同潜在类别的师范生在学习投入、教育实践能力上差异显著。学习投入在职业认同潜在类别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上述研究结果给相关教育部门和师范院校为不同职业认同亚类别的师范生群体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职业发展指导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职业认同 学习投入 教育实践能力 潜在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关系的注意选择机制
8
作者 陈艺林 谭青松 龚梦园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92-1603,共12页
选择性注意是大脑筛选外部信息的关键机制。传统理论认为,个体主要会依据刺激的特征值来引导注意选择。然而,近期研究发现,在很多情境下,个体的注意分配会依赖于刺激间的相对特征关系。这种“基于特征关系”的注意选择机制适用于关联性... 选择性注意是大脑筛选外部信息的关键机制。传统理论认为,个体主要会依据刺激的特征值来引导注意选择。然而,近期研究发现,在很多情境下,个体的注意分配会依赖于刺激间的相对特征关系。这种“基于特征关系”的注意选择机制适用于关联性注意捕获和经验驱动的注意选择,与“基于特征值”的注意机制在时间动态和空间全局性方面存在区别。未来研究应整合多维度证据,揭示“基于特征关系”的认知神经机制,将其研究范畴拓展至其他关系属性(如空间关系、社会关系),并深入探索该机制在临床和工程等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注意 特征关系 关联性注意捕获 经验驱动注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重叠与分化:基于脑科学的证据
9
作者 耿凤基 刘嘉欣 郝晓鑫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1,共7页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21世纪科技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当前,关于计算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存在概念交叉和概念包含两种理论假说,但均缺乏实证证据支持。脑成像技术的进步为从神经基础层面检验上述...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21世纪科技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当前,关于计算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存在概念交叉和概念包含两种理论假说,但均缺乏实证证据支持。脑成像技术的进步为从神经基础层面检验上述两种理论假说提供了有效路径。比较静息状态下大脑认知控制网络(包括带状盖网络和额顶网络)、默认网络、语言网络内部及其之间的功能连接对儿童计算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预测作用发现:语言网络内部的功能连接仅负向预测儿童的计算思维;额顶网络内部的功能连接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计算思维,并显著负向预测创造性思维;带状盖网络与默认网络或语言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均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创造性思维。因此,作为两种重要的高阶认知思维,计算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可能涉及共同的脑网络,即神经基础的重叠;同时两者也涉及不同的脑网络并在脑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上存在差异,即神经基础的分化。这些发现支持了计算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存在概念交叉关系的假说,不仅为计算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涉及共同和独特的认知神经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培养和评估这两种高阶思维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思维 创造性思维 认知神经基础 静息态功能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动机、行为与其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59
10
作者 张锋 沈模卫 +2 位作者 徐梅 朱海燕 周宁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7-413,共7页
以58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动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其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其中,互联网使用动机包括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两种模式;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包括上网冲动性、分离... 以58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动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其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其中,互联网使用动机包括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两种模式;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包括上网冲动性、分离/逃避和网上优越感三个初级因素;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包括孤独感、社会参与度、一般抑郁、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五个初级因素,并进一步概括为社会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获取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有助于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更容易导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并由此对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且信息获取性动机对社会健康具有更大的积极效应,而人际情感性动机对对心理健康具有更大的消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互联网使用动机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 社会-心理健康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模式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沈模卫 李鹏 +1 位作者 徐梅 张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70,共8页
基于“在线认知量表” (OCS) ,采用两组大学生被试 ,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探讨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行为模式 ,编制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 (PIUS -CS)。结果发现 :(1)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 基于“在线认知量表” (OCS) ,采用两组大学生被试 ,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探讨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行为模式 ,编制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 (PIUS -CS)。结果发现 :(1)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由上网冲动性、分离 /逃避和网上优越感三个因素构成。量表具有较理想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 (2 )男大学生的上网冲动性、网上优越感较女大学生更强 ;文科类学生的上网冲动性较理科类学生更强。 (3)上网时间和上网次数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模式只有较弱的正相关 ,不宜作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 在线认知量表(OCS) 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我表露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被引量:15
12
作者 任东宁 袁旦 +1 位作者 张洁 陶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主观幸福感现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根据浙江大学16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对JourardSM自我表露问卷进行修订,用修订的自我表露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浙江大学的3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信息类别的...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主观幸福感现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根据浙江大学16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对JourardSM自我表露问卷进行修订,用修订的自我表露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浙江大学的3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信息类别的自我表露评分差异显著(F=50.24,P<0.001),其中品味和兴趣(1.85±0.41)、学习(工作)(1.87±0.43)的自我表露评分均高于态度和看法(1.70±0.32)(t=7.870、8.256)、金钱(1.60±0.41,t=10.517、11.429)、个性(1.70±0.39)、身体(1.71±0.42)(P均<0.001)。目标人的主效应显著(有男/女朋友者、无男/女朋友者的自我表露问卷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F=21.14、13.88,P<0.001),信息类别和目标人的交互作用显著(F=76.15,P<0.001)。在金钱、身体、学习或工作方面大学生向父母表露多于向男、女性朋友(如金钱上:母亲1.81±0.59、父亲1.73±0.58,男朋友1.42±0.44,女朋友1.40±0.44;F=116.84,P=0.000)。女性的表露程度高于男性(1.79±0.31/1.71±0.32,t=2.03,P=0.044)。自我表露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16,P=0.003)。分层回归显示自我表露对预测主观幸福感作出了新的贡献(ΔR2=0.021,P=0.006)。结论:信息类别、目标人、被试性别会影响自我表露的程度,提升表露水平有助于改善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表露 问卷调查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使用因特网心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加艳 徐海玲 郑全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07-510,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心理因素 ,并将成瘾者与未成瘾者进行对比。方法 :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 ,在此基础上自编了问卷。用自编问卷对 8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因素分析得到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心理因素。结果 :大学生人群... 目的 :初步探讨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心理因素 ,并将成瘾者与未成瘾者进行对比。方法 :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 ,在此基础上自编了问卷。用自编问卷对 8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因素分析得到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心理因素。结果 :大学生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 1 5 %。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心理因素包括交际、学习、娱乐、从众、交易、逃避现实。成瘾者和未成瘾者在各项的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因特网 心理因素 网络成瘾 IAD 精神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应激模型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32
14
作者 马伟娜 徐琴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应激过程并初步构建大学生心理应激模型。方法:以880名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SEM)建立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自我效能等因素对心身健康的作用途径。结果:①生活事件既对...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应激过程并初步构建大学生心理应激模型。方法:以880名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SEM)建立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自我效能等因素对心身健康的作用途径。结果:①生活事件既对大学生心身健康直接产生作用,又通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自我效能这些中介因素间接产生作用,并且从路径系数上反映出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②自我效能是重要的心理中介因素,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相比,在生活事件和大学生心身健康之间似乎起着更为直接的中介作用。结论:研究为揭示大学生心身健康的作用机制、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和更好地增进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 心理应激模型 横断面研究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满意感与建言行为的关系探索:组织承诺的缓冲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段锦云 钟建安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0-174,共5页
工作满意感与建言行为之间关系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以往研究支持正反关系的观点都有,为了调和这一矛盾,本研究提出"U"型关系假设,并认为组织承诺对它们之间有着正向缓冲作用。以长三角地区17家国有企业的282名白领员工为样本... 工作满意感与建言行为之间关系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以往研究支持正反关系的观点都有,为了调和这一矛盾,本研究提出"U"型关系假设,并认为组织承诺对它们之间有着正向缓冲作用。以长三角地区17家国有企业的282名白领员工为样本,问卷研究结果没有支持"U"型关系假设,而发现两者成正向线性关系,情感承诺对两者之间具有正向缓冲作用。文章讨论了研究结果并对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满意感 组织承诺 建言行为 社会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信任与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团队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国猛 赵曙明 郑全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71-75,共5页
文章旨在探讨团队信任对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即团队信任是否会通过团队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对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运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对中国文化背景下团队心理授权与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 文章旨在探讨团队信任对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即团队信任是否会通过团队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对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运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对中国文化背景下团队心理授权与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以及团队信任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团队信任对团队心理授权、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有正向影响;团队心理授权在团队信任和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权 团队心理授权 团队信任 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75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杨宏飞 刘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18-620,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表》, 对浙江大学1~4年级共87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多数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的内容包括心理疾病和一般心理问题,愿意关心帮助求咨同学,希望咨询...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表》, 对浙江大学1~4年级共87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多数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的内容包括心理疾病和一般心理问题,愿意关心帮助求咨同学,希望咨询师像朋友和家人,相信心理咨询有用,愿意接受时长一小时左右面对面的咨询,希望象征性收费或免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 横断面研究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7名高中教师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美义 杨宏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35-735,共1页
关键词 完美主义 心理健康 横断面调查 教师 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取向及重点 被引量:18
19
作者 许为 高在峰 葛列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82,共20页
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因科学”这一创新的学科群概念来表征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工效学、人机交互等相近领域。尽管这些领域的研究角度不一样,但是它们分享共同的研究理念、对象以及目的。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AI)新技术带来了... 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因科学”这一创新的学科群概念来表征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工效学、人机交互等相近领域。尽管这些领域的研究角度不一样,但是它们分享共同的研究理念、对象以及目的。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AI)新技术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人因问题,而作为人因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机关系呈现出从“人机交互”向“人智组队式合作”的跨时代演进。这些变化对人因科学研究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基于非智能技术的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和重点。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跨时代的演进,总结我们近5年所提出的一系列用于丰富人因科学研究范式的新概念模型和框架,其中包括人智协同认知系统、人智协同认知生态系统以及智能社会技术系统的模型和框架。本文进一步从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的角度进一步提升这些概念模型和框架,提出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三种新范式取向,分析相应的应用意义,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同时,针对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重点的跨时代转移新特征,本文从“人智交互”“智能人机界面”“人智组队合作”三个方面展望了今后人因科学的研究重点,揭示出人因科学新研究范式取向对未来研究重点的作用。我们认为,人因科学的研究范式取向和研究重点互为影响,互为促进,智能时代的人因科学研究需要多样化、创新的研究范式取向,从而进一步推动人因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科学 工程心理学 人因工程 研究范式取向 人智组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的情绪认知与适应行为发展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展宁宁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4,共4页
研究对50名3~5岁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和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查,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与适应能力发展的不同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关系模式:情绪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 研究对50名3~5岁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和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查,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与适应能力发展的不同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关系模式:情绪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社会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运动能力和作业能力则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情绪认知 社会适应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