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场所理论的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文科一地块景观设计及浙江传媒学院下沙校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为例
1
作者 许沧海 张文涛 +1 位作者 李晓曼 郑为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2-35,共4页
大学校园景观孕育着校园历史文脉与特色风格,是校园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的规划布局、空间构成和环境塑造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文科地块一景观设计及浙江传媒学院下沙校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的解... 大学校园景观孕育着校园历史文脉与特色风格,是校园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的规划布局、空间构成和环境塑造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文科地块一景观设计及浙江传媒学院下沙校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的解读,从场所和人文2个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表达大学校园的人文内涵,创造丰富宜人的空间,满足师生的日常使用,塑造校园的场所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大学校园 人文 设计 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浙江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云辰 黄杉 华晨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73-77,共5页
协同创新已成为构建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实路径。2013年以来,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展基于协同创新的城乡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通过"双院制"协同平台、"双师制"协同培养、"双向... 协同创新已成为构建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实路径。2013年以来,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展基于协同创新的城乡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通过"双院制"协同平台、"双师制"协同培养、"双向制"协同创新、"团队制"项目管理等模式,开拓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视野,卓有成效地提升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工程实践 城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道交通客流的城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3
作者 饶传坤 朱铖扬 翟端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3,共8页
文章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对杭州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规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杭州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早通勤进出站客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职住空间呈现典型的“核心—外... 文章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对杭州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规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杭州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早通勤进出站客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职住空间呈现典型的“核心—外围”模式,单中心特征明显,轨道交通中长距离通勤出行占比较高,且站点间通勤客流联系呈现向心性、局部组团化以及核心站点主导的特征。杭州市轨道交通存在通勤韧性不足、部分通勤社区通勤效率低下和通勤距离较长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就业型站点的网络化布局,优化不同通勤距离的客流结构,提升轨道交通通勤的韧性以及促进通勤社区内的职住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客流 通勤特征 职住关系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郊乡村绿道活力的测度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以杭州兰里绿道为例
4
作者 朱慧鑫 张云 黄海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08,共8页
绿道的连接性和多功能性对多元混杂发展的近郊乡村的秩序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但近郊乡村绿道普遍存在活力欠缺或分布不均等问题,定量判别近郊乡村绿道的空间使用情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以杭州市兰里绿道为例,建立包... 绿道的连接性和多功能性对多元混杂发展的近郊乡村的秩序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但近郊乡村绿道普遍存在活力欠缺或分布不均等问题,定量判别近郊乡村绿道的空间使用情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以杭州市兰里绿道为例,建立包含“密度、稳度、人群混合度、活动混合度”4个层面的绿道活力测度方法及环境要素指标体系,据此探讨活力空间分布特征,并经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得到绿道活力的环境因子与影响程度差异。结果表明:1)绿道综合活力水平伴随环境的可游憩度和交通便捷度表现为“公园绿地>交通干道和聚居点>农田和工厂”的依次降低顺序;2)绿道环境对活力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绿道本体>绿道周边>绿道可达性”的程度差异。其中,标识设施、“农艺”空间、景观游憩与环卫设施及硬质场所等环境因子对活力影响较为显著,反映出近郊乡村绿道使用的特殊性。最终提出结合社区生活完善绿道设施与网络、结合产业布局转变绿道周边空间用途等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近郊 乡村绿道 活力测度 环境影响因素 杭州兰里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盾构隧道开挖诱发的地层沉降模型研究
5
作者 史盛 朱建才 +1 位作者 祝凤金 徐日庆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8-1120,共13页
双线盾构隧道开挖将导致地层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受到扰动,诱发隧道顶部的地层产生沉降,对地表建筑和隧道附近的地下管线等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建立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模型,本文首先根据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双线隧道盾构... 双线盾构隧道开挖将导致地层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受到扰动,诱发隧道顶部的地层产生沉降,对地表建筑和隧道附近的地下管线等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建立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模型,本文首先根据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双线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诱发的地表及地下不同深度处的地层沉降规律,发现后行线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受先行线的开挖影响较大,后行线诱发的沉降曲线最大值大于先行线,且偏离隧道轴线,偏向先行线一侧;然后基于随机介质理论,通过引入波的传播模型描述隧道上部地层的沉降机理,根据Fourier变换推导了均质地层中单个隧道开挖诱发的地层沉降模型,基于双线隧道诱发的地层沉降特性定义了双线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扰动影响因子,建立了双线隧道的地层沉降模型;最后采用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发现当先行线对后行线的影响较大时,地层总沉降曲线表现为单峰“V”型,而且最大沉降值偏向先行线一侧,当距隧道顶部较远时,先行线开挖对后行线的影响减小,总的沉降曲线表现为双峰值“W”型。本文提出的模型参数较少而且易于确定,不但能够对双线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预测,也能对隧道顶部不同深度处的地层沉降传播规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盾构隧道 沉降模型 地表沉降 地下沉降 开挖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诱发浅层滑坡启滑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6
作者 刘鹏 吕庆 +4 位作者 吴俊宇 马骏 廖忠选 徐兴华 刘正华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1-540,共10页
2021年6月10日,浙江省诸暨市西部遭遇突发性暴雨天气,诱发了701处浅层滑坡。本文在滑坡现场调查、滑坡土体室内试验基础上,研发了新型降雨滑坡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降雨滑坡模型试验。通过监测斜坡渗流、径流流量,斜坡位移和土体孔隙水... 2021年6月10日,浙江省诸暨市西部遭遇突发性暴雨天气,诱发了701处浅层滑坡。本文在滑坡现场调查、滑坡土体室内试验基础上,研发了新型降雨滑坡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降雨滑坡模型试验。通过监测斜坡渗流、径流流量,斜坡位移和土体孔隙水压力等,分析了暴雨作用下浅层斜坡水文响应和变形响应过程,探讨了斜坡土体水文与变形耦合作用启滑机理。结果表明,降雨开始后,斜坡变形、渗流流量、土体孔隙水压力和体积含水率均表现为先增大后不变,随着降雨持续,各项监测指标仍能维持稳定,且斜坡渗流流量与雨水入渗量相同,模型斜坡对较低强度降雨可以稳定响应。随着降雨强度进一步增大,雨水入渗量大于斜坡渗流流量,坡体内积水量持续增加,斜坡出现缓慢蠕滑,蠕滑变形逐渐破坏原有渗流通道,导致坡体渗流排水能力下降,坡内积水速率加快,斜坡水文响应与蠕滑变形耦合作用,最终导致滑坡发生。试验监测数据表明,滑坡发生时,滑面附近土体孔隙水压力激增,滑面土体抗剪强度剧降,土体呈现流态化,坡体剧烈快速滑动随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模型试验 启滑机理 水文响应 变形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肋环形可展开天线结构设计及展开分析
7
作者 董永灿 袁行飞 +2 位作者 李姝 艾科热木江·塞米 董石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9,共10页
受肋环形索穹顶结构构型的启发,提出了一种新型肋环形可展开天线结构,旨在探索大口径天线的创新设计方案。首先,设计了一种带有驱动-锁定接头的基本可展开模块,通过依次组装多个基本可展开模块构成伸展臂,以作为径向支撑肋。进一步地,... 受肋环形索穹顶结构构型的启发,提出了一种新型肋环形可展开天线结构,旨在探索大口径天线的创新设计方案。首先,设计了一种带有驱动-锁定接头的基本可展开模块,通过依次组装多个基本可展开模块构成伸展臂,以作为径向支撑肋。进一步地,将多榀伸展臂沿环向阵列排布并相应设置预应力环索,构建得到了一种新型的肋环形可展开天线结构。在完全展开状态下,这种天线结构可视为索梁复合体系,借助有限元软件建立结构的仿真模型,进一步对该结构体系进行模态分析,对比发现:相较于现有构型,所提出的肋环形可展开结构具有更好的结构刚度特性,这表明该结构有望被应用于大口径天线设计。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这种肋环形结构形式在大口径天线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直径为58.2 m的可展开天线设计方案。为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构建了该天线的仿真模型,并分别对其单榀伸展臂和整体结构进行了展开运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结构能够顺利展开到位并实现可靠锁定,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的天线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新型肋环形可展开天线结构兼具桁架式折展结构高刚度和肋式折展结构高折展比的优势,可为未来大口径天线的结构选型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环形结构 天线 可展结构 结构设计 展开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特色小镇景观设计分析
8
作者 高琪 袁丹丹 王莹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3期143-145,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特色小镇的景观设计至关重要。本研究首先阐述特色小镇的概念,然后总结了乡村振兴与农业特色小镇的紧密关联,农业特色小镇以特色农业为核心,融合文化、生态与多元功能,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接着剖析农业特色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特色小镇的景观设计至关重要。本研究首先阐述特色小镇的概念,然后总结了乡村振兴与农业特色小镇的紧密关联,农业特色小镇以特色农业为核心,融合文化、生态与多元功能,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接着剖析农业特色小镇的景观构成要素,涵盖自然景观、田园风光、乡村建筑和人文景观等方面,同时指出当前农业特色小镇的景观设计存在规划缺乏整体性、文化挖掘不足、生态与景观功能失衡等问题,进而提出相应提升策略,包括文化传承与景观融合、生态可持续构建、乡土特色空间营造以及多元体验式设计等,以期为农业特色小镇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特色小镇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ATEL-ISM的水利工程EPC项目价值增值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俞洪良 杨正涵 +1 位作者 徐铨彪 潘益斌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采用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EPC)总承包模式的水利工程项目日益增多,研究其价值增值机理有利于总承包方做好项目的价值管理。从水利工程EPC项目的价值链分析入手,基于文献和专家访谈得到23个价值增值影... 采用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EPC)总承包模式的水利工程项目日益增多,研究其价值增值机理有利于总承包方做好项目的价值管理。从水利工程EPC项目的价值链分析入手,基于文献和专家访谈得到23个价值增值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得到各因素间的影响程度评分,用决策实验和评估实验(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法计算了各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结合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对数据进行分析,将价值增值因素划分为6类,构建了水利工程EPC项目价值增值的递阶模型,探究和揭示了项目价值增值的路径和机理。研究结果对水利工程EPC总承包方制订管理策略有一定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 价值增值 决策实验和评估实验-解释结构模型(DEMATEL-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老化视角下居住型轨道交通站域街道步行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饶传坤 田雪琪 翟端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3,共7页
在轨道交通迅速发展、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下,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却遇到多种阻碍。轨道站域街道作为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作为城市开发的重点区域,其街道空间品质的提升不容忽视。构建轨道交通站域街道适老化... 在轨道交通迅速发展、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下,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却遇到多种阻碍。轨道站域街道作为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作为城市开发的重点区域,其街道空间品质的提升不容忽视。构建轨道交通站域街道适老化的步行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重要性的差异,选择杭州市9个典型居住型地铁站点,通过城市POI数据及街景数据等,对各站点安全性、舒适度和便捷性及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总体上看,各居住型地铁站域街道的适老化步行适宜性较弱,较多站点在无障碍设施、站点可达性和步行环境等方面存在不足,今后应以“便捷性为主导,安全性为保障,兼顾舒适性”为原则,不断提升轨道交通站域街道步行适宜性,提升城市整体步行环境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步行适宜性 适老化 轨道交通站域街道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主体参与的美丽乡村更新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为例 被引量:44
11
作者 潜莎娅 黄杉 华晨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92,共8页
美丽乡村建设中各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关系,自上而下的村庄规划建设模式下出现利益失衡问题。提出构建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美丽乡村有机更新模式,作为平衡多方利益的方法;阐述多元主体的含义和结构关系,构建多元主体在规划编制阶段和实施阶... 美丽乡村建设中各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关系,自上而下的村庄规划建设模式下出现利益失衡问题。提出构建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美丽乡村有机更新模式,作为平衡多方利益的方法;阐述多元主体的含义和结构关系,构建多元主体在规划编制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参与机制,并以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为例,阐明多元主体参与下美丽乡村有机更新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 参与 村庄更新 权利变更 下山头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钢组合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12
作者 王激扬 刘修良 +2 位作者 王树斌 纪恩文 胡志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良好工作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本试验针对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裂缝病害问题,对4组采用不同钢筋配筋率和保护层厚度的横桥向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钢组合桥面板进行了抗弯破坏试验,研究了组...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良好工作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本试验针对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裂缝病害问题,对4组采用不同钢筋配筋率和保护层厚度的横桥向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钢组合桥面板进行了抗弯破坏试验,研究了组合板的荷载-挠度关系与裂缝开展特征;用等效截面法计算了开裂应力、裂缝宽度和钢筋应力,验证了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钢组合板的抗裂性能。结果表明:60 mm厚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铺装层在小配筋率(2.6%)和低于规范要求的保护层厚度(15 mm)条件下呈现出多缝开裂的破坏形态,具备较高的延性和开裂应力,满足规范和工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 组合板 抗弯性能 等效截面法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影响下东亚古代都城规划研究——以朝鲜、日本与越南为例
13
作者 曹康 林惠慧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24,共15页
中国在数千年城市规划演进中形成了多种都城规划模式,并通过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地区这一途径传至东亚国家。以纵向贯通、横向比较的方式,系统分析不同时期朝鲜、日本、越南三个东亚国家受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影响的方式与内容。认为,第一,朝... 中国在数千年城市规划演进中形成了多种都城规划模式,并通过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地区这一途径传至东亚国家。以纵向贯通、横向比较的方式,系统分析不同时期朝鲜、日本、越南三个东亚国家受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影响的方式与内容。认为,第一,朝鲜、日本、越南诸国受影响的起止时间、方式有所差异,主要有汉人建设与管理、直接或间接向中国学习等方式。第二,诸国在都城选址、空间结构等方面几乎完全仿效中国,但由于仿效的中国都城不同,学习与创新的内容亦不尽相同。第三,东亚诸国在历代都城规划中延续或遵循了共同的理念,同时,结合本国自然条件与社会情况对中国模式进行了灵活运用或创新。总体而言,中华文明影响下,东亚古代都城规划是学习与创新并举、共性与差异共存的,形成了既有相似性又具有各国特色的都城规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史 中国文化 规划模式 朝鲜 日本 越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于乡村集体记忆的景观小品设计与表达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白云 张云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6-102,共7页
“记住乡愁”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集体记忆作为乡愁的内核,其重要内容为“村民共同经历下有重大影响力的人、事、物”,唤起集体记忆是“记住乡愁”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的快速发展,凭借场所保护留住“乡愁”日益艰难... “记住乡愁”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集体记忆作为乡愁的内核,其重要内容为“村民共同经历下有重大影响力的人、事、物”,唤起集体记忆是“记住乡愁”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的快速发展,凭借场所保护留住“乡愁”日益艰难。将景观小品视作触发集体记忆、“记住乡愁”的媒介,以杭州市“桐庐-富阳”传统村落带的东梓关村、环溪村、荻浦村为案例,通过记忆提取、记忆再现、记忆唤起,探明景观小品的记忆题材及其信息源头和呈现方式,以及村民对景观小品记忆题材的感知,从而判断景观小品对“乡愁”的触发效果。研究发现,乡村景观小品往往强调“独特性”而忽视了集体记忆题材;更多分布于老聚落,忽视了更需要记住乡愁的新居民点;形式以标识牌居多,设计缺少对村民日常生活的考虑。提出结合乡村事物的“弱设计”、注重非记忆场所、重点布局停留空间的景观小品设计方法,并有侧重地应用于受到不同程度城镇化影响的乡村中,以发挥景观小品“记住乡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小品 乡愁 集体记忆 传统村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加筋土柔性桥台抗震设计参数取值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敏敏 徐超 +2 位作者 梁程 沈盼盼 陈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5-387,共13页
目前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柔性桥台(GRS桥台)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设计、施工已有标准化的技术指南,但对于GRS桥台的抗震设计方法,只有一些原则性和框架性的建议,没有具体参数的取值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对国内、外相关规范或标准中关... 目前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柔性桥台(GRS桥台)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设计、施工已有标准化的技术指南,但对于GRS桥台的抗震设计方法,只有一些原则性和框架性的建议,没有具体参数的取值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对国内、外相关规范或标准中关于加筋土挡墙抗震设计参数取值的方法进行列表汇总与比较,定性地分析其异同。在此基础上,结合1g重力场下的振动台缩尺模型试验监测数据,通过试验实测值与规范取值的对比,检验现有加筋土挡墙抗震设计参数取值方法对GRS桥台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GRS桥台产生较大变形的临界加速度至少为0.6g,大于一般加筋土挡墙的0.3g~0.4g;在达到临界加速度(0.6g)之前,GRS桥台基本不受损伤且侧向变形增量不超过0.5%,因此建议GRS桥台的抗震设计按桥台侧向变形增量不超过0.5%进行控制。在此前提条件下,国外NCMA、FHWA和AASHTO规范对于水平地震系数的取值方法基本适用于GRS桥台,可用于GRS桥台整体外部稳定性的验算;对于GRS桥台面层顶部局部稳定性的验算,则需借鉴国内公路规范的理念,进一步研究提出更为合理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取值方法。NCMA规范关于筋材轴力动力增量的取值方法适用于GRS桥台,且在设计上偏于安全;FHWA和AASHTO规范的方法则需修正后才能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涵工程 抗震设计 土工合成材料 加筋土桥台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扩大桩靴桩基施工挤土效应解析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君涛 耿少寒 +2 位作者 梁一然 王奎华 应晓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提出新型带扩大桩靴预应力管桩基础.不同于均匀截面管桩的施工挤土效应,由于桩靴尺寸大于预制管桩桩身,桩端扩张不宜视作理想球体而更接近于扁球体(旋转椭球体).基于扁球体扩张源对新型带扩大桩靴桩基施工挤土位移场进行解析求解,基于... 提出新型带扩大桩靴预应力管桩基础.不同于均匀截面管桩的施工挤土效应,由于桩靴尺寸大于预制管桩桩身,桩端扩张不宜视作理想球体而更接近于扁球体(旋转椭球体).基于扁球体扩张源对新型带扩大桩靴桩基施工挤土位移场进行解析求解,基于圆孔扩张理论考虑桩周土塑性区域的体积变形,对扁球体扩张应变路径法计算结果进行修正.通过提出的解析解,研究带扩大桩靴桩基施工挤土效应.结果表明,桩周场地可以根据位移场分布规律,大致分为近地表、近桩端以及桩身附近3个区域.扩张源形态越“扁”,桩身附近区域水平“排开”效应略有增强,近地表区域地面“隆起”位移及近桩端区域竖向位移显著减小,这对于挤土桩施工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桩靴 管桩 应变路径法 圆孔扩张 挤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同失效模式的索杆结构构件面积缺损限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满宇 袁行飞 董永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索杆结构长期服役过程中的锈蚀会造成构件截面损失,导致结构内力的重新分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能。文中基于可靠度理论与结构极限状态分别建立了构件强度失效、钢索松弛失效及节点变形失效3种失效模式,并得到了不同失效模式临界状态下的... 索杆结构长期服役过程中的锈蚀会造成构件截面损失,导致结构内力的重新分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能。文中基于可靠度理论与结构极限状态分别建立了构件强度失效、钢索松弛失效及节点变形失效3种失效模式,并得到了不同失效模式临界状态下的可靠度限值控制不等式;通过力学推导,给出了以缺损面积为变量的杆件内力与节点位移变化公式,依据该公式可计算出可靠度限值控制不等式中的影响系数矩阵;引入钢材的锈蚀模型并结合非线性规划,提出了一种确定索杆结构构件面积缺损限值的方法。对一Levy型索穹顶的构件面积缺损限值进行了算例分析,并与规范限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索杆结构中的多数构件在强度失效与变形失效模式下的面积缺损限值高于耐久性限值,但松弛失效模式下的构件面积缺损限值小于耐久性限值,如按该限值要求对结构进行设计及维护将有可能发生钢索松弛失效;而安全性限值对于钢索构件较为严格,对于钢杆构件则与耐久性限值相同。因此,需综合考虑3种失效模式与规范限值,并按最严格的结果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杆结构 可靠度理论 非线性规划 失效模式 面积缺损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桩成桩过程试验研究
18
作者 耿少寒 孙梵 +3 位作者 吴君涛 王奎华 杨萤 干钢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76-2383,2416,共9页
针对新型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基础的施工成桩过程,开展透明土模型的试验研究.相较于传统预制桩,新桩型成桩完成后,端部扩大桩靴结构及桩周固化后的水泥浆液可以明显提升基桩端阻力和侧摩阻力,使得该新桩型具有较高的抗拔能力.... 针对新型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基础的施工成桩过程,开展透明土模型的试验研究.相较于传统预制桩,新桩型成桩完成后,端部扩大桩靴结构及桩周固化后的水泥浆液可以明显提升基桩端阻力和侧摩阻力,使得该新桩型具有较高的抗拔能力.通过透明土材料Laponite RD模拟软黏土施工环境,分别针对常规预制桩、带扩大桩靴预制桩及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开展对比模型试验,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进行成桩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后处理,以探明该新桩型的成桩过程机理,为新桩型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新桩型施工挤土位移场的分布形式不同于常规预制桩,呈涡旋状,挤土位移的影响范围小于桩靴同直径的预制桩. X、Y方向的位移云图显示,扩大桩靴结构和同步灌浆施工技术使得桩周土体表面及内部施工扰动的影响范围更小,这对于挤土型桩基施工而言是十分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桩靴 桩侧灌浆 透明土 成桩机理 施工挤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梯度优化的弹性超材料设计
19
作者 肖力 曹志刚 +2 位作者 卢浩冉 黄志坚 蔡袁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92-1901,共10页
为了建立灵活通用的弹性超材料快速迭代设计框架,并实现考虑材料离散性的拓扑结构和材料参数同步优化,提出基于深度学习和梯度优化的设计方法.以变分自动编码器和带隙神经网络组成的设计网络作为框架,采用自动微分技术和梯度优化算法,... 为了建立灵活通用的弹性超材料快速迭代设计框架,并实现考虑材料离散性的拓扑结构和材料参数同步优化,提出基于深度学习和梯度优化的设计方法.以变分自动编码器和带隙神经网络组成的设计网络作为框架,采用自动微分技术和梯度优化算法,利用梯度信息迭代调整设计变量;提出协同优化策略以考虑材料离散性,使结构优化的同时在材料库中选择最佳材料.基于所提方法分别进行约束条件下带隙宽度最大化和指定带隙区间设计,并探讨同步优化和拓扑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材料和拓扑结构的单独优化相比,同步优化具有更优越的性能;在相同带隙目标和材料组成下,多层构型可以设计出更小尺寸的元胞.频域和时域分析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超材料结构在目标带隙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减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超材料 带隙 深度学习 梯度优化 材料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S混合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20
作者 陶宇宸 肖志斌 赵唯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共13页
为研究适用性强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对近年来的RCS节点剪切破坏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将试验结果与中国规程方法、Nishiyama方法、Parra方法和ASCE指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各方法的参数适用性进... 为研究适用性强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对近年来的RCS节点剪切破坏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将试验结果与中国规程方法、Nishiyama方法、Parra方法和ASCE指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各方法的参数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对比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具有工程实用价值,其中Parra方法结果离散性最小,中国规程方法计算最为简便。参数分析表明:4种方法对不同配箍率和不同位置节点均有较好适用性,但对小轴压比节点(轴压比0~0.2)与柱贯通节点预测均偏于保守;中国规程方法对于混凝土强度高于60 MPa的节点预测结果偏于危险,同时对有直交梁节点承载力预测偏于保守。建议在公式中引入混凝土强度系数和直交梁约束系数,用以考虑两者对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框架结构 混合节点 抗剪承载力 高强混凝土 直交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