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3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土力学与工程研究进展
1
作者 薛强 杜延军 +2 位作者 胡黎明 詹良通 李江山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12,共30页
固体废弃物堆存、场地污染和能源开采等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环境土,其通常赋存于高含水、多荷载、强化学作用等复杂环境中。在热-水-力-化-生多场环境作用下,会发生渗流-热传导-力学变形-化学反应-生物作用等多种过程。这些过程引起环境... 固体废弃物堆存、场地污染和能源开采等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环境土,其通常赋存于高含水、多荷载、强化学作用等复杂环境中。在热-水-力-化-生多场环境作用下,会发生渗流-热传导-力学变形-化学反应-生物作用等多种过程。这些过程引起环境土固-液-气-生化物质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导致其微观结构和微观力学性能演化,从而改变环境土宏观性能,这造成与环境土相关的工程和环境灾害频发,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文章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最新进展情况,包括环境土多相介质相互作用理论、环境土多尺度表征方法、环境土改性调控技术3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土界面力学理论框架体系,包括其基本概念、研究目的、应用范畴等,并指出环境土界面力学研究要突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土 多相介质 相互作用 多尺度表征 改性调控 界面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工程泥浆制备阻隔墙回填材料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2
作者 詹良通 林宇杰 +2 位作者 杨海本 康婷 郑良峰 《地基处理》 2025年第1期36-42,50,共8页
为开拓工程泥浆资源化利用新途径,选用桩基工程泥浆为防污垂直阻隔墙回填材料,机制砂尾料(凝灰岩石粉)为改性材料,开展系列试验与数值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尾料的掺入使泥浆在相同含水率下的坍落度增加,优化了颗粒级配;满足100~150... 为开拓工程泥浆资源化利用新途径,选用桩基工程泥浆为防污垂直阻隔墙回填材料,机制砂尾料(凝灰岩石粉)为改性材料,开展系列试验与数值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尾料的掺入使泥浆在相同含水率下的坍落度增加,优化了颗粒级配;满足100~150 mm坍落度的含水率范围为48%~56%,约1.1~1.3倍液限;当机制砂尾料掺量从0%增大到10%时,泥浆压缩指数降低10%,渗透指数增大8%,渗透系数在相同孔隙比下降低;当掺量超过7%时,泥浆在低应力范围内渗透系数即可达到1×10^(-7)cm/s的防渗要求。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低渗透性泥浆在一维条件下的自重固结发展十分缓慢;当机制砂尾料掺量从0%增大到10%时,泥浆最终沉降量减少10%~15%,沉降速率在固结中后期高于未改性泥浆;在墙体浅部区域,机制砂尾料掺量为10%的泥浆的渗透系数能始终满足防渗需求。在工程实践中,应严格把控材料初始渗透系数,并需充分关注墙体浅部与底部的渗透系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泥浆 机制砂尾料 垂直阻隔墙 渗透 固结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90
3
作者 刘松玉 詹良通 +1 位作者 胡黎明 杜延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0,共25页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环境岩土工程调查与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电阻率静力触探探头、与静力触探结合的传感器薄膜界面探头、光纤光学化学传感器、X荧光分析仪等在场地污染物分布和污染程度识别...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环境岩土工程调查与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电阻率静力触探探头、与静力触探结合的传感器薄膜界面探头、光纤光学化学传感器、X荧光分析仪等在场地污染物分布和污染程度识别技术;综述了土工离心技术应用于土体及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及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污染场地分类方法和风险评价模型。2城市固体废物填埋技术。介绍了固废填埋场多场相互作用的主要耦合模型理论,总结了固废生化反应-骨架变形-水气运移-溶质迁移模型及应用;提出了填埋场污防污屏障服役寿命的定量评价方法。3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技术。介绍了废弃电石渣和木质素加固过湿土、粉土路基的性能和工程应用;总结了固化污泥和淤泥技术的研究现状。4工业污染地基处理技术。总结了工业污染场地主要修复技术;介绍了固化污染土稳定技术、新型固化剂和稳定剂的研发进展;总结了常见竖向隔离墙技术,介绍了土-膨润土系竖向隔离墙长期防渗防污性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曝气法处理有机污染地下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原位测试技术 填埋场 工业废弃物 固化稳定化 竖向隔离墙 曝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薛强 詹良通 +1 位作者 胡黎明 杜延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94,共15页
文章着重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环境岩土工程新理论与方法,介绍环境岩土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环境土力学多尺度表征方法、污染体环境安全及工程特性评价方法;②环境岩土工程新... 文章着重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环境岩土工程新理论与方法,介绍环境岩土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环境土力学多尺度表征方法、污染体环境安全及工程特性评价方法;②环境岩土工程新技术与装备,总结污染场地勘察、探测技术与装备,污染场地工程修复技术与装备,固体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技术与装备三方面的相关进展;③污染体环境治理典型工程案例与示范,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场灾害防控工程应用与实践,废弃固废堆场工程综合生态治理与示范,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应用与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固废填埋场 污染场地 污染防控 生态修复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建 《高等建筑教育》 200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前我国岩土工程专业论文研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论文质量下滑,研究成果不可靠,这一方面浪费了研究资源,另一方面助长了虚假、浮躁的科研风气。本文从理论、试验和数值计算三个方面就该专业研究生论文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 目前我国岩土工程专业论文研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论文质量下滑,研究成果不可靠,这一方面浪费了研究资源,另一方面助长了虚假、浮躁的科研风气。本文从理论、试验和数值计算三个方面就该专业研究生论文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用实例加以验证,以期达到认识问题,督促导师严格把关,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和水平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论文 存在问题 理论研究 试验研究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学曾国熙讲座基金”成立
6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53-1053,共1页
2007年5月22日上午,我国著名岩土工程专家、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创始人曾国熙教授90寿辰及从教62周年庆典暨“浙江大学曾国熙讲座基金”成立仪式在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关键词 浙江大学 基金 讲座 国际会议中心 岩土工程 创始人 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废弃泥浆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82
7
作者 房凯 张忠苗 +1 位作者 刘兴旺 骆嘉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38-241,共4页
工程废弃泥浆的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盾构施工中采用泥浆净化的处理方式,桩基施工中没有广泛应用的泥浆处理方式,大部分采用原始落后的外运方式。解决泥浆污染应加强对泥浆的管理,应采取合理的泥浆净化措施,同时,对于废弃的... 工程废弃泥浆的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盾构施工中采用泥浆净化的处理方式,桩基施工中没有广泛应用的泥浆处理方式,大部分采用原始落后的外运方式。解决泥浆污染应加强对泥浆的管理,应采取合理的泥浆净化措施,同时,对于废弃的泥浆应尽可能实现其高效率、低能耗的处理,同时应更多的关注泥浆处理物的二次利用问题,不仅实现泥浆处理的污染零排放,同时实现泥浆处理产物的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处理 盾构施工 钻孔桩施工 泥浆净化 固液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浆零排放处理技术及分离土的工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张忠苗 房凯 +1 位作者 王智杰 骆嘉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56-1461,共6页
建筑垃圾已经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城市建设中泥浆处理所面临的难题,介绍了一种工程钻孔泥浆处理技术,该分离技术以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为目的,包括泥浆净化,化学絮凝和压滤处理3部分,经过处理,泥浆成功分离为土和水;对经过泥水分... 建筑垃圾已经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城市建设中泥浆处理所面临的难题,介绍了一种工程钻孔泥浆处理技术,该分离技术以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为目的,包括泥浆净化,化学絮凝和压滤处理3部分,经过处理,泥浆成功分离为土和水;对经过泥水分离后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土结构致密,压缩模量达到23 MPa,计算承载力是沉渣土的7倍,说明泥浆分离后有良好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已由工程垃圾变为工程材料,具备了再次利用的可能,分离的砂可用于砂浆制备,分离的土饼可用于回填、制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 固液分离 再利用 工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管工程中圆形沉井土体反力计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魏纲 徐日庆 +1 位作者 龚慈 刘增永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74-1478,共5页
对现有的圆形沉井土体反力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假定圆形沉井产生整体位移,采用考虑位移的土压力计算方法计算后座井壁环向土体反力,竖向土体反力按朗肯被动土压力理论计算.考虑了井底摩阻力、井侧壁摩阻力和前壁主动土压力的作用,根据... 对现有的圆形沉井土体反力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假定圆形沉井产生整体位移,采用考虑位移的土压力计算方法计算后座井壁环向土体反力,竖向土体反力按朗肯被动土压力理论计算.考虑了井底摩阻力、井侧壁摩阻力和前壁主动土压力的作用,根据圆形沉井的整体受力平衡,得出其最大土体反力和允许顶力的计算公式.算例分析表明,在黏性土中采用水土压力分算和合算得到的圆形沉井最大土体反力差别很大.与其他方法相比,采用水土合算得到的允许顶力与实测最大顶力非常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 圆形沉井 工作井 土体反力 顶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64
10
作者 应宏伟 初振环 +1 位作者 李冰河 刘兴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5-1150,共6页
总结了目前基于弹性土抗力法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常用计算模型,分别编制了平面杆系有限差分法计算程序,介绍了双排桩支护结构在某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比较了这些模型之间计算结果的差异。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模型,并对双... 总结了目前基于弹性土抗力法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常用计算模型,分别编制了平面杆系有限差分法计算程序,介绍了双排桩支护结构在某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比较了这些模型之间计算结果的差异。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模型,并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所得结论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桩支护结构 土压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软基超长桩工程性状试验研究 被引量:142
11
作者 朱向荣 方鹏飞 黄洪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9,共4页
通过温州软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的测试 ,探讨了软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性状和荷载传递机理。超长桩桩身轴力的传递规律和侧摩阻力的发挥性状对软土地基中超长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试验 软土地基 超长钻孔灌注桩 荷载传递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学曾国熙讲座基金”成立
12
《地基处理》 2007年第3期42-42,共1页
2007年5月22日上午,我国著名岩土工程专家、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创始人曾国熙教授90寿辰及从教62周年庆典暨“浙江大学曾国熙讲座基金”成立仪式在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关键词 浙江大学 基金 讲座 国际会议中心 岩土工程 创始人 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在围海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平 胡明华 +1 位作者 周建 王哲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31,共3页
介绍了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的特点及其单桩承载力的计算、筒桩结构海堤的设计计算及海堤的施工流程.该桩型质量可靠、造价低、承载力高,能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非常适合于在围海工程中应用.
关键词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 海堤 单桩承载力 施工流程 围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0
14
作者 龚晓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1-325,共5页
首先,介绍了笔者对我国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然后,分析了采用连续介质力学分析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并讨论分析了岩土本构理论发展现状,提出对岩土本构理论发展方向的思考,最后对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分析中的地位作了分... 首先,介绍了笔者对我国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然后,分析了采用连续介质力学分析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并讨论分析了岩土本构理论发展现状,提出对岩土本构理论发展方向的思考,最后对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分析中的地位作了分析。分析表明,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结果是岩土工程师在岩土工程分析过程中进行综合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采用连续介质力学模型求解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岩土的工程实用本构方程;建立多个工程实用本构方程结合积累大量工程经验才能促使数值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由用于定性分析转变到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连续介质力学 数值分析 本构理论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硅水泥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朱向荣 王立峰 丁同福 《岩土工程技术》 2003年第4期187-192,共6页
选取纳米硅作为水泥土的外掺剂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 ,深入地研究了纳米硅水泥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纳米硅对水泥土强度的增强作用明显 ,对强度而言存在一合理的掺量范围 ,并应用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各影... 选取纳米硅作为水泥土的外掺剂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 ,深入地研究了纳米硅水泥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纳米硅对水泥土强度的增强作用明显 ,对强度而言存在一合理的掺量范围 ,并应用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强度的贡献大小。最后讨论了水泥土的破坏应变、变形模量等指标与围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纳米 抗压强度 变形模量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硅粉水泥固化土的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向荣 王文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90,共4页
将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硅粉作为外加剂应用于水泥固化土.基于室内试验结果,分析了纳米硅粉水泥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给出了相应的预测公式;探讨了纳米硅粉水泥固化土的变形模量变化规律,并对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抛物线拟合分析.研... 将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硅粉作为外加剂应用于水泥固化土.基于室内试验结果,分析了纳米硅粉水泥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给出了相应的预测公式;探讨了纳米硅粉水泥固化土的变形模量变化规律,并对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抛物线拟合分析.研究表明,掺加纳米硅粉不仅能提高水泥固化土的中后期强度,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其早期强度.纳米硅粉对水泥固化土的改性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粉 水泥固化土 工程特性 无侧限抗压强度 外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hr-Coulomb准则在岩土工程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2
17
作者 鲁祖统 龚晓南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588-590,共3页
关键词 M-C准则 岩土工程 屈服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泥浆自重固结及低位真空加载过程的大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詹良通 江文豪 +2 位作者 王顺玉 杨策 庄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2-37,共6页
针对杭州某工地产生的高含水率工程泥浆,以大型地基与边坡工程模型试验装置为实验平台,对工程泥浆的自重固结及低位真空加载过程展开了大型模型试验研究,探讨了该过程中泥面的沉降规律和孔压的发展规律,以及低位真空加载后工程泥浆含水... 针对杭州某工地产生的高含水率工程泥浆,以大型地基与边坡工程模型试验装置为实验平台,对工程泥浆的自重固结及低位真空加载过程展开了大型模型试验研究,探讨了该过程中泥面的沉降规律和孔压的发展规律,以及低位真空加载后工程泥浆含水率的大小。结果表明:经过自重固结及低位真空加载两阶段处理,工程泥浆的平均沉降量达314cm,平均含水率从255.6%降低至115.9%,平均孔隙比从6.72降低至3.04,体积减量达47.6%,这表明低位真空加载处理工程泥浆具有一定的工程可行性;在泥浆的低位真空加载过程中,真空压力从土工布以下的砂垫层传递至泥浆层时出现"孔压突降"的情况;低位真空加载方式可较好的加固底部泥浆,后续应重点关注上部泥浆的脱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泥浆 大型模型试验 自重固结 低位真空加载 脱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汇丰商务大厦基坑工程实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应宏伟 陈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1期1815-1818,共4页
介绍了杭州一个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现场监测实例。该工程设一层半地下室,基坑深7.95~8.30 m,采用钻孔灌注排桩作为挡土结构,坑内设置一层钢筋混凝土临时内支撑,并在坑底设置条状水泥土被动加固区。通过对支护方案的选择和监测结果的分... 介绍了杭州一个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现场监测实例。该工程设一层半地下室,基坑深7.95~8.30 m,采用钻孔灌注排桩作为挡土结构,坑内设置一层钢筋混凝土临时内支撑,并在坑底设置条状水泥土被动加固区。通过对支护方案的选择和监测结果的分析,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支护方案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工程分析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个环节
20
作者 龚晓南 《地基处理》 2011年第3期51-52,共2页
在进行一个岩土工程问题分析时主要误差主要来自哪个环节是每个工程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也是提高分析精度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岩土工程问题 误差 分析精度 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