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敏感区建筑遗产群保护规划方法探索——以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咏华 赵宁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7-713,共7页
任何程度的扩建和增建都可能对生态敏感区内的建筑遗产本身,或其所在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失.本文将以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为例,对生态林保护区、建筑遗产群环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客观评价.评价基于ArcGIS分析平台,利用多... 任何程度的扩建和增建都可能对生态敏感区内的建筑遗产本身,或其所在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失.本文将以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为例,对生态林保护区、建筑遗产群环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客观评价.评价基于ArcGIS分析平台,利用多因子叠加评价体系,分析和评估建筑遗产群所处的生态环境,在保证对生态环境、原有规划格局以及建筑遗产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发展计划,提出空间引导与管制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潜质并从中获得最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子叠加 生态敏感区 生态安全水平 之江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规划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建军 连城 汤燕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8-345,共8页
研究型大学是以科研为中心的大学,通过对浙江大学的案例研究,分析它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进而探索研究型大学对所在城市空间生长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周边地区的规划要点.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周边地区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道交通客流的城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饶传坤 朱铖扬 翟端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3,共8页
文章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对杭州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规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杭州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早通勤进出站客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职住空间呈现典型的“核心—外... 文章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对杭州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规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杭州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早通勤进出站客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职住空间呈现典型的“核心—外围”模式,单中心特征明显,轨道交通中长距离通勤出行占比较高,且站点间通勤客流联系呈现向心性、局部组团化以及核心站点主导的特征。杭州市轨道交通存在通勤韧性不足、部分通勤社区通勤效率低下和通勤距离较长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就业型站点的网络化布局,优化不同通勤距离的客流结构,提升轨道交通通勤的韧性以及促进通勤社区内的职住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客流 通勤特征 职住关系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医疗设施系统网络韧性研究与规划对策——以郑州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纪武 沈雨嫣 +2 位作者 毛旦毅 王辰昊 逯靖远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100,共11页
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高风险阶段,医疗设施系统韧性对于保障不确定压力扰动下的城市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郑州市为实证,研究城市医疗设施系统韧性的规划方法。首先,基于设施间协同作用的级联性和有向性特征,厘清城市医疗设施之间的韧性协... 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高风险阶段,医疗设施系统韧性对于保障不确定压力扰动下的城市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郑州市为实证,研究城市医疗设施系统韧性的规划方法。首先,基于设施间协同作用的级联性和有向性特征,厘清城市医疗设施之间的韧性协同机制,并构建医疗设施系统的空间有向网络;其次,结合不确定压力的空间扰动特征,应用承载力—负载分配模型,分别模拟“点状压力”和“多源面状压力”作用下的网络韧性变化,发现结构相对复杂的子网络内对网络韧性影响较为显著的设施多分布于设施布局较为分散的区域,而结构相对简单的子网络通常缺乏稳定性;随后,识别出“联系加强型”“结构优化型”“重点提升型”3类影响网络韧性的重要医疗设施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关键韧性协同机制及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规划对策。研究方法与内容对提升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韧性的规划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施系统 复杂网络 韧性响应情景 不确定压力 韧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遗产视野下的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初探——以之江大学旧址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咏华 项亚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46,共5页
混合遗产地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和价值对其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只体现了文物单纯的本位价值观,而忽视了混合遗产地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了处... 混合遗产地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和价值对其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只体现了文物单纯的本位价值观,而忽视了混合遗产地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了处于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问题,对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流程和技术方法进行归纳,并提出了"以文化遗产为主导的并行式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框架,在混合遗产视野下经过对自然遗产的评价和考量,对以建筑遗产评价为主导的保护区规划做出修正和补充,并对自然与文化价值保护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博弈进行评估,提出兼容性的整体保护措施,并结合之江大学旧址保护规划对其进行实践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混合遗产 建筑遗产保护 保护规划 之江大学旧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E”满意度模型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大学校园使用绩效研究——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天钾 董翊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3-119,共7页
基于实证调查数据,选择了效益、效率和公平三组变量的9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构建了"3E"满意度模型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使用绩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效率性、效益性与公平性均能显著影响大学... 基于实证调查数据,选择了效益、效率和公平三组变量的9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构建了"3E"满意度模型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使用绩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效率性、效益性与公平性均能显著影响大学校园使用的总满意度,在未来的校园规划中应注重高效性、实效性、公平性与最优性四个方面的原则,以促进大学校园的优化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规划 “3E”满意度模型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浙江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内核与理论的变迁 被引量:53
7
作者 曹康 王晖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4-51,共8页
理性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古代至中世纪、启蒙时代、现代和后现代(晚期现代)四个阶段,现代以来对城市规划影响最大的理性思想是工具理性、有限理性和交往理性。工具理性衍生出了理性综合规划、系统规划论和程序规划理论;分离-渐进主... 理性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古代至中世纪、启蒙时代、现代和后现代(晚期现代)四个阶段,现代以来对城市规划影响最大的理性思想是工具理性、有限理性和交往理性。工具理性衍生出了理性综合规划、系统规划论和程序规划理论;分离-渐进主义和混合审视模型是在有限理性的影响下发展出来的,是对工具理性思想的修正;沟通规划、协作规划和协商规划以交往理性为基础发展而来,是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理论 工具理性 有限理性 交往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伦理思想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应云仙 汤坚立 李王鸣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9-44,共6页
生态伦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借助生态伦理的基本思想与价值取向,实现理论探讨到实践应用的转变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文章通过规划思维层面主客体的修正、规划目标选择层面多目标的协调、目标实现途径层面多途径的共导... 生态伦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借助生态伦理的基本思想与价值取向,实现理论探讨到实践应用的转变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文章通过规划思维层面主客体的修正、规划目标选择层面多目标的协调、目标实现途径层面多途径的共导,提出了生态伦理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初步应用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城市规划 规划思维 规划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体系并行特征下的浙江省乡村规划体系优化途径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秋晓 洪冬晨 +1 位作者 吴霜 郑宇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96,共6页
在美丽乡村建设热潮席卷全国的大背景下,乡村规划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在分析浙江省乡村规划双体系并行特征及其存在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传统乡村规划体系和在实践中形成的美丽乡村规划体系的内容进行比较,提出以延续城乡规划... 在美丽乡村建设热潮席卷全国的大背景下,乡村规划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在分析浙江省乡村规划双体系并行特征及其存在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传统乡村规划体系和在实践中形成的美丽乡村规划体系的内容进行比较,提出以延续城乡规划体系为基本方向、以反映乡土社会本原为基本目标、从体系内部优化及从外部引入非正式制度的乡村规划体系优化途径,以期为全国各地正在展开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乡村规划体系 美丽乡村规划体系 双体系并行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适应气候变化与保护气候的城市规划发展实践 被引量:7
10
作者 魏薇 秦洛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当前世界最紧迫的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对减弱气候变化影响和保护气候具有决定意义。德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从构建气候变化区域模型入手,探讨了一系列气候适应性发展策略,开展了气候适应性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实践,如减...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当前世界最紧迫的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对减弱气候变化影响和保护气候具有决定意义。德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从构建气候变化区域模型入手,探讨了一系列气候适应性发展策略,开展了气候适应性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实践,如减少交通出行,鼓励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倡导节约用地的居住区结构及有利于气候保护的功能布局和建设用地选址,为我国气候适应性规划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适应性规划 区域规划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历程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曹康 贾淑倩 郑卫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12,共8页
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变迁影响规划学科及其理论的发展,也影响中国对既有西方规划理论的引入、认识和利用。基于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的社会经济制度变迁,文章历时性梳理了以引进与吸收为主线的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路径。以 1992 年社... 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变迁影响规划学科及其理论的发展,也影响中国对既有西方规划理论的引入、认识和利用。基于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的社会经济制度变迁,文章历时性梳理了以引进与吸收为主线的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路径。以 1992 年社会主义市场制度初建及 2014 年宣布进入新常态这两个时间点为依据,将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历程划分为市场体制初建期、务实增长导向期与存量更新转折期 3 个阶段,各阶段的规划理论国际化特征分别为物质与科学、务实与思辨、变革与创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理论 国际化 历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市的变化与古代城市规划制度变迁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卫 饶晓晓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24,共5页
通过史料分析,揭示唐代市内已经出现居住功能。指出唐代的里坊制松动迹象并不只局限于坊内发生商品交易行为,还包括市本身出现的商业和居住功能复合现象。市内居住功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这一变化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变迁... 通过史料分析,揭示唐代市内已经出现居住功能。指出唐代的里坊制松动迹象并不只局限于坊内发生商品交易行为,还包括市本身出现的商业和居住功能复合现象。市内居住功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这一变化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变迁中的意义主要有三点:破坏了里坊制的市坊区分规划制度;突破了里坊制的居住组织原则;推动了城市公共空间从市向街道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坊制 古代城市规划制度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会生态系统与社区规划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卫 范凌云 郑立琼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23,共4页
社区是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缩影。面对现代城市中的社会生态失衡问题,社区规划应高度重视社会规划内容、关注弱势社群、促进不同社群的交往、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推动社区组... 社区是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缩影。面对现代城市中的社会生态失衡问题,社区规划应高度重视社会规划内容、关注弱势社群、促进不同社群的交往、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推动社区组织参与社区规划。城市规划应该关注和研究空间中的社会生态关系,并以此指导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必须从形式空间的科学走向社会空间的科学,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规划 城市社会生态系统 现代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空间系统的组织优化--一种基于交通行为选择的规划技术思路 被引量:15
14
作者 韦亚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8,52,共7页
基于"大城市病"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城市空间系统阐述,指出:对于中国大城市的建成区和半建成区,需要确立"空间组织优化"的规划主题。在此主题下,论述了出行尺度、出行方式和组织层次等三个空间组织方... 基于"大城市病"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城市空间系统阐述,指出:对于中国大城市的建成区和半建成区,需要确立"空间组织优化"的规划主题。在此主题下,论述了出行尺度、出行方式和组织层次等三个空间组织方面的优化内容;提出,大城市空间规划需要基于交通行为选择调查,遵循一种"渐进式"的规划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空间结构 空间组织 交通行为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的内涵及其城市规划教育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旭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2-605,共4页
城市规划的外延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然而城市规划作为满足城市社会之需求进行空间环境塑造(含土地利用)的本质内核却从未改变.城市规划教育应强调:"三位一体"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规划教育的阶段性与地方多样性;本科教育的模... 城市规划的外延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然而城市规划作为满足城市社会之需求进行空间环境塑造(含土地利用)的本质内核却从未改变.城市规划教育应强调:"三位一体"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规划教育的阶段性与地方多样性;本科教育的模块化与研究生教育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本质内核 三位一体 城市规划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元主体参与的韧性社区更新规划决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文丽 陈晓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8,共9页
韧性社区规划对建设韧性城市和社区,实现规划的精细化、系统化和全过程管理至关重要,而以多元主体参与为基础的群体决策是社区更新与韧性治理的重要决策机制。文章基于相关文献厘定研究对象、内涵和方法,探索社区韧性规划的决策框架体系... 韧性社区规划对建设韧性城市和社区,实现规划的精细化、系统化和全过程管理至关重要,而以多元主体参与为基础的群体决策是社区更新与韧性治理的重要决策机制。文章基于相关文献厘定研究对象、内涵和方法,探索社区韧性规划的决策框架体系;通过模糊群决策的方法、机制和技术平台探索实现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的技术路径。面向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规划群决策机制探索,为提高社区规划的韧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规划韧性 韧性规划 社区更新 模糊综合评价 群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对上海近代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影响
17
作者 朱金 王颖 王超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56,共8页
作为鸦片战争中最早开埠的城市,上海逐步脱离了中国传统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布局模式,开始受到西方城市规划的影响。本文将上海自开埠至建国这一历史时期的城市发展分为租界发展时期(1843年至1927年)、国民政府《大上海计划》时期(1927年... 作为鸦片战争中最早开埠的城市,上海逐步脱离了中国传统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布局模式,开始受到西方城市规划的影响。本文将上海自开埠至建国这一历史时期的城市发展分为租界发展时期(1843年至1927年)、国民政府《大上海计划》时期(1927年至1937年)、日本占领上海时期(1937年至1945年)、国民政府《大上海都市计划》时期(1945年至1949年)四个阶段,详述了各时期几次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规划实践对上海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影响。本文认为近代上海是中国接受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先锋据点,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近代城市发展 西方城市规划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影辅助下的面向对象城市建筑物提取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亚男 沈占锋 +3 位作者 骆剑承 陈秋晓 胡晓东 沈金祥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0,共4页
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建筑物提取的难点,探讨建筑物阴影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阴影辅助的建筑物提取方法:首先在高分辨率影像中提取出建筑物阴影对象,通过建筑物与其阴影的空间关系特征分离相互连接的建筑物对象并确认漏提取... 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建筑物提取的难点,探讨建筑物阴影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阴影辅助的建筑物提取方法:首先在高分辨率影像中提取出建筑物阴影对象,通过建筑物与其阴影的空间关系特征分离相互连接的建筑物对象并确认漏提取的建筑物对象,从而提高了建筑物的提取精度;将该方法运用于Quick Bird影像的建筑物提取实验中,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建筑物提取 建筑物阴影 面向对象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快速变动下村庄规划编制研究——以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为例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王鸣 江勇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96,共7页
在浙江省乡村人口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居民需求结构快速变动的背景下,浙江省村庄规划总体表现出规划技术依据详细,规划类型组合丰富的特征。村庄规划通过重构农村居民点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通过加强产业发展的研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在浙江省乡村人口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居民需求结构快速变动的背景下,浙江省村庄规划总体表现出规划技术依据详细,规划类型组合丰富的特征。村庄规划通过重构农村居民点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通过加强产业发展的研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通过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路径,适应村民需求结构的快速变动,并通过规划保障措施推动村庄规划的实施,提高村庄规划实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结构 村庄规划 规划类型 规划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标准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蔚芳 李王鸣 皇甫佳群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80,共7页
城市开放空间是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居民社会交往、休闲娱乐和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设施。目前我国开放空间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标准和规范中尚未提及开放空间这一概念,现行规划编制体系也没有明确提出与开放空间规划相关的内容与标准... 城市开放空间是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居民社会交往、休闲娱乐和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设施。目前我国开放空间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标准和规范中尚未提及开放空间这一概念,现行规划编制体系也没有明确提出与开放空间规划相关的内容与标准。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开放空间规划标准的颁布和使用已有较长历史。通过对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的代表性城市最新开放空间规划标准特别是其中的定量标准进行分析解读,提出应将开放空间规划纳入我国现行规划体系,并结合自身情况,有选择地采用开放空间分级标准、面积标准、可达性标准、千人指标、设施与活动要求等标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空间 规划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