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研究刺吸式昆虫取食行为的有效方法——电子取食监测仪的原理和应用技术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建明 俞晓平 +3 位作者 程家安 吕仲贤 郑许松 徐红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237-243,共7页
从电子取食监测仪的原理和种类、建立刺探电位波形与刺探和取食行为对应关系的方法、各种波形的名称和生物学意义等方面 ,概述了定量研究刺吸式昆虫在植物组织内部刺探、取食行为的方法 。
关键词 取食行为 刺吸式昆虫 电子取食监测仪 刺探电位 工作原理 农业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共生细菌Wolbachi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施婉君 程家安 +2 位作者 祝增荣 蒋明星 娄永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9-419,共11页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在节肢动物生殖组织中的一类细胞质遗传的细菌。它们能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寄主的生殖 ,包括诱导细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和遗传上的雄性雌性化。目前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通过主要综述Wolbachia的分...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在节肢动物生殖组织中的一类细胞质遗传的细菌。它们能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寄主的生殖 ,包括诱导细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和遗传上的雄性雌性化。目前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通过主要综述Wolbachia的分布、功能、系统发育、多样性及时空动态 ,也讨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共生细菌 WOLBACHIA 研究进展 细胞不亲和 孤雌生殖 系统发育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B型与一非B型(China-ZHJ-1)烟粉虱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臧连生 刘树生 +1 位作者 刘银泉 陈伟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2-748,共7页
本文对新入侵我国的B型与浙江一非B型(China-ZHJ-1种群)烟粉虱之间的生殖亲和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两个生物型在形态特征、发育历期、诱导西葫芦银叶反应及寄主植物适应性几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将B型与非B型ZHJ-1种群进行杂交... 本文对新入侵我国的B型与浙江一非B型(China-ZHJ-1种群)烟粉虱之间的生殖亲和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两个生物型在形态特征、发育历期、诱导西葫芦银叶反应及寄主植物适应性几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将B型与非B型ZHJ-1种群进行杂交组合时,两生物型之间虽然有求偶行为发生,但从不发生交配,后代全部为孤雌生殖产下的雄虫;而B型、非B型各自内部羽化后0~72 h的平均交配次数分别为4.4次和1.0次,所产后代的雌雄性比分别为2.8:1、1.0:1,前者性比显著高于后者.两生物型之间伪蛹形态存在明显差异,非B型ZHJ-1种群的前、后蜡缘饰宽度分别为B型的2.5~2.7倍、1.8~2.1倍.在棉花上,除B型1龄若虫历期较非B型的略长外,两生物型之间其他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差异;从2龄若虫起,非B型各虫态的体长明显长于B型,并且同一生物型内,4龄雌性若虫个体明显大于同龄雄性若虫.B型在多种寄主植物上的存活力比非B型的显著要强.B型与非B型ZHJ-1种群生物学特性的比较,为对我国烟粉虱这两个生物型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探讨B型烟粉虱的入侵生物学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生物型 生殖隔离 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寄主植物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敦 唐振华 +1 位作者 尚金燕 张传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7-503,共7页
对昆虫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EC3·1·1·7)的基因结构和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结构,包括10个外显子的特征。对已经报道的昆虫AChE基因进行了系统归纳,并基于已... 对昆虫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EC3·1·1·7)的基因结构和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结构,包括10个外显子的特征。对已经报道的昆虫AChE基因进行了系统归纳,并基于已知全序列的昆虫AChE基因,进行了昆虫AChE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对昆虫AChE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以及昆虫AChE基因的活性位点、AChE的变构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昆虫AChE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基因 分子进化 基因突变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绒茧蜂研究与应用概况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华才 娄永根 程家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3,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二化螟绒茧蜂的寄主范围、自然寄生率及重寄生。
关键词 二化螟绒茧峰 应用 综述 寄主 自然寄生率 重寄生 寄生生理 生态 人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早稻谷中稻水象甲的存活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商晗武 程家安 +2 位作者 蒋明星 唐启义 顾云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研究了早稻收获和储藏期间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一代成虫的数量动态及其存活时间与温湿度的关系。早稻收割时尚未迁离稻田的象甲中 ,仅 3~ 13%的个体随脱落操作落入稻谷中 ,且这些个体经太阳曝晒 2天后存活率不足 1... 研究了早稻收获和储藏期间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一代成虫的数量动态及其存活时间与温湿度的关系。早稻收割时尚未迁离稻田的象甲中 ,仅 3~ 13%的个体随脱落操作落入稻谷中 ,且这些个体经太阳曝晒 2天后存活率不足 1% ;收割时残留于稻草中的虫量为稻谷中的 5 1~ 12 3倍。储藏 1个月的稻谷中所有成虫均死亡 ,但储藏相同时间的秕谷和稻草中存活成虫分别达到 2 5 0头 5 0kg秕谷和 17头 5 0kg稻草。成虫在≥ 90 %RH下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 35~ 75 %RH下 ,在玻璃管中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稻谷中。在稻谷中 ,温度对成虫存活时间的影响不明显 ,但在玻璃管中 ,2 0℃ (恒温 )下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 2 7 0~ 33 2℃ (室温 )下。利用生存分析的指数模型分析了成虫存活与湿度、温度和存放基质的关系 ,表明在 75~ 98%RH之间 ,湿度越低则成虫死亡风险越大 ,较高温度 ( 2 7 0~ 33 2℃ )和处于稻谷中其死亡风险亦高。这些结果为开展稻谷中稻水象甲的检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水稻 环境因素 存活动态 死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49
7
作者 陈建明 俞晓平 程家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51-55,共5页
概述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以及近年来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植物对光抑制、低温、热、水分和盐碱、营养、病原菌侵染等各种环境因子胁迫的反应。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环境因子胁迫 植物抗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昆虫抗药性相关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林建国 张传溪 唐振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导致许多害虫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害虫对这些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乙酰胆碱酯酶 (AChE)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AChE敏感度下降。简要概述了AChE基因发生突变的昆虫种类,介绍了AChE基...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导致许多害虫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害虫对这些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乙酰胆碱酯酶 (AChE)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AChE敏感度下降。简要概述了AChE基因发生突变的昆虫种类,介绍了AChE基因突变对其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变构AChE的特性、AChE基因突变对适合度的影响以及AChE突变不同组合对抗性的影响。这些突变可为设计新颖的反抗性化合物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乙酰胆碱酯酶 基因突变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中化学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欣 白素芬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4-232,共9页
对寄主植物 植食性昆虫 天敌三重营养级关系化学通讯中信息化合物的来源及基本特性,信息化合物对昆虫选择寄主、求偶、交配等行为的影响,昆虫对信息化合物的感觉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寄主植物 植食性昆虫 天敌 三重营养关系 化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桑螟寄生蜂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余虹 周勤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30-334,共5页
基于探明桑树主要害虫桑螟的天敌资源及其生物学特性 ,利用生物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桑螟的危害 ,对浙江省主要蚕区的桑螟寄生蜂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鉴定出桑螟幼虫期寄生蜂 5种 ,为混腔室茧蜂、桑螟绒茧蜂、甲腹茧蜂、菲岛愈腹茧蜂和红胸... 基于探明桑树主要害虫桑螟的天敌资源及其生物学特性 ,利用生物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桑螟的危害 ,对浙江省主要蚕区的桑螟寄生蜂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鉴定出桑螟幼虫期寄生蜂 5种 ,为混腔室茧蜂、桑螟绒茧蜂、甲腹茧蜂、菲岛愈腹茧蜂和红胸齿腿姬蜂 ;蛹期寄生蜂 3种 ,为广黑点瘤姬蜂、广大腿小蜂和一种柄腹姬小蜂 ;另有重寄生蜂 3种。研究了幼虫期优势天敌混腔室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混腔室茧蜂寄生于 1- 4龄桑螟幼虫 ,平均寄生率5 0 5 4 % ;在实验室条件下 ,雌性茧蛹历期平均为 8 4d ,雄性为 7 6d ;取食蜂蜜的成蜂的平均寿命为 7 1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桑树 害虫 桑螟 天敌资源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寄生蜂 幼虫期 蛹期 混腔室茧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基因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海忠 杨璞 +1 位作者 徐莉 祝增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41-246,共6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昆虫基因组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获得数种昆虫的基因组全部或部分序列。文章分析了昆虫基因组学的现状,综述了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冈比亚按蚊Anophelegambiae、家蚕Bombyxmori、东亚飞蝗Locusta...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昆虫基因组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获得数种昆虫的基因组全部或部分序列。文章分析了昆虫基因组学的现状,综述了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冈比亚按蚊Anophelegambiae、家蚕Bombyxmori、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以及蜜蜂Apismellifera的基因组研究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基因组 比较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同翅目昆虫的相关基因及其转基因抗虫植物研究进展
12
作者 纠敏 刘树生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8-233,共6页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为控制害虫的危害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对同翅目害虫具抗虫活性的基因有三种来源,(1)植物:如植物凝集素基因、番茄抗线虫基因Mi等;(2)微生物:如异戊烯转移酶抗性基因;(3)动物:如来自一些昆虫的蛋白酶抑制素基因。其中...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为控制害虫的危害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对同翅目害虫具抗虫活性的基因有三种来源,(1)植物:如植物凝集素基因、番茄抗线虫基因Mi等;(2)微生物:如异戊烯转移酶抗性基因;(3)动物:如来自一些昆虫的蛋白酶抑制素基因。其中一些基因已被成功地转入植物体内,并且获得的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同翅目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这些抗虫基因在防治这类害虫中的应用潜力。雪花莲凝集素可通过人工饲料或转基因作物进入昆虫体内,并通过营养级传递于天敌,进而对天敌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翅目昆虫 抗性基因 转基因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耐虫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3
作者 陈建明 俞晓平 +5 位作者 程家安 郑许松 徐红星 吕仲贤 张珏锋 陈列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272,共11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耐虫性的含义、发生范围、耐虫性的进化过程和遗传特性、耐虫性机理以及影响植物耐虫性表达的非生物和生物因子。植物耐虫性机理的研究涉及光合作用能力变化、同化产物的再分配、内源激素的变化、休眠分生组织的激活... 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耐虫性的含义、发生范围、耐虫性的进化过程和遗传特性、耐虫性机理以及影响植物耐虫性表达的非生物和生物因子。植物耐虫性机理的研究涉及光合作用能力变化、同化产物的再分配、内源激素的变化、休眠分生组织的激活和补偿生长、储藏器官的利用、植物物候学和植株株型结构的变化等。研究表明, 植物受害后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与其耐虫性没有相关性, 有些耐虫植物受害后光合作用能力增加, 有些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无明显影响或者下降较少;害虫取食为害可促进耐虫植物的同化产物得到最大程度利用, 能激活耐虫植物的休眠分生组织, 产生超补偿作用; 耐虫植物受害部位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升高; 虫害引起物候学变化小的植物具有较强的耐虫性; 植物的冠层结构、叶形态、根茎比、茎蘖数等植株株型变化与耐虫性有关。影响植物耐虫性表达的因子主要有温度、大气 CO2浓度、土壤营养水平、农用化学物质、植株年龄、害虫分布类型和取食方式、植物共生物等。不同植物在相同温度下对同一种害虫的耐害性差异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同化产物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气孔关闭对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能力的影响; 生长在高CO2含量大气中的植物, 对害虫的为害有较强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植物-昆虫相互作用 虫害 耐虫性 补偿作用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影响害虫药剂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4
作者 姚洪渭 叶恭银 程家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3-264,共12页
害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 ,对杀虫剂的反应可归为 3类 :敏感性降低、增高和无明显变化。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变化与不同植物中次生物质诱导激活 抑制昆虫体内相关解毒酶活性有关。这种诱导作用可受到植物营养、次生物质种类及其含量分布... 害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 ,对杀虫剂的反应可归为 3类 :敏感性降低、增高和无明显变化。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变化与不同植物中次生物质诱导激活 抑制昆虫体内相关解毒酶活性有关。这种诱导作用可受到植物营养、次生物质种类及其含量分布、害虫种类与发育阶段、以及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经诱导的昆虫解毒酶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代谢能力并不相同 ,进而导致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变化有明显差异。解毒酶系的诱导激活在害虫抗药性形成早期被认为有利于提高隐性抗性基因频率 ,从而可促进害虫抗药性的发展。最后 ,就寄主植物影响害虫对药剂敏感性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植物 害虫 药剂敏感性 研究进展 次生物质 害虫抗药性 解毒酶 诱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昆虫及被害水稻的挥发物对螟蛉绒茧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陈华才 娄永根 程家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3,共6页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螟蛉绒茧蜂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及虫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健康水稻苗、两种害虫的幼虫及虫粪的挥发物对螟蛉绒茧蜂雌成蜂都有显著引诱作用。在两种害虫为害水稻苗与健康水稻苗之间,螟蛉绒茧蜂雌成蜂显...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螟蛉绒茧蜂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及虫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健康水稻苗、两种害虫的幼虫及虫粪的挥发物对螟蛉绒茧蜂雌成蜂都有显著引诱作用。在两种害虫为害水稻苗与健康水稻苗之间,螟蛉绒茧蜂雌成蜂显著地选择虫害苗,但当去除虫害苗中的幼虫和虫粪后,寄生蜂对二者的选择无显著差异。水稻苗以两种害虫唾液处理或机械损伤处理后,其挥发物对螟蛉绒茧蜂的吸引作用无显著改变。在两种害虫幼虫、虫粪及其为害苗的挥发物之间,螟蛉绒茧蜂显著地趋向稻纵卷叶螟幼虫、虫粪及其为害苗。结果表明,螟蛉绒茧蜂栖境定位和寄主选择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物主要来自寄主植物、寄主幼虫和虫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选择行为 螟蛉绒茧蜂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水稻 挥发物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蚜不同蚜型DNA多态性的RAPD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素方 程家安 杨效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4-769,共6页
采用RAPD方法 ,对全周期桃蚜的有翅产雌性母蚜、无翅性母蚜、雄蚜、卵、干母、干雌、有翅迁移蚜等蚜型的DNA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卵的DNA多态性最大 ,性蚜次之 ,孤雌生殖蚜最小 ;卵与其它蚜型之间在遗传上具最大差异 ,其中... 采用RAPD方法 ,对全周期桃蚜的有翅产雌性母蚜、无翅性母蚜、雄蚜、卵、干母、干雌、有翅迁移蚜等蚜型的DNA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卵的DNA多态性最大 ,性蚜次之 ,孤雌生殖蚜最小 ;卵与其它蚜型之间在遗传上具最大差异 ,其中与孤雌生殖蚜的差异大于与性蚜的 ;干母、干雌和迁移蚜之间的遗传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蚜型 DNA多态性 RAPD研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僵菌无纺布结合引诱剂防治鞘翅目林业害虫研究初报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滨 樊美珍 李增智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白僵菌 无纺布菌条 引诱剂 鞘翅目林业害虫 联合防治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种群动态的时空分析与模拟研究的方法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正军 张爱兵 +1 位作者 程家安 李典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结合实例从时空分析、时空模拟和基于 Web的 GIS研究三方面介绍了种群动态的时空分析与模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方法 ,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GIS 种群动态 时空分析 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粉虱的寄生蜂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孟祥锋 何俊华 +1 位作者 刘树生 陈学新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4-179,共6页
本文就烟粉虱的寄生蜂种类、生物学特性、寄主选择性、农药对寄生蜂的影响及寄生蜂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 烟粉虱 寄生蜂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翅目害虫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0
作者 姚洪渭 叶恭银 程家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63-70,共8页
多种同翅目害虫已对不同化学杀虫剂 (包括新推广药剂 )产生明显抗性 ,且交互抗性与多抗现象较为普遍。化学药剂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以及同翅目害虫抗性机制的多样性 ,是导致该类害虫产生严重抗药性的主要原因。同翅目害虫的抗性机制主要包... 多种同翅目害虫已对不同化学杀虫剂 (包括新推广药剂 )产生明显抗性 ,且交互抗性与多抗现象较为普遍。化学药剂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以及同翅目害虫抗性机制的多样性 ,是导致该类害虫产生严重抗药性的主要原因。同翅目害虫的抗性机制主要包括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 ,其中前者在分子水平上多涉及酯酶基因扩增。对同翅目害虫的抗性治理应包括抗性监测、新型药剂使用、杀虫剂轮用与混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翅目害虫 抗药性 化学杀虫剂 交互抗性 多抗现象 抗性机理 抗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