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轨道交通客流的城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1
作者 饶传坤 朱铖扬 翟端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3,共8页
文章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对杭州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规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杭州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早通勤进出站客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职住空间呈现典型的“核心—外... 文章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对杭州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规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杭州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早通勤进出站客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职住空间呈现典型的“核心—外围”模式,单中心特征明显,轨道交通中长距离通勤出行占比较高,且站点间通勤客流联系呈现向心性、局部组团化以及核心站点主导的特征。杭州市轨道交通存在通勤韧性不足、部分通勤社区通勤效率低下和通勤距离较长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就业型站点的网络化布局,优化不同通勤距离的客流结构,提升轨道交通通勤的韧性以及促进通勤社区内的职住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客流 通勤特征 职住关系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端柔性约束悬浮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理论及参数研究
2
作者 陈星 郑印 +3 位作者 陈水福 项贻强 洪红涛 申永刚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7-186,228,共11页
悬浮隧道管体两端是地震的主要激励点。为研究管端约束对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两端柔性约束的悬浮隧道管体-锚索耦合振动模型,构造符合柔性约束条件的管体振型函数,利用Galerkin法导出了广义坐标下的耦合振动常微分方程组,并由... 悬浮隧道管体两端是地震的主要激励点。为研究管端约束对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两端柔性约束的悬浮隧道管体-锚索耦合振动模型,构造符合柔性约束条件的管体振型函数,利用Galerkin法导出了广义坐标下的耦合振动常微分方程组,并由MATLAB编写程序实现了方程的求解。通过与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正确性。结合待建悬浮隧道算例,探讨了边界约束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端部柔性约束的地震响应结果与将其视为简单铰接或固接的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管体响应随两端转动弹簧刚度的减小而减小;降低线弹簧刚度可减小管体加速度和弯矩响应,但会导致管端位移增加;地震作用下管端激励对悬浮隧道管体响应影响较大,在竖向加速度和弯矩响应中占比分别在75%和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隧道 柔性边界 地震作用 振型叠加法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盾构隧道开挖诱发的地层沉降模型研究
3
作者 史盛 朱建才 +1 位作者 祝凤金 徐日庆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8-1120,共13页
双线盾构隧道开挖将导致地层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受到扰动,诱发隧道顶部的地层产生沉降,对地表建筑和隧道附近的地下管线等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建立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模型,本文首先根据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双线隧道盾构... 双线盾构隧道开挖将导致地层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受到扰动,诱发隧道顶部的地层产生沉降,对地表建筑和隧道附近的地下管线等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建立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模型,本文首先根据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双线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诱发的地表及地下不同深度处的地层沉降规律,发现后行线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受先行线的开挖影响较大,后行线诱发的沉降曲线最大值大于先行线,且偏离隧道轴线,偏向先行线一侧;然后基于随机介质理论,通过引入波的传播模型描述隧道上部地层的沉降机理,根据Fourier变换推导了均质地层中单个隧道开挖诱发的地层沉降模型,基于双线隧道诱发的地层沉降特性定义了双线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扰动影响因子,建立了双线隧道的地层沉降模型;最后采用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发现当先行线对后行线的影响较大时,地层总沉降曲线表现为单峰“V”型,而且最大沉降值偏向先行线一侧,当距隧道顶部较远时,先行线开挖对后行线的影响减小,总的沉降曲线表现为双峰值“W”型。本文提出的模型参数较少而且易于确定,不但能够对双线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预测,也能对隧道顶部不同深度处的地层沉降传播规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盾构隧道 沉降模型 地表沉降 地下沉降 开挖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诱发浅层滑坡启滑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4
作者 刘鹏 吕庆 +4 位作者 吴俊宇 马骏 廖忠选 徐兴华 刘正华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1-540,共10页
2021年6月10日,浙江省诸暨市西部遭遇突发性暴雨天气,诱发了701处浅层滑坡。本文在滑坡现场调查、滑坡土体室内试验基础上,研发了新型降雨滑坡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降雨滑坡模型试验。通过监测斜坡渗流、径流流量,斜坡位移和土体孔隙水... 2021年6月10日,浙江省诸暨市西部遭遇突发性暴雨天气,诱发了701处浅层滑坡。本文在滑坡现场调查、滑坡土体室内试验基础上,研发了新型降雨滑坡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降雨滑坡模型试验。通过监测斜坡渗流、径流流量,斜坡位移和土体孔隙水压力等,分析了暴雨作用下浅层斜坡水文响应和变形响应过程,探讨了斜坡土体水文与变形耦合作用启滑机理。结果表明,降雨开始后,斜坡变形、渗流流量、土体孔隙水压力和体积含水率均表现为先增大后不变,随着降雨持续,各项监测指标仍能维持稳定,且斜坡渗流流量与雨水入渗量相同,模型斜坡对较低强度降雨可以稳定响应。随着降雨强度进一步增大,雨水入渗量大于斜坡渗流流量,坡体内积水量持续增加,斜坡出现缓慢蠕滑,蠕滑变形逐渐破坏原有渗流通道,导致坡体渗流排水能力下降,坡内积水速率加快,斜坡水文响应与蠕滑变形耦合作用,最终导致滑坡发生。试验监测数据表明,滑坡发生时,滑面附近土体孔隙水压力激增,滑面土体抗剪强度剧降,土体呈现流态化,坡体剧烈快速滑动随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模型试验 启滑机理 水文响应 变形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体育馆索网结构防火安全性研究
5
作者 陈茗 林鸿达 +1 位作者 王晓春 吴珂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1,共6页
针对杭州体育馆索网结构火灾温度敏感性高、防腐层存在引燃风险的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火源位置、火灾荷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排烟系统有效性等因素确定火灾场景,通过FDS获取能反映大空间特征的火灾升温曲线,计算最不利场景下的构件温升... 针对杭州体育馆索网结构火灾温度敏感性高、防腐层存在引燃风险的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火源位置、火灾荷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排烟系统有效性等因素确定火灾场景,通过FDS获取能反映大空间特征的火灾升温曲线,计算最不利场景下的构件温升,采用ANSYS结合热重试验分析索网结构的防火安全性。研究表明,由于吊顶对火羽流与高温烟气的阻挡,体育馆的最不利火源位置为中央吊顶边缘正下方,索网结构最高温度可达193℃,与场地中央火灾相比,承重索与拉杆的最高温度分别增加约119%与53%。杭州体育馆索网防腐层的引燃温度为244℃,被引燃的风险较低。索网结构构件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承载力与临界温度、结构整体稳定性和跨中最大竖向挠度均满足现行的抗火性能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大空间索网结构的抗火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馆 索网结构 防腐层 引燃风险 抗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的抗压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治成 叶志凯 +2 位作者 孙晓燕 王海龙 高君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6,共13页
为深入研究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的抗压性能,基于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及同尺寸整体现浇对照柱试验建立构件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其轴压荷载-位移响应及失效形态。针对界面粘结性能、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打印模板厚度、荷载... 为深入研究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的抗压性能,基于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及同尺寸整体现浇对照柱试验建立构件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其轴压荷载-位移响应及失效形态。针对界面粘结性能、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打印模板厚度、荷载偏心距等参数开展3D打印混凝土永久模板叠合柱的抗压性能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叠合柱轴压极限承载力随着薄弱界面剪切强度、刚度及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打印材料的抗压强度高于现浇混凝土,叠合柱抗压极限承载力提升率与打印模板厚度呈近似线性关系,叠合圆柱的抗压极限承载力随着荷载偏心距的增大而降低,呈近似线性负相关。此外,偏心距对叠合圆柱极限承载力下降幅度的影响大于现浇圆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永久模板 叠合柱 抗压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ATEL-ISM的水利工程EPC项目价值增值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俞洪良 杨正涵 +1 位作者 徐铨彪 潘益斌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采用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EPC)总承包模式的水利工程项目日益增多,研究其价值增值机理有利于总承包方做好项目的价值管理。从水利工程EPC项目的价值链分析入手,基于文献和专家访谈得到23个价值增值影... 采用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EPC)总承包模式的水利工程项目日益增多,研究其价值增值机理有利于总承包方做好项目的价值管理。从水利工程EPC项目的价值链分析入手,基于文献和专家访谈得到23个价值增值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得到各因素间的影响程度评分,用决策实验和评估实验(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法计算了各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结合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对数据进行分析,将价值增值因素划分为6类,构建了水利工程EPC项目价值增值的递阶模型,探究和揭示了项目价值增值的路径和机理。研究结果对水利工程EPC总承包方制订管理策略有一定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 价值增值 决策实验和评估实验-解释结构模型(DEMATEL-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和燃油公交车的火灾发展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凯 杨亚鹏 +3 位作者 孙峰 王强 孔杰 王小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04-2910,共7页
为了研究纯电动和燃油公交车火灾发展特性的异同,采用FDS数值模拟方法,考虑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喷射释放可燃气体并燃烧形成喷射火,对比电池包和燃油两类典型点火源下,公交车整车燃烧的热烟释放与火灾发展特性。结果表明:对于10.5 m长的... 为了研究纯电动和燃油公交车火灾发展特性的异同,采用FDS数值模拟方法,考虑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喷射释放可燃气体并燃烧形成喷射火,对比电池包和燃油两类典型点火源下,公交车整车燃烧的热烟释放与火灾发展特性。结果表明:对于10.5 m长的纯电动和燃油公交车火灾,火灾增长速率均位于超快速火和快速火之间,在前500 s燃油公交车的热释放速率(Heat Release Rate,HRR)大于电动公交车,然而电动公交车HRR在500 s后大于燃油车;纯电动和燃油公交车峰值热释放速率(Peak Heat Release Rate,PHRR)分别为25.4 MW和24.2 MW,总热释放量(Total Heat Release,THR)分别为20.2 GJ和17.5 GJ,电动公交车相比燃油车具有更高的PHRR和THR,但PHRR达峰时间滞后144 s;在点火源距离后门较近和火灾前期100 s门窗均处于关闭状态最不利情况下,相比燃油公交车,电动车上部内饰的引燃时间提前、下部有所延迟,后天窗附近窗户破窗时间提前;在公交车火灾发展中,电动车窗户等开口部位处溢流火的高度大于燃油车,1 min内是人员逃生关键时间,且车厢内中后部温度均高于前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电池热失控 纯电动公交车 火灾特性 人员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晓予 曹星煜 宋志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碳减排在日本已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中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为准确开展中日建筑碳排放对比分析带来了难度。文中首先从计算边界、建材统计精度、碳排放因子数量等方面建立了中日同口径的全生... 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碳减排在日本已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中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为准确开展中日建筑碳排放对比分析带来了难度。文中首先从计算边界、建材统计精度、碳排放因子数量等方面建立了中日同口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基于此对中日案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开展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国案例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略高于日本,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明显高于日本。此外建筑建材性能对碳排放影响显著,日本建筑利用低碳建材,生产碳排放低,建材使用寿命长,使维护、废弃阶段碳排放均低于中国建筑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 碳排放因子 统计分析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留核心土法隧道爆破围岩损伤与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雅珍 王龙岩 +2 位作者 王金昌 何放 祝奉斌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4-912,共9页
目的 研究预留核心土法爆破开挖影响下的山岭隧道围岩损伤与振动特性,为爆破参数优化以及隧道加固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依托新疆阿克特蒲2号左洞隧道工程,借助ANSYS/LSDYNA软件建立隧道爆破开挖数值模型,基于现场实际开挖轮廓和振速... 目的 研究预留核心土法爆破开挖影响下的山岭隧道围岩损伤与振动特性,为爆破参数优化以及隧道加固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依托新疆阿克特蒲2号左洞隧道工程,借助ANSYS/LSDYNA软件建立隧道爆破开挖数值模型,基于现场实际开挖轮廓和振速监测数据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进而分析围岩累积损伤特性、振速分布和振速衰减规律。结果 爆破结束后,隧道轮廓平整,预留核心土上部损伤严重;隧道拱顶y方向、拱肩z方向及拱脚x方向的振速最大;距离掌子面越近,采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预测的振速结果误差越大。结论 为保证结构稳定性,在下次爆破施工前可以通过减少掏槽孔、辅助孔的装药量或者调整其孔网参数来减小爆炸荷载,沿最大振速方向进行重点加固;采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预测距离掌子面10 m内的振速时,避免仅用z方向距离近似为爆心距大小,应同时考虑三个方向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留核心土法 损伤与振动特性 HJC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主线和匝道交通运行的强化学习型匝道控制研究
11
作者 章立辉 余宏鑫 +2 位作者 熊满初 胡文琴 王亦兵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7,107,共12页
考虑合流区域主线和匝道的交通流运行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鲁棒自适应匝道控制模型——DRLARM模型。根据交通流运行特征,构造了平衡主线交通效率和匝道排队长度的强化学习奖励函数;为适应动态变化的交通环境,采用多交通流... 考虑合流区域主线和匝道的交通流运行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鲁棒自适应匝道控制模型——DRLARM模型。根据交通流运行特征,构造了平衡主线交通效率和匝道排队长度的强化学习奖励函数;为适应动态变化的交通环境,采用多交通流场景混合训练控制模型,在不同拥堵成因、不同拥堵时长、不同需求分布等测试场景下开展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无控制及DRLARM、ALINEA和PI-ALINEA模型控制的车辆平均行程时间A、车道占有率o、匝道排队长度W和匝道损失时间比P等评价指标。研究表明:DRLARM模型控制的平均行程时间A相比无控工况节省了22%,略好于ALINEA模型,与PI-ALINEA模型控制效果相当;DRLARM模型在不同测试场景下产生的匝道损失时间比P较稳定,匝道排队长度W绝对值相较于ALINEA模型和PI-ALINEA模型均缩短了约16%;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兼顾了通行效率和路权公平性,训练所得DRLARM模型在动态交通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自适应匝道控制 深度强化学习 高速公路 匝道排队管理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老化视角下居住型轨道交通站域街道步行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饶传坤 田雪琪 翟端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3,共7页
在轨道交通迅速发展、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下,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却遇到多种阻碍。轨道站域街道作为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作为城市开发的重点区域,其街道空间品质的提升不容忽视。构建轨道交通站域街道适老化... 在轨道交通迅速发展、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下,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却遇到多种阻碍。轨道站域街道作为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作为城市开发的重点区域,其街道空间品质的提升不容忽视。构建轨道交通站域街道适老化的步行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重要性的差异,选择杭州市9个典型居住型地铁站点,通过城市POI数据及街景数据等,对各站点安全性、舒适度和便捷性及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总体上看,各居住型地铁站域街道的适老化步行适宜性较弱,较多站点在无障碍设施、站点可达性和步行环境等方面存在不足,今后应以“便捷性为主导,安全性为保障,兼顾舒适性”为原则,不断提升轨道交通站域街道步行适宜性,提升城市整体步行环境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步行适宜性 适老化 轨道交通站域街道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钢组合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13
作者 王激扬 刘修良 +2 位作者 王树斌 纪恩文 胡志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良好工作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本试验针对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裂缝病害问题,对4组采用不同钢筋配筋率和保护层厚度的横桥向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钢组合桥面板进行了抗弯破坏试验,研究了组...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良好工作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本试验针对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裂缝病害问题,对4组采用不同钢筋配筋率和保护层厚度的横桥向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钢组合桥面板进行了抗弯破坏试验,研究了组合板的荷载-挠度关系与裂缝开展特征;用等效截面法计算了开裂应力、裂缝宽度和钢筋应力,验证了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钢组合板的抗裂性能。结果表明:60 mm厚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铺装层在小配筋率(2.6%)和低于规范要求的保护层厚度(15 mm)条件下呈现出多缝开裂的破坏形态,具备较高的延性和开裂应力,满足规范和工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 组合板 抗弯性能 等效截面法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环向预应力筋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军安 薛锟 +2 位作者 张鹤 鲍春钱 张智华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3,共7页
为防止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开裂、改善锚固区应力分布,基于遗传算法结合三维数值仿真提出一种索塔锚固区环向预应力筋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数值仿真模型识别混凝土待优化区域,将张拉系数作为设计变量,建立数学优化模型,再结合遗传算法不断... 为防止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开裂、改善锚固区应力分布,基于遗传算法结合三维数值仿真提出一种索塔锚固区环向预应力筋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数值仿真模型识别混凝土待优化区域,将张拉系数作为设计变量,建立数学优化模型,再结合遗传算法不断迭代优化设计变量,使索塔锚固区达到最优应力状态。以溧宁高速公路景宁高架段斜拉桥为背景,通过数值仿真和足尺模型试验,建立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以锚固区应力水平为优化目标对索塔锚固区环向预应力筋进行优化迭代,并依据实测预应力损失修正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环向预应力筋能为锚固区塔壁提供6~8 MPa的预压应力,可有效增强锚固区塔壁的抗拉能力;足尺模型试验实测预应力损失约为10%,且通过试验测得的应力值与理论计算值相吻合,数值仿真结果准确;采用最终得到的预应力方案可使索塔锚固区最大拉应力降低27.1%,有效改善锚固区应力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索塔锚固区 环向预应力 优化方法 遗传算法 数值仿真 足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扩大桩靴桩基施工挤土效应解析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君涛 耿少寒 +2 位作者 梁一然 王奎华 应晓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提出新型带扩大桩靴预应力管桩基础.不同于均匀截面管桩的施工挤土效应,由于桩靴尺寸大于预制管桩桩身,桩端扩张不宜视作理想球体而更接近于扁球体(旋转椭球体).基于扁球体扩张源对新型带扩大桩靴桩基施工挤土位移场进行解析求解,基于... 提出新型带扩大桩靴预应力管桩基础.不同于均匀截面管桩的施工挤土效应,由于桩靴尺寸大于预制管桩桩身,桩端扩张不宜视作理想球体而更接近于扁球体(旋转椭球体).基于扁球体扩张源对新型带扩大桩靴桩基施工挤土位移场进行解析求解,基于圆孔扩张理论考虑桩周土塑性区域的体积变形,对扁球体扩张应变路径法计算结果进行修正.通过提出的解析解,研究带扩大桩靴桩基施工挤土效应.结果表明,桩周场地可以根据位移场分布规律,大致分为近地表、近桩端以及桩身附近3个区域.扩张源形态越“扁”,桩身附近区域水平“排开”效应略有增强,近地表区域地面“隆起”位移及近桩端区域竖向位移显著减小,这对于挤土桩施工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桩靴 管桩 应变路径法 圆孔扩张 挤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资源资本化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基于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与全科三甲医院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钊 毛义华 +1 位作者 王凯 胡雨晨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冲击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影响,医疗资源的分布与质量成为影响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从而产生了医疗资源资本化效应。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城市居民对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与全科三甲医院两种医疗资源的偏好差异...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冲击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影响,医疗资源的分布与质量成为影响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从而产生了医疗资源资本化效应。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城市居民对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与全科三甲医院两种医疗资源的偏好差异。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与交互效应检验,深入探讨了医疗资源资本化效应的空间异质性、社会异质性以及两种医疗资源的同质性。结果表明:(1)传染病医院抑制了附近的住宅价格,全科三甲医院提升了附近的住宅价格,且随着距离的增加,两种医疗资源的资本化效应均逐渐减弱;(2)中等价位住宅对与传染病医院的距离更敏感,随着住宅价格的提高,全科三甲医院的资本化效应逐渐增强;(3)两种医疗资源具有交互资本化效应,住宅与全科三甲医院临近增强了传染病医院的邻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资源 资本化效应 传染病医院 住宅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同失效模式的索杆结构构件面积缺损限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满宇 袁行飞 董永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索杆结构长期服役过程中的锈蚀会造成构件截面损失,导致结构内力的重新分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能。文中基于可靠度理论与结构极限状态分别建立了构件强度失效、钢索松弛失效及节点变形失效3种失效模式,并得到了不同失效模式临界状态下的... 索杆结构长期服役过程中的锈蚀会造成构件截面损失,导致结构内力的重新分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能。文中基于可靠度理论与结构极限状态分别建立了构件强度失效、钢索松弛失效及节点变形失效3种失效模式,并得到了不同失效模式临界状态下的可靠度限值控制不等式;通过力学推导,给出了以缺损面积为变量的杆件内力与节点位移变化公式,依据该公式可计算出可靠度限值控制不等式中的影响系数矩阵;引入钢材的锈蚀模型并结合非线性规划,提出了一种确定索杆结构构件面积缺损限值的方法。对一Levy型索穹顶的构件面积缺损限值进行了算例分析,并与规范限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索杆结构中的多数构件在强度失效与变形失效模式下的面积缺损限值高于耐久性限值,但松弛失效模式下的构件面积缺损限值小于耐久性限值,如按该限值要求对结构进行设计及维护将有可能发生钢索松弛失效;而安全性限值对于钢索构件较为严格,对于钢杆构件则与耐久性限值相同。因此,需综合考虑3种失效模式与规范限值,并按最严格的结果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杆结构 可靠度理论 非线性规划 失效模式 面积缺损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抗震设计及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传涛 梁智 +3 位作者 王金昌 岩波基 吴健 周泽霖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52,共17页
首先通过比较中日两国规范及标准中的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要求,阐述中日抗震设计理论现状。分析认为:中国的设计规范对井接头的抗震规定较为模糊甚至较少提及,日本规范存在2种盾构隧道-工作井柔性接头的抗震计算方法。相比之下,日本拥... 首先通过比较中日两国规范及标准中的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要求,阐述中日抗震设计理论现状。分析认为:中国的设计规范对井接头的抗震规定较为模糊甚至较少提及,日本规范存在2种盾构隧道-工作井柔性接头的抗震计算方法。相比之下,日本拥有更成熟并且实用的抗震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中日在设计规范标准中均给与设计单位巨大的自由度,但结果允许值的取值范围缺乏评价标准。其次,通过调研井接头抗震分析的研究进展,指出井接头部位的震害特点和关键影响因素;并从影响井接头综合响应机制的关键要素,如刚度比、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地基承载力、刚性接头和柔性接头的对比等,对井接头研究现状和不足进行综述。再次,对井接头的抗震评价方法和抗震措施进行梳理,认为:1)土和结构刚度比对工作井接头产生显著影响,需要注意控制工作井周围的土层刚度在合理范围内,提出结构和结构的刚度比是未来重要研究方向的建议。2)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关注在不同的地震荷载下,2个结构相互之间的影响机制。提出对于结构的相互影响还应关注盾构隧道和工作井接触研究的思考。3)除了结构刚度突变外,地基刚度突变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日本已经提出简易评价公式并经过验证,中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提出软土地区应该着重进行此类研究的建议。4)在柔性抗震方面,日本进行了深入研究。考虑到中国即将要求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采用刚柔结构的新规范,日本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最后,预测本研究领域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 抗震结构设计 中日抗震设计规范标准 抗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桩成桩过程试验研究
19
作者 耿少寒 孙梵 +3 位作者 吴君涛 王奎华 杨萤 干钢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76-2383,2416,共9页
针对新型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基础的施工成桩过程,开展透明土模型的试验研究.相较于传统预制桩,新桩型成桩完成后,端部扩大桩靴结构及桩周固化后的水泥浆液可以明显提升基桩端阻力和侧摩阻力,使得该新桩型具有较高的抗拔能力.... 针对新型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基础的施工成桩过程,开展透明土模型的试验研究.相较于传统预制桩,新桩型成桩完成后,端部扩大桩靴结构及桩周固化后的水泥浆液可以明显提升基桩端阻力和侧摩阻力,使得该新桩型具有较高的抗拔能力.通过透明土材料Laponite RD模拟软黏土施工环境,分别针对常规预制桩、带扩大桩靴预制桩及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开展对比模型试验,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进行成桩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后处理,以探明该新桩型的成桩过程机理,为新桩型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新桩型施工挤土位移场的分布形式不同于常规预制桩,呈涡旋状,挤土位移的影响范围小于桩靴同直径的预制桩. X、Y方向的位移云图显示,扩大桩靴结构和同步灌浆施工技术使得桩周土体表面及内部施工扰动的影响范围更小,这对于挤土型桩基施工而言是十分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桩靴 桩侧灌浆 透明土 成桩机理 施工挤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岛轨道交通站点共享单车接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饶传坤 雷思静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共享单车凭借其高效便利的优势在全国各大城市快速普及,已成为轨道交通站点重要的接驳方式,但其供需失衡、乱停乱放等问题也给城市交通与环境带来挑战。利用厦门市共享单车及城市空间等多源大数据,通过Python、GIS解析共享单车出行的时... 共享单车凭借其高效便利的优势在全国各大城市快速普及,已成为轨道交通站点重要的接驳方式,但其供需失衡、乱停乱放等问题也给城市交通与环境带来挑战。利用厦门市共享单车及城市空间等多源大数据,通过Python、GIS解析共享单车出行的时空特征,探究轨道站域骑行特征及其来自土地利用、城市建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共享单车具有短时空距离利用的特征,为城市地铁站点的接驳交通提供了重要支撑;站点周边共享单车的接驳利用受城市多种因素影响,同时也反映了站点开发的阶段性和差异性;根据共享单车出行特征,轨道交通站点可归纳为四类,应根据站点的不同类型因站施策,完善城市慢行系统,促进共享单车骑行,加强轨道交通站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 轨道交通站点 土地利用 供需匹配 厦门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