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罗晓予 曹星煜 宋志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碳减排在日本已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中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为准确开展中日建筑碳排放对比分析带来了难度。文中首先从计算边界、建材统计精度、碳排放因子数量等方面建立了中日同口径的全生... 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碳减排在日本已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中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为准确开展中日建筑碳排放对比分析带来了难度。文中首先从计算边界、建材统计精度、碳排放因子数量等方面建立了中日同口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基于此对中日案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开展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国案例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略高于日本,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明显高于日本。此外建筑建材性能对碳排放影响显著,日本建筑利用低碳建材,生产碳排放低,建材使用寿命长,使维护、废弃阶段碳排放均低于中国建筑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 碳排放因子 统计分析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资源耦合的未来社区低碳生活场景设计
2
作者 高宁 谭世杰 +1 位作者 徐象国 俞坚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6,共8页
在我国低碳社区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社区内低碳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能源资源耦合关系理论,构建“资源耦合—空间集约—技术集成—行为优化”的社区低碳生活场景设计模型,围绕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场景,... 在我国低碳社区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社区内低碳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能源资源耦合关系理论,构建“资源耦合—空间集约—技术集成—行为优化”的社区低碳生活场景设计模型,围绕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场景,将社区级能源资源系统、社区生活空间、绿色低碳技术、低碳生活行为整体性纳入设计研究范畴。基于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平台的实践,探索发现社区内低碳生活场景构建中暴露的能源资源系统运行模式单一、社区能源转型存在技术短板、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足等现实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造策略,从社区交互、食物系统、交通系统、共享厨房、用能行为等不同生活场景对该模型进行了设计验证。结果表明,应用该设计模型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社区生活品质,社区蔬菜自给率可达40%,可再生能源自给率可达20%,社区烹饪环节可实现零碳排放,社区交通环节可实现减排6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能源—水耦合关系 未来社区 碳中和 低碳 社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轴3D打印的三维自支撑桁架结构优化方法
3
作者 叶俊 肖志斌 +5 位作者 林晓阳 全冠 王震 王跃达 何江飞 赵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3-1343,共11页
三轴优化方法在3D打印角度和材料效率方面存在局限性,造成材料浪费,为此提出基于多轴3D打印的两步优化方法.将设计域划分成若干分区,优化求解各分区的局部打印方向,使结构尽可能被打印.当可打印性指标低于设定阈值时,同时优化结构力学... 三轴优化方法在3D打印角度和材料效率方面存在局限性,造成材料浪费,为此提出基于多轴3D打印的两步优化方法.将设计域划分成若干分区,优化求解各分区的局部打印方向,使结构尽可能被打印.当可打印性指标低于设定阈值时,同时优化结构力学性能和局部打印方向来规划打印路径,使结构的可打印性提升.设置多个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三轴打印算法,所提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多轴3D打印的灵活性,使材料体积增加更少,打印结构设计结果更优,结构的可打印性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3D打印 结构优化 自支撑结构 打印路径规划 可打印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自重应力的隧道周围土体非线性固结特性分析
4
作者 胡安峰 陈俞超 +2 位作者 肖志荣 谢森林 龚昭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3-512,共10页
考虑隧道周围土体自重应力,建立饱和土体二维非线性固结控制方程,使用交替隐式差分法对方程进行求解.通过将退化解与已有解析解比较,以及将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解答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土体自重应力及固结... 考虑隧道周围土体自重应力,建立饱和土体二维非线性固结控制方程,使用交替隐式差分法对方程进行求解.通过将退化解与已有解析解比较,以及将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解答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土体自重应力及固结系数变化对隧道周围土体非线性固结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忽略土体自重应力不仅会导致土层的超静孔压偏大,固结沉降速率偏小,还会使地表沉降终值偏小;在自重应力影响下,压缩指数与渗透指数之比C_(c)/C_(k)越小,土体固结沉降速率越慢,但地表沉降终值不会改变;当C_(c)/C_(k)=1.0时,土体重度越小,其固结速率受初始有效应力分布形式的影响越大,同时地表沉降终值也越大;C_(c)/C_(k)>1.0时渗透系数在固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固结速率随重度增大而减小,而C_(c)/C_(k)<1.0时体积压缩系数的影响效果增强,固结速率变为随重度增大而增大,但两种情形下的地表沉降终值均随土体重度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非线性固结 有限差分法 自重应力 固结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道交通客流的城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5
作者 饶传坤 朱铖扬 翟端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3,共8页
文章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对杭州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规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杭州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早通勤进出站客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职住空间呈现典型的“核心—外... 文章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对杭州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规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杭州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早通勤进出站客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职住空间呈现典型的“核心—外围”模式,单中心特征明显,轨道交通中长距离通勤出行占比较高,且站点间通勤客流联系呈现向心性、局部组团化以及核心站点主导的特征。杭州市轨道交通存在通勤韧性不足、部分通勤社区通勤效率低下和通勤距离较长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就业型站点的网络化布局,优化不同通勤距离的客流结构,提升轨道交通通勤的韧性以及促进通勤社区内的职住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客流 通勤特征 职住关系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承载力计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邱尚印 吴君涛 +3 位作者 耿少寒 王奎华 黄山 干钢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91,共13页
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GET桩)是一种新型低耗、高效桩基础。该桩基础通过在管桩端部连接扩大桩靴并且在沉桩过程中同步桩侧灌浆的方式,在减小沉桩贯入阻力的同时,待浆液固化后可全面提升桩端及桩侧摩阻力。为了揭示其竖向承载机... 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GET桩)是一种新型低耗、高效桩基础。该桩基础通过在管桩端部连接扩大桩靴并且在沉桩过程中同步桩侧灌浆的方式,在减小沉桩贯入阻力的同时,待浆液固化后可全面提升桩端及桩侧摩阻力。为了揭示其竖向承载机理,该文基于GET桩成桩后预制桩与桩周固化土圈层的协调变形模式,考虑预制桩和固化土的不同边界条件,提出可适用于该桩型承载力计算分析的预制桩-固化土-场地土多圈层荷载传递解析计算模型。将该文所提出模型及其计算结果分别与传统荷载传递法以及GET桩现场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基于验证后的计算模型对该桩型的荷载传递机理展开研究,探明了不同桩靴尺寸、预制桩-固化土界面以及固化土-场地土界面特性对GET桩内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相关研究结论可用于指导该桩型的设计参数优化并促进其进一步工程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桩靴 预制桩 承载力 多圈层荷载传递 解析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的高空间分辨率振型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宾宾 叶挺 兰春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为解决有限数量传感器条件下的结构全场振型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先验的贝叶斯模态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贝叶斯推断原理,有效融合了有限元模型与模态识别数据。首先,通过不确定性有限元分析或工程经验,考虑多物理约束,建立... 为解决有限数量传感器条件下的结构全场振型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先验的贝叶斯模态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贝叶斯推断原理,有效融合了有限元模型与模态识别数据。首先,通过不确定性有限元分析或工程经验,考虑多物理约束,建立了全场振型的高斯过程先验模型。其次,引入振动测量数据,在高斯过程先验基础上融合贝叶斯模态识别结果,构建全场振型的后验概率分布模型。最后,利用实验室剪切模型和广州塔标准模型进行全场振型识别,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利用有限振动测点获得结构的高空间分辨率振型,并实现其不确定性定量分析,可有效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高斯过程 振型扩展 不确定性量化 物理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阵列对屋顶传热影响的计算模型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康 秦玉林 +1 位作者 吕国荃 葛坚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41,共9页
光伏阵列铺装对屋顶传热影响显著,为合理地衡量日照阴影移动、天空背景辐射和屋顶内部水平传热的影响,建立考虑太阳实时移动及辐射角系数差异的光伏阵列屋顶二维动态传热模型,并实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现有一维节点传热模型存在高估... 光伏阵列铺装对屋顶传热影响显著,为合理地衡量日照阴影移动、天空背景辐射和屋顶内部水平传热的影响,建立考虑太阳实时移动及辐射角系数差异的光伏阵列屋顶二维动态传热模型,并实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现有一维节点传热模型存在高估光伏组件遮阳和阻挡散热效果的问题,与之相比,该二维动态传热模型可准确计算光伏屋顶传热量,得到更接近实际工况的评估结果。以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屋顶安装30°倾角的光伏阵列为例,夏季和冬季典型日屋顶冷/热负荷可分别降低22.4%和4.0%,冷/热负荷峰值分别降低35.9%和16.7%,峰值时间延后约40 min。应用该模型计算分析光伏阵列的安装倾角、间距、屋顶保温以及吸收率对屋顶传热的影响,并提出优化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屋顶 入射太阳辐射 传热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伏跟踪装置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优化与评价
9
作者 徐姝影 张哲 +3 位作者 袁佳伟 李平 丁德 徐象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1,共9页
从技术、经济、环境3个维度选取8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构建一个综合评价框架,利用该综合评价框架对浙江省建德市某城市居民社区的实例进行研究,分析评估不同跟踪装置对城市社区级离网型光伏-风力机-蓄电池混合可再... 从技术、经济、环境3个维度选取8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构建一个综合评价框架,利用该综合评价框架对浙江省建德市某城市居民社区的实例进行研究,分析评估不同跟踪装置对城市社区级离网型光伏-风力机-蓄电池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光伏组件出力和系统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案例中采用双轴跟踪装置(TA)的系统光伏组件出力最大,无跟踪装置(NT)的系统综合评价得分最高,说明从技术、经济、环境3个角度综合考虑,该案例中宜采用无跟踪装置的光伏发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系统 可再生能源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跟踪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端柔性约束悬浮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理论及参数研究
10
作者 陈星 郑印 +3 位作者 陈水福 项贻强 洪红涛 申永刚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7-186,228,共11页
悬浮隧道管体两端是地震的主要激励点。为研究管端约束对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两端柔性约束的悬浮隧道管体-锚索耦合振动模型,构造符合柔性约束条件的管体振型函数,利用Galerkin法导出了广义坐标下的耦合振动常微分方程组,并由... 悬浮隧道管体两端是地震的主要激励点。为研究管端约束对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两端柔性约束的悬浮隧道管体-锚索耦合振动模型,构造符合柔性约束条件的管体振型函数,利用Galerkin法导出了广义坐标下的耦合振动常微分方程组,并由MATLAB编写程序实现了方程的求解。通过与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正确性。结合待建悬浮隧道算例,探讨了边界约束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端部柔性约束的地震响应结果与将其视为简单铰接或固接的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管体响应随两端转动弹簧刚度的减小而减小;降低线弹簧刚度可减小管体加速度和弯矩响应,但会导致管端位移增加;地震作用下管端激励对悬浮隧道管体响应影响较大,在竖向加速度和弯矩响应中占比分别在75%和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隧道 柔性边界 地震作用 振型叠加法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间室内防火隔离带阻烟效果影响因素
11
作者 宗笑羽 胡会平 +3 位作者 陈小峰 朱凯 殷铭简 吴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579-6586,共8页
为明确防火隔离带对大空间室内烟气蔓延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DS研究了补风口位置、隔离带内排烟量及挡烟垂壁深度对隔离带阻烟效果的影响,揭示隔离带工作机理,提出优化设计原则。结果表明:仅开启无火源分区的补风口时,可在防火... 为明确防火隔离带对大空间室内烟气蔓延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DS研究了补风口位置、隔离带内排烟量及挡烟垂壁深度对隔离带阻烟效果的影响,揭示隔离带工作机理,提出优化设计原则。结果表明:仅开启无火源分区的补风口时,可在防火隔离带下方形成纵向诱导风流、更好发挥其阻烟效果,且对烟气层扰动较小;增加垂壁深度可提高火源分区储烟能力,减少烟气卷吸量、延缓烟气溢出时间并控制溢出烟气量。当隔离带内不设机械排烟时,随着垂壁深度由20%空间净高增加到40%,烟气初次溢出时间增加约50%。在防火隔离带设置机械排烟,可及时排出内部积聚烟气、有效防止烟气溢出到其他无火源分区。通过对比不同防排烟及补风策略,可见对于大空间室内火灾场景,采用“挡烟垂壁深度为空间净高40%+隔离带机械排烟量参照《烟标》确定+排烟联动相邻防烟分区补风口补风”组合措施,可达到良好的防烟控烟效果,为消防救援提供更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 防火隔离带 挡烟垂壁 烟气运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盾构隧道开挖诱发的地层沉降模型研究
12
作者 史盛 朱建才 +1 位作者 祝凤金 徐日庆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8-1120,共13页
双线盾构隧道开挖将导致地层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受到扰动,诱发隧道顶部的地层产生沉降,对地表建筑和隧道附近的地下管线等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建立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模型,本文首先根据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双线隧道盾构... 双线盾构隧道开挖将导致地层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受到扰动,诱发隧道顶部的地层产生沉降,对地表建筑和隧道附近的地下管线等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建立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模型,本文首先根据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双线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诱发的地表及地下不同深度处的地层沉降规律,发现后行线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受先行线的开挖影响较大,后行线诱发的沉降曲线最大值大于先行线,且偏离隧道轴线,偏向先行线一侧;然后基于随机介质理论,通过引入波的传播模型描述隧道上部地层的沉降机理,根据Fourier变换推导了均质地层中单个隧道开挖诱发的地层沉降模型,基于双线隧道诱发的地层沉降特性定义了双线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扰动影响因子,建立了双线隧道的地层沉降模型;最后采用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发现当先行线对后行线的影响较大时,地层总沉降曲线表现为单峰“V”型,而且最大沉降值偏向先行线一侧,当距隧道顶部较远时,先行线开挖对后行线的影响减小,总的沉降曲线表现为双峰值“W”型。本文提出的模型参数较少而且易于确定,不但能够对双线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预测,也能对隧道顶部不同深度处的地层沉降传播规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盾构隧道 沉降模型 地表沉降 地下沉降 开挖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诱发浅层滑坡启滑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13
作者 刘鹏 吕庆 +4 位作者 吴俊宇 马骏 廖忠选 徐兴华 刘正华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1-540,共10页
2021年6月10日,浙江省诸暨市西部遭遇突发性暴雨天气,诱发了701处浅层滑坡。本文在滑坡现场调查、滑坡土体室内试验基础上,研发了新型降雨滑坡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降雨滑坡模型试验。通过监测斜坡渗流、径流流量,斜坡位移和土体孔隙水... 2021年6月10日,浙江省诸暨市西部遭遇突发性暴雨天气,诱发了701处浅层滑坡。本文在滑坡现场调查、滑坡土体室内试验基础上,研发了新型降雨滑坡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降雨滑坡模型试验。通过监测斜坡渗流、径流流量,斜坡位移和土体孔隙水压力等,分析了暴雨作用下浅层斜坡水文响应和变形响应过程,探讨了斜坡土体水文与变形耦合作用启滑机理。结果表明,降雨开始后,斜坡变形、渗流流量、土体孔隙水压力和体积含水率均表现为先增大后不变,随着降雨持续,各项监测指标仍能维持稳定,且斜坡渗流流量与雨水入渗量相同,模型斜坡对较低强度降雨可以稳定响应。随着降雨强度进一步增大,雨水入渗量大于斜坡渗流流量,坡体内积水量持续增加,斜坡出现缓慢蠕滑,蠕滑变形逐渐破坏原有渗流通道,导致坡体渗流排水能力下降,坡内积水速率加快,斜坡水文响应与蠕滑变形耦合作用,最终导致滑坡发生。试验监测数据表明,滑坡发生时,滑面附近土体孔隙水压力激增,滑面土体抗剪强度剧降,土体呈现流态化,坡体剧烈快速滑动随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模型试验 启滑机理 水文响应 变形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肋环形可展开天线结构设计及展开分析
14
作者 董永灿 袁行飞 +2 位作者 李姝 艾科热木江·塞米 董石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9,共10页
受肋环形索穹顶结构构型的启发,提出了一种新型肋环形可展开天线结构,旨在探索大口径天线的创新设计方案。首先,设计了一种带有驱动-锁定接头的基本可展开模块,通过依次组装多个基本可展开模块构成伸展臂,以作为径向支撑肋。进一步地,... 受肋环形索穹顶结构构型的启发,提出了一种新型肋环形可展开天线结构,旨在探索大口径天线的创新设计方案。首先,设计了一种带有驱动-锁定接头的基本可展开模块,通过依次组装多个基本可展开模块构成伸展臂,以作为径向支撑肋。进一步地,将多榀伸展臂沿环向阵列排布并相应设置预应力环索,构建得到了一种新型的肋环形可展开天线结构。在完全展开状态下,这种天线结构可视为索梁复合体系,借助有限元软件建立结构的仿真模型,进一步对该结构体系进行模态分析,对比发现:相较于现有构型,所提出的肋环形可展开结构具有更好的结构刚度特性,这表明该结构有望被应用于大口径天线设计。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这种肋环形结构形式在大口径天线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直径为58.2 m的可展开天线设计方案。为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构建了该天线的仿真模型,并分别对其单榀伸展臂和整体结构进行了展开运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结构能够顺利展开到位并实现可靠锁定,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的天线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新型肋环形可展开天线结构兼具桁架式折展结构高刚度和肋式折展结构高折展比的优势,可为未来大口径天线的结构选型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环形结构 天线 可展结构 结构设计 展开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体育馆索网结构防火安全性研究
15
作者 陈茗 林鸿达 +1 位作者 王晓春 吴珂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1,共6页
针对杭州体育馆索网结构火灾温度敏感性高、防腐层存在引燃风险的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火源位置、火灾荷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排烟系统有效性等因素确定火灾场景,通过FDS获取能反映大空间特征的火灾升温曲线,计算最不利场景下的构件温升... 针对杭州体育馆索网结构火灾温度敏感性高、防腐层存在引燃风险的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火源位置、火灾荷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排烟系统有效性等因素确定火灾场景,通过FDS获取能反映大空间特征的火灾升温曲线,计算最不利场景下的构件温升,采用ANSYS结合热重试验分析索网结构的防火安全性。研究表明,由于吊顶对火羽流与高温烟气的阻挡,体育馆的最不利火源位置为中央吊顶边缘正下方,索网结构最高温度可达193℃,与场地中央火灾相比,承重索与拉杆的最高温度分别增加约119%与53%。杭州体育馆索网防腐层的引燃温度为244℃,被引燃的风险较低。索网结构构件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承载力与临界温度、结构整体稳定性和跨中最大竖向挠度均满足现行的抗火性能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大空间索网结构的抗火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馆 索网结构 防腐层 引燃风险 抗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PLUS耦合模型的杭州市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蔚芳 蒋雨薇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6,共13页
气候变化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并造成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反之土地系统问题又成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为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本研究基于2020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共享经济路径(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 气候变化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并造成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反之土地系统问题又成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为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本研究基于2020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共享经济路径(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RCPs)耦合的SSP1-2.6、SSP2-4.5和SSP5-8.5气候情景,构建并验证了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及气候变化因素的SDPLUS耦合模型,以2000—2020年为历史数据,模拟了2030年杭州市三种气候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SD模型预测误差在5%以内,PLUS模型模拟结果Kappa系数为0.84,总体精度为0.93,SD-PLUS耦合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三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整体上呈现生态用地向耕地和建设用地转移,但仍存在差异性:SSP2-4.5和SSP5-8.5情景生态用地在临安区、富阳等中心城区周边地区转移为建设用地,SSP5-8.5情景变化最为激烈,建设用地大幅扩张了608.94 km^(2);只有SSP1-2.6情景下建设用地在各市区中心周边有序扩张,生态用地减少得到控制。SSP1-2.6情景下,保护生态用地能够有效避免建设用地无序扩张,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研究表明,基于气候变化背景的SD-PLUS耦合模型能够有效模拟不同气候情景下杭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杭州市未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区域协同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SD-PLUS耦合模型 土地利用 SSP-RCP情景 多情景模拟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视角下传统园林认知过程的思考
17
作者 原昊 丁美辰 +1 位作者 郑奇洋 沈国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59,共8页
现象学主张“诉诸于事物本身”,强调认识世界需要回归存在本身,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提供了一种从“他者”的视角来审视传统园林的哲学意义的方法。本文通过“真实性”和“意向性”两个概念探讨人与传统园林的认知过程,认为传统园林的... 现象学主张“诉诸于事物本身”,强调认识世界需要回归存在本身,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提供了一种从“他者”的视角来审视传统园林的哲学意义的方法。本文通过“真实性”和“意向性”两个概念探讨人与传统园林的认知过程,认为传统园林的真实性由存在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和客观真实性构成,而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则构成了意向性的二重性。传统园林的认知过程展现了其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动态的多模态场域、层次递进的集体共识以及信息维度的非平衡演化。基于这些特征,本文提出了园林现代化传承的建议:重构园林在文明脉络中的动态认知;再生虚实共生的园林生活场域以及构建全球化语境下的园林认同协同。研究结果旨在为传统园林的传承提供理论参考,发挥传统园林在中国文化认知、传承和创新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传统园林 真实性 意向性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价格视角下露天集市的半邻避效应
18
作者 张钊 毛义华 严喆昊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以哈尔滨市露天集市为例,构建非线性特征价格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来探讨露天集市的资本化效应.研究发现:露天集市的临近对周边住宅价格存在负向影响,且高价位住宅对露天集市的负外部性更加敏感;露天集市的距离与住宅价格之间存在非线... 以哈尔滨市露天集市为例,构建非线性特征价格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来探讨露天集市的资本化效应.研究发现:露天集市的临近对周边住宅价格存在负向影响,且高价位住宅对露天集市的负外部性更加敏感;露天集市的距离与住宅价格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距离的增加,露天集市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将从抑制向提升转变;购物中心对露天集市的资本化效应具有调节作用,且这种交互作用只存在于中等价位住宅市场.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在规划决策中考虑居民的偏好,合理确定露天集市等半邻避设施的选址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邻避设施 住宅价格 露天集市 购物中心 资本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百强县时空分布及其影响机制
19
作者 魏健欣 华晨 戴智妹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1,共13页
旅游业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县域旅游逐渐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重心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性和二元逻辑回归等方法,基于2019—2023年... 旅游业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县域旅游逐渐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重心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性和二元逻辑回归等方法,基于2019—2023年中国旅游百强县数据,分析了中国旅游百强县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探究了影响其进退的因素。研究表明:(1)旅游百强县总体呈“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逐渐形成“一主(长三角)一副(川黔)”双核集聚格局;(2)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规划因素等共同影响旅游百强县分布;(3)在形成机制上,旅游资源、地理集聚、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对旅游百强县进退的影响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百强县 县域旅游 逻辑回归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影响因素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外附雨篷的表面风压和气动力系数
20
作者 沈国辉 李懿鹏 +2 位作者 韩康辉 余杭聪 邵剑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129,共10页
采用风洞试验方法研究高层建筑外附雨篷的风压特征,分析风压系数、风压相关性、非高斯性和整体升力系数随风向角的变化,给出围护结构的设计风压,最后研究倾角和出挑长度对整体力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层建筑外附雨篷上表面风压系数在... 采用风洞试验方法研究高层建筑外附雨篷的风压特征,分析风压系数、风压相关性、非高斯性和整体升力系数随风向角的变化,给出围护结构的设计风压,最后研究倾角和出挑长度对整体力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层建筑外附雨篷上表面风压系数在正迎风时最大值接近1.4,系气流受到后方高层建筑的阻挡下翻导致;上、下表面的最大整体压力系数出现正迎风情况,最大值分别为1.24和0.76;上、下表面的最大整体升力系数出现侧风面,最大值分别为1.13和1.01;上下叠加后测点风压的非高斯性比单表面增强;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升力系数在0°~70°风向呈现高斯分布,在80°~180°风向呈现较强的非高斯分布;高层建筑外附雨篷上表面的极值正压大于下表面;雨篷整体升力系数按照倾角-10°、0°、10°依次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效应 风洞 高层建筑 风压 雨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