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给水管网管道摩阻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土乔 许刚 +1 位作者 吕谋 卓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01-1205,共5页
为了提高给水管网管道摩阻系数校正的稳定性和惟一性,提出了新的摩阻校正方法.当节点流量已知时,分析节点压力受管道摩阻变化影响的敏感度矩阵,在敏感度较大的节点上收集校正数据;对大敏感度管道单独校正、对其他管道进行分组校正,从而... 为了提高给水管网管道摩阻系数校正的稳定性和惟一性,提出了新的摩阻校正方法.当节点流量已知时,分析节点压力受管道摩阻变化影响的敏感度矩阵,在敏感度较大的节点上收集校正数据;对大敏感度管道单独校正、对其他管道进行分组校正,从而减少了校正变量的个数;模拟管网的多工况运行,收集足够多的校正数据;将管道摩阻系数的经验估计值引入到蚁群算法的优化计算过程中,提高优化计算的收敛速度.算例分析表明,采用上述方法校正的给水管网水力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得到的节点压力值与实际节点压力值更为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敏感度 校正 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水质安全应急调控与处置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浩 郑和震 +1 位作者 雷晓辉 蒋云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为应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可能存在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加强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防治和管理,建立"数值模拟—评价诊断—溯源预测—应急调控—污染处置"5大环节于一体的突发水污染应急调控与处置技术体系,包括闸泵群控制下水... 为应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可能存在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加强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防治和管理,建立"数值模拟—评价诊断—溯源预测—应急调控—污染处置"5大环节于一体的突发水污染应急调控与处置技术体系,包括闸泵群控制下水量水质模拟技术、水质安全评价诊断技术、突发水污染溯源预测技术、水污染应急调控技术和水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示范工程和系统平台,适用性强,可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输水水量水质安全,实现"一渠清水北送"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 突发水污染事故 应急调控与处置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作用下多孔介质内颗粒迁移与堵塞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永潮 许恒磊 +3 位作者 陈佳代 张仪萍 唐耀 彭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5-263,F0002,共10页
渗流作用下细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穿透与堵塞规律对于防止岩土内部侵蚀、提高人工渗滤设施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砾石为填料,基于X-CT技术开展了多孔介质内颗粒在渗流作用下的迁移与堵塞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在多孔介质... 渗流作用下细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穿透与堵塞规律对于防止岩土内部侵蚀、提高人工渗滤设施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砾石为填料,基于X-CT技术开展了多孔介质内颗粒在渗流作用下的迁移与堵塞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穿透率总体上随着渗流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但不同粒径比工况下,渗流流速对穿透率影响呈现出较大差异。通过X-CT扫描发现,小粒径比(d_(ss)/d_(fs))下,颗粒在后期呈现稳定的竖向分布,呈现堵塞状态,而在大d_(ss)/d_(fs)条件下,竖向累积截留曲线呈直线分布且持续变化,表明颗粒发生持续穿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粒径比与渗流流速对颗粒迁移的影响规律与物理堵塞形成阈值,确定了堵塞形成的上下阈值线。进一步通过量纲分析发现,耦合参量(d_(ss)/d_(fs))^(2.1)Re^(*1.8)(tu^(*)/H)^(0.2)是预测颗粒穿透率m^(*)的最佳无量纲参量,并确定了计算穿透率的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多孔介质 颗粒 迁移 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渠流下生物作用对管道沉积物冲蚀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邵卫云 钱栋 +2 位作者 马妍 周永潮 张仪萍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8-155,共8页
通过调节溶解氧环境和培养时间,采用循环水槽进行沉积物明渠流冲刷试验,研究生物活动对管道中不同有机物(volatile solid,VS)含量沉积物抗冲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作用对沉积物抗侵蚀能力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生物作用促进沉... 通过调节溶解氧环境和培养时间,采用循环水槽进行沉积物明渠流冲刷试验,研究生物活动对管道中不同有机物(volatile solid,VS)含量沉积物抗冲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作用对沉积物抗侵蚀能力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生物作用促进沉积物颗粒间的结合力,另一方面,生物作用可通过增大沉积物内部结构的疏松程度以削弱其抗侵蚀能力.有机物含量较低的沉积物,存在一定生物作用,其抗侵蚀能力随培养时间而有所增强;反之,生物活动过于强烈,其抗侵蚀能力随培养时间而有所削弱.而对于适量VS含量的沉积物,生物作用对沉积物冲蚀的正负影响取决于水流剪切力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沉积物 高挥发性有机物含量 生物活动 冲蚀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工程淤积分析与探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勇民 张仪萍 +1 位作者 周永潮 张土乔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75,共5页
为研究承压截流井的淤积机理,应用CFD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并以声纳现场实测数据检验.在基于DPM的临界床面切应力模型基础上,应用遗传算法的概率选择方法,提出颗粒'概率沉降'模型,可有效模拟淤积面形状和相对淤积厚度,这得到了声... 为研究承压截流井的淤积机理,应用CFD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并以声纳现场实测数据检验.在基于DPM的临界床面切应力模型基础上,应用遗传算法的概率选择方法,提出颗粒'概率沉降'模型,可有效模拟淤积面形状和相对淤积厚度,这得到了声纳实测数据的验证.结果显示,截流井内x方向淤泥面呈斜坡状,存在位置不受流量影响的凸起;y方向淤泥面呈凹面状,中部存在凸起,两侧受冲刷而趋于平缓.声纳现场探测还发现,截流井内淤积厚度与旱流量有较强相关性;截流干管内淤积状况与相连的截流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流制排水系统 淤积 CFD 概率沉降 声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处理受污染水库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强标 张永华 张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0,共3页
水库水因藻类的污染产生臭味、色度和有机物质含量极大升高;烧杯搅拌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表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可显著提高对藻类含量高、有机污染严重且臭味明显的水库水的处理效果;并且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与混凝剂的投加顺序对混凝效果有... 水库水因藻类的污染产生臭味、色度和有机物质含量极大升高;烧杯搅拌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表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可显著提高对藻类含量高、有机污染严重且臭味明显的水库水的处理效果;并且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与混凝剂的投加顺序对混凝效果有一定影响,混凝剂后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效果更好,且存在最佳投量1.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水 有机物污染 藻类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 聚合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试验方法下二灰稳定粒料抗冲刷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小山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2-125,共4页
鉴于几种传统试验方法对养护龄期较长的半刚性基层混合料试件冲刷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在比较国内外冲刷试验设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冲刷试验方法。基于新的试验方法,并采用冲刷率作为抗冲刷性能的指标,研究了不... 鉴于几种传统试验方法对养护龄期较长的半刚性基层混合料试件冲刷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在比较国内外冲刷试验设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冲刷试验方法。基于新的试验方法,并采用冲刷率作为抗冲刷性能的指标,研究了不同养护龄期、不同水压和冲刷时间下二灰稳定粒料的抗冲刷性,最后简要分析了冲刷率与试件强度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二灰稳定粒料试件的冲刷率,随试件养护龄期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到90 d龄期时受冲刷水的影响很小;随二灰稳定粒料试件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其抵抗水冲刷的能力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灰稳定粒料 冲刷 冲刷率 性能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电位作为铁释放监测参数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蒋伟 柳景青 +1 位作者 叶萍 李杭加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9-775,共7页
对东部某市实际管网中2个管网中试的铸铁管管垢样品进行扫描电镜(SEM)、能谱扫描(ED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两点管垢的物理化学特性相似;管垢表面均为受创硬壳层;主要组成元素为Fe、O、C,主要组成物质为Fe3O4、FeOOH等铁氧化... 对东部某市实际管网中2个管网中试的铸铁管管垢样品进行扫描电镜(SEM)、能谱扫描(ED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两点管垢的物理化学特性相似;管垢表面均为受创硬壳层;主要组成元素为Fe、O、C,主要组成物质为Fe3O4、FeOOH等铁氧化物.通过中试对不同季节下水流停滞后氧化还原电位(ORP)与铁释放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将其与溶解氧(DO)和浊度的铁释放相关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即使管垢条件相似,出厂水在运输过程中的水质条件变化仍能导致铁释放出现明显差异;不同季节中同一管道所产生的铁释放存在差异.ORP可以作为铁释放的监测指标;当ORP>200mV时,表明铁释放受到控制,基本没有溶解性铁释放;当ORP<200mV时,这表明铁释放量大,会产生溶解性铁释放.ORP的铁释放相关性优于溶解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释放 氧化还原电位 溶解氧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力模型的供水管网区块化优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盼盼 赵明 +3 位作者 王少坡 张清周 邱春生 丛建松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68,共4页
为进一步优化配水系统分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分区算法的供水管网区块化优化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供水管网系统的节点压力信息,改进了分区评价函数,并结合城市供水管网实际情况进行分区。以A市为例,利用EPANET建模器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 为进一步优化配水系统分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分区算法的供水管网区块化优化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供水管网系统的节点压力信息,改进了分区评价函数,并结合城市供水管网实际情况进行分区。以A市为例,利用EPANET建模器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配水系统分区理念,将A市供水管网分为了11个区块。结果表明,分区后的供水管网实现了单独区域水量计量,缩小了查找漏失范围;管网压力更加趋于均衡,降低了漏失水量和产销差,使供水管网运行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研究成果可为供水管网分区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模型 供水管网 区块化 漏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泵站输水系统预测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和震 田雨 +2 位作者 王澈 雷晓辉 付晓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前半段是由泵站、渠道、节制闸等构成的复杂梯级泵站输水系统。为了应对该输水系统经常出现流量不平衡可能带来的水位超出极值约束的问题,建立一种新的预测控制方法,基于恒定流模型建立各渠段的站前水... 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前半段是由泵站、渠道、节制闸等构成的复杂梯级泵站输水系统。为了应对该输水系统经常出现流量不平衡可能带来的水位超出极值约束的问题,建立一种新的预测控制方法,基于恒定流模型建立各渠段的站前水位—流量—蓄量关系,通过水量平衡和插值计算对蓄量和站前水位的时间变化规律进行预测,进而提出控制策略。该预测方法经实际运行数据检验,精度较高、方法简单实用,可用于密云水库调蓄工程梯级泵站输水系统实际运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泵站 水位—流量—蓄量关系 水量平衡 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地下管线影响分析 被引量:49
11
作者 吴为义 孙宇坤 张土乔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2,共5页
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及管线—土—盾构相互耦合的FLAC3D数值方法,结合实测结果,分析深圳地铁益田站至香蜜湖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对3 m直径电缆管线的影响。分析表明:盾构隧道左线施工后,管线变形符合Gauss分布,右线施工后变形不再符合Gaus... 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及管线—土—盾构相互耦合的FLAC3D数值方法,结合实测结果,分析深圳地铁益田站至香蜜湖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对3 m直径电缆管线的影响。分析表明:盾构隧道左线施工后,管线变形符合Gauss分布,右线施工后变形不再符合Gauss分布,主要变形段内的变形增大很多,最大变形点位置也发生改变;右线施工后,管线的纵向受力得到改善;管线及地表变形不超过规定值,最大应力不超过容许应力,说明该段隧道施工没有影响电缆管线的运行安全。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弹性地基梁法可用于估算管线的最大变形,FLAC3D数值方法可较准确模拟盾构隧道对管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地下管线 管土相互作用 变形 盾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盾构隧道穿越地下管线引起的管线沉降分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孙宇坤 吴为义 张土乔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5,共6页
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下管线沉降的规律与通常情况下盾构推进引起的地层沉降规律有明显的不同。基于某软土地区地铁隧道工程实例,对上、下行线隧道穿越地下煤气管线的整个施工期间及其后续阶段的管线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从管线沉降随切... 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下管线沉降的规律与通常情况下盾构推进引起的地层沉降规律有明显的不同。基于某软土地区地铁隧道工程实例,对上、下行线隧道穿越地下煤气管线的整个施工期间及其后续阶段的管线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从管线沉降随切口位置的变化、直接观测点与间接观测点的沉降比较、不同位置观测点的沉降比较和纵向沉降特征等4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下行线隧道引起地下管线的累计沉降历程规律基本一致;采用间接观测点观测地下管线沉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上、下行线隧道引起地下管线上不同位置观测点沉降的规律有所差异;上行线穿越后,地下管线的纵向沉降近似符合Guassian正态分布,而下行线穿越后不再服从该分布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施工 地下管线 管线沉降 沉降观测 盾构隧道 软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算室内固结系数的剩余沉降对数法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涛 张仪萍 +1 位作者 曹国强 张土乔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4-726,共3页
试样剩余沉降(最终沉降与沉降的差值)的对数与时间呈线性关系,由线性方程的系数可推算出试样的固结系数。采用最小二乘原理估计线性方程的系数时需事先确定最终沉降,由于线性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是最终沉降的函数,为使线性拟合达到最佳,... 试样剩余沉降(最终沉降与沉降的差值)的对数与时间呈线性关系,由线性方程的系数可推算出试样的固结系数。采用最小二乘原理估计线性方程的系数时需事先确定最终沉降,由于线性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是最终沉降的函数,为使线性拟合达到最佳,最终沉降应使线性相关系数取到极值,根据这一条件可解析出最终沉降。与推算固结系数的时间平方根法和时间对数法等方法相比,本文方法无需固结试验初始阶段和最后阶段的数据,从而避免了初始沉降和后期次固结沉降的影响,并加快了固结试验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 固结系数 剩余沉降对数法 固结试验 线性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锰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吸附水中Sb(Ⅲ) 被引量:16
14
作者 曾超 俞亭超 +1 位作者 王晓卉 张利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51-1957,1964,共8页
采用液相氧化还原法制备二氧化锰/多壁碳纳米管(MnO2/MWNT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仪和N2吸附-脱附对改性前后MWNTs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对水中Sb(Ⅲ)的静态吸附试验考察改性碳纳... 采用液相氧化还原法制备二氧化锰/多壁碳纳米管(MnO2/MWNT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仪和N2吸附-脱附对改性前后MWNTs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对水中Sb(Ⅲ)的静态吸附试验考察改性碳纳米管的吸附容量,同时还考察pH值、锑的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b(Ⅲ)初始浓度为1.5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5g/L、温度为298K、pH值为2.00的条件下,二氧化锰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对锑的去除率可达到97.72%,比未改性碳纳米管的去除率提高51.29%,吸附容量也从原始CNT的3.01mg/g增大到6.00mg/g.最后发现该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二氧化锰 吸附 S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供水系统直接优化调度的蚁群改进算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土乔 许刚 +1 位作者 吕谋 俞亭超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8-923,共6页
在城市供水系统中建立了多目标在线直接优化调度模型,并对影响优化调度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挑选。使用化多为一的乘除法,将该多目标决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求解,提出了使用乘法形式的罚函数将模型中的约束函数转化为目标... 在城市供水系统中建立了多目标在线直接优化调度模型,并对影响优化调度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挑选。使用化多为一的乘除法,将该多目标决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求解,提出了使用乘法形式的罚函数将模型中的约束函数转化为目标函数。采用蚁群算法求解调度模型。为了更好地得到全局最优解,对算法进行了改进,加入了更多的决策点,实现蚁群算法的二进制编码方法,并采用单只最优蚂蚁更新路径上的外激素值、外激素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等改进方法。使用改进算法实现了某小区供水系统的直接优化调度,并与遗传算法优化调度的过程进行了对比,新算法在优化时间及得到最优解的次数上都优于遗传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算法 供水系统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水管网水质模型管壁余氯衰减系数校正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土乔 王鸿翔 郭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77-1982,共6页
针对给水管网水质模型中各管道管壁余氯衰减系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余氯衰减一阶反应模型以及拉格朗日时间驱动动态水质模型,以管网节点余氯浓度作为校正数据,建立了在多工况下管壁余氯衰减系数校正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极大极小蚁群算... 针对给水管网水质模型中各管道管壁余氯衰减系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余氯衰减一阶反应模型以及拉格朗日时间驱动动态水质模型,以管网节点余氯浓度作为校正数据,建立了在多工况下管壁余氯衰减系数校正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极大极小蚁群算法的管壁余氯衰减系数校正方法,将可视度与经验余氯衰减系数值相对应,选择最优蚂蚁进行信息素更新.为避免陷入局部最有解,将信息素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在优化求解过程中采用国际通用水力水质模拟软件EPANET2获得所需的校正数据.算例结果表明,在管网水力模型准确和节点流量已知的前提下,采用极大极小蚁群算法对管壁余氯衰减系数进行校正,能够使模型节点余氯浓度的计算值与测量值更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管壁余氯衰减系数 校正 水质模型 极大极小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时用水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24
17
作者 陈磊 张土乔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37-1042,共6页
为解决传统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采用交叉验证确定模型参数耗时长的问题,提出利用贝叶斯置信框架推断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模型参数.通过第1级推断确定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权矢量w和偏置项b,通过第2级推断确定模型的超参数μ和ζ,通过第... 为解决传统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采用交叉验证确定模型参数耗时长的问题,提出利用贝叶斯置信框架推断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模型参数.通过第1级推断确定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权矢量w和偏置项b,通过第2级推断确定模型的超参数μ和ζ,通过第3级推断的模型对比自动选择核函数的系数。根据时用水序列具有周期性和趋势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贝叶斯推断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时用水量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基于传统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基于BP网络的预测模型相比,基于贝叶斯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时用水量预测模型的建模速度更快,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推断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供水系统 时用水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时用水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陈磊 张土乔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28-1530,共3页
针对神经网络存在结构较难确定,训练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容易过学习等问题,提出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用于预测时用水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能够较好地协调经验风险最小化和学习机器VC维之间的关系,并且LSSVM... 针对神经网络存在结构较难确定,训练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容易过学习等问题,提出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用于预测时用水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能够较好地协调经验风险最小化和学习机器VC维之间的关系,并且LSSVM在支持向量机(SVM)的基础上,通过将价值函数改为最小二乘价值函数以及用等式约束代替不等式约束,将求解的二次规划问题转变为一组等式方程,采用径向基核函数,得到LSSVM模型的待定参数比标准支持向量机少,仅为2个.根据时用水序列具有周期性和趋势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时用水量模型.实例分析表明,与基于BP网络的时用水量模型相比,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时用水量模型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时用水量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管网状态估计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磊 张土乔 +1 位作者 吕谋 何小香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1-63,共3页
 针对遗传算法收敛速度慢、传统BP算法易收敛于局部最优以及网络结构难以确定等问题,引进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网络的权阈值以搜寻网络最优拓扑结构,并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该网络的权阈值,建立基于改进BP网络的宏观管网状态模型.实例...  针对遗传算法收敛速度慢、传统BP算法易收敛于局部最优以及网络结构难以确定等问题,引进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网络的权阈值以搜寻网络最优拓扑结构,并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该网络的权阈值,建立基于改进BP网络的宏观管网状态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改进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网络 自适应遗传算法 管网状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遗传算法优化管网状态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磊 张土乔 +1 位作者 吕谋 何小香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4-877,共4页
针对BP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提出将一种新的混沌遗传算法(CGA)用于全局优化给水管网状态神经网络模型的初始权阈值.该算法将混沌搜索与自适应遗传算法相结合,根据混沌运动的初值敏感性、内在随机性以及遍历性的特点,通过混沌映射搜索自... 针对BP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提出将一种新的混沌遗传算法(CGA)用于全局优化给水管网状态神经网络模型的初始权阈值.该算法将混沌搜索与自适应遗传算法相结合,根据混沌运动的初值敏感性、内在随机性以及遍历性的特点,通过混沌映射搜索自适应遗传算法的较优初始种群,并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进一步寻优,对混沌映射和遗传进化进行循环计算直至达到最大进化代数,最终获得BP模型的较优权阈值.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自适应遗传算法(AGA)相比,该算法搜索稳健,全局搜索能力强,并且新算法优化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遗传算法 混沌 神经网络 给水管网 状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