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力状态和槽深对预切槽辅助滚刀破岩影响的近场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建 沈君逸 +2 位作者 廖星川 刘福深 尚肖楠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0,共12页
首先,利用线弹性近场动力学本构模型(linear peridynamic solids,LPS)对预切槽辅助滚刀破岩问题进行了模拟,并将数值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其次,设置了σ_(x)=5 MPa、σ_(z)=20 MPa和σ_(x)=20 MPa、σ_(z)=5 MPa这2种应力状态,0、9... 首先,利用线弹性近场动力学本构模型(linear peridynamic solids,LPS)对预切槽辅助滚刀破岩问题进行了模拟,并将数值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其次,设置了σ_(x)=5 MPa、σ_(z)=20 MPa和σ_(x)=20 MPa、σ_(z)=5 MPa这2种应力状态,0、9、18和30 mm这4种预切槽深度,总计8种工况;最后,研究了应力状态和预切槽深度对岩石破坏形态和破岩效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滚刀峰值贯入力随槽深的变化规律和岩石破坏形态与试验结果相符,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在不同的槽深下,岩石存在2种破坏形态;当槽深为3 mm时,2个滚刀之间形成岩石破碎区;当槽深大于3 mm时,2个滚刀之间形成完整的岩块;当大主应力沿z方向时,会产生中央贯通裂纹;而当大主应力沿x方向时,则不会生成中央贯通裂纹;随着槽深增大,岩石损伤集中在预切槽附近区域,破岩效率也随之增高;当槽深≥18 mm时,峰值贯入力和比能较小,且两者受应力状态影响也较小。为实现不同应力条件下破岩性能的优化平衡、延长滚刀的使用寿命并降低施工成本,建议预切槽深度不小于18 mm;当预切槽深度无法达到该要求时,可在水平方向为大主应力方向时适当增加预切槽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切槽 三维滚刀破岩 近场动力学 应力状态 预切槽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卷积近场动力学快速模拟随机裂纹扩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建 廖星川 +2 位作者 刘福深 尚肖楠 沈君逸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5-639,共15页
传统近场动力学方法采用积分方程替代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获得了对未知函数无光滑限制且更具一般性的方程,使得该方法特别适合模拟裂纹自发萌生和扩展等非连续问题,但高昂的计算成本往往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采用一种... 传统近场动力学方法采用积分方程替代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获得了对未知函数无光滑限制且更具一般性的方程,使得该方法特别适合模拟裂纹自发萌生和扩展等非连续问题,但高昂的计算成本往往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采用一种基于快速卷积的近场动力学方法,以提高近场动力学方法的计算效率。该算法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来完成卷积计算,实现近场动力学方程中积分项的计算,可显著降低近场动力学的计算成本。基于快速卷积近场动力学的计算流程及其数值实现特性,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该算法的前处理方法,并通过两个含预制裂纹的受拉方板算例验证了该前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随机裂纹扩展预测的建模方法,为岩土体随机裂纹扩展的预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动力学 快速卷积 建模方法 随机裂纹扩展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刀间距与宽度对预切槽辅助滚刀破岩的影响
3
作者 周建 廖星川 +3 位作者 沈君逸 刘福深 尚肖楠 王培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23-2835,共13页
首先,采用线弹性近场动力学本构模型(linear peridynamic solids,LPS)对预切槽辅助模式下的滚刀破岩问题进行模拟,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其次,设置了4组滚刀间距(54、60、66和72 mm)以及2种预切槽深度(18和30 mm),分析了滚刀... 首先,采用线弹性近场动力学本构模型(linear peridynamic solids,LPS)对预切槽辅助模式下的滚刀破岩问题进行模拟,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其次,设置了4组滚刀间距(54、60、66和72 mm)以及2种预切槽深度(18和30 mm),分析了滚刀间距对预切槽辅助滚刀破岩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在54和72 mm滚刀间距下,刀刃宽度(9、15和21 mm)对预切槽辅助滚刀破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滚刀间距增大时,破岩产生的岩块尺寸逐渐增大,但当间距超过66 mm后,岩块尺寸的增幅显著减缓;在预切槽深度固定的情况下,岩石可掘性指数随着滚刀间距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在预切槽深度为18 mm时,破岩效率随着滚刀间距增大而先升后降,最佳滚刀间距为60 mm;增大刀刃宽度使得破坏区域深入岩石内部,且在较小滚刀间距下,刀刃宽度对岩块尺寸的影响更显著;在滚刀间距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刀刃宽度增加,滚刀贯入岩石的困难度增加;较小的刀刃宽度有助于提高破岩效率。为实现较高的破岩效率和较低的滚刀磨损,建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优先使用较小宽度的滚刀,当无法调整滚刀宽度时,可以根据具体工况选择最优滚刀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近场动力学 预切槽 TBM滚刀贯入破岩 滚刀间距 刀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临空面下隧道掘进机滚刀贯入破岩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建 尚肖楠 +2 位作者 刘福深 沈君逸 廖星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05-714,共10页
在临空面辅助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简称TBM)滚刀破岩的过程中,当滚刀在垂直临空面附近完成破岩后,垂直临空面将变为倾斜临空面。为了研究倾斜临空面对滚刀贯入破岩的影响,利用近场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三维模型,考虑了临空面... 在临空面辅助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简称TBM)滚刀破岩的过程中,当滚刀在垂直临空面附近完成破岩后,垂直临空面将变为倾斜临空面。为了研究倾斜临空面对滚刀贯入破岩的影响,利用近场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三维模型,考虑了临空面倾斜程度以及滚刀临空距离的变化,开展了一系列数值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倾斜临空面辅助TBM滚刀贯入破岩工况下,岩石存在两种破碎模式,一种为内部裂纹扩展模式,另一种为内部压碎区扩大模式。在滚刀临空距离固定为40 mm的情况下,随着临空面倾角θ余切值cotθ的增加,岩石破碎逐渐从内部裂纹扩展模式转变为内部压碎区扩大模式,滚刀的法向峰值力与破岩消耗能量也逐渐增大,而且内部压碎区扩大模式的破岩效率比内部裂纹扩展模式低。随着滚刀临空距离的增加,滚刀法向峰值力、破岩消耗能量与破岩体积逐渐增加,同时滚刀的破岩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动力学 三维TBM滚刀破岩 临空面 倾斜程度 临空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桩循环打入过程大变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中原 杨仲轩 郭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1-418,共8页
深入认识桩打入过程引起的桩周土体应力场变化对准确计算打入桩的竖向承载力十分重要。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采用大变形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以及状态相关莫尔-库仑砂土本构模型,模拟了室内标准模型槽试验,得到了桩循环打入... 深入认识桩打入过程引起的桩周土体应力场变化对准确计算打入桩的竖向承载力十分重要。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采用大变形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以及状态相关莫尔-库仑砂土本构模型,模拟了室内标准模型槽试验,得到了桩循环打入过程中桩周砂土全阶段的应力变化规律,并重点分析了径向应力,验证了桩侧砂土应力水平的h/R效应(h为测点与桩尖竖向距离,向上为正;R为桩半径),获得了应力与桩尖和桩中心线相对位置的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模型试验实测结果较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有效补充了试验中难以测量的近桩侧区域的应力分布数据,可为打入桩的承载力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打入桩 数值模拟 循环打入 应力场 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场动力学方法模拟隧道掘进机滚刀三维贯入破岩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建 尚肖楠 +2 位作者 刘福深 沈君逸 廖星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32-2743,2756,共13页
近场动力学方法是一种非局部无网格数值方法,在模拟固体的动力损伤断裂方面具有优势,首次提出采用近场动力学方法模拟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echine,简称TBM)滚刀三维贯入破岩,并模拟了7组试验来验证。通过模拟压头贯入试验,展示了... 近场动力学方法是一种非局部无网格数值方法,在模拟固体的动力损伤断裂方面具有优势,首次提出采用近场动力学方法模拟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echine,简称TBM)滚刀三维贯入破岩,并模拟了7组试验来验证。通过模拟压头贯入试验,展示了近场动力学方法模拟刀具贯入破岩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非线性短程力接触模型,证明了该接触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TBM滚刀法向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趋势,还能够反映滚刀在贯入过程中与岩石接触面积的变化情况。利用所提非线性短程力接触模型模拟了5组不同围压作用下的TBM滚刀三维贯入试验,并与试验结果比对。模拟结果表明,提出的接触模型能够计算滚刀峰值力随不同围压的变化,并且可以得到合理的岩石表面破坏形式。近场动力学方法使用简便,仅需要两个标定参数便可以模拟TBM滚刀三维贯入破岩,具有实际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动力学 三维TBM滚刀破岩 贯入试验 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THM耦合的地热能源桩热-力行为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峙 刘福深 +1 位作者 杨仲轩 詹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29-2138,共10页
地热能源桩除了可以承受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荷载,还能提供低碳、环保和可持续的制冷/制热功能,因此在土木与能源等行业受到广泛关注。热-水-力(THM)三场耦合效应显著影响能源桩和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承载变形特性。利用多孔介质混合物理论... 地热能源桩除了可以承受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荷载,还能提供低碳、环保和可持续的制冷/制热功能,因此在土木与能源等行业受到广泛关注。热-水-力(THM)三场耦合效应显著影响能源桩和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承载变形特性。利用多孔介质混合物理论推导了THM全耦合的基本控制方程,并通过与饱和非等温固结问题的理论解对比,验证了该耦合问题基于COMSOL有限元分析方法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考虑流体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和不同的桩土接触模型,开展了基于THM耦合的能源桩二维有限元模型的数值分析,并与离心数值模型和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型不但能预测能源桩中应力、应变和位移场分布与演化规律,还能较好地模拟桩土多场耦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THM耦合效应对土工分析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成果可为能源桩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多场耦合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桩 热-水-力耦合模型 桩土相互作用 有限元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