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土力学与工程研究进展
1
作者 薛强 杜延军 +2 位作者 胡黎明 詹良通 李江山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12,共30页
固体废弃物堆存、场地污染和能源开采等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环境土,其通常赋存于高含水、多荷载、强化学作用等复杂环境中。在热-水-力-化-生多场环境作用下,会发生渗流-热传导-力学变形-化学反应-生物作用等多种过程。这些过程引起环境... 固体废弃物堆存、场地污染和能源开采等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环境土,其通常赋存于高含水、多荷载、强化学作用等复杂环境中。在热-水-力-化-生多场环境作用下,会发生渗流-热传导-力学变形-化学反应-生物作用等多种过程。这些过程引起环境土固-液-气-生化物质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导致其微观结构和微观力学性能演化,从而改变环境土宏观性能,这造成与环境土相关的工程和环境灾害频发,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文章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最新进展情况,包括环境土多相介质相互作用理论、环境土多尺度表征方法、环境土改性调控技术3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土界面力学理论框架体系,包括其基本概念、研究目的、应用范畴等,并指出环境土界面力学研究要突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土 多相介质 相互作用 多尺度表征 改性调控 界面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睿 王兰民 +1 位作者 周燕国 王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89,105,共20页
社会发展需求的增长、工程建造能力的提升以及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带来的新震害现象、技术手段和工程需求,为土动力学及岩土地震工程研究提出了新挑战并创造了新机遇。文章重点针对近年来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领域的一些新现象... 社会发展需求的增长、工程建造能力的提升以及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带来的新震害现象、技术手段和工程需求,为土动力学及岩土地震工程研究提出了新挑战并创造了新机遇。文章重点针对近年来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领域的一些新现象、新手段和新挑战进行综述,聚焦于土的动力特性、砂土地震液化、土的动力测试和岩土地震工程试验、岩土地震工程数值模拟以及岩土工程抗震等方面,分析当前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梳理近年来所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特性 地震液化 测试与试验 数值模拟 岩土工程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学曾国熙讲座基金”成立
3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53-1053,共1页
2007年5月22日上午,我国著名岩土工程专家、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创始人曾国熙教授90寿辰及从教62周年庆典暨“浙江大学曾国熙讲座基金”成立仪式在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关键词 浙江大学 基金 讲座 国际会议中心 岩土工程 创始人 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4
作者 刘松玉 詹良通 +1 位作者 胡黎明 杜延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0,共25页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环境岩土工程调查与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电阻率静力触探探头、与静力触探结合的传感器薄膜界面探头、光纤光学化学传感器、X荧光分析仪等在场地污染物分布和污染程度识别...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环境岩土工程调查与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电阻率静力触探探头、与静力触探结合的传感器薄膜界面探头、光纤光学化学传感器、X荧光分析仪等在场地污染物分布和污染程度识别技术;综述了土工离心技术应用于土体及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及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污染场地分类方法和风险评价模型。2城市固体废物填埋技术。介绍了固废填埋场多场相互作用的主要耦合模型理论,总结了固废生化反应-骨架变形-水气运移-溶质迁移模型及应用;提出了填埋场污防污屏障服役寿命的定量评价方法。3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技术。介绍了废弃电石渣和木质素加固过湿土、粉土路基的性能和工程应用;总结了固化污泥和淤泥技术的研究现状。4工业污染地基处理技术。总结了工业污染场地主要修复技术;介绍了固化污染土稳定技术、新型固化剂和稳定剂的研发进展;总结了常见竖向隔离墙技术,介绍了土-膨润土系竖向隔离墙长期防渗防污性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曝气法处理有机污染地下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原位测试技术 填埋场 工业废弃物 固化稳定化 竖向隔离墙 曝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薛强 詹良通 +1 位作者 胡黎明 杜延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94,共15页
文章着重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环境岩土工程新理论与方法,介绍环境岩土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环境土力学多尺度表征方法、污染体环境安全及工程特性评价方法;②环境岩土工程新... 文章着重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环境岩土工程新理论与方法,介绍环境岩土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环境土力学多尺度表征方法、污染体环境安全及工程特性评价方法;②环境岩土工程新技术与装备,总结污染场地勘察、探测技术与装备,污染场地工程修复技术与装备,固体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技术与装备三方面的相关进展;③污染体环境治理典型工程案例与示范,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场灾害防控工程应用与实践,废弃固废堆场工程综合生态治理与示范,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应用与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固废填埋场 污染场地 污染防控 生态修复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物理模拟相似性初步研究
6
作者 周燕国 王训阳 +1 位作者 姚鹏飞 刘代峰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9,共5页
正确认识振冲器的振源特性和碎石桩成桩过程,对揭示振冲碎石桩加固机理有重要意义。由于实际工程中难以观测地基内部的振冲施工过程,开展物理模拟重现该过程并观测振动响应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手段。从原型振冲器与模型振冲器对地基土体作... 正确认识振冲器的振源特性和碎石桩成桩过程,对揭示振冲碎石桩加固机理有重要意义。由于实际工程中难以观测地基内部的振冲施工过程,开展物理模拟重现该过程并观测振动响应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手段。从原型振冲器与模型振冲器对地基土体作用荷载相似的角度出发,首先将振冲器圆锥摆运动简化为平面内摆动,通过力矩平衡分析推导了振冲器对周围土体的振动压力表达式;然后基于Buckinghamπ定理,通过量纲分析获得了振动压力相似常数,发现振冲器偏心块质量、偏心距、偏心块转动角速度和重力加速度是关键影响参数;最后通过方程分析法推导了振冲器产生的最大输出机械功率、激振力和激振加速度等振源特性参数的相似常数。据此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常重力和超重力环境的模型振冲器相似律设计方法,为实现振冲碎石桩施工过程物理模拟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冲碎石桩 振源特性 模型振冲器 物理模拟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酶诱导矿化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固化修复的试验研究
7
作者 江钇垚 陈延博 +4 位作者 卞怡 徐文杰 詹良通 柯瀚 王清扬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运用脲酶诱导矿化(EICP)技术,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开展固化修复试验研究.通过液体反应动力学试验研究脲酶种类和质量浓度对Pb^(2+)、Cd^(2+)固化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进行固化试验,通过测定铅、镉浸出质量... 运用脲酶诱导矿化(EICP)技术,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开展固化修复试验研究.通过液体反应动力学试验研究脲酶种类和质量浓度对Pb^(2+)、Cd^(2+)固化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进行固化试验,通过测定铅、镉浸出质量浓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结合微观测试,揭示EICP修复重金属的机制.液体试验结果发现,剑豆粗提纯脲酶溶液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可以与Pb^(2+)、Cd^(2+)发生络合并防止脲酶失活;增大脲酶质量浓度可以提高脲酶活性和金属固定率.土体固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能够在污染土中生成重金属碳酸盐沉淀,在土颗粒接触位置处生成碳酸钙.在4遍处理后,铅、镉浸出质量浓度由初始的12.652、42.530 mg/L分别降低至0.022、0.117 mg/L,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727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诱导矿化(EICP) 剑豆粗提纯脲酶 碳酸盐沉淀 铅、镉复合污染砂土 修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余渣固化工程渣土再生路基填料的性能与机制
8
作者 王竟宇 詹良通 +1 位作者 梁腾 陈萍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90,共7页
为降低工程渣土再生路基填料的碳排放与成本,并提高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率,以铸余渣(单一或协同硅酸钠)为主要材料,固化工程渣土制备路基填料。试验结果显示:铸余渣相较水泥可更快将渣土脱水,并团聚渣土为加州承载比大于8%(路基在一般水... 为降低工程渣土再生路基填料的碳排放与成本,并提高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率,以铸余渣(单一或协同硅酸钠)为主要材料,固化工程渣土制备路基填料。试验结果显示:铸余渣相较水泥可更快将渣土脱水,并团聚渣土为加州承载比大于8%(路基在一般水文和荷载条件下的规范建议值)的填料;填料微观上可见不同发育程度的硅(铝)酸盐水化产物,但有较多孔隙,故压实填料的承载力主要依赖铸余渣颗粒的联锁效应与填料压硬性。协同硅酸钠后,渣土脱水进一步加快,填料颗粒级配与稳定性改善;硅酸钠刺激铸余渣中的硅酸二钙结晶破坏并水化为硅铝酸盐胶结和包裹颗粒,填料微观结构致密,压实后的加州承载比提高,7 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超过1 MPa;由于硅酸钠易转化为具有吸湿和膨胀性的NaHSi_(2)O_(5)·3H_(2)O反应凝胶,其过量掺加后会导致压实填料在高湿度下开裂,强度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和填料使用场景推荐了两种配合比,用于一般水文和荷载条件时,固化剂为渣土湿重的4.5%~6%铸余渣、3%生石灰、3%粉煤灰;在填料需要更佳水稳性和承载能力时可掺入0.2%~0.3%硅酸钠。研究所提出的填料制备方法及建议的配合比可实现工程渣土与工业固废协同处置,并降低工程建设的碳排放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余渣 工程渣土 路基填料 固化土 硅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薄膜压力传感器压缩气体爆炸压力的研究
9
作者 洪成鹏 梁冠文 +3 位作者 付浩然 闫子壮 边学成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6-80,共5页
传感器在监测地下结构(如隧道、地铁、矿洞等)的气体爆炸灾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测量压缩气体爆炸过程对于评估工程防护结构的爆炸毁伤情况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PVDF薄膜极化-边缘去极化的加工方法,制备了具有均匀敏感区域且能... 传感器在监测地下结构(如隧道、地铁、矿洞等)的气体爆炸灾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测量压缩气体爆炸过程对于评估工程防护结构的爆炸毁伤情况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PVDF薄膜极化-边缘去极化的加工方法,制备了具有均匀敏感区域且能粘贴于地下结构不规则表面的PVDF薄膜压力传感器,并利用自制传感器标定装置和分离式霍普金森杆标定装置对其进行标定。为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在空气中利用气球瞬间爆炸模拟爆炸场景,并通过调整气球的厚薄来控制爆炸的强度,同时控制爆炸点的位置来研究压缩空气场的爆炸压力。试验证明:自制传感器标定装置和分离式霍普金森杆标定装置对PVDF传感器标定结果基本一致,线性拟合度都达到了0.95以上;PVDF传感器能够准确捕捉压力变化,还原爆炸冲击过程,在测量压缩气体爆炸中表现出高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且优于商用压电陶瓷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SHPB 压缩气体 冲击波 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基床细颗粒动力迁移机制与临界水力梯度研究
10
作者 蒋红光 王新宇 +3 位作者 马川义 张宁 刘舜 王川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271,共9页
水-力共同作用下的高速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已逐渐显露,研究基床细颗粒所对应的临界水力梯度可有助于揭示翻浆冒泥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基床细颗粒动力迁移与临界水力梯度,基于构建的基床翻浆冒泥模型装置,开展了循环荷载... 水-力共同作用下的高速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已逐渐显露,研究基床细颗粒所对应的临界水力梯度可有助于揭示翻浆冒泥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基床细颗粒动力迁移与临界水力梯度,基于构建的基床翻浆冒泥模型装置,开展了循环荷载下基床动水特性及细颗粒迁移试验,分析了水-力耦合作用下基床填料的动态孔隙水压力、水力梯度和浊度的演化规律,提出了基床填料的粒径特征与临界水力梯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动载作用下饱和基床表层表现出超静正-负孔压交替作用,在荷载卸载时产生“负压泵吸”型的向上水力梯度,基床层间则是表现出“正压驱动”和“负压泵吸”联合作用的向上水力梯度;细颗粒在基床表层的分布与水力梯度一致,均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特征;对于基床底层,0.075 mm粒径颗粒发生迁移的临界水力梯度为0.052,低于基床层间水力梯度的试验值0.12~0.25,导致细颗粒向基床表层迁移;现行设计规范并不能完全避免动力翻浆冒泥病害,需结合列车动载水平进一步降低基床表层细颗粒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基床 超静孔隙水压力 泵吸 浊度 临界水力梯度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废弃泥浆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86
11
作者 房凯 张忠苗 +1 位作者 刘兴旺 骆嘉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38-241,共4页
工程废弃泥浆的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盾构施工中采用泥浆净化的处理方式,桩基施工中没有广泛应用的泥浆处理方式,大部分采用原始落后的外运方式。解决泥浆污染应加强对泥浆的管理,应采取合理的泥浆净化措施,同时,对于废弃的... 工程废弃泥浆的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盾构施工中采用泥浆净化的处理方式,桩基施工中没有广泛应用的泥浆处理方式,大部分采用原始落后的外运方式。解决泥浆污染应加强对泥浆的管理,应采取合理的泥浆净化措施,同时,对于废弃的泥浆应尽可能实现其高效率、低能耗的处理,同时应更多的关注泥浆处理物的二次利用问题,不仅实现泥浆处理的污染零排放,同时实现泥浆处理产物的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处理 盾构施工 钻孔桩施工 泥浆净化 固液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管工程中圆形沉井土体反力计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魏纲 徐日庆 +1 位作者 龚慈 刘增永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74-1478,共5页
对现有的圆形沉井土体反力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假定圆形沉井产生整体位移,采用考虑位移的土压力计算方法计算后座井壁环向土体反力,竖向土体反力按朗肯被动土压力理论计算.考虑了井底摩阻力、井侧壁摩阻力和前壁主动土压力的作用,根据... 对现有的圆形沉井土体反力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假定圆形沉井产生整体位移,采用考虑位移的土压力计算方法计算后座井壁环向土体反力,竖向土体反力按朗肯被动土压力理论计算.考虑了井底摩阻力、井侧壁摩阻力和前壁主动土压力的作用,根据圆形沉井的整体受力平衡,得出其最大土体反力和允许顶力的计算公式.算例分析表明,在黏性土中采用水土压力分算和合算得到的圆形沉井最大土体反力差别很大.与其他方法相比,采用水土合算得到的允许顶力与实测最大顶力非常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 圆形沉井 工作井 土体反力 顶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浆零排放处理技术及分离土的工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张忠苗 房凯 +1 位作者 王智杰 骆嘉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56-1461,共6页
建筑垃圾已经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城市建设中泥浆处理所面临的难题,介绍了一种工程钻孔泥浆处理技术,该分离技术以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为目的,包括泥浆净化,化学絮凝和压滤处理3部分,经过处理,泥浆成功分离为土和水;对经过泥水分... 建筑垃圾已经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城市建设中泥浆处理所面临的难题,介绍了一种工程钻孔泥浆处理技术,该分离技术以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为目的,包括泥浆净化,化学絮凝和压滤处理3部分,经过处理,泥浆成功分离为土和水;对经过泥水分离后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土结构致密,压缩模量达到23 MPa,计算承载力是沉渣土的7倍,说明泥浆分离后有良好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已由工程垃圾变为工程材料,具备了再次利用的可能,分离的砂可用于砂浆制备,分离的土饼可用于回填、制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 固液分离 再利用 工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64
14
作者 应宏伟 初振环 +1 位作者 李冰河 刘兴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5-1150,共6页
总结了目前基于弹性土抗力法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常用计算模型,分别编制了平面杆系有限差分法计算程序,介绍了双排桩支护结构在某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比较了这些模型之间计算结果的差异。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模型,并对双... 总结了目前基于弹性土抗力法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常用计算模型,分别编制了平面杆系有限差分法计算程序,介绍了双排桩支护结构在某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比较了这些模型之间计算结果的差异。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模型,并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所得结论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桩支护结构 土压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变量理论的岩土材料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敬虞 龚晓南 邓亚虹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5-360,共6页
通过对基于经典弹塑性力学本构理论的岩土材料本构关系的分析,讨论了经典弹塑性力学本构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根据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热力力学原理和内变量理论,给出岩土材料本构关系中屈服函数的物理意义、屈服函数和耗散函数之间的关... 通过对基于经典弹塑性力学本构理论的岩土材料本构关系的分析,讨论了经典弹塑性力学本构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根据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热力力学原理和内变量理论,给出岩土材料本构关系中屈服函数的物理意义、屈服函数和耗散函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一种新的确定岩土材料弹塑性本构关系的方法.根据这一新方法推导了增量型本构关系的弹塑性矩阵,给出了塑性应变增量的表达式,证明了弹塑性耦合下的广义正交法则.说明了基于内变量理论的岩土材料弹塑性本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关系 热力力学原理 内变量 耗散函数 屈服函数 弹塑性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软基超长桩工程性状试验研究 被引量:142
16
作者 朱向荣 方鹏飞 黄洪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9,共4页
通过温州软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的测试 ,探讨了软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性状和荷载传递机理。超长桩桩身轴力的传递规律和侧摩阻力的发挥性状对软土地基中超长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试验 软土地基 超长钻孔灌注桩 荷载传递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在围海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平 胡明华 +1 位作者 周建 王哲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31,共3页
介绍了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的特点及其单桩承载力的计算、筒桩结构海堤的设计计算及海堤的施工流程.该桩型质量可靠、造价低、承载力高,能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非常适合于在围海工程中应用.
关键词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 海堤 单桩承载力 施工流程 围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2
18
作者 龚晓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1-325,共5页
首先,介绍了笔者对我国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然后,分析了采用连续介质力学分析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并讨论分析了岩土本构理论发展现状,提出对岩土本构理论发展方向的思考,最后对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分析中的地位作了分... 首先,介绍了笔者对我国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然后,分析了采用连续介质力学分析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并讨论分析了岩土本构理论发展现状,提出对岩土本构理论发展方向的思考,最后对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分析中的地位作了分析。分析表明,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结果是岩土工程师在岩土工程分析过程中进行综合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采用连续介质力学模型求解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岩土的工程实用本构方程;建立多个工程实用本构方程结合积累大量工程经验才能促使数值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由用于定性分析转变到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连续介质力学 数值分析 本构理论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粉质粘土工程性质指标概率特征的分析和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小勇 张瑞婷 +1 位作者 侯晓文 史美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54-258,共5页
以太原地区典型土层——粉质粘土为代表 ,根据 2 0个工程的勘察资料及室内一系列强度试验 ,对该地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指标的概率统计特征进行了研究探索 ,得出了其土性指标变异系数的变化规律和土层的变异类型 ,建立了其设计参数的 Bet... 以太原地区典型土层——粉质粘土为代表 ,根据 2 0个工程的勘察资料及室内一系列强度试验 ,对该地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指标的概率统计特征进行了研究探索 ,得出了其土性指标变异系数的变化规律和土层的变异类型 ,建立了其设计参数的 Beta分布概率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地区 概率模型 粉质粘土工程 性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状软粘土各向异性及其对工程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严佳佳 李伯安 +2 位作者 陈利明 周建 管林波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155-159,共5页
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HCA),通过设置不同的应力路径对杭州原状软粘土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了原状软粘土的应力-应变-强度各向异性。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原状软粘土的强度、变形模量等特性都存在强烈的各向异性,且在应力水平较低时(q=5 kPa),... 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HCA),通过设置不同的应力路径对杭州原状软粘土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了原状软粘土的应力-应变-强度各向异性。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原状软粘土的强度、变形模量等特性都存在强烈的各向异性,且在应力水平较低时(q=5 kPa),主应力轴旋转条件下土体应力应变的特性主要体现了原生各向异性的影响,应力引起的次生各向异性对其影响很小。结合路堤填筑问题的分析发现,存在主应力轴显著旋转的实际工程问题,由于原状软粘土应力-应变-强度各向异性的存在,采用常规的不考虑主应力轴旋转(土体各向异性)影响的设计方法可能偏于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软粘土 各向异性 应力-应变-强度 应力路径 主应力轴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