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共混物中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原位增容与催化降解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正虹 方征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98-1903,共6页
采用GPC方法对共混组分的分子量、接枝率和降解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AlCl3催化剂对PS/POE共混物的作用表现在原位增容和催化降解两个方面.结合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的特点细化反应过程,发现PS/POE共混物在AlCl3作用下发生接枝反应... 采用GPC方法对共混组分的分子量、接枝率和降解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AlCl3催化剂对PS/POE共混物的作用表现在原位增容和催化降解两个方面.结合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的特点细化反应过程,发现PS/POE共混物在AlCl3作用下发生接枝反应时,有大量碳正离子出现,而碳正离子周围的电子重排会导致分子链断裂,从而引起共混组分出现大幅度降解.PS/POE/AlCl3共混物中原位接枝与催化降解是一对竞争性反应,同时存在,并相互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增容 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 PS—g—POE接枝共聚物 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萘环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闫红强 程捷 +1 位作者 鲁小城 方征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52-156,共5页
本工作采用原位红外法(in-situFTIR)研究了含有萘环和醚键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PN)和氰酸酯树脂(DNCY)的固化反应过程,并利用BMPN和DNCY制备双马来酰亚胺三嗪(BT)树脂基体层压板,研究该层压板的应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MPN/DNCY... 本工作采用原位红外法(in-situFTIR)研究了含有萘环和醚键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PN)和氰酸酯树脂(DNCY)的固化反应过程,并利用BMPN和DNCY制备双马来酰亚胺三嗪(BT)树脂基体层压板,研究该层压板的应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MPN/DNCY体系在不含催化剂的条件下固化反应主要包括二者之间的共聚反应,在固化后期有少量双马来酰亚胺单体的均聚反应;而BMPN/DNCY体系在含有0.11mmol/molFe(AcAc)3和2%壬基酚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固化反应主要发生分步固化,最终生成IPN结构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在层压板性能方面,BMPN树脂中的萘环和醚键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善层压板的柔韧性、介电性能和吸水性能。IPN结构的形成也有效地改善了层压板的柔韧性、介电性能及降低了其层压板的吸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 萘环 固化反应 层压板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填充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亚胺化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捷 闫红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62,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酰亚胺/氮化硼(PI/BN)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通过一系列不同偶联剂、催化剂含量等合成参数的优化,得到最佳性能的薄膜。采用称重法对薄膜的亚胺化及固化程度进行测定,黏度法对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使用FTIR,...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酰亚胺/氮化硼(PI/BN)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通过一系列不同偶联剂、催化剂含量等合成参数的优化,得到最佳性能的薄膜。采用称重法对薄膜的亚胺化及固化程度进行测定,黏度法对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使用FTIR,DSC和TG对单体、制备过程及最终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聚酰亚胺复合薄膜中无机组分的加入不仅能使薄膜的强度提高,热性能也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氮化硼复合材料薄膜 偶联剂 催化剂 原位聚合法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萘环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程捷 闫红强 +1 位作者 傅深渊 黄彪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1-284,共4页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的耐热性能、吸水性及介电性能,以2,7-二羟基萘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含萘环结构的环氧树脂。通过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合成工艺参数的优化,得到含萘环环氧树脂合成的最佳工艺,并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的耐热性能、吸水性及介电性能,以2,7-二羟基萘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含萘环结构的环氧树脂。通过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合成工艺参数的优化,得到含萘环环氧树脂合成的最佳工艺,并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量热扫描仪(DSC)、热失重仪(TG)对环氧树脂的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耐热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含萘环环氧树脂和双酚A型环氧树脂相比,Tg提高了50℃以上,耐热性能也明显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萘环 合成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氢氧化物协效阻燃聚烯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韩黎刚 郭正虹 方征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3-926,共4页
金属氢氧化物是一类传统的环境友好阻燃剂,但是单一的金属氢氧化物阻燃效率低,为了达到令人满意的阻燃效果所需的添加量极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为了降低金属氢氧化物的添加量,研究者常常将金属氢氧化物与其他... 金属氢氧化物是一类传统的环境友好阻燃剂,但是单一的金属氢氧化物阻燃效率低,为了达到令人满意的阻燃效果所需的添加量极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为了降低金属氢氧化物的添加量,研究者常常将金属氢氧化物与其他阻燃剂或阻燃协效剂复配以追求较好的协同效应。本文总结了层状物、含硼化合物、含磷化合物、稀土氧化物等阻燃协效剂与无机金属氢氧化物复配阻燃聚烯烃的协同阻燃机理及研究现状,指出金属氢氧化物协效阻燃聚烯烃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氢氧化物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处理蒙脱土与磷酸酯阻燃剂复配阻燃PC/ABS合金 被引量:17
6
作者 冉诗雅 许远远 +1 位作者 郭正虹 方征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7-473,共7页
采用酸碱处理法对蒙脱土进行有机化改性,再将酸碱处理的蒙脱土与磷酸酯阻燃剂复配,作为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PC/ABS)合金的阻燃体系,并表征了酸碱处理蒙脱土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间苯二酚双(二苯... 采用酸碱处理法对蒙脱土进行有机化改性,再将酸碱处理的蒙脱土与磷酸酯阻燃剂复配,作为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PC/ABS)合金的阻燃体系,并表征了酸碱处理蒙脱土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改性的蒙脱土(BDP-MMT)使阻燃PC/ABS合金的起始分解温度降低,而酸碱处理蒙脱土却使合金的起始分解温度有所提高;BDP-MMT的加入会恶化碳层的阻隔性能,而酸碱处理蒙脱土却可以增加碳层的稳定性,使第二热释放峰值出现的时间延迟,且适合的酸浓度处理蒙脱土可以使合金通过UL-94 V-0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磷酸酯 蒙脱土 酸碱处理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O/PA6/PPO-g-GMA反应共混体系的形态及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郭正虹 申瑜 +2 位作者 吴煜 程捷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4-88,共5页
以活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聚苯醚(PPO)进行熔融接枝,制备PPO-g-GMA接枝共聚物,以此作为相容剂与PPO和尼龙6(PA6)熔融共混,重点研究了PPO-g-GMA含量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PPO/PA6(质量比60/40)共混物中加入相容... 以活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聚苯醚(PPO)进行熔融接枝,制备PPO-g-GMA接枝共聚物,以此作为相容剂与PPO和尼龙6(PA6)熔融共混,重点研究了PPO-g-GMA含量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PPO/PA6(质量比60/40)共混物中加入相容剂PPO-g-GMA后,PPO-g-GMA中的环氧基团与PA6分子链上的端氨基或端羧基发生反应,增强了界面粘附力,相形态由海-岛结构转变为双连续结构,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吸水性降低。在PPO-g-GMA添加量为5phr时,拉伸强度由42.0MPa增加到59.5MPa,冲击强度由2 kJ/m2增加到3.7 kJ/m2,同时吸水性由1.75%下降到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聚苯醚 聚酰胺 接枝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改性有机蒙脱土及其在PET阻燃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蔡远征 郭正虹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将十四烷基三丁基季膦盐和氯化稀土插入到钠基蒙脱土层间制备稀土离子改性有机蒙脱土(La-P-OMT),并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微胶囊红磷/改性蒙脱土(PET/MRP/La-P-OMT)复合体系,对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 采用离子交换法将十四烷基三丁基季膦盐和氯化稀土插入到钠基蒙脱土层间制备稀土离子改性有机蒙脱土(La-P-OMT),并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微胶囊红磷/改性蒙脱土(PET/MRP/La-P-OMT)复合体系,对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进行研究。当向PET/MRP中引入La-P-OMT后,材料的热稳定性及残炭均高于不含稀土的对照体系;当PET中加入4%La-P-OMT和4%MRP之后,材料可以通过UL 94 V-0级,改性蒙脱土的加入可以促进均一、完整的炭层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有机改性蒙脱土 微胶囊红磷 阻燃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醚键和萘环结构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闫红强 王华清 +1 位作者 程捷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共3页
利用分子设计的方法,以2,7-二羟萘为原料,利用四步反应合成出含有醚键和萘环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BMPN)。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等方法表征了单体结构。利用热重分析(TG)研究了新型BMPN树脂的耐热性能。研究结果发现... 利用分子设计的方法,以2,7-二羟萘为原料,利用四步反应合成出含有醚键和萘环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BMPN)。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等方法表征了单体结构。利用热重分析(TG)研究了新型BMPN树脂的耐热性能。研究结果发现,新型BMPN树脂的Te是477.1℃,且在700℃时的残炭量高达63.8%。说明萘环的引入可以很好地弥补由于醚键引入带来的耐热性能的损失,提高高温条件下的残炭量。和N,N′-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P)树脂相比,BMPN树脂的热分解速率也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 醚键 萘环 合成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正虹 申瑜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5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性、相形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发现,PPO和ABS属于热力学不相容聚合物,SMA可以在PPO/ABS合金中起到较好的增容作用; PPO/ABS合金中ABS的含量越高,合金加工流动性越好,SMA可以使PPO/ABS合金的转矩明显降低,但其含量对转矩的影响较小; PPO/ABS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加入适量SMA后合金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都有较大改善; PPO/ABS共混合金中PPO的含量越高,合金的热稳定性越好,SMA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 共混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膦酸铈与十溴二苯醚在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的协同阻燃抑烟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正虹 方征平 陈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4-293,共10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GF)/十溴二苯醚(DBDPO)/苯基膦酸铈(Ce HPP)复合材料,通过锥型量热仪(Cone)对复合材料的燃烧行为进行综合分析,采用热失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了复合材料热降解过程中气体...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GF)/十溴二苯醚(DBDPO)/苯基膦酸铈(Ce HPP)复合材料,通过锥型量热仪(Cone)对复合材料的燃烧行为进行综合分析,采用热失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了复合材料热降解过程中气体的释放量和主要成分,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复合材料燃烧后的残炭形貌、残炭所含元素及含量等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Ce HPP与DBDPO两者复配使用时,PET-GF/DBDPO/Ce HPP复合材料的热解过程受到抑制,凝聚相的燃烧减缓,材料总的热分解量降低,烟气释放量明显减小.这主要是由于Ce HPP在燃烧过程中形成了连续致密的残炭,分布于基材和玻璃纤维表面,将部分DBDPO及其分解产物滞留于凝聚相,从而实现了气相-凝聚相双重阻燃作用,有效阻隔了挥发性气体产物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抑烟 苯基膦酸稀土 溴系阻燃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丙烯酸丁酯双单体接枝聚丙烯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艳 程捷 +2 位作者 郭正虹 闫红强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共4页
采用熔融法进行马来酸酐(MAH)和丙烯酸丁酯(BA)双单体接枝聚丙烯(PP)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仅添加一单体马来酸酐时,接枝率G在其加入量为4%(质量分数)时达到最大(0.65 mmol/g PP);马来酸酐添加量保持不变,接枝率随第二单... 采用熔融法进行马来酸酐(MAH)和丙烯酸丁酯(BA)双单体接枝聚丙烯(PP)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仅添加一单体马来酸酐时,接枝率G在其加入量为4%(质量分数)时达到最大(0.65 mmol/g PP);马来酸酐添加量保持不变,接枝率随第二单体丙烯酸丁酯添加量增加而出现一极值(1.34 mmol/g PP),比一单体接枝聚丙烯的接枝率高出一倍,并高于文献值(0.36 mmol/g PP)。经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马来酸酐、丙烯酸丁酯均与聚丙烯发生接枝反应,并且以短支链的形式连接在PP的主链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丙烯酸丁酯 接枝共聚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共聚酯聚(5-羟基乙酰丙酸-co-D,L-乳酸)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艳 郭正虹 +1 位作者 程捷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1,共4页
以5-羟基乙酰丙酸(5-HLA)和D,L-乳酸(DLLA)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一种新型脂肪族共聚酯——聚(5-羟基乙酰丙酸-co-D,L乳酸)(PHLA-DLLA)。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分析(FT-IR)和差示量热扫描(DSC)等方法对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结构... 以5-羟基乙酰丙酸(5-HLA)和D,L-乳酸(DLLA)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一种新型脂肪族共聚酯——聚(5-羟基乙酰丙酸-co-D,L乳酸)(PHLA-DLLA)。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分析(FT-IR)和差示量热扫描(DSC)等方法对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结构以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获得重均分子量1390~9920、玻璃化温度38.3℃~71.8℃的共聚产物。结果表明,乳酸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共聚物的分子量;而共聚物PHLA链节中的氢键作用能够提高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基乙酰丙酸 乙酰丙酸 脂肪族聚酯 缩聚 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醚键和萘环结构双马来酰亚胺(BMPN)树脂的固化机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红强 王华清 +1 位作者 程捷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7-71,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新型含醚键和萘环结构双马来酰亚胺(BMPN)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Kissinger和Coats-Redfern方法所得BMPN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17.7 kJ/...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新型含醚键和萘环结构双马来酰亚胺(BMPN)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Kissinger和Coats-Redfern方法所得BMPN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17.7 kJ/mol和93.0 kJ/mol,反应级数都接近于1。利用Coats-Redfern方法所得其体系的αgel为47%~50%。原位FT-IR法研究结果表明BMPN体系的固化模式也是马来酰亚胺环中的C=C双键开键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 固化机理 差示扫描量热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与聚磷酸铵复配体系对聚丁二酸丁二酯的催化成炭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冉诗雅 陈超 +1 位作者 徐灵钢 郭正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7-111,共5页
采用热失重分析仪、微型量热仪及扫描电镜研究了单宁(Tannin)与聚磷酸铵(APP)复配体系对聚丁二酸丁二酯(PBS)的催化成炭作用以及炭层对其燃烧行为的影响。热失重分析表明,无论在空气还是氮气下,APP与Tannin复配使用都可以催化PBS体系成... 采用热失重分析仪、微型量热仪及扫描电镜研究了单宁(Tannin)与聚磷酸铵(APP)复配体系对聚丁二酸丁二酯(PBS)的催化成炭作用以及炭层对其燃烧行为的影响。热失重分析表明,无论在空气还是氮气下,APP与Tannin复配使用都可以催化PBS体系成炭。当APP与Tannin的质量比为3∶1时,在空气中PBS体系700℃时残炭的实验值为9.3%,在氮气中残炭的实验值为11.3%,都远远高于理论计算值。微型量热仪分析显示,炭层可以作为基体与火焰之间的屏障,尤其当APP与Tannin的比例为5∶1时,PHRR降低了33%。此外,残炭形貌分析表明,APP和Tannin复配使用后,材料表面形成较为均匀、致密的炭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酯 聚磷酸铵 单宁 成炭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锆与磷酸三苯酯复配阻燃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合金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正虹 邵佳丽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107,共7页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ABS)合金兼有PC和ABS的优点,但ABS的加入使PC/ABS合金阻燃性能降低,很多场合都需要对其进行阻燃改性。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芳基磷酸酯是卤系阻燃剂的良好替代品,并已在PC/ABS无卤阻燃领域...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ABS)合金兼有PC和ABS的优点,但ABS的加入使PC/ABS合金阻燃性能降低,很多场合都需要对其进行阻燃改性。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芳基磷酸酯是卤系阻燃剂的良好替代品,并已在PC/ABS无卤阻燃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文中结合市场及环保的要求,采用芳基磷酸酯(TPP)与磷酸锆(α-ZrP)复配阻燃PC/ABS合金,研究其阻燃性能及热稳定性。热失重分析发现,在氮气氛围中,TPP与α-ZrP复配阻燃PC/ABS合金的热稳定性提高,尤其是高温段的热稳定性;在垂直燃烧和极限氧指数测试中,TPP与α-Zr~复配阻燃并没出现良好的协同效果;而在锥形量热测试中,TPP与α-ZrP复配阻燃能够延长PC/ABS合金到达最高峰值速率的时间,并减缓燃烧过程延长燃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合金 磷酸三苯酯 Α-磷酸锆 热稳定性 无卤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氟甲烷磺酸稀土盐对聚丙烯热稳定性的影响及机理
17
作者 冉诗雅 沈海峰 +3 位作者 李晓楠 王子路 郭正虹 方征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3-1340,共8页
通过熔融共混将三氟甲烷磺酸镱[Yb(OTf) 3]和三氟甲烷磺酸镧[La(OTf)3]添加至聚丙烯(PP)中,制得PP/Yb和PP/La材料,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热失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显示, Yb(OTf) 3和La(OTf) 3均可以显著提高聚丙烯... 通过熔融共混将三氟甲烷磺酸镱[Yb(OTf) 3]和三氟甲烷磺酸镧[La(OTf)3]添加至聚丙烯(PP)中,制得PP/Yb和PP/La材料,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热失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显示, Yb(OTf) 3和La(OTf) 3均可以显著提高聚丙烯的热稳定性.当Yb(OTf) 3添加量仅为1%(质量分数)时, PP的起始分解温度从275 ℃提高至305 ℃,最大分解温度从384 ℃提高至405 ℃, 160 ℃下的氧化诱导时间从12.1 min延长至43.0 min,热焓从1907 J/g降低至483 J/g;而PP/La1的起始分解温度、最大分解温度、 160 ℃下的氧化诱导时间和热焓分别为300 ℃, 409 ℃, 18.6 min和633 J/g.结果表明, La(OTf) 3对聚丙烯热稳定性的改善作用弱于Yb(OTf) 3,对2种稀土盐产生不同实验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机制.由于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共同作用, Yb(OTf) 3和La(OTf) 3均可提高PP的热氧稳定性. La(OTf) 3中三氟甲烷磺酸根的自由基捕捉能力和稀土离子的配位能力发挥主要作用,而Yb(OTf) 3中的稀土离子的高反应活性也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甲烷磺酸稀土盐 自由基捕获 聚丙烯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改性富勒烯对氢氧化铝填充聚乙烯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韩黎刚 郭正虹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4-56,62,共4页
以硅烷偶联剂KH-550为表面改性剂处理富勒烯(C_(60))和氢氧化铝(ATH),研究改性C_(60)对HDPE/ATH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单纯加入ATH需要160 phr才能使UL-94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级别,而加入1 phr C_(... 以硅烷偶联剂KH-550为表面改性剂处理富勒烯(C_(60))和氢氧化铝(ATH),研究改性C_(60)对HDPE/ATH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单纯加入ATH需要160 phr才能使UL-94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级别,而加入1 phr C_(60)后,ATH只需要120 phr即可达到V-0级,同时,改性C_(60)的加入可以有效延长材料的点燃时间、最大热释放速率对应的时间和氧化诱导期,降低最大热释放速率。这一结果表明,少量偶联改性富勒烯有助于大幅度降低阻燃剂ATH的用量,减少由此带来的对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氢氧化铝 富勒烯 阻燃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绝缘子硅橡胶的改性及在阻燃聚乳酸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宏伟 张艳 +3 位作者 李晓楠 方征平 杜琳娟 张小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9-124,共6页
废弃绝缘子硅橡胶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巨大的浪费。如何将这些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酸化、硅氢化等处理方式,将废弃绝缘子硅橡胶进行改性,与聚磷酸铵进行复配应用于阻燃聚乳酸(PLA)。通过热失重、氧指数、垂直... 废弃绝缘子硅橡胶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巨大的浪费。如何将这些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酸化、硅氢化等处理方式,将废弃绝缘子硅橡胶进行改性,与聚磷酸铵进行复配应用于阻燃聚乳酸(PLA)。通过热失重、氧指数、垂直燃烧及锥形量热测试方法,对比研究了硅橡胶改性前后对PLA热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硅橡胶(H-WSiRC)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含H-WSiRC的阻燃PLA氧指数可达33,通过UL94V0级;最高热释放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值分别为187kW/m^2和36 MJ/m^2,残炭量达到35.3%。与未改性的硅橡胶相比,H-WSiRC对PLA具有更好的阻燃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聚乳酸 硅橡胶 硅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相态组成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顺 栾国俊 +1 位作者 蔡新炎 郭正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1,48,共9页
以十溴二苯乙烷(DBDPE)/三氧化二锑(Sb2O3)协同体系为阻燃剂,聚四氟乙烯(PTFE)为抗滴落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阻燃合金。采用苯乙烯与丙烯腈无规共聚物(SAN)和ABS高胶粉(ABS-HRP)调节PC/AB... 以十溴二苯乙烷(DBDPE)/三氧化二锑(Sb2O3)协同体系为阻燃剂,聚四氟乙烯(PTFE)为抗滴落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阻燃合金。采用苯乙烯与丙烯腈无规共聚物(SAN)和ABS高胶粉(ABS-HRP)调节PC/ABS阻燃合金中ABS的相组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ABS相中SAN与PB两相比例对阻燃合金相形态和相界面的影响,并通过冲击性能、拉伸性能和阻燃性能测试研究ABS相组成对阻燃合金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C和ABS质量比为70:30、溴锑阻燃剂为5 phr的前提下,当用5 phr SAN取代ABS,合金可以达阻燃UL 94 V-0,缺口冲击强度由7.6 kJ/m^2提高到10.3 kJ/m^2,拉伸强度从52.3 MPa提高到54.5 MPa,少量SAN(<5 phr)可以起到刚性粒子增强增韧的双重效果;当用15 phr ABS-HRP取代ABS,合金可以达阻燃UL 94 V-0,并且保持较好韧性(缺口冲击强度29.2 kJ/m^2)和刚性(拉伸强度44.7 MPa)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BS 高胶粉 阻燃 相形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