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物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锋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48-51,共4页
包装与物流行业的不断进步与融合对包装工程专业设置物流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包装与物流的关系入手,论述包装工程专业开设物流课程的必要性,并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提出独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 包装与物流行业的不断进步与融合对包装工程专业设置物流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包装与物流的关系入手,论述包装工程专业开设物流课程的必要性,并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提出独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物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对独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物流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 物流 独立学院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与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建伟 胡红艳 +1 位作者 高德 王振林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69-74,共6页
包装工程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包装人才是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亟需对该体系进行整合与优化。本研究从分析当前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入手,... 包装工程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包装人才是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亟需对该体系进行整合与优化。本研究从分析当前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入手,针对包装工程专业应如何整合和优化现有资源,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建设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按照"理论、实践、素质"三个系统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提升基本、专业、综合以及职业四种技能等若干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工程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炳涛 樊铁美 高德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64-68,74,共6页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包装工程专业人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当前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本研究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包装工程专业人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当前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本研究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提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提高人才素质培养为目标,通过建设以能力为导向的实验教学体系和特色课程体系,健全实践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努力提升学校师资队伍质量,构建具有包装工程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工程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数据联合驱动的船舶舵机电液伺服系统早期故障检测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巧宁 艾青林 +1 位作者 杜学文 刘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1-464,共14页
提出了一种模型-数据联合驱动的船舶舵机电液伺服系统早期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建立了系统状态方程,对系统中的常见故障进行了模型解析,并对系统中的各类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其次,为减少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采用混合式处理方法进... 提出了一种模型-数据联合驱动的船舶舵机电液伺服系统早期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建立了系统状态方程,对系统中的常见故障进行了模型解析,并对系统中的各类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其次,为减少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采用混合式处理方法进行逐层削减.利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输入输出数据先对系统中的不确定参数进行有效辨识,通过设计鲁棒故障检测观测器来对系统中的固有非线性和未知时变外负载力进行处理和解耦.为了能够对早期故障进行有效检测,利用实际及观测系统数据,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补偿模型,可进一步削减剩余不确定因素对故障检测的影响,从而提高故障敏感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共同验证了这种模型-数据联合驱动故障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用于船舶舵机电液伺服系统及类似系统的在线早期故障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舵机 电液伺服 基于模型 数据驱动 早期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钛合金高速切削有限元建模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红兵 贾志欣 +2 位作者 刘刚 毕运波 董辉跃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2-987,共6页
为了正确模拟钛合金Ti6Al4V高速切削过程中锯齿状切屑形成的过程,深入研究有限元建模过程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本构关系、切屑分离准则、材料失效准则、切削热动态耗散与热传导等关键技术.结合实例,分别采用热力耦合分析和绝热分析... 为了正确模拟钛合金Ti6Al4V高速切削过程中锯齿状切屑形成的过程,深入研究有限元建模过程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本构关系、切屑分离准则、材料失效准则、切削热动态耗散与热传导等关键技术.结合实例,分别采用热力耦合分析和绝热分析对钛合金Ti6Al4V的加工过程进行正交切削有限元模拟.通过对2种模型获得的应力分布、温度分布、切削力曲线进行分析,以及将2种模型获得的锯齿状切屑与实际切屑形状进行对比,证明了绝热剪切是导致高速切削钛合金生成锯齿状切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 高速切削 有限元模拟 锯齿状切屑 绝热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智能投饵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胡利永 魏玉艳 +1 位作者 郑堤 陈俊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5,共6页
传统的投饵机大多采用定时定量的下料方式,投饵模式相对固定,投饵系统不能根据具体的养殖情况适时调整,近年来随着海洋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此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养殖要求。此外,由于传统投饵机未能感知养殖对象的摄食规律及习性等因素,... 传统的投饵机大多采用定时定量的下料方式,投饵模式相对固定,投饵系统不能根据具体的养殖情况适时调整,近年来随着海洋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此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养殖要求。此外,由于传统投饵机未能感知养殖对象的摄食规律及习性等因素,会造成饵料不必要的浪费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使研究高效智能化的投饵系统成为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任务。分析养殖对象在摄食过程中的摄食规律即聚集程度及饥饱程度等,从而决定投喂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利用机器视觉方法对投饵过程中拍摄的水面摄食图像进行分析,提取能够反映鱼群聚集规律的特征参数,同时分析提取出图像中有鱼部分以及鱼群摄食引起的水花部分作为特征区域,将特征区域的面积比率参数作为研究鱼群摄食规律的特征参数。根据参数特征绘制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直观地研究鱼群摄食规律的变化特点。根据曲线所反映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新的投饵量计算模型,并且根据摄食规律构建了一种智能化的投饵方法。对比实验研究表明,基于鱼群摄食规律研究的投饵方法使投饵过程更加符合鱼群的摄食需求,不仅节约了饵料和养殖成本,而且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投饵量 投饵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聚类椭圆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尧锋 王文 +2 位作者 卢科青 魏燕定 陈子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5-411,共7页
针对多个椭圆因重叠、遮挡、嵌套情况而存在检测效率与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界聚类的椭圆快速检测改进方法.该方法包括图像预处理、边界聚类、椭圆拟合和去伪过程.进行图像预处理,包括边界检测、细化边界和消除冗余等价边界列... 针对多个椭圆因重叠、遮挡、嵌套情况而存在检测效率与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界聚类的椭圆快速检测改进方法.该方法包括图像预处理、边界聚类、椭圆拟合和去伪过程.进行图像预处理,包括边界检测、细化边界和消除冗余等价边界列(EELs),去除多数非椭圆边界像素.开展边界聚类,通过边界像素连接、线段列提取和圆弧聚类,得到一系列候选椭圆弧和椭圆弧对.采用直接最小二乘方法拟合椭圆,并作去伪处理.利用椭圆的形态信息,调整算法步骤、优化阈值,提高算法效率,并通过实验评估算法性能.结果表明,边界聚类方法可准确、快速检测不同形态的椭圆,改进后用时可缩短14%~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检测 图像预处理 边界聚类 直接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实时决策的智能投饵系统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乔峰 郑堤 +1 位作者 胡利永 魏玉艳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8-533,共6页
随着海洋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投饵方式与设备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鱼群摄食具有一定的规律,实时判别鱼群摄食状态并用于控制投饵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机器视觉技术与嵌入式系统构建了实时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通过实时图像处理技术... 随着海洋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投饵方式与设备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鱼群摄食具有一定的规律,实时判别鱼群摄食状态并用于控制投饵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机器视觉技术与嵌入式系统构建了实时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通过实时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鱼群位置、数量特征值,得到了鱼群的摄食规律;建立了投饵机下料和抛料等执行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结合实时图像处理结果得到的鱼群摄食规律和投饵机的执行机构模型构建了智能投饵系统,并对投饵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基于机器视觉实时决策的智能投饵系统能按照鱼群生长需求进行投饵,可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残余饵料对水体的污染,节约养殖成本,提升鱼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智能投饵 实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处理对钛合金超精密切削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吴红兵 史云龙 +2 位作者 杜雪 熊瑞斌 石松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21,共4页
钛合金材料由于难加工性限制其在各种工业领域的应用。为了改善钛合金材料Ti6Al4V在超精密切削过程中的加工性能,采用电脉冲处理的方法对钛合金材料进行了处理。电脉冲处理改变了钛合金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经其处理后的钛合金材料弹性... 钛合金材料由于难加工性限制其在各种工业领域的应用。为了改善钛合金材料Ti6Al4V在超精密切削过程中的加工性能,采用电脉冲处理的方法对钛合金材料进行了处理。电脉冲处理改变了钛合金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经其处理后的钛合金材料弹性模量、硬度及塑性等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对电脉冲处理后的钛合金材料进行超精密切削实验,结果表明电脉冲处理能够降低钛合金超精密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同时还可以提高钛合金材料在超精密切削后的表面质量。研究结果证明了电脉冲处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改善钛合金加工性能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电脉冲处理 超精密切削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铣削工件表面粗糙度的预测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义强 闫国琛 +1 位作者 王晓军 邓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133,137,共4页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工件表面质量的重要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利用圆环面铣刀对模具钢NAK80进行了高速铣削试验,测量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将试验结果与人工智能中的BP神经网络结合,建立了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用于预测不...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工件表面质量的重要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利用圆环面铣刀对模具钢NAK80进行了高速铣削试验,测量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将试验结果与人工智能中的BP神经网络结合,建立了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用于预测不同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切削行距、刀具倾角时被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并通过MATLAB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了表面粗糙度预测软件。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及其封装后的软件可用于加工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铣削 表面粗糙度 预测 圆环面铣刀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金属片形变测试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楼应侯 朱文斌 +2 位作者 王贤成 胡宁波 王友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4,共4页
针对传统双金属片形变检测方法误差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形变测试系统。该系统基于"测位式"测试思想,利用非接触式激光位移传感器透过双层真空玻璃测量双金属片在不同温度下的形变量。系统以机械... 针对传统双金属片形变检测方法误差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形变测试系统。该系统基于"测位式"测试思想,利用非接触式激光位移传感器透过双层真空玻璃测量双金属片在不同温度下的形变量。系统以机械装置为基础,以计算机为上位机,并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搭建控制系统,对激光位移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显示、输出,从而精确地测试出双金属片的形变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各项控制功能均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位移传感器 双金属片 形变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变形回弹迭代补偿的收敛准则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瑞 王春鸽 +1 位作者 赵军 翟瑞雪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696-1703,共8页
针对板材平面变形过程中的回弹问题,基于迭代法建立了迭代补偿机制,给出了迭代参量收敛性的判定准则。对于简单应力状态下平板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的弹塑性变形过程,证明了参量轴向长度对迭代补偿机制具有收敛性。对于宽板V形自由弯曲工... 针对板材平面变形过程中的回弹问题,基于迭代法建立了迭代补偿机制,给出了迭代参量收敛性的判定准则。对于简单应力状态下平板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的弹塑性变形过程,证明了参量轴向长度对迭代补偿机制具有收敛性。对于宽板V形自由弯曲工艺,通过理论和实验验证了弯曲曲率和弯曲角的收敛性。进而,将迭代补偿机制应用于宽板自由弯曲工艺的回弹控制,对曲率和弯曲角分别进行了迭代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每次试验的回弹量,迭代补偿机制可以预测下一次补偿值,使弯曲工艺经过2~3次迭代,就获得了误差小于0.1%的目标曲率和误差小于0.5%的目标弯曲角,收敛速度很快。而且,对于同一材料的同一成形工艺,每次的补偿量只取决于回弹前后的迭代参量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弹控制 迭代补偿机制 收敛性 自由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通信和PLC的网箱自动投饵系统设计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惠娣 汪昌固 王贤成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0-523,共4页
研究了一套无线通信模块和PLC相结合的自动投饵控制系统。该系统上位机通过LabView 2011编写人机界面,经过NI OPC Servers实现硬件接口的转换;命令流经虚拟串口,通过电信运营商的CDMA网络,被CDMA通信模块接收并传输至PLC,从而实现对投... 研究了一套无线通信模块和PLC相结合的自动投饵控制系统。该系统上位机通过LabView 2011编写人机界面,经过NI OPC Servers实现硬件接口的转换;命令流经虚拟串口,通过电信运营商的CDMA网络,被CDMA通信模块接收并传输至PLC,从而实现对投饵直流电机等的控制,完成远程投饵。粒位仪和水下摄像头可将投料机内部的饵料量和鱼群的情况及时返回到用户界面。正常情况下,PLC处于运行状态时,内部的程序会根据每天的潮汐规律更改当天投喂的时刻,并根据设置时间实现自动投喂。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智能化程度高,能够实现深海网箱养殖的无人化、科学化和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可编程控制器(PLC) 自动投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膨胀率薄壁管复合内高压成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丽容 张池 +6 位作者 刘文 王春鸽 罗开臣 叶鑫宇 于艳东 林立 赵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2-59,共8页
针对大膨胀率空心薄壁件难加工、壁厚减薄严重和零件贴模不到位等问题,以某型号汽车消音器外管为研究对象,拟定了直接胀形和复合内高压成形两种加工工艺。基于数值模拟分析,对零件的成形过程进行研究,确定复合内高压成形为较优方案,并... 针对大膨胀率空心薄壁件难加工、壁厚减薄严重和零件贴模不到位等问题,以某型号汽车消音器外管为研究对象,拟定了直接胀形和复合内高压成形两种加工工艺。基于数值模拟分析,对零件的成形过程进行研究,确定复合内高压成形为较优方案,并分析了补料量、成形压力和加载路径对成形后管件质量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复合内高压成形试验,测量了零件截面的壁厚分布,并将其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均在补料量为12 mm、成形压力为90 MPa、加载路径为B时成形出合格零件,两者的壁厚分布整体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新工艺的可行性和数值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膨胀率 薄壁管 复合内高压 加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NX软件的FANUC系统车铣复合加工后处理器研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晓军 任衍涛 王金磊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0-583,共4页
计算机辅助编程中,不同CAD/CAM软件的后处理器是不同的。借助于UG后处理构造器,根据FANUC 18i系统极坐标编程和圆柱坐标编程原理,分别针对轴向端面加工和径向圆周加工两种工况,研制了两套适用于FANUC 18i系统的车铣复合加工后处理。为... 计算机辅助编程中,不同CAD/CAM软件的后处理器是不同的。借助于UG后处理构造器,根据FANUC 18i系统极坐标编程和圆柱坐标编程原理,分别针对轴向端面加工和径向圆周加工两种工况,研制了两套适用于FANUC 18i系统的车铣复合加工后处理。为了考证后处理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针对一中等复杂程度的车铣复合零件,在UG CAM环境下进行了前处理、计算机加工仿真和后处理,在Spinner PD型车铣机床上进行了铝合金切削实验。考证试验表明,针对FANUC系统开发的后处理器可靠性好,在轴向端面加工和径向圆周加工两种不同工况下能够无差错的进行NC代码转换,特别适合实际生产中复杂零件的计算机辅助编程,有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 车铣复合 软件可靠性 极坐标 圆柱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阀芯自动装配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智焕 王友林 +1 位作者 陈俊华 朱文斌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5-88,92,共5页
针对球阀阀芯自动装配过程中存在的装配柔性低、时常无法精确定位问题,设计一种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结合NI视觉模块的阀芯自动装配系统,将基于LabVIEW的视觉检测技术引入到工业自动化生产中。采用CCD相机捕捉零件图像,配合系统标定... 针对球阀阀芯自动装配过程中存在的装配柔性低、时常无法精确定位问题,设计一种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结合NI视觉模块的阀芯自动装配系统,将基于LabVIEW的视觉检测技术引入到工业自动化生产中。采用CCD相机捕捉零件图像,配合系统标定、小波阈值去噪、Canny边缘检测、模式匹配以及TCP/IP网络通信等技术,动态改变机器人装配动作。在搭建的实验台上进行在线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所采用的方法快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LABVIEW 小波阈值去噪 CANNY边缘检测 模板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应用力学”课程知识体系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德 王军 +2 位作者 计宏伟 郭彦峰 周建伟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39-42,共4页
"包装应用力学"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后续"运输包装""包装工艺学"等核心课程奠定力学基础理论。本文阐述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从知识领域、知识点、知识单元层面介绍了"包装应用力学&... "包装应用力学"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后续"运输包装""包装工艺学"等核心课程奠定力学基础理论。本文阐述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从知识领域、知识点、知识单元层面介绍了"包装应用力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并探讨实验教学的目的、原理、内容,为培养包装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工程 应用力学 知识领域 知识单元 知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形态学激光模具裂纹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伟杰 刘立君 张红兴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4,共6页
为了探究小功率激光模具自动修复技术,利用同轴视觉采集系统采集模具的裂纹图像,结合数字图像形态学细化处理识别裂纹位置信息,建立了数字图像处理流程,得到裂纹的轨迹信息,将裂纹轨迹信息矢量化后,经曲线拟合生成数控代码,导入到数控... 为了探究小功率激光模具自动修复技术,利用同轴视觉采集系统采集模具的裂纹图像,结合数字图像形态学细化处理识别裂纹位置信息,建立了数字图像处理流程,得到裂纹的轨迹信息,将裂纹轨迹信息矢量化后,经曲线拟合生成数控代码,导入到数控系统完成激光模具修复。裂纹图像经图像去噪增强、形态学细化等处理后,能够有效地得到裂纹中心线,将裂纹位图矢量化后转为DXF文件格式,通过CAM软件生成数控加工代码。结果表明,该方法加工精度达到0.0368mm,满足模具修复的精度要求;通过图像形态学细化处理技术可以实现激光模具自动修复。这对激光加工设备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模具修复 图像形态学处理 数控代码 UG NX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活塞连续工作原理的3D食品打印笔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金磊 王晓军 任衍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138,共3页
介绍一种基于活塞连续工作原理的3D打印笔的结构特点以及主要工作原理,并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与以往的3D打印笔相比,其打印材料由ABS等塑性材料变成如液态巧克力等液态材料,使得打印材料范围得到扩展,并且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有助于其... 介绍一种基于活塞连续工作原理的3D打印笔的结构特点以及主要工作原理,并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与以往的3D打印笔相比,其打印材料由ABS等塑性材料变成如液态巧克力等液态材料,使得打印材料范围得到扩展,并且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有助于其它3D打印笔的研发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笔 食品浆液 双工作模式 微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超精密切削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红兵 王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988-3992,共5页
以钛合金材料TC4的超精密切削加工机理为研究目的,采用有限元技术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钛合金材料超精密切削过程的正交切削有限元模型,深入介绍了有限元建模过程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等关键技术。采用建立的... 以钛合金材料TC4的超精密切削加工机理为研究目的,采用有限元技术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钛合金材料超精密切削过程的正交切削有限元模型,深入介绍了有限元建模过程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等关键技术。采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对钛合金的加工过程进行了正交切削有限元模拟。通过模拟获得了切屑形成过程、切削力曲线以及温度分布等结果。应用单点金刚石车床进行了钛合金TC4的超精密车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也得到了验证,可以进一步用来研究钛合金材料的切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超精密切削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