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外科新进展———微创外科在大动脉外科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26-329,共4页
关键词 血管外科 微创外科 大动脉疾病 人工血管 支架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切割闭合器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被引量:37
2
作者 洪德飞 郑雪咏 +3 位作者 严力锋 王钊 沈波 彭淑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免切割闭合器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0月,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道下端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 目的探讨免切割闭合器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0月,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道下端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其中18例免切割闭合器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切除脾脏,即处理脾蒂时逐支分离脾叶动静脉,边分离边用血管夹夹闭或用丝线结扎后离断血管,并用超声刀离断小网膜后,逐一将贲门周围曲张静脉直接用超声刀或可吸收夹夹闭后离断,将脾脏放入标本袋,拉出扩大的trocar孔外,剪碎后取出。结果18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80~320min,平均255min。术中出血量200~1600ml,平均450ml。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左膈下脓肿1例,B超引导穿刺治愈,轻度腹水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6~17d,平均7.5d。18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6.4月,术后20个月再出血1例,经胃镜下注射硬化剂治愈,余17例均无再出血。结论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可以避免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应用切割闭合器,不仅节省费用,而且在腹腔镜巨脾切除中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切除术 门奇断流术 门脉高压症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简易单孔器行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其龙 严加费 +5 位作者 吴迪 蔡小燕 潘宇 金巍巍 朱一平 牟一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简易单孔器行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SILS-TEP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病例来自2013年2~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采用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无菌手套和普通腹腔镜套管制成简易...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简易单孔器行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SILS-TEP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病例来自2013年2~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采用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无菌手套和普通腹腔镜套管制成简易单孔器,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对7例腹股沟疝患者行SILS-TEP术,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全部7例(9侧)腹股沟疝患者均行SILS-TEP术成功,中位手术时间90.0(70~125) min,中位出血量10.0(5.0~20.0) mL,中位住院天数2.0(2.0~4.0) d,术后患者疼痛轻微,无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3个月切口愈合佳,均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自制简易单孔器行SILS-TEP术初步经验显示安全可行,该方法能简化单孔手术器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易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腹股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梁霄 蔡秀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6-710,共5页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中的应用一直饱受争议。尽管如此,近年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断、分期,早期胆囊癌治疗以及腹腔镜意外胆囊癌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主要从上述三方面...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中的应用一直饱受争议。尽管如此,近年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断、分期,早期胆囊癌治疗以及腹腔镜意外胆囊癌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主要从上述三方面对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和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囊肿瘤/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悬吊法腹腔镜修补白线疝一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其龙 牟一平 +4 位作者 周育成 蔡小燕 李立波 胡耕远 泮丹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3-574,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1岁。上腹部可复性肿块20余年,近1年自觉肿块逐渐增大。查体:腹平软,上腹部正中(脐与剑突中点)可触及皮下肿块,质软伴轻压痛;肿块咳嗽或憋气时明显,按压回纳后可触及腹中线局部缺损,大小约3.0cm×1.0 cm。B超:...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1岁。上腹部可复性肿块20余年,近1年自觉肿块逐渐增大。查体:腹平软,上腹部正中(脐与剑突中点)可触及皮下肿块,质软伴轻压痛;肿块咳嗽或憋气时明显,按压回纳后可触及腹中线局部缺损,大小约3.0cm×1.0 cm。B超:双侧腹直肌间腹白线可见连续中断,宽约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腹部/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时肾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和细胞凋亡间的相关性及茶多酚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毛斐斐 王珏 +3 位作者 余小锋 朱有法 谢海洋 施邵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作用时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细胞凋亡间的相关性及茶多酚(TP)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CsA慢性肾毒性大鼠模型,分别用CsA溶剂vehicle(oliveoil)、TP、CsA与CsA+TP处理4周,观察肾功能与组...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作用时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细胞凋亡间的相关性及茶多酚(TP)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CsA慢性肾毒性大鼠模型,分别用CsA溶剂vehicle(oliveoil)、TP、CsA与CsA+TP处理4周,观察肾功能与组织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TGF-β1表达,TUNEL法检测肾细胞凋亡,检测凋亡相关酶caspase-3活性。结果:与CsA组相比,CsA与茶多酚联用组明显增加肾肌酐清除率(0.12±0.03vs0.22±0.02,P<0.05)和减轻肾小管细胞损伤(2.29±0.43vs1.42±0.26,P<0.05)与间质纤维化程度(2.82±0.20vs1.43±0.19,P<0.05),并明显减少肾小管及间质凋亡细胞数(19.3±4.6vs7.5±2.1,P<0.05)与肾组织TGF-β1表达(P<0.05),肾细胞凋亡数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r=0.89,P<0.05)与TGF-β1表达(r=0.85,P<0.05)间存在相关性。结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TGF-β1表达和肾细胞凋亡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茶多酚抑制CsA慢性肾毒性时肾组织TGF-β1表达和细胞凋亡,改善CsA诱导的肾功能与组织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菌素 茶多酚 肾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7
作者 蔡秀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6-651,共6页
自1991年Reich完成世界首例腹腔镜肝切除术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已成为治疗肝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术方式。笔者结合文献及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重点阐... 自1991年Reich完成世界首例腹腔镜肝切除术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已成为治疗肝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术方式。笔者结合文献及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重点阐述腹腔镜肝切除术适应证、手术技术、手术器械三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肝切除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8
作者 汪佳慧 高力 +3 位作者 寿金朵 蒋贤锋 张慕蕊 周卫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washout fluid thyroglobulin in fine-needle aspiration,FNA-Tg)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 目的:探讨术前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washout fluid thyroglobulin in fine-needle aspiration,FNA-Tg)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131例经病理证实为PTC且术前进行可疑淋巴结FNA及FNA-Tg测定的患者资料,以细针穿刺、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计算FNA-Tg最佳诊断阈值,比较各检测方法(FNA、FNA-Tg和FNA+FNA-Tg)的诊断效能。进一步分析淋巴结解剖学分区、相关实验室指标对FNA-Tg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FNA-Tg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295 ng/mL。两者联合法诊断效能最佳,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达96.4%和99.2%。FNA-Tg在诊断侧颈淋巴结转移准确性较好,血清甲状腺球蛋白(serum Tg,sTg)是FNA-Tg>1.295 ng/mL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为1.018。结论:FNA-Tg是术前诊断PTC淋巴结转移,尤其是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方法。1.295 ng/mL可以成为最佳诊断阈值的参考值之一,但sTg较高时,FNA-Tg的解读需要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