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彩虹快速增强期间辐射过程对动能和位能收支的影响
1
作者 张弛 李小凡 刘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2-2352,共11页
本研究通过中尺度WRF模式对2015年台风彩虹进行一系列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快速增强期间辐射对动能和位能收支的影响。研究发现,辐射对台风的对称旋转动能和对称位能都有明显影响,其中红外长波辐射主要增强了台风的对称旋转动能,太阳短波... 本研究通过中尺度WRF模式对2015年台风彩虹进行一系列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快速增强期间辐射对动能和位能收支的影响。研究发现,辐射对台风的对称旋转动能和对称位能都有明显影响,其中红外长波辐射主要增强了台风的对称旋转动能,太阳短波辐射则增强了对称位能。去除辐射的敏感性试验与仅考虑太阳短波辐射的敏感性试验表明红外长波辐射导致大气不稳定,使得对称位能向对称辐散动能的转化增强,并通过对称辐散动能向对称旋转动能的转换进一步增强了对称旋转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彩虹 太阳辐射 红外辐射 动能收支 位能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板模型的塔里木盆地北部新生代沉降模拟:对南天山隆升的启示
2
作者 陈昌锦 程晓敢 +4 位作者 林秀斌 李丰 田禾丰 屈梦雪 孙思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0-353,共14页
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影响下,天山造山带在新生代活化隆升,与其南缘相邻的塔里木盆地北部发生挠曲沉降并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该巨厚新生代地层和造山沉积地层为本文进一步探究南天山隆升过程提供了关键的沉积记录。本文采用... 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影响下,天山造山带在新生代活化隆升,与其南缘相邻的塔里木盆地北部发生挠曲沉降并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该巨厚新生代地层和造山沉积地层为本文进一步探究南天山隆升过程提供了关键的沉积记录。本文采用有限弹性板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盆地新生代不同时期基底沉降剖面分别进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盆地沉降受沉积负载和构造负载共同控制,66~<5.3 Ma期间沉积负载对盆地沉降的贡献量小于或等于构造负载的贡献量;约5.3 Ma至今沉积负载对盆地沉降的贡献量远大于构造负载。南天山构造负载变化速率表现为66~<26.3 Ma缓慢增长;26.3~<5.3 Ma南天山稳定增长;约5.3 Ma至今南天山造山带构造负载高度快速增长。基于对盆地沉降过程的分析,限制南天山新生代初始隆升时间为古近纪,其相对海拔高度从400 m增长到2 500 m;虽然在约5.3 Ma至今南天山相对海拔高度保持稳定,但构造负载高度仍在增加,这可能是盆地俯冲作用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造山带平均海拔高度的增长,进而导致南天山的侵蚀和隆升达到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塔里木盆地北部 有限弹性板模拟 沉降过程 初始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西海岸里奥-德雷盆地泥底辟平面地质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天奇 姚泽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9,260,共9页
位于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东缘的里奥-德雷盆地发育了大规模泥底辟,其活动时间和形成机理存在一定争议。基于对里奥-德雷盆地三维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和平面成图,对其中中新世Nguti构造层顶面的泥底辟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重新厘定。结果表... 位于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东缘的里奥-德雷盆地发育了大规模泥底辟,其活动时间和形成机理存在一定争议。基于对里奥-德雷盆地三维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和平面成图,对其中中新世Nguti构造层顶面的泥底辟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重新厘定。结果表明:(1)Nguti构造层顶面的泥底辟可分为北部隐伏区、中部刺穿区和南部刺穿区;(2)北部隐伏区的泥底辟形成于Nguti构造层沉积前,是受早期沉积作用控制的被动泥底辟;中部刺穿区的泥底辟形成于上新世S0构造层沉积前,是受重力构造作用控制的主动泥底辟;南部刺穿区的泥底辟形成于Nguti构造层沉积后,是受重力构造前缘逆冲断层控制的逆冲泥底辟;(3)泥底辟整体上为向南凸出的舌状体,分东、西两段,西段为北北西-北西走向,东段为北北东-北东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底辟 里奥-德雷盆地 尼日尔三角洲 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震旦系发现二叠纪基性岩床侵入事件 被引量:7
4
作者 吴鸿翔 黄伟康 +4 位作者 励音骐 林秀斌 陈汉林 程晓敢 章凤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69-1882,共14页
准确识别侵入岩和火山岩并厘定其形成时代是野外地质调查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们对认识区域岩浆事件序列和建立沉积地层年代格架具有重要的作用。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阿克苏地区以出露连续的新元古界和丰富多样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而成为备受前... 准确识别侵入岩和火山岩并厘定其形成时代是野外地质调查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们对认识区域岩浆事件序列和建立沉积地层年代格架具有重要的作用。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阿克苏地区以出露连续的新元古界和丰富多样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而成为备受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工作者关注的地区。本文通过遥感影像的识别、野外剖面地质调查和岩石学研究,发现塔里木西北缘阿克苏市西南部的震旦系中发育的基性岩具有典型的岩浆侵入特征,包括局部截切地层、包裹围岩块和内部结晶粗、边缘结晶细等特点。结合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发现该地区震旦系发育的基性岩浆岩并不全是震旦纪玄武岩,有相当一部分是早二叠世(ca.290Ma)侵入的辉绿岩岩床,其侵位年龄与塔里木二叠纪大规模溢流玄武岩的喷发时代接近,很可能是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期显著的岩浆热事件可能对该地区前寒武纪岩石重磁化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启示今后开展塔里木北缘震旦纪岩浆作用研究时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并加以仔细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地块 震旦系 基性岩床 二叠纪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盆地结构与马槽园群归属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路顺 汪泽成 +3 位作者 肖安成 胡安平 陈友智 王芊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1-304,共14页
扬子北缘的鄂西和渝东地区分布有2个关键的元古宇出露的大地构造单元,即西侧的神农架隆起与东侧的黄陵隆起。扬子板块北缘经历长期的沉积与变形改造,形成了现今的大巴山和川东冲断体系。本文利用沉积学与地球物理综合方法对该区元古宙... 扬子北缘的鄂西和渝东地区分布有2个关键的元古宇出露的大地构造单元,即西侧的神农架隆起与东侧的黄陵隆起。扬子板块北缘经历长期的沉积与变形改造,形成了现今的大巴山和川东冲断体系。本文利用沉积学与地球物理综合方法对该区元古宙深层盆地格架进行研究,通过对裂谷断裂边界与内部盆地结构的识别揭示出西侧的南充—竹山、东侧的忠县—宜昌裂谷带的展布形态,认为它们是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发育的裂谷体系,神农架隆起和黄陵隆起则为分隔2个古裂谷带的同期侧翼差异隆升地块。同时通过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对位于神农架南侧的年代长期有争议的马槽园群砾岩开展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利用其中的同沉积白云岩夹层和上覆层白云质角砾岩进行碳酸盐岩测年,获得(759.2±17.6)Ma和(566.8±13.8)Ma的年龄,证实了马槽园群为南华纪裂谷填充沉积,形成于忠县—宜昌裂谷西侧的斜坡沉积环境。由此建立了马槽园群沉积序列,结合裂谷带及隆起处的多条沉积剖面重建了扬子板块北部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沉积填充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北缘 马槽园群 新元古代 裂谷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