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程师学院”破零散、破壁垒、破同质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严建华 包刚 +2 位作者 薄拯 张朝阳 喻嘉乐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3,共7页
从全球变革中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挑战出发,阐述了浙江大学在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和提升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创新策略和实践成果。分析了浙江大学基于“工程师学院”破零散、破壁垒、破同质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范式,... 从全球变革中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挑战出发,阐述了浙江大学在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和提升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创新策略和实践成果。分析了浙江大学基于“工程师学院”破零散、破壁垒、破同质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范式,介绍了学校在创办实体化工程师学院、采用“项目制”培养模式、建设多基地大型工程创新与实训中心、开展全方位科教协同、产教融合育人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及取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改革 卓越工程师培养 工程师学院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项目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物联网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辰 魏兵 +2 位作者 王琳 史治国 贺诗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46,共4页
针对物联网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探索物联网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新模式。开展了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行业产业认知、物联网系统设计、工程综合应用创... 针对物联网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探索物联网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新模式。开展了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行业产业认知、物联网系统设计、工程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不断提升,获得多项竞赛成果,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物联网项目制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边协同的嵌入式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辰 黄崇文 +2 位作者 刘冬 杨照辉 史治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2,共7页
针对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视觉检测场景多样化、检测任务开发流程复杂、实验硬件设备选型困难、通用性不足、部署难度大,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对学生入门门槛高、教学成本较高等问题,结合云端与边端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针对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视觉检测场景多样化、检测任务开发流程复杂、实验硬件设备选型困难、通用性不足、部署难度大,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对学生入门门槛高、教学成本较高等问题,结合云端与边端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云边协同的嵌入式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由以下核心模块组成:自主研发的支持多种协议与多传感器接口的边缘端数据采集板、一站式低代码深度学习算法开发平台,以及云边协同一体化的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算法实验平台。实验教学结果表明:该云边协同实验教学系统能够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支持多种常用的轻量化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开发和部署,满足嵌入式场景下的目标检测要求,同时适应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人工智能实验教学与科研中的多样化需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协同 嵌入式人工智能 物联网 目标检测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下的集成电路制造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试验设计”为例
4
作者 刘冬 朱辰 +2 位作者 杨斯元 高大为 程然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197,共6页
针对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专业实践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实践平台缺乏、企业参与不足、重专业轻工程等问题,本研究依托我校特色的2.54 cm(12 in)55 nm CMOS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成套工艺技术研发平台资源,探索了产教融合的集成电路制造卓越... 针对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专业实践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实践平台缺乏、企业参与不足、重专业轻工程等问题,本研究依托我校特色的2.54 cm(12 in)55 nm CMOS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成套工艺技术研发平台资源,探索了产教融合的集成电路制造卓越工程师队伍实践教学模式。围绕集成电路制造大生产成套工艺开发工程需求,校企协同设计多学科交叉、紧密衔接产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试验设计”为例,详细论述了该模式下的实践课程建设背景、内容设计、实施过程与成效。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明显改善了集成电路制造专业研究生产业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强化了学生对集成电路制造的实践认知与工程核心技能;同时,提升了我校12 in CMOS成套工艺平台的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是贯彻实施我国集成电路领域人才、教育、科技一体化发展的有力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培养 产教融合 试验设计 核心工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障涂层的高温氧化及水氧腐蚀行为研究
5
作者 乔立捷 袁帅 +3 位作者 孟一凡 邱质彬 薛召露 张振亚 《材料导报》 2025年第22期176-181,共6页
热障涂层主要应用在燃气轮机透平叶片、火焰筒、过渡段等高温热端部件的表面,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有效地提高热端结构部件服役温度和延长服役寿命。随着氢燃料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热障涂层在高温水氧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受到了广泛的关... 热障涂层主要应用在燃气轮机透平叶片、火焰筒、过渡段等高温热端部件的表面,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有效地提高热端结构部件服役温度和延长服役寿命。随着氢燃料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热障涂层在高温水氧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工作分别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和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了CoNiCrAlY粘结层,然后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在CoNiCrAlY粘结层表面制备了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YSZ)顶层,获得了两种YSZ/CoNiCrAlY热障涂层体系,分别研究了热障涂层体系在室温至1 100℃的热循环氧化和在1 100℃的水氧腐蚀行为,利用XRD和SEM等表征了两种YSZ/CoNiCrAlY热障涂层体系的相结构演变和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的CoNiCrAlY粘结层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和较大的应力应变容限,可延长YSZ/CoNiCrAlY热障涂层体系的热循环氧化寿命。YSZ在1 100℃水氧腐蚀环境中未发生相变,两种YSZ/CoNiCrAlY热障涂层体系腐蚀200 h后均未脱落,具有良好的耐水氧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热循环氧化 水氧腐蚀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