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斯多亚主义的治疗性哲学和自我的观念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章雪富
-
机构
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90,38,共7页
-
文摘
本文分析了斯多亚主义哲学的伦理学本质,指出希腊化哲学的实践理性特征。具体地说,它表现为对于人的疾病(激情支配下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诊断,通过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斯多亚主义透过把哲学还原为自我的操练,为现代性视野下的个体性生存了古典思想的根源。
-
关键词
治疗
疾病
激情
自我
-
分类号
B502.3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实践维度
被引量:7
- 2
-
-
作者
王俊
-
机构
浙江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7,共9页
-
文摘
胡塞尔现象学不仅是一种纯粹理论形态,而且包含了深刻的实践动机和伦理意涵。他对自然科学的批判和生活世界构想,对沉思概念的实践含义的揭示,对交互主体性与爱的共同体、发生现象学与伦理规范性以及文化与跨文化的现象学分析,这些哲学构想均指向人类实践维度,体现了现象学哲学中所蕴含的伦理实践和生活哲学维度。
-
关键词
批判
沉思
交互主体性
发生现象学
规范性
跨文化
-
分类号
B516.5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尼采的悲剧世界观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林志猛
-
机构
浙江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6-173,共8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晨光计划"(15CG25)资助
-
文摘
尼采认为,古希腊悲剧是日神艺术与酒神艺术的融合。日神艺术代表适度、自知和节制,彰显出"个体化原理";酒神艺术则表征过度、野蛮和痛苦,让人在陶醉中遗忘自身,回归自然的统一性。但尼采更注重酒神精神,试图用狄俄尼索斯代表的"悲剧世界观"对抗苏格拉底的"理论世界观"。悲剧艺术能带来形而上的慰藉,揭示存在者之存在并为之立法。尼采将酒神狄俄尼索斯视为新哲人:既充分肯定这个生成变化和受苦的世界,又在这种肯定中提升生命和人内在的高贵性,给人带来形而上的或新哲学意义上的精神安慰。
-
关键词
尼采
《悲剧的诞生》
悲剧世界观
日神艺术
酒神艺术
-
分类号
I106.3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柏拉图论习俗正义与自然正义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林志猛
-
机构
浙江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130,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柏拉图法哲学思想研究"(15FZX027)
-
文摘
柏拉图的《理想国》呈现了正义的种种限度和悖论。"习俗正义"仅从法律分配、损敌扶友、强者利益等政治性视角来理解正义,而真正的正义应是"自然正义",不仅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分配对其灵魂好的东西,而且要处理好整个政治共同体的利益。但自然正义能否实现正是哲人王的悖论所在。柏拉图彰显正义的诸多难题,既是为提防政治理想主义,又是为避免彻底的政治现实主义。
-
关键词
柏拉图
习俗正义
自然正义
技艺
自然
-
分类号
B502.23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大人先生传》:阮籍矛盾、苦闷一生的写照
被引量:7
- 5
-
-
作者
李琦峰
何善蒙
-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浙江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0-84,共5页
-
文摘
在写于其晚年的《大人先生传》一文中,阮籍描绘了"士君子"、"隐士"、"薪者"和"大人先生"等四种人格意象。对于这四种意象所代表的意义,历来有颇多的解释,比如,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这四种意象,很有可能是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四种观点。但笔者以为,作为其晚年的作品,阮籍在这里所做的,极有可能是对其一生的回顾、总结。"士君子"、"隐士"、"薪者"三者则是代表了阮籍一生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大人先生"则是阮籍的精神归宿所在。而矛盾和苦闷之情,则充满着阮籍的一生,成为他一生的基调。
-
关键词
阮籍
矛盾
苦闷
现实压力
精神境界
-
Keywords
Ruanji,Conflict,Depression,the Pressure of Real Society,Spiritual State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