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桑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主要功能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潘剑用 汪志平 +6 位作者 党江波 谢彦广 董丹丹 邵斌 王景梅 蓝瑾瑾 陈子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4-759,778,共7页
利用体外清除自由基评价技术,测定并比较了夏桑叶与冬桑叶对3种氧中心自由基.OH、O 2-.和1O2的清除活性。结果显示,夏桑叶对.OH和O 2-.的清除活性与冬桑叶相近,而且清除1O2能力较冬桑叶的高61%,提示夏桑叶也是一种极具研发应用前景的纯... 利用体外清除自由基评价技术,测定并比较了夏桑叶与冬桑叶对3种氧中心自由基.OH、O 2-.和1O2的清除活性。结果显示,夏桑叶对.OH和O 2-.的清除活性与冬桑叶相近,而且清除1O2能力较冬桑叶的高61%,提示夏桑叶也是一种极具研发应用前景的纯天然医药保健资源。进一步分别用干叶热水提取法、鲜叶热水提取法和鲜叶温水提取法制得上、中、下部位夏桑叶的9种提取液,并分别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以及多酚、黄酮、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夏桑叶提取液对3种氧中心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其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多糖含量仅与1O2的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而蛋白质则几乎不具自由基清除能力;夏桑叶中起抗氧化等作用的依然是多酚和黄酮这2类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叶位与提取工艺对夏桑叶提取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主要成分含量均有影响;夏桑叶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生产,以上部叶和中部叶为原料,且采用干叶热水提取法为佳,当提取车间离桑园较近时,也可以中部鲜叶为主要原料直接用鲜叶热水提取法,而上、下部鲜叶是否被选用则视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桑叶 抗氧化 叶位 提取工艺 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对象拔蚌品质影响的异同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晶晶 张成金 +1 位作者 汪海燕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9,共7页
为探明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对象拔蚌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影响的异同性,采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0、2.1、3.9、6.1、8.0 k Gy)和γ射线(0、2.1、4.2、6.3、8.4 k Gy)辐照真空包装象拔蚌,对其贮藏期内营养成分、p H值、生物胺、菌落总数进行测... 为探明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对象拔蚌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影响的异同性,采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0、2.1、3.9、6.1、8.0 k Gy)和γ射线(0、2.1、4.2、6.3、8.4 k Gy)辐照真空包装象拔蚌,对其贮藏期内营养成分、p H值、生物胺、菌落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利用一定剂量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均能有效降低象拔蚌的菌落总数,在12 d贮藏期内,2种辐照处理之间菌落总数随辐照剂量的变化趋势以及随贮藏天数的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其中γ射线的D10=3.2 k Gy,电子束的D10=3.1 k Gy;较之对照,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对象拔蚌蛋白质、灰分、脂肪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电子束辐照处理组的p H值在贮藏期内维持在6.80~6.94,而γ射线辐照处理组的p H值维持在6.68~6.92,较之对照组,2种射线辐照处理均可抑制贮藏期内象拔蚌p H值的下降;辐照处理组能够抑制生物胺总量的增长,但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处理之间,象拔蚌生物胺总量随辐照剂量的变化趋势以及随贮藏天数的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别。由此可知,电子束与γ射线辐照均具有应用于象拔蚌鲜食食品加工的潜力,这为辐照应用于象拔蚌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拔蚌 辐照 Γ射线 电子束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球菌属类胡萝卜素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飞 封琼 +3 位作者 刘程智 林琳 田兵 华跃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0-905,共6页
从不同种奇球菌属(Deinococci)细菌中分离提取类胡萝卜素,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提取物的组成和性质。通过DPPH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试验,比较了不同菌种来源的类胡萝卜素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D.radiopugnans和D.radiodur... 从不同种奇球菌属(Deinococci)细菌中分离提取类胡萝卜素,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提取物的组成和性质。通过DPPH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试验,比较了不同菌种来源的类胡萝卜素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D.radiopugnans和D.radiodurans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强,在浓度为0.6μ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达到46%左右;D.radiopugnans提取物的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在浓度为3μg/ml时清除率达到42.99%。同时,采取体外蛋白质氧化抑制试验和脂类氧化抑制能力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提取物对大分子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D.radiopugnans和D.radiodurans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生物大分子氧化防护功能。以上研究为从具有极端环境适应能力的奇球菌属筛选抗氧化活性类胡萝卜素,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球菌属 类胡萝卜素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联苯微生物降解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蔡志强 叶庆富 +2 位作者 汪海燕 韩爱良 王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5-198,207,共5页
综述了当前国际上多氯联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PCBs的厌氧和好氧代谢途径及机制。
关键词 多氯联苯 生物降解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辐射奇球菌极性脂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封琼 田兵 华跃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97-1902,1902+1900-1901,共6页
耐辐射奇球菌对辐射、干燥、氧化剂等极端条件具有极强的抵抗能力,其特有的脂类之一是极性磷酸糖脂,磷酸糖脂含有烷基胺取代基团,烷基胺由脂肪酸衍生而来。脂类的组成特征是奇球菌属的分类标准之一。本文概述了耐辐射奇球菌的主要特征,... 耐辐射奇球菌对辐射、干燥、氧化剂等极端条件具有极强的抵抗能力,其特有的脂类之一是极性磷酸糖脂,磷酸糖脂含有烷基胺取代基团,烷基胺由脂肪酸衍生而来。脂类的组成特征是奇球菌属的分类标准之一。本文概述了耐辐射奇球菌的主要特征,介绍了已发现的特种极性脂类、分类学意义,以及特种脂类与其抗性机制可能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耐辐射奇球菌特种脂类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辐射奇球菌属 极性脂类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因素对芹菜CEL Ⅰ核酸酶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崔海瑞 李春楠 +1 位作者 孙洁 崔碧珺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1-595,共5页
为有效提取芹菜CEL Ⅰ核酸酶和进一步利用它建立点突变检测技术,分析了品种、器官、发育时期和提取液pH值对其提取量的影响,并以含有单个错配的DNA异质双链为底物鉴定其对错配切割的酶学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芹菜品种和器官间CEL Ⅰ提取... 为有效提取芹菜CEL Ⅰ核酸酶和进一步利用它建立点突变检测技术,分析了品种、器官、发育时期和提取液pH值对其提取量的影响,并以含有单个错配的DNA异质双链为底物鉴定其对错配切割的酶学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芹菜品种和器官间CEL Ⅰ提取量的差异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在比较的3个不同品种(雪白、文图拉和泰国黄心芹)中,以品种泰国黄心芹的CEL Ⅰ提取量最高;而在测定的3种不同器官中,叶片的CEL Ⅰ提取量远远高于茎秆和根;以上海黄心芹为材料比较发育时期对提取量的影响表明,生殖生长期的CEL Ⅰ提取量明显高于营养生长期;缓冲液pH值对CEL Ⅰ提取量也有重要影响,pH 7.5缓冲液的CEL Ⅰ核酸酶提取量高于pH 5.5和pH 9.5;酶学活性鉴定显示,CEL Ⅰ核酸酶粗提物能有效地识别和切割DNA异质双链中的碱基错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CEL Ⅰ核酸酶 品种 器官 发育时期 提取液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类病斑突变系的培育与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芦海平 张华丽 +3 位作者 富昊伟 李友发 崔海瑞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7-1044,共8页
利用γ射线辐照水稻品种嘉浙B的种子,从处理后代中获得了稳定的类病斑突变体嘉浙DB。为了阐明该突变体性状形成的遗传和生物学基础,开展了突变基因定位和类病斑特征及叶绿体相关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嘉浙DB是一种典型的Sekiguchi类病... 利用γ射线辐照水稻品种嘉浙B的种子,从处理后代中获得了稳定的类病斑突变体嘉浙DB。为了阐明该突变体性状形成的遗传和生物学基础,开展了突变基因定位和类病斑特征及叶绿体相关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嘉浙DB是一种典型的Sekiguchi类病斑突变体,在无病原菌侵染和外界胁迫的情况下,叶片上可自发形成棕黄色病斑,病斑的面积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扩大;在病斑扩展阶段,突变体叶片细胞中叶绿体结构紊乱,提早降解,光合作用效率显著下降;嘉浙DB的类病斑性状属隐性性状,很可能受LOC_Os12g16720的1个突变等位基因控制,其第1 425位核苷酸G缺失可导致移码突变从而编码一个截断的蛋白;突变体中清除活性氧的4个叶绿体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基因转录水平在白天光合作用下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而在夜间则无显著差异。叶绿体的结构紊乱及细胞内的高活性氧含量可能是引发突变体叶片细胞凋亡的原因。本研究为从叶绿体的角度阐述Sekiguchi类病斑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病斑突变体 Sekiguchi 叶绿体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协同γ射线辐照对冷鲜猪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晶晶 徐超 +2 位作者 杨题隆 刘训悦 丁兴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0-227,共8页
为探明壳聚糖复合辐照技术对冷鲜猪肉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的60 Coγ射线(0、3、5和7kGy)辐照经0%、1%和1.5%壳聚糖溶液处理的真空包装冷鲜猪肉,定时测定处理后冷鲜猪肉的含水量与pH值的变化;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冷鲜肉的菌落总数;... 为探明壳聚糖复合辐照技术对冷鲜猪肉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的60 Coγ射线(0、3、5和7kGy)辐照经0%、1%和1.5%壳聚糖溶液处理的真空包装冷鲜猪肉,定时测定处理后冷鲜猪肉的含水量与pH值的变化;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冷鲜肉的菌落总数;研究冷鲜肉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分析在贮藏过程中冷鲜肉的氧化程度,通过色度测定比较冷鲜肉在直观视觉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冷鲜肉在贮藏期内整体含水量在69.88%-75.22%之间波动,pH值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壳聚糖溶液和辐照处理在抑制pH值上升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在菌落总数方面,随着辐照剂量和壳聚糖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冷鲜肉中的菌落总数呈下降趋势,且壳聚糖协同γ射线辐照处理组比单独γ射线辐照处理组和单独壳聚糖溶液处理组在控制菌落总数方面更具优势;在低剂量时,经壳聚糖溶液处理组的TBA值低于未经壳聚糖溶液处理组;在色泽方面,0d时所有辐照处理组a*值高于未经辐照处理组,未经辐照处理组的b*值高于所有辐照处理组,0d时a*值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b*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所有处理组均有增加的趋势,经壳聚糖溶液处理组与未经壳聚糖处理组的a*和b*值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别。综上所述,与单独壳聚糖溶液和单独辐照处理相比,壳聚糖协同辐照处理组在控制含水量、色泽和脂肪氧化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在控制pH值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在抑菌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辐照 冷鲜猪肉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多糖小球藻新品系选育及其对南美白对虾的促生长和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邵斌 汪志平 +5 位作者 刘新颖 于金鑫 蓝瑾瑾 王景梅 马丽芳 陈子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小球藻是当前全球研究与应用规模仅次于螺旋藻的经济微藻,多糖为其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针对现有小球藻品种的多糖含量普遍偏低这一关键生产技术难题,本文以12株小球藻中水溶性多糖含量最高的椭圆小球藻Chl-ZN5为出发品系,先经700Gy的60... 小球藻是当前全球研究与应用规模仅次于螺旋藻的经济微藻,多糖为其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针对现有小球藻品种的多糖含量普遍偏低这一关键生产技术难题,本文以12株小球藻中水溶性多糖含量最高的椭圆小球藻Chl-ZN5为出发品系,先经700Gy的60 Coγ-射线辐照,再用0.2%的EMS处理4h后,转接到固体培养基上,并用3kGy的60Coγ-射线辐照为压力进行筛选,得到1株高产多糖突变体Chl-ZN5-M2,其水溶性多糖含量和产率分别达25.3%和4.4mg.L-1.d-1,比Chl-ZN5的分别高70.9%和76%,而且在工厂化培植中性能稳定。在南美白对虾日粮中添加0.2%的Chl-ZN5-M2藻粉,能显著改善南美白对虾的免疫活性及相关生化指标,并使生长速率与成活率分别提升26.1%和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高产多糖 诱变育种 新品系 南美白对虾 促生长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SSR和RAPD标记检测油菜(Brassica napus)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媛媛 俞咪娜 +3 位作者 李小白 徐攀峰 崔海瑞 张明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1-616,660,共7页
亲本选配是杂种优势利用中强优势组合配制的关键环节,遗传距离决定优势强弱。本文采用EST—SSR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甘蓝型油菜4份不育系、3份保持系、10份恢复系和11份常规品种共35个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 亲本选配是杂种优势利用中强优势组合配制的关键环节,遗传距离决定优势强弱。本文采用EST—SSR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甘蓝型油菜4份不育系、3份保持系、10份恢复系和11份常规品种共35个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到399个等位位点,其中130个等位变异,占总检测位点的32.57%。NTSYS软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5份材料遗传距离范围为0.0280~0.2801,在遗传距离(GD)0.1401下分为6类,3个不育系Ogu、Polima和陕2A聚在第V类,Xin1 CMS(新1号不育系)遗传距离较远;不育系之间的遗传差异比不育系与保持系、恢复系及常规品种之间小,基本反映了品种(系)的遗传基础和系谱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EST-SSR RAPD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14)CO_3^(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桂莲 史建君 陈晖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14CO3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及其在水稻田中的行为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水稻根系和浸于水中的茎杆下部吸收的14CO32-离子会向上部组织输送并形成积累趋势;在上部组织中,叶和茎杆上部的14C比活度随时间呈逐渐上... 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14CO3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及其在水稻田中的行为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水稻根系和浸于水中的茎杆下部吸收的14CO32-离子会向上部组织输送并形成积累趋势;在上部组织中,叶和茎杆上部的14C比活度随时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穗中的比活度于14d达最大值(271.9Bq/g)后又呈下降趋势;茎杆下部由于直接浸于水中,表现出对14CO32-离子的快速吸收、吸附,此后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根部表现出上升过程迟后于茎杆下部,其14C比活度也低于茎杆下部。上部组织(穗、叶和茎杆上部)中14C的百分含量随时间上升,而下部组织(茎杆下部和根)则相反,至试验后期(21~35d),其百分含量基本持平(约各占50%),14C从下部组织向上部组织输送的特征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O3^2- 水稻 吸收 积累 积累动态 水稻田 同位素示踪技术 ^14C 上升过程 百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中非编码RNA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仲中 王梁燕 +2 位作者 林军 田兵 华跃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3-387,共5页
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对电离辐射、紫外线以及强氧化剂等方面具有惊人的抗性。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参与转录调控、RNA的加工与修饰、mRNA的转录、蛋白质的运输与稳定性调节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对电离辐射、紫外线以及强氧化剂等方面具有惊人的抗性。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参与转录调控、RNA的加工与修饰、mRNA的转录、蛋白质的运输与稳定性调节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本文通过概率上下文无关算法(Stochastic ContextFree Grammar,SCFG),对耐辐射奇球菌R1菌株的基因间序列进行相似二级结构预测,结果发现,在耐辐射奇球菌R1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存在28个非编码RNA家族。其中IRE家族成员最多,其次是Histone3、tRNA和SECIS家族。所发现的DicF与ctRNA_pGA1t、mRNA等家族成员为细菌所特有。与其他生物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可以用这些非编码RNA来研究耐辐射奇球菌的生物学功能,并为进一步研究其DNA损伤与修复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辐射奇球菌 非编码RNA RNA 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壳聚糖对辣椒抗性酶及生长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超 沈凯 +1 位作者 邵路亭 丁兴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7-503,共7页
为研究辐照壳聚糖对辣椒抗性酶的影响及其生长调节作用,采用不同剂量的60 Coγ线对壳聚糖进行辐照改性,并用凝胶色谱法测定改性后的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辣椒种子在辐照壳聚糖溶液中浸泡催芽后测定发芽率,移栽种植按设定时间喷施壳聚糖... 为研究辐照壳聚糖对辣椒抗性酶的影响及其生长调节作用,采用不同剂量的60 Coγ线对壳聚糖进行辐照改性,并用凝胶色谱法测定改性后的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辣椒种子在辐照壳聚糖溶液中浸泡催芽后测定发芽率,移栽种植按设定时间喷施壳聚糖溶液后测定辣椒植株叶片和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辐照壳聚糖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与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均显著变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得均匀.辐照壳聚糖在质量浓度低于100mg/L时对辣椒发芽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200mg/L时发芽率比对照组提高14.29%.辐照剂量及质量浓度对3种酶均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辐照剂量及质量浓度的壳聚糖对酶的影响程度不同.随辐照剂量的增大酶活性逐渐升高,但质量浓度的升高却导致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最佳条件下对SOD酶、POD酶和PAL酶的促进作用分别达到43.17%、55.56%和60.00%.随着壳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辣椒果实质量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不同剂量条件下均在100mg/L时具有最大的单粒果实质量.辐照壳聚糖对辣椒植株内酶的影响具有累计效应,最终影响到辣椒果实的质量.可以确定壳聚糖经辐照后作为激发因子能明显调节植物体内的抗逆能力与防御能力,提高辣椒植株中的抗氧化酶活性,改变细胞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进而调节辣椒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辣椒 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子及施药量对土壤中唑菌酯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训悦 丁兴成 +1 位作者 徐向红 陈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8-351,368,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土壤pH、温度、含水量及施药量对新型杀菌剂唑菌酯(E-2-(2-((3-(4-氯苯基)-1-甲基-1H-吡唑-5-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在土壤中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d的培养时间内,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唑菌酯...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土壤pH、温度、含水量及施药量对新型杀菌剂唑菌酯(E-2-(2-((3-(4-氯苯基)-1-甲基-1H-吡唑-5-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在土壤中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d的培养时间内,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唑菌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到60%田间最大持水量时,其残留达最低,为1.81μg/g,而在淹水环境中其残留量增加。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唑菌酯的残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4℃时的残留达最大(3.86μg/g)。土壤pH对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具有明显影响,在中性和弱碱性土壤中均具有相对较低的残留。在1~10μg/g施药量时,唑菌酯在土壤中的残留比例随其施药量的增加而少量降低,在药剂浓度为20μg/g时,土壤中唑菌酯的残留率为4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唑菌酯 土壤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DNA错配修复缺陷及其对诱变育种的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海瑞 宋悦 +3 位作者 袁兵 赵海军 富昊伟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06-1614,共9页
DNA错配修复(MMR)是DNA损伤修复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司职于DNA合成、遗传重组及损伤过程中新发生的单个及少数碱基的缺失、插入及错配的修复,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DNA复制保真度至关重要。原核生物的MMR系统主要由MutS、MutH和MutL组成... DNA错配修复(MMR)是DNA损伤修复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司职于DNA合成、遗传重组及损伤过程中新发生的单个及少数碱基的缺失、插入及错配的修复,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DNA复制保真度至关重要。原核生物的MMR系统主要由MutS、MutH和MutL组成,在高等植物中也鉴定出MutS和MutL的同源物,但未发现MutH。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植物DNA错配修复及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植物MMR功能缺陷产生的途径及其对植物诱变育种的意义,为进一步利用MMR缺陷突变体进行植物诱发突变与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错配修复 功能缺陷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LI粗提物用于点突变检测的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海瑞 李春楠 +1 位作者 吴殿星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文以含有单个错配的DNA异质双链为底物鉴定芹菜CEL I粗提物的错配切割酶学活性,并对影响其切割错配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以CEL I粗提物为基础的点突变酶学检测技术。结果表明:自制的CEL I粗提物能有效识别和切割DNA异质双链中碱基... 本文以含有单个错配的DNA异质双链为底物鉴定芹菜CEL I粗提物的错配切割酶学活性,并对影响其切割错配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以CEL I粗提物为基础的点突变酶学检测技术。结果表明:自制的CEL I粗提物能有效识别和切割DNA异质双链中碱基错配。当异质双链DNA量恒定时,在一定的范围内CEL I粗提物用量对错配切割效果的影响不明显,由PCR产物形成的12μl异质双链DNA可用蛋白质总量约900ng的CEL I粗提物进行有效切割。常规PCR缓冲液与已报道的CEL I缓冲液的效果基本相近,实际工作中可选用PCR缓冲液作CEL I酶切反应液;缓冲液pH值对错配切割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适宜pH约近中性(6.5~7.5)。Zn2+对错配切割具有促进作用,但不是必需的,最适浓度为0.25mmol/L。CEL I粗提物切割错配的反应时间以42℃下酶切20min为宜。比较试验显示,本研究建立技术的点突变检测效果与Transgenomic公司试剂盒SurveyorTM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I粗提物 切割活性 条件优化 突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突变的酶学检测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继业 崔海瑞 +1 位作者 吴殿星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7-313,共7页
研究点突变有助于深入认识高等生物的遗传特性、解释个体的表型差异、揭示基因和蛋白质的正常功能、变异的成因以及不同个体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对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建立分子标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概述点突变常用的非酶学检测... 研究点突变有助于深入认识高等生物的遗传特性、解释个体的表型差异、揭示基因和蛋白质的正常功能、变异的成因以及不同个体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对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建立分子标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概述点突变常用的非酶学检测技术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不同酶学检测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影响点突变酶学检测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突变 检测技术 酶学检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爱良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6-651,共6页
本文对目前国内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过程中有关示踪剂选择、引入量估算、示踪剂引入方法、放射性样品预处理以及放射性测量方法(尤其是液体闪烁测量)中所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简要剖析,以期对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研究的人员有所助益。
关键词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叶突变体黄玉B的碳代谢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海瑞 袁兵 +3 位作者 王伟博 舒庆尧 汪庆 冯都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84-1488,共5页
以黄叶突变体黄玉B及其野生型亲本龙特甫B为材料,对光合色素与可溶性糖含量、RuBP羧化酶(RuBPCase)、蔗糖合成酶(SS)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干物质及有机碳积累量等碳代谢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与龙特甫B相比,黄玉B叶片光合色素含... 以黄叶突变体黄玉B及其野生型亲本龙特甫B为材料,对光合色素与可溶性糖含量、RuBP羧化酶(RuBPCase)、蔗糖合成酶(SS)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干物质及有机碳积累量等碳代谢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与龙特甫B相比,黄玉B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下降,但Chla/b和Car/Chl值显著增高。在分蘖期,黄玉B叶片可溶性糖含量、RuBPCase、SS和SPS活性显著高于龙特甫B,而在开花期均显著降低;开花前黄玉B单株有机碳积累量和干重均显著高于龙特甫B,但开花后则显著低于龙特甫B。这些结果说明黄玉B的碳代谢具有开花前旺盛而开花后缓慢的特性,很大程度上不同于龙特甫B。本研究揭示了黄玉B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表现的碳代谢成因,为其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叶突变体 生理指标 碳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硫转运蛋白基因OsST的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雪艳 潘露琪 +2 位作者 楼依哲 葛颖慧 赵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190-10191,10332,共3页
[目的]构建水稻硫酸根转运基因OsST与YFP黄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对OsST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方法]从水稻叶片的cDNA中克隆OsST基因ORF全长,测序验证后连入pA7-YFP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将融合载体转入洋葱上表皮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 [目的]构建水稻硫酸根转运基因OsST与YFP黄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对OsST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方法]从水稻叶片的cDNA中克隆OsST基因ORF全长,测序验证后连入pA7-YFP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将融合载体转入洋葱上表皮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荧光发光部位。[结果]OsST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核膜上。[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硫转运蛋白的功能及硫酸根运输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转运蛋白 亚细胞定位 黄色荧光蛋白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