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颖 王宇霆 周海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1-823,共3页
胸部外科手术常伴随术后疼痛,不仅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延长术后恢复时间。目前常用的胸部区域阻滞镇痛技术各有其局限性[1],近年来一种新颖的胸部神经阻滞技术一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 胸部外科手术常伴随术后疼痛,不仅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延长术后恢复时间。目前常用的胸部区域阻滞镇痛技术各有其局限性[1],近年来一种新颖的胸部神经阻滞技术一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安全易实行且镇痛效果完善,主要被用于管理前外侧胸壁的疼痛。本文就SAPB的应用解剖、超声引导下不同胸科手术SAPB的入路和方法及其临床效果评价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临床效果评价 胸部外科手术 超声引导下 术后肺部并发症 镇痛效果 术后疼痛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气腹期间眼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余亮 周大春 +1 位作者 刘洋 高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气腹期间眼内压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8):低剂量芬太尼组(F1组)、高剂量芬太尼组(F2组)、低剂量瑞芬太尼组(R1组)、中剂量瑞芬太尼组(R2组...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气腹期间眼内压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8):低剂量芬太尼组(F1组)、高剂量芬太尼组(F2组)、低剂量瑞芬太尼组(R1组)、中剂量瑞芬太尼组(R2组)、高剂量瑞芬太尼组(R3组)。腹腔镜手术人工气腹前即刻F1和F2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4μg/kg,R1组、R2组和R3组静脉注射负荷剂量1μg/kg瑞芬太尼后微泵以0.1、0.2和0.4μg·kg-1·min-1速度持续输注。记录气腹前即刻(T0)、气腹和头低脚高位后10(T1)、30(T2)、60(T3)、90 min(T4)、结束气腹和恢复平卧位后10 min(T5)时的眼内压(IO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各组术毕拔管时间。结果:与T0比较,F1、F2和R1组T1~T5时IOP显著增高(P<0.01),F1组T1~T4、R1组T1~T5时MAP明显升高(P<0.01),F2、R3组T1~T5时HR明显降低(P<0.01);与R2、R3组比较,F1、F2和R1组T1~T4时IOP,F1、R1组T1~T5时MAP、HR均明显增高(P<0.05)。术中高眼内压发生率F1、F2和R1组高于R2、R3组(P<0.05);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F1、R1组高于F2、R2和R3组(P<0.05)。R3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F2组术毕拔管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四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能够降低妇科腹腔镜气腹期间升高的IOP,且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苏醒迅速,适合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瑞芬太尼 眼内压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实时监测颈部食管进气在全身麻醉诱导期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振平 陈钢 +1 位作者 孔敏 袁孝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3-456,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实时监测全身麻醉诱导期颈部食管进气情况并及时调整面罩通气压力,探讨减少胃内进气的效果。方法择期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5~65岁,BMI 19~28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研究组(S组)和对照组(C... 目的通过超声实时监测全身麻醉诱导期颈部食管进气情况并及时调整面罩通气压力,探讨减少胃内进气的效果。方法择期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5~65岁,BMI 19~28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研究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期采用压力控制模式进行面罩通气,两组的起始通气压力为15 cmH2O。S组采用高频超声探头观察颈部食管进气情况,及时降低通气压力,直至未发现食管进气为止;C组通气压力维持15 cmH2O。两组均采用低频超声探头观察并测量麻醉诱导前后胃窦部横截面积(CSA),机械通气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记录通气前后胃窦部CSA。记录通气结束后胃内进气情况,末次通气时气道峰压(Ppeak)、呼出潮气量(VTe)、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呼气末氧浓度(CETO2)。结果通气结束后,S组胃进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末次通气时S组Ppeak、VTe、CETO2明显低于C组(P<0.01),PETCO2明显高于C组(P<0.01)。通气结束后S组CSA明显小于C组(P<0.01)。结论麻醉诱导期间面罩压力通气时,通过超声实时监测颈部食管进气情况并及时调整面罩通气压力,可明显减少胃内进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超声 食管 胃进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4
4
作者 易红 何睿 周大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0-514,共5页
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又称腹横筋膜阻滞[1],最早由Rafi等[2]于2001年进行描述,提出该区域麻醉技术主要对前腹壁的皮肤、肌肉和壁层腹膜有镇痛效果。随着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方法经历了... 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又称腹横筋膜阻滞[1],最早由Rafi等[2]于2001年进行描述,提出该区域麻醉技术主要对前腹壁的皮肤、肌肉和壁层腹膜有镇痛效果。随着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方法经历了多次补充和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 体表标志 腰三角 超声探头 区域麻醉 壁层腹膜 镇痛效果 腹横筋膜 腹内斜肌 腹直肌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佳呼吸末正压肺保护通气策略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氧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周建伟 王传光 +6 位作者 黄燕 王武 吴铖炜 吴振华 程浩 雷李培 谢俊然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最佳呼吸末正压(PEEP)肺保护通气策略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4例,男36例,女18例,年龄65~85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T组)和保护组(P组),每组27... 目的探讨最佳呼吸末正压(PEEP)肺保护通气策略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4例,男36例,女18例,年龄65~85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T组)和保护组(P组),每组27例。T组设置VT 9 ml/kg且无PEEP和肺复张(RMs);P组通过肺动态顺应性(Cdyn)PEEP滴定确定患者最佳PEEP值,设置低VT 7 ml/kg联合最佳PEEP,每30分钟RMs一次。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1)、每次RMs后30 min(T2、T3、T4)记录Cdyn及气道平台压(Pplat)、并在T1-T4、拔管后30 min(T5)及术后第3天(T6)采集动脉血样本,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术前和T6时的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mCPIS)。结果与T组比较,T3、T4时P组Cdyn明显升高(P<0.05),T4-T6时P组OI明显升高(P<0.05),T6时P组mCPIS明显降低(P<0.05)。结论最佳PEEP联合低VT和RMs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可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氧合,降低mCP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态顺应性 呼气末正压 肺复张 肺保护性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6
作者 刘敏君 童莺歌 +1 位作者 田素明 叶志弘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11期1125-1128,共4页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国外先进疼痛管理指南及疼痛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总结了疼痛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为我国建立规范的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疼痛护理相关制度,培养疼痛护理专业人才,促进最佳疼痛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疼痛管理 护理 评价 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NR2A、NR2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周瑞 徐春红 +1 位作者 李军 曹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姜黄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2A、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四血管阻断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30、100、300mg...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姜黄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2A、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四血管阻断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30、100、300mg·kg-1组(Cur30、100、300组),每组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点(2h、6h、1d、3d、7d)又分5个亚组。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细胞形态;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NR2A、NR2B蛋白在海马CA1区及CA3/DG区的表达。结果I/R组凋亡细胞多于SH组及Cur100组,Cur300组凋亡细胞多于Cur100组。姜黄素处理各组及SH组各时间点CA1区、CA3/DG区NR2A的表达均高于I/R组(P<0.05)。SH组及Cur100组CA1、CA3/DG区各时间点NR2B表达低于I/R组(P<0.05)。结论姜黄素减少缺血性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与增加NR2A、降低NR2B蛋白表达有关;100mg·kg-1姜黄素抗凋亡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NR2A NR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位预防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姚永兴 张励才 +1 位作者 周大春 曾因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39-439,共1页
关键词 头位 预防 锁骨下静脉置管 误入颈内静脉 穿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β-防御素2多肽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徐笑益 石卓 +5 位作者 鲍军明 顾伟忠 姚航平 陈智 高敏 方向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β-防御素2多肽预处理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防御素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模型,防御素组在CLP前48h经气管插管气道滴注107PFU重组腺病毒(含有β-防御素... 目的:观察重组β-防御素2多肽预处理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防御素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模型,防御素组在CLP前48h经气管插管气道滴注107PFU重组腺病毒(含有β-防御素2编码基因),而对照组则同法给予对照腺病毒(不含β-防御素2编码基因)。分别于CLP后0、12、36和72 h处死大鼠,取肺组织,采用透射电镜,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电镜、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TUNEL检测显示,对照组大鼠CLP后12、36和72 h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防御素组CLP后相应时间点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HE染色可见,两组大鼠CLP后12、36和72 h肺泡及肺泡间质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渗出,肺泡腔不同程度狭窄。与对照组相比较,防御素组相应时间点肺组织内炎症细胞渗出减少,间质水肿减轻。结论:重组β-防御素2多肽预处理能抑制脓毒症肺组织的细胞凋亡,对急性肺损伤(AL I)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素类/治疗应用 脓毒症/药物作用 脓毒症/病理学 细胞凋亡 疾病模型 动物 肺损伤 Β-防御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力呼吸末正压通气对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庞义娟 冯艳华 +3 位作者 李艳辉 王丹 麻海春 王艳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7-98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对单肺通气(OLV)期间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探讨OLV期间应用的最佳PEEP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OLV患者30例,患者侧卧位后分别于双肺通气30min(T1)、单肺通气30min(T2)、通气侧肺5c...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对单肺通气(OLV)期间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探讨OLV期间应用的最佳PEEP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OLV患者30例,患者侧卧位后分别于双肺通气30min(T1)、单肺通气30min(T2)、通气侧肺5cmH2O 30min(T3)及通气侧肺10cmH2O 30min(T4)时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气道峰压(Ppeak),并计算肺内分流(Qs/Qt)。结果:与双肺通气比较,OLV时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T2到T3期间PaO2从(200.20±145.25)mmHg上升到(299.55±138.83)mmHg,Qs/Qt下降(P<0.05)。T3到T4期间PaO2从(299.55±138.83)mmHg下降到(237.30±135.57)mmHg,Qs/Qt有所升高(P<0.05)。OLV时Ppeak值从T2(21.15±3.60)cmH2O上升到T4(27.20±3.78)cmH2O(P<0.05)。结论:OLV期间,通气侧肺应用PEEP 5cmH2O能有效提高PaO2,减少Qs/Qt,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手术操作,是较合适的PEEP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末正压通气 单肺通气 动脉血氧分压 肺内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利 方强 何非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0-812,共3页
目的:建立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初步探讨lipo-PGE1对ALI的拮抗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健康大鼠45只随机分成3组,A:对照组;B:LPS模型组;C:lipo-PGE1+LPS治疗组,各组分1、2和4 h3个时点各5只观察肺组织变化,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细... 目的:建立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初步探讨lipo-PGE1对ALI的拮抗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健康大鼠45只随机分成3组,A:对照组;B:LPS模型组;C:lipo-PGE1+LPS治疗组,各组分1、2和4 h3个时点各5只观察肺组织变化,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数和分类,ELISA法测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IL-12、IL-10的浓度。结果:模型组肺组织肉眼观体积增大,肺表面色泽暗红,可见包膜下点状、片状出血,充血、水肿明显,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中IL-1β、TNF-α和IL-10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临床表现及肉眼观肺组织充血出血情况明显轻于模型组,BALF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1β、TNF-α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前列腺素E1可以通过降低肺血管的通透性,减少中性粒细胞渗出,同时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来拮抗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前列腺素E类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时的EC_(50)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郁丽娜 谢俊然 张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601-603,共3页
目的 分析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诱导时患者意识消失及痛反应消失的理论血液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效应室EC50以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值(AAI50)的变化。方法 20例无神经精神疾病、无药物与酒精滥用史及听力正常的择期全麻手术成年患者(ASAⅠ... 目的 分析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诱导时患者意识消失及痛反应消失的理论血液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效应室EC50以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值(AAI50)的变化。方法 20例无神经精神疾病、无药物与酒精滥用史及听力正常的择期全麻手术成年患者(ASAⅠ~Ⅱ级),实施丙泊酚TCI诱导,起始靶浓度为1μg/ml,每隔2分钟递增0.5μg/ml,直至病人镇静警觉评分(OAA/S)为0,观察效应室浓度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根据概率分析估计丙泊酚的理论血液及效应室EC50和AAI50。结果丙泊酚TCI诱导时,意识消失(OAA/S≤2)的血液和效应室EC50分别为2.17μg/ml(95%的可信限为2.05~2.38 μg/ml)和1.64 μg/ml(95%的可信限为1.52~1.91μg/ml),AAI50为37.8(95%的可信限为32.2~40.9);痛反应消失(OAA/S=0)的血液和效应室EC50分别为2.32 μg/ml(95%的可信限为2.20~2.54μg/ml)和1.74 μg/ml(95%的可信限为1.62~2.00μg/ml),AAI50为27.7(95%的可信限为23.4~30.4)。结论 丙泊酚TCI系统可通过预测血液及效应室浓度提示患者意识和痛反应是否消失。AAI值随丙泊酚血液及效应室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是预测麻醉浓度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AAI 血液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诱导 TCI 痛反应 靶控输注 患者 EC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研究法在居家癌痛病人电话随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乔世娜 刘敏君 +5 位作者 田素明 何非方 马晓旭 林姣姣 杨丽黎 叶志弘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癌症病人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如何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而疼痛是影响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效的疼痛管理是癌症病人生活质量...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癌症病人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如何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而疼痛是影响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效的疼痛管理是癌症病人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前提。研究表明,新发癌症病人中约有30%~6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从性 电话随访 行动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预处理拮抗出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非方 李利 钟泰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4-606,共3页
目的:建立出血性休克复苏后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lipo-PGE1对急性肺损伤拮抗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健康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A:正常对照组;B:手术对照组;C:出血性休克复苏模型组;D:lipo-PGE1+出血性休克复苏治疗组。各组分别于复苏后6h... 目的:建立出血性休克复苏后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lipo-PGE1对急性肺损伤拮抗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健康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A:正常对照组;B:手术对照组;C:出血性休克复苏模型组;D:lipo-PGE1+出血性休克复苏治疗组。各组分别于复苏后6h时点用Northe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TNF-α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肺组织TNF-α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手术对照组(P<0.05);光镜下肺组织出现明显水肿、变性、白细胞浸润、出血等。治疗组肺组织TNF-α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光镜下肺组织充血水肿等改变也显著轻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间TNF-α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及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无显著差异。结论:肺组织TNF-α mRNA和iNOS mRNA过度表达可能是出血性休克复苏后肺损伤发生的机制之一,前列腺素E1预处理可以在基因水平下调TNF-α和iNOS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来减轻出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前列腺素E类 休克 出血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口服氨酚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3
15
作者 石念军 马晓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1-75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口服氨酚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TAPB组和PCEA组。手术结束后,TAPB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分别注入0.25%罗哌卡因0.6ml/...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口服氨酚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TAPB组和PCEA组。手术结束后,TAPB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分别注入0.25%罗哌卡因0.6ml/kg,并口服氨酚曲马多片,每次一片(每片含盐酸曲马多37.5mg,对乙酰氨基酚325mg),每8h一次;PCEA组采用0.125%罗哌卡因加1μg/ml舒芬太尼实施持续硬膜外镇痛,背景剂量8ml/h,每次按压3ml,锁定时间15min,每小时最高限量15ml。记录术后2、6、12、24和48h的VAS评分,及患者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与PCEA组比较,TAPB组术后6h和12h咳嗽时切口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产妇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运动阻滞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TAPB复合口服氨酚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俊然 郁丽娜 +2 位作者 骆荣华 朱小莲 张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38-84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环孢素A(Cs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机制。方法使用结扎/松解冠状动脉左前分支缺血30min,再灌注3h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 目的通过观察环孢素A(Cs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机制。方法使用结扎/松解冠状动脉左前分支缺血30min,再灌注3h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CsA预处理组(CsA-IR组),每组6只。CsA预处理为缺血前经静脉注射CsA10mg/kg,S组与IR组则分别在缺血前经静脉注射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TUNEL法原位标记凋亡心肌细胞,荧光分析法检测Caspase-3活性。另取12只大鼠,按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和Caspase-3活性均明显增高(P<0·01)。与IR组相比,CsA-IR组的AI、Caspase-3活性及心肌梗死范围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其AI和Caspase-3活性均明显高于S组(P<0·05或P<0·01)。结论Cs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阻断心肌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PTP)、降低Caspase-3活性而抑制凋亡的发生有关。PTP开放可能是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心肌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术后早期拔管的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泰迪 郦志军 +5 位作者 方晓 王平 顾晓静 祝继宏 杨红敏 吕雄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9期462-463,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术 早期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药物输注植入系统治疗难治性癌痛术后并发阵发性多汗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春叶 吴跃 +2 位作者 王华 张校瑜 谢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3-324,共2页
患者男性,70岁。2020年4月就诊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肺癌骨转移引发胸背部及腰骶部持续性酸胀痛,口服及皮下注射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欠佳。发作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8分,5~8次/d。主要阳性体征:左侧胸部(胸2~4平... 患者男性,70岁。2020年4月就诊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肺癌骨转移引发胸背部及腰骶部持续性酸胀痛,口服及皮下注射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欠佳。发作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8分,5~8次/d。主要阳性体征:左侧胸部(胸2~4平锁骨中线处)、肩胛骨、胸3~5椎体、腰骶部叩压痛。PET-CT示全身多处转移、全脊柱段CT示胸3椎体病理性骨折(图1,2)。诊断为难治性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多汗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 难治性癌痛 吗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镇痛和抗栓治疗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童莺歌 刘敏君 +3 位作者 李云霞 胡佳瑛 朱红芳 田素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接受硬膜外腔镇痛和低分子肝素防栓疗法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方法根据美国区域麻醉和镇痛学会2010年指南,通过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存在问题、建立特定护理安全规程、开展护士培训与考核及加强学科间交流5个环节实施... 目的探讨术后接受硬膜外腔镇痛和低分子肝素防栓疗法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方法根据美国区域麻醉和镇痛学会2010年指南,通过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存在问题、建立特定护理安全规程、开展护士培训与考核及加强学科间交流5个环节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硬膜外腔镇痛拔管时点的规范性和拔管后低分子肝素注射时点的规范性及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根据循证指南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规范护理实践,提高护士的知识及能力,促进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防栓疗法 硬膜外腔血肿 护理安全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对人外周血白细胞β-防御素2基因诱导性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齐兴 周景琳 +2 位作者 Malte Book Frank Stuber 方向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96-599,604,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0(白介素-10)在β-防御素2(hBD-2)基因诱导性表达中的作用。方法:22例健康人被纳入本研究中,以终浓度0 ng/m l的LPS、100 ng/m l的LPS、10ng/m l的IL-10、100 ng/m l的LPS+10 ng/m l的IL-10加入900μ... 目的:探讨炎症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0(白介素-10)在β-防御素2(hBD-2)基因诱导性表达中的作用。方法:22例健康人被纳入本研究中,以终浓度0 ng/m l的LPS、100 ng/m l的LPS、10ng/m l的IL-10、100 ng/m l的LPS+10 ng/m l的IL-10加入900μl人外周血中,于37℃刺激培养6 h后,提取外周血白细胞总RNA,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hBD-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0 ng/m l的LPS或10 ng/m l的IL-10刺激6 h的白细胞中未检测到hBD-2 mRNA,100 ng/m l的LPS刺激6 h后hBD-2mRNA的表达水平为166.9±35.14,而IL-10与LPS共同刺激6 h后hBD-2 mRNA的表达水平为30.40±9.18。IL-10使hBD-2mRNA的诱导性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人外周血白细胞中hBD-2基因呈现诱导性表达,IL-10能下调hBD-2的诱导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防御素类/遗传学 Β-防御素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