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泛性焦虑症与抑郁症患者皮肤交感反应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蒋红 王灵 +4 位作者 王新玲 冯锐 章迎春 屠玲玲 陈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GAD)与抑郁症(MDD)患者皮肤交感反应(SSR)的差异。方法:对30例GAD患者、30例MD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SSR的潜伏期与波幅,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HC)比较。结果:GAD组治疗前SSR潜伏期低于HC组,波幅明显高...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GAD)与抑郁症(MDD)患者皮肤交感反应(SSR)的差异。方法:对30例GAD患者、30例MD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SSR的潜伏期与波幅,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HC)比较。结果:GAD组治疗前SSR潜伏期低于HC组,波幅明显高于H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DD组治疗前潜伏期比HC组明显延长,波幅明显低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有2例未引出波形。经治疗后,GAD组潜伏期水平较治疗前延长,接近于对照组水平;波幅较治疗前降低,但高于对照组(P>0.05);MDD组潜伏期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MDD组的SSR潜伏期明显延长,GAD组潜伏期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D组波幅明显低平,而GAD组波幅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分析显示,SSR各参数与HAMA和HAM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73。结论:GAD与MDD在SSR的电生理检测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 抑郁症 表现焦虑量表 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 皮肤交感反应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观念与多导睡眠图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蔡利强 游亚凤 +5 位作者 魏丽丽 覃艳华 姚家树 孙毅 张力三 陈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2-467,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图参数与自杀观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汉...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图参数与自杀观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第三项(HAM-D3)评分作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有自杀观念组(HAM-D3得分≥1,n=46)和无自杀观念组(HAM-D3得分=0,n=31)。比较患者的睡眠效率、入睡后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占比和潜伏期、非快速眼动睡眠第1~3期(N1~N3期),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自杀观念与多导睡眠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模型1将HAM-D3评分作为自变量,将多导睡眠图主要参数作为应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2将抑郁症状评分(HAMD校正总分)作为中心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自杀观念与多导睡眠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是否会受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的影响。结果:有自杀观念组患者N3期睡眠时间[(55±41)min]较无自杀观念组[(104±49)min]减少(t=-4.731,P<0.05);N3期睡眠占比[(15±11)%]较无自杀观念组[(26±11)%]减少(t=-4.194,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N3期睡眠时间和占比与自杀观念之间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N3期睡眠减少与自杀观念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老年人 多道睡眠描记术 自杀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锦涛 黄蕾 +1 位作者 魏丽丽 陈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3-389,共7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安全的非侵入性干预技术,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同rTMS治疗方案之间的疗效差异可能与其刺激频率、模式、部位、维持时间、强度、聚焦能力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高频rTM...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安全的非侵入性干预技术,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同rTMS治疗方案之间的疗效差异可能与其刺激频率、模式、部位、维持时间、强度、聚焦能力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高频rTMS的疗效优于低频;间接θ爆发刺激与常规rTMS疗效相当,但每次治疗时间短,患者依从性增加;刺激AD患者受损脑区或关联网络可增加疗效;短期强化治疗与长期维持治疗结合可维持疗效;结合认知损害程度动态调整刺激强度可增加疗效;利用磁共振功能连接方法等技术可解决rTMS的聚焦能力。本综述分析了上述影响因素,为今后rTMS治疗AD的临床方案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 治疗 影响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使用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娇燕 章迎春 +2 位作者 任珂明 马国峰 应可净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12期1108-1113,共6页
目的提高对精神疾病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水平。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22年3月首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的精神疾病合并VTE的患者16例,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实... 目的提高对精神疾病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水平。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22年3月首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的精神疾病合并VTE的患者16例,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抗精神疾病用药情况及治疗预后等。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7岁,其中13例诊断为肺栓塞,4例为下肢静脉血栓,其中1例患者表现为肺栓塞合并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和下肢静脉血栓的确诊遵循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2018版。12例肺栓塞为低危,1例为高危。有2例患者发病前有一过性的胸闷气急、呼吸费力,余14例患者无明显的胸闷气急、呼吸费力等症状。16例患者D-二聚体均异常,9例患者存在高脂血症,8例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5例存在高催乳素血症,2例存在凝血因子Ⅷ升高。10例患者的VTE发生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前6个月内,3例发生在1年内,3例发生在5年内。16例患者均使用了奥氮平。使用Caprini和Padua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估,16例患者血栓风险均为低度。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发生VTE事件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容易漏诊漏治,且不适用于常规的VTE预防评估量表。精神疾病患者的VTE事件多发生在使用奥氮平的前6个月内,常伴有D-二聚体的异常升高和其他代谢性实验室指标的异常,精神疾病患者同时服用奥氮平或可诱发VTE,需要临床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肺栓塞 抗精神病药物 奥氮平 精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