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的眼动异常分析
1
作者 杨怡 李斐 +5 位作者 潘瑜 谢非 陈婕 孙毅 胡兴越 张力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7-454,共8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的眼动异常特点。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iRBD患者22例,对照组2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完成视频眼震图检查。比较iRBD组和对照组视频眼震图检查... 目的:探讨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的眼动异常特点。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iRBD患者22例,对照组2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完成视频眼震图检查。比较iRBD组和对照组视频眼震图检查结果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等)及多导睡眠图各睡眠生理参数与视频眼震图异常结果的相关性。结果:iRBD组与对照组自发眼震、方波急跳、不自主眼动、凝视眼震、扫视、视动性眼震试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0.4~0.5 Hz及0.6~0.7 Hz频率平稳跟踪时,iRBD组Ⅰ和Ⅱ型曲线比例低于对照组,Ⅲ型和Ⅳ型曲线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177和5.301,均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平稳跟踪0.4~0.5 Hz曲线分型异常与患者N3期睡眠减少有一定相关性(OR=0.963,P<0.05)。Ⅲ~Ⅳ型曲线患者N3期睡眠时间明显少于Ⅰ~Ⅱ型曲线患者[分别为(52±28)min与(76±23)min,t=2.197,P<0.05]。结论:iRBD患者平稳跟踪异常的比例明显升高,提示iRB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平稳跟踪通路异常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视频眼震图 眼扫视 平稳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观念与多导睡眠图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蔡利强 游亚凤 +5 位作者 魏丽丽 覃艳华 姚家树 孙毅 张力三 陈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2-467,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图参数与自杀观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汉...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图参数与自杀观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第三项(HAM-D3)评分作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有自杀观念组(HAM-D3得分≥1,n=46)和无自杀观念组(HAM-D3得分=0,n=31)。比较患者的睡眠效率、入睡后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占比和潜伏期、非快速眼动睡眠第1~3期(N1~N3期),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自杀观念与多导睡眠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模型1将HAM-D3评分作为自变量,将多导睡眠图主要参数作为应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2将抑郁症状评分(HAMD校正总分)作为中心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自杀观念与多导睡眠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是否会受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的影响。结果:有自杀观念组患者N3期睡眠时间[(55±41)min]较无自杀观念组[(104±49)min]减少(t=-4.731,P<0.05);N3期睡眠占比[(15±11)%]较无自杀观念组[(26±11)%]减少(t=-4.194,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N3期睡眠时间和占比与自杀观念之间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N3期睡眠减少与自杀观念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老年人 多道睡眠描记术 自杀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筛查量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曾婷婷 张力三 +3 位作者 杨怡 谢非 张丹 胡兴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目的:探讨常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筛查量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由同一名医生完成OSA筛查量表评估,包括Ep... 目的:探讨常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筛查量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由同一名医生完成OSA筛查量表评估,包括Epworth量表、柏林问卷、STOP-Bang问卷、SOS量表、四变量评分和改良四变量评分。同时由睡眠中心完成多导睡眠监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成中重度OSA组(AHI≥15,58例)和正常或轻度OSA组(AHI<15,44例)。比较各筛查量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中重度OSA的筛查能力。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量表中,四变量评分和改良四变量评分预测中重度OSA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0.806和0.807(均P<0.01)。根据ROC曲线,Epworth量表、柏林问卷、STOP-Bang问卷、SOS量表、四变量评分和改良四变量评分预测中重度OSA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9、2、4、15、11和10。其中,四变量评分和改良四变量评分预测中重度OS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各项指标总体来看优于其他量表。结论:Epworth量表、柏林问卷、STOP-Bang问卷和SOS量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筛查效率较低,而四变量评分和改良四变量评分的筛查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并发症 疾病筛查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睡眠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碧雯 蔡佳烨 +4 位作者 姚瀛 潘瑜 潘柳青 张力三 孙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5-461,共7页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对各期睡眠的影响,并分析非快速眼动Ⅲ期(N3期)睡眠与呼吸异常事件的关系。方法:对2019年6月24日至12月26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睡眠中心接受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的188例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对各期睡眠的影响,并分析非快速眼动Ⅲ期(N3期)睡眠与呼吸异常事件的关系。方法:对2019年6月24日至12月26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睡眠中心接受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的188例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OSA患者的严重程度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进行分类,比较各期睡眠中的多导睡眠图监测各项指标,以及在各期睡眠中的AHI与最低血氧饱和度。结果:不同严重程度OSA患者的总睡眠时间与睡眠效率相差不大(均P>0.05)。与轻度OSA组比较,中度OSA组和重度OSA组N3期睡眠占比更小(均P<0.05);与中度OSA组比较,重度OSA组N3期睡眠占比更小(P<0.05)。与轻度OSA组比较,中度OSA组和重度OSA组N3期潜伏期更长(均P<0.05);与中度OSA组比较,重度OSA组N3期潜伏期更长(P<0.05)。不同严重程度OSA患者AHI存在差异。与N1、N2、快速眼动期比较,不同严重程度OSA组N3期AHI比N1、N2、快速眼动期更小(均P<0.01)。仰卧位时,轻度和中度OSA组N3期AHI比N1、N2、快速眼动期更小(均P<0.01),重度OSA组的N3期AHI比N2、快速眼动期也更小(P<0.05或P<0.01)。与N1、N2、快速眼动期比较,不同严重程度OSA患者N3期最低血氧饱和度更高(P<0.05或P<0.01)。结论:OSA患者的N3期睡眠减少,且患者在N3期呼吸异常事件的发生率更低,提示通过增加OSA患者的N3期睡眠比例可能可以改善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睡眠 非快速眼运动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力三 孙毅 +7 位作者 王甜甜 潘瑜 姚瀛 潘柳青 徐清霖 张文颖 徐佳慧 胡兴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5-281,共7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患病率、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9例。所有患者接受了多导睡眠监...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患病率、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9例。所有患者接受了多导睡眠监测。RLS采用国际RLS研究组制订的标准确诊。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患者的健康问卷(PHQ-9)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原发性RLS患者,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合并RLS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特征。结果:19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22例存在RLS(11.1%)。广义线性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β=-133.3mg/L,95%CI:-200.4^-70.1,P<0.01),皮层下梗死(OR=4.05,95%CI:1.15~14.18,P<0.05)和女性(OR=2.54,95%CI:1.04~6.23,P<0.05)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RLS的危险因素。与不合并RLS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合并RLS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SS值升高4.37分(95%CI:2.33~6.41,P<0.01),PHQ-9分值增加2.17分(95%CI:0.39~3.94,P<0.05),中重度抑郁风险增加4.27倍(95%CI:1.40~13.10,P<0.05),NIHSS减分值减少0.97分(95%CI:-1.79^-0.15,P<0.05)。与原发性RLS患者相比,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RLS患者伴微觉醒的周期性腿动指数增加(β=12.85,95%CI:2.04~23.67,P<0.05)。结论:RLS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且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应重视筛查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并发症 不宁腿综合征/诊断 多道睡眠描记术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清霖 楼国东 +1 位作者 王甜甜 张力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9-424,共6页
发作性睡病是致残性白天睡眠增多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旨在减少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改善夜间睡眠紊乱、睡眠瘫痪及与睡眠有关的幻觉。2019年,组胺H3受体拮抗剂替洛利生(Pitolisant)和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索利氨酯(Solri... 发作性睡病是致残性白天睡眠增多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旨在减少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改善夜间睡眠紊乱、睡眠瘫痪及与睡眠有关的幻觉。2019年,组胺H3受体拮抗剂替洛利生(Pitolisant)和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索利氨酯(Solriamfetol)分别在欧盟和美国上市,前者具有促醒和抗猝倒作用,后者也有促醒作用,且戒断症状和滥用的发生率更低。目前,控释型羟丁酸钠(FT218)、低钠型羟丁酸盐(JZP-258)、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又称AXS-12)以及莫达非尼联合氟卡尼制剂(THN102)等药物仍在开发和测试中,均可作为治疗发作性睡病相关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的潜在药物。本文重点介绍这些最近研发的发作性睡病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替洛利生 索利氨酯 羟丁酸钠 制剂 副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