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出血及其转归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九可 金晓红 +3 位作者 方伟 冯立国 翟晶 李毓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重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前出血程度及其转归。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重度PDR需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的76眼76例患者(其中术... 目的:观察分析重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前出血程度及其转归。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重度PDR需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的76眼76例患者(其中术前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41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中出血量、术后视网膜前出血的量、出血吸收时间和术后视网膜前增殖的程度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视网膜前出血均发生于术后1周内,其中32例出现较薄、散在的出血;25例出现较厚、局灶性的出血;19例出现较厚、散在的出血。35例出血于术后1天停止;18例于术后2天内停止;余23例于术后2周内停止,其中包括15例1周内出现复发性出血患者。较薄出血者2周、较厚出血者5周左右出血基本吸收。15例(34.1%)较厚出血吸收后形成增殖膜。结论:重度PDR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1周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出血,5周左右可以吸收。较厚较多的出血患者常并发视网膜前纤维增殖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科学 视网膜出血 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类/治疗应用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特性及能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潘飞 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4-100,共7页
原发性和继发性角膜内皮失代偿导致角膜基质水肿、角膜混浊和视力下降,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于成年人角膜内皮细胞失去增殖能力,损伤后无法正常再生。研究发现,人体内角膜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主要与细胞接触抑制和房水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 原发性和继发性角膜内皮失代偿导致角膜基质水肿、角膜混浊和视力下降,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于成年人角膜内皮细胞失去增殖能力,损伤后无法正常再生。研究发现,人体内角膜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主要与细胞接触抑制和房水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2有关。细胞周期蛋白和增殖标记蛋白K i67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人角膜内皮细胞只是停留在细胞周期的G1期,而不是退出了细胞周期。体外培养、扩增人角膜内皮细胞的成功和人角膜内皮细胞永生细胞系的建立充分证明角膜内皮细胞具备增殖能力。体外培养实验显示:角膜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年轻人强于老年人,角膜周边部强于中央部。体外促进人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因素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因子、EDTA和细胞外基质。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干细胞或前体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培养为深入研究角膜内皮细胞增殖机制和内皮细胞体外扩增提供了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角膜/细胞学 细胞因子类/分析 干细胞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单眼瘢痕期热、化学烧伤 被引量:7
3
作者 朱也飞 姚玉峰 裘文亚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单眼瘢痕期热、化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单眼热、化学烧伤后 ,临床表现为角膜表面严重结膜化、新生血管化和瘢痕化的患者共 3 9例 ( 3 9眼 ) ,行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单眼瘢痕期热、化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单眼热、化学烧伤后 ,临床表现为角膜表面严重结膜化、新生血管化和瘢痕化的患者共 3 9例 ( 3 9眼 ) ,行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观察术中并发症、术后眼表面的重建、角膜透明度恢复及术后视力提高等指标。结果  3 9眼中的3 4眼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其中的 3 2眼 ( 94 1% )术后 7d内完成角膜上皮化。重建的角膜上皮稳定 ,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为无杯状细胞的非角化鳞状上皮。 3 4眼中的 11眼术后出现双前房 ,10眼的双前房于 1个月内消失。 3 4眼中的2 9眼 ( 85 3 % )术后角膜透明 ,3眼有不同程度的角膜瘢痕 ,2眼出现持续性的角膜水肿。术后 3 0眼 ( 88 2 % )视力显著提高。结论 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能有效地重建单眼瘢痕期热、化学烧伤患者的眼表面 ,恢复角膜的透明性 ,明显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板层角膜移植 自体角膜缘移植 眼热烧伤 眼化学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eck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和活体共焦显微镜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潘飞 姚玉峰 +1 位作者 聂欣 张蓓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Fleck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和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来自2个不同家系的9例(18只眼)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角膜知觉及共焦显微镜检查,应用NAVIS软件测量和分析角膜各层细胞、神经... 目的:探讨Fleck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和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来自2个不同家系的9例(18只眼)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角膜知觉及共焦显微镜检查,应用NAVIS软件测量和分析角膜各层细胞、神经纤维及角膜内沉积物的大小、密度和累及厚度。结果: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发现,角膜基质全层呈散在、灰白色斑点状或花冠状混浊,累及角膜中央和周边部,混浊间的角膜透明。共焦显微镜图像表现为角膜基质层内油炸圈样或肾形异常沉积物,平均大小为70.6μm×110.3μm,密度为(1.6±0.4)个/幅图像,累及基质层厚度为(438.4±22.0)μm。异常沉积物内充满直径约2~18μm的点状高反光物质。9例患者有1例双眼角膜知觉减退,共焦显微镜下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分支和密度减少,前弹力层处发现异常高反光的沉积物。其余病例角膜知觉和神经纤维的形态和密度均正常。结论:Fleck角膜营养不良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结合活体共焦显微镜角膜内沉积物的形态学特点,有助于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知觉减退可能与角膜基质层内的异常沉积物累及到前弹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病理学 Fleck角膜营养不良/病理学 角膜/细胞学 显微镜检查 共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Slug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长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鲜 王旭 欧树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4-648,共5页
目的构建并制备携带目的基因的rAAV-EGFP-Slug-siRNA病毒载体。方法首先构建pDC316-EGFP-Slug-siRNA质粒,以PCR鉴定正确的pDC316-EGFP-Slug-siRNA克隆为模板扩增EGFP-Slug-siRNA片段,EcoRI和SalI双酶切后回收PCR产物。酶切pSNAV2.0-LacZ... 目的构建并制备携带目的基因的rAAV-EGFP-Slug-siRNA病毒载体。方法首先构建pDC316-EGFP-Slug-siRNA质粒,以PCR鉴定正确的pDC316-EGFP-Slug-siRNA克隆为模板扩增EGFP-Slug-siRNA片段,EcoRI和SalI双酶切后回收PCR产物。酶切pSNAV2.0-LacZ-α载体质粒,并与上述产物进行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得到重组质粒pSNAV2.0-EGFP-Slug-siRNA,酶切和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建立载体细胞株BHK/Slug-siRNA,大规模制备rAAV2-EGFP-Slug-siRNA并对其纯化、鉴定和滴度测定。将体外培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转染rAAV-EGFP-Slug-siRNA和pSNAV2.0-EGFP空载体。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检测血管生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建立鸡胚绒毛尿囊移植瘤。结果携带编码靶向Slug的小发夹状干扰RNA序列的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pSNAV2.0-EGFP-Slug-siRNA,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质粒构建正确。将构建成功的载体质粒与重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rc/UL2共转染包装细胞BHK-2,成功复制和包装出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EGFP-Slug-siRNA,经检测目的片段插入成功,滴度为90.21×109puf。Slug-siRNA有效抑制RB细胞内Slug表达后,肿瘤血管密度明显降低,血管生成被抑制,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实体瘤血管生成和生长受到抑制。结论成功制备出高滴度的携带目的基因的rAAV-EGFP-Slug-siRNA病毒载体。干扰Slug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RB细胞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G基因 干扰 腺相关病毒 视网膜母细胞瘤 增殖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冰鸿 姚玉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5-348,共4页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好发于虹膜睫状沟和睫状冠,常规眼科检查不易发现。随着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发现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远高于之前的报道,亦有报道认为囊肿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UBM检查在其发现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好发于虹膜睫状沟和睫状冠,常规眼科检查不易发现。随着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发现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远高于之前的报道,亦有报道认为囊肿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UBM检查在其发现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且有助于判断囊肿对房角形态的影响,但该囊肿与青光眼、浅前房的关系,尚无相关的研究报道。关于该囊肿的分类、名称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就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UBM检查、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等做一综述,并提出关于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新的分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 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生物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上皮基底细胞的共焦显微镜活体动态观察
7
作者 叶宇峰 姚玉峰 +2 位作者 周萍 金玉奇 潘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1-653,共3页
目的通过对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FBDLK)后不同时期角膜上皮基底细胞的观察,了解角膜基底上皮在经冰冻保存过的角膜材料表面上的重建过程。方法20例(20眼)行FBDLK的患者在术后的不同时期分别进行裂隙式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对所... 目的通过对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FBDLK)后不同时期角膜上皮基底细胞的观察,了解角膜基底上皮在经冰冻保存过的角膜材料表面上的重建过程。方法20例(20眼)行FBDLK的患者在术后的不同时期分别进行裂隙式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对所得的清晰的角膜基底细胞的图像进行“反色”法电脑自动分析,获得基底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和细胞多形性变异率等数据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FBDLK术后3~4d,植片表面上皮化已基本完成,此时植片中央区的基底层细胞密度较低,细胞体积较大呈近圆形;至术后15d时,角膜基底细胞的密度、面积和细胞多形性变异率等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观察至术后12个月上述指标均保持稳定。结论-20℃冰冻保存角膜材料作为供体行FBDLK术后,植片表面能较快地完成上皮化,上皮基底细胞在术后15d时密度和形态已经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板层角膜移植 共焦显微镜 角膜上皮 基底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价干眼患者的泪膜及睑板腺功能 被引量:20
8
作者 诸科璇 谢文加 +1 位作者 应靖璐 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2-428,共7页
目的:使用Keratograph 5 M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干眼患者的泪膜功能,并运用睑板腺照相评分系统评估睑板腺功能。方法:选取干眼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72只眼,所有检查者均先后完成以下检查:眼表疾病指数( OSDI )问卷评估眼部症状;Kera... 目的:使用Keratograph 5 M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干眼患者的泪膜功能,并运用睑板腺照相评分系统评估睑板腺功能。方法:选取干眼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72只眼,所有检查者均先后完成以下检查:眼表疾病指数( OSDI )问卷评估眼部症状;Keratograph 5 M 测量下睑中央泪河高度( TMH )、非侵袭泪膜破裂时间( NIBUT)包括首次NIBUT和平均NIBUT、上下睑板腺红外线照相评分;传统荧光素钠染色方法测量荧光素钠泪膜破裂时间( FBUT)。结果:干眼组OSDI问卷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而TMH、首次NIBUT、平均NIBUT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眼组的睑板腺照相评分总分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上下睑总分与首次NIBUT、平均NIBUT显著相关(r=-0.449、-0.398,均P<0.01),与年龄无相关性(r=0.031,P>0.05)。首次NIBUT、平均NIBUT与FBUT均显著相关(r=0.833、0.727,均P<0.01)。结论:使用Keratograph 5 M眼表综合分析仪能简便、准确、非侵袭性地评价干眼患者的泪膜及睑板腺功能;睑板腺照相评分系统能较全面、客观、简便地评价睑板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病/诊断 诊断技术 眼科/仪器和设备 睑板腺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视力、视野、眼底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晓敏 胡晓玲 +1 位作者 余丽华 沈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7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视力、视野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门诊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共83例(83眼),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樟柳...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视力、视野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门诊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共83例(83眼),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樟柳碱+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妥拉苏林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视力、视野以及眼底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视力比较上,治疗前两组患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视力(P<0.05);在临床疗效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显效26例(57.8%)、有效16例(35.6%)、无效3例(6.7%),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36.8%)、有效15例(39.5%)、无效9例(23.7%),总有效率76.3%,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能够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视野以及眼底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樟柳碱 葛根素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感染性眼病病原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润平 许叶圣 +1 位作者 郑利斌 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4-650,共7页
多种病毒可导致眼部疾病,包括腺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及新发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等。这类疾病的鉴别诊断较困难,容易被误诊和漏诊,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和视觉损伤。腺病毒、... 多种病毒可导致眼部疾病,包括腺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及新发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等。这类疾病的鉴别诊断较困难,容易被误诊和漏诊,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和视觉损伤。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相关眼病的诊断中,病原学诊断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辅助诊断工具;而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巨细胞病毒、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人类疱疹病毒8型、HTLV-1和SARS-CoV-2相关眼病的诊断中,病原学诊断则发挥着主导作用。病毒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荧光法及以PCR为代表的病毒基因诊断法是三种主要的病原检测手段,其中PCR技术检测快速、操作便捷、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成为眼科病毒学诊断中最重要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疾病 眼部疾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上皮植入性虹膜囊肿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玉奇 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7-348,共2页
上皮植入性虹膜囊肿的发生率很低(0.09%~0.12%),但预后较差,特别是进展型,如不及时治疗,超过95%的患者因并发症无法控制最终眼球摘除。然而。
关键词 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 虹膜疾病/外科学 虹膜疾病/病因学 囊肿/外科学 囊肿/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玻片培养法用于真菌菌种鉴定及Etest药物敏感性测定
12
作者 金玉奇 姚玉峰 +1 位作者 裘文亚 张蓓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4,共1页
关键词 药物敏感性测定 真菌性角膜炎 ETEST法 菌种鉴定 培养法 玻片 临床分离菌株 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B 菌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兔自体结膜成纤维细胞为饲养细胞构建上皮细胞植片
13
作者 牟式鲁 姚玉峰 裘文亚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6-587,共2页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3T3成纤维细胞 饲养细胞 细胞构建 自体结膜 植片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吴联群 姚玉峰 金玉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5-296,共2页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角膜移植术 移植术后 原发性 临床分析 糖皮质激素滴眼液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制阻滞应激引发的Artemis蛋白磷酸化调控细胞周期蛋白E的稳定性
15
作者 朱雅琴 王海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1-436,共6页
Artemis是1个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磷酸化蛋白,它在基因毒性应激引发的细胞周期检测点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但其调控机制知之甚少.为了探讨UVC等DNA复制阻滞应激引发的Artemis磷酸化及蛋白表达水平对细胞周期蛋白E的调控作用和调控机制.首... Artemis是1个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磷酸化蛋白,它在基因毒性应激引发的细胞周期检测点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但其调控机制知之甚少.为了探讨UVC等DNA复制阻滞应激引发的Artemis磷酸化及蛋白表达水平对细胞周期蛋白E的调控作用和调控机制.首先以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Artemis S516-645A突变细胞和Artemis表达降低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水平,发现ArtemisS516-645A突变细胞和多种Artemis siRNA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细胞.在此基础上,为分析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受调控的分子机制,在稳定表达各种磷酸化状态Artemis的HEK-293细胞中导入外源性启动子转录驱动的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质粒,发现表达Artemis S516-645A突变体的细胞中外源性的细胞周期蛋白E蛋白表达水平也高于野生型细胞.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Artemis蛋白表达降低的细胞中与泛素结合的细胞周期蛋白E减少而蛋白稳定性增加.本研究还发现Artemis蛋白对细胞周期蛋白E的调控过程是不依赖于p53和p21表达的.这些结果表明,Artemis S516-645A突变和Artemis表达降低都可以引起细胞周期蛋白E蛋白水平升高,该调控作用是在转录后水平发生的,可能是干扰了细胞周期蛋白E的泛素化介导的蛋白降解过程,并且该调控作用是独立于p53-p21信号通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 紫外线 磷酸化 细胞周期蛋白E 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