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博文 赵晋 +3 位作者 魏晓霞 吕鸣 干晟俊 袁玉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58,共7页
目的:探究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构建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1537例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进行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并根据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采用倾向性评分... 目的:探究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构建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1537例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进行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并根据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进行1∶1匹配,最终纳入感染组及对照组各83例。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筛选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运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建立预测模型,构建Nomogram图,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83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93株,其中87株为细菌,包括革兰阴性菌62株(66.67%),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5株(26.88%),以粪肠球菌为主;真菌6株(6.45%),均为白假丝酵母菌。通过LASSO回归筛选变量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建立模型,结果显示吸烟史(OR=3.97,95%CI=1.27~12.43)、引流管置管时间(OR=1.19,95%CI=1.08~1.30)、手术前后中性粒细胞差值(OR=1.23,95%CI=1.01~1.49)、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差值(OR=1.05,95%CI=1.03~1.07)为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95%CI=0.896~0.969)。校准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的实际、校正曲线拟合好,且接近于理想曲线。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用和较高的净临床效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医院感染 病原菌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大鼠皮质神经元与突触数量变化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赵圆宇 谭敏 +3 位作者 赵慧 杨静 赵丰 杜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97-2003,共7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和突触数量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4月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各5只,持续饲养3个月后,应用无偏体视学定...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和突触数量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4月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各5只,持续饲养3个月后,应用无偏体视学定量分析大脑皮质体积、神经元数量及突触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大脑皮质体积下降6.00%,神经元数量减少14.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突触数量显著减少70.14%(P<0.05),且皮质中每神经元的Spinophilin/Neurabin阳性突触小体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型糖尿病早期虽未引起皮质神经元显著丢失,但突触数量急剧减少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关键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大脑皮质 体视学定量 神经元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脲支原体的致病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黄珺 张钧 +1 位作者 宋铁军 谢鑫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4-471,共8页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一类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不孕不育和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支气管肺泡发育不良等多种疾病相关的病原体。UU的致病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可能存在的多种潜在的致病因子或致病...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一类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不孕不育和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支气管肺泡发育不良等多种疾病相关的病原体。UU的致病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可能存在的多种潜在的致病因子或致病岛,其二与致病性强弱密切相关的UU的生物群、血清型和浓度及宿主自身的免疫力。文中就UU的致病性进行了详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毒力 毒力因子类 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 致病性 致病因子 生物群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ciaH/R基因重组表达及CiaH/R与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性 被引量:9
4
作者 孙爱华 樊欢 +2 位作者 夏肖萍 李向阳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05-611,共7页
目的:构建肺炎链球菌ciaH和ciaR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探讨CiaH和CiaR封闭后细菌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PCR扩增全长ciaH和ciaR基因,以常规基因工程技术建立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及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CiaH和... 目的:构建肺炎链球菌ciaH和ciaR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探讨CiaH和CiaR封闭后细菌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PCR扩增全长ciaH和ciaR基因,以常规基因工程技术建立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及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CiaH和rCiaR表达量。制备rCiaH和rCiaR兔抗血清及其IgG。检测IgG胞外或胞内封闭肺炎链球菌菌株CiaH和CiaR后,细菌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耐药性的变化。结果:与报道序列比较,所克隆的ciaH和ciaR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9%~100%和100%。所构建的工程菌E.coli BL21DE3pET42a-ciaH和E.coli BL21DE3pET42a-ciaR能高效表达目的重组蛋白rCiaH和rCiaR,其产量分别高达细菌总蛋白的33%和45%。rCiaH、rCiaR抗血清及其IgG免疫双扩散效价分别为1∶4、1∶4和1∶1、1∶1。CiaH-IgG胞外或胞内封闭CiaH、CiaR-IgG胞内封闭CiaR后,青霉素及头孢噻肟敏感菌株可出现对两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但对耐药菌株耐药性无明显影响。结论:成功地构建了肺炎链球菌ciaH/ciaR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为深入研究该TCS与耐药性关系奠定了基础。CiaH和CiaR均与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噻肟耐药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肺炎/药物作用 基因 细菌 β内酰胺抗药性 二元信号传导系统 ciaH/ciaR基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微RNA-221和微RNA-222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杨肃文 王伟 +2 位作者 金红 钟玉虹 谢鑫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1-378,共8页
目的:探讨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MGUS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和浆细胞中微RNA-221(miR-221)和微RNA-222(miR-222)的表达水平及其作为MGUS、MM诊断和预测预后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 目的:探讨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MGUS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和浆细胞中微RNA-221(miR-221)和微RNA-222(miR-222)的表达水平及其作为MGUS、MM诊断和预测预后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及浙江省立同德医院14例初诊MGUS患者、81例初诊及复发MM患者和1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及骨髓标本,其中骨髓标本用CD138磁珠分选浆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清和浆细胞中miR-221/222的表达量。采用Δct表示miR-221/222的相对表达量并比较组间差异。比较缓解组和难治组M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iR-221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血清β2微球蛋白的相关性。结果:MGUS 患者和 MM 患者血清miR-221/222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高(均P<0.01),而浆细胞miR-221/222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低( P<0.05或<0.01);MGUS与MM患者miR-221和miR-222表达量的差异在血清中或在浆细胞中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miR-221和miR-222表达量在血清与浆细胞之间无相关性(r=0.024和-0.127,均P>0.05);而血清和浆细胞 miR-221与 miR-222表达量之间均具有相关性( r =0.534和0.552,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显示血清miR-221/222和浆细胞miR-221/222诊断MGUS、MM 的曲线下面积( AUC )分别为0.968和0.976、0.801和0.727。 MM患者不同M-蛋白类型之间血清miR-221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血清miR-221的表达量高于初诊患者(P<0.01)。DS分期为Ⅲ期MM患者血清miR-221表达量高于MGUS及DS分期Ⅰ期和Ⅱ期MM患者(P<0.01)。缓解组治疗后血清miR-221表达量低于治疗前(U=51.5, P<0.01),而难治组治疗前后血清miR-221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67.5, P>0.05)。 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血清miR-22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524,P<0.01)。结论:检测患者血清、浆细胞miR-221/222表达量有助于MGUS的早期诊断,也有助于MM的诊断及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病理学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良性/诊断 微RNAs/血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comD/E/C基因重组表达及ComD/C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樊欢 孙爱华 +2 位作者 夏肖萍 孙琦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6-282,共7页
目的:构建肺炎链球菌调控感受态形成的二元信号传导系统(TCS)基因comD/comE/comC的原核表达系统,探讨ComD和ComC封闭后细菌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PCR扩增全长comD、comE和comC基因,并用常规基因工程技术建立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 目的:构建肺炎链球菌调控感受态形成的二元信号传导系统(TCS)基因comD/comE/comC的原核表达系统,探讨ComD和ComC封闭后细菌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PCR扩增全长comD、comE和comC基因,并用常规基因工程技术建立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及Bio-Rad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ComD、rComE和rComC表达量。免疫家兔制备rComD、rComE和rComC抗血清。检测肺炎链球菌菌株ComD和ComC被抗血清封闭后对青霉素和头孢胺噻耐药性的变化。结果:与报道序列比较,所克隆的comD、comE和comC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4%-99.3%和99.1%-100%。所构建的工程菌E.coli BL21DE3pET42a-comD、E.coliBL21DE3pET42a-comE和E.coli BL21DE3pET32a-comC能有效表达目的重组蛋白rComD、rComE和rComC,其产量分别为细菌总蛋白的28%、25%和35%。rComD、rComE和rComC抗血清免疫双扩散效价分别为1∶4、1∶4和1∶8。ComD和/或ComC被抗血清封闭后,头孢胺噻敏感菌株可出现耐药性,但耐药菌株耐药性无明显改变,也不影响各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肺炎链球菌comD/come/comC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为深入研究感受态形成相关TCS与耐药性关系奠定了基础。ComD和ComC与肺炎链球菌对头孢胺噻耐药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肺炎/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信号传导 Β内酰胺酶类 抗药性 细菌 基因表达 重组蛋白质类 基因表达调控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神经肽和电解质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缑东元 陈丽英 +1 位作者 金燕 周美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1-793,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血浆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电解质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GCS评分将7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测定各组患者损伤后第1、3、7 d血浆AVP和AngⅡ水平,入院当天同时测...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血浆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电解质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GCS评分将7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测定各组患者损伤后第1、3、7 d血浆AVP和AngⅡ水平,入院当天同时测定血浆电解质。另外选择正常对照组41例相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颅脑损伤患者AVP和AngⅡ明显增高(P<0.01),颅脑损伤越重,上述指标升高越明显,损伤后第3d达高峰。颅脑损伤患者血钾、血钙浓度降低(P<0.01),其下降程度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相关,轻型颅脑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颅脑损伤后血钠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浆AVP和AngⅡ水平的改变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血钾与血钙降低可以作为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血管紧张素Ⅱ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检测方法对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测定及其临床评估 被引量:4
8
作者 费春荣 叶爱青 张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发光、电化学免疫发光、ELISA三种方法对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价值。方法:以免疫发光测试系统Architect i2000检测结果为参考,把70例<50 IU/ml的标本分成三个级别:<1 ng/ml、1~5 ng/ml、≥5 ng/ml三组,用电... 目的:探讨免疫发光、电化学免疫发光、ELISA三种方法对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价值。方法:以免疫发光测试系统Architect i2000检测结果为参考,把70例<50 IU/ml的标本分成三个级别:<1 ng/ml、1~5 ng/ml、≥5 ng/ml三组,用电化学免疫发光MODULAR〈E〉170、ELISA检测,对三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发光Architect i2000与电化学免疫发光MODULAR〈E〉170比较,<1 ng/ml组符合率79.2%(P(0.05),1~5 ng/ml组符合率100%,≥5ng/ml组符合率100%。免疫发光Architect i2000与ELISA比较,<1 ng/ml组符合率0%,1~5 ng/ml组符合率45.5%(P<0.05),≥5 ng/ml组符合率100%。结论:免疫发光Architect i2000与电化学免疫发光MODULAR〈E〉170对低水平HBsAg的检测效能基本一致,结果相对可靠,常规ELISA法对≥5 ng/ml的HBsAg检测结果可靠,但对低水平HBsAg漏检率高,特别是<1 ng/ml HBsAg很难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免疫发光测定 电化学免疫发光测定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BMP-7重组腺病毒构建及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
9
作者 杨肃文 王伟 +1 位作者 徐再春 朱芸芸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8,共8页
目的:利用AdEasyTMsystem构建携带大鼠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鉴定其在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BMP-7全长序列分为46个片段分段合成,再采用PCR方法将合成的46个寡核苷酸片段拼接成BMP-7基因,并克隆到测序载体中测序鉴定。... 目的:利用AdEasyTMsystem构建携带大鼠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鉴定其在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BMP-7全长序列分为46个片段分段合成,再采用PCR方法将合成的46个寡核苷酸片段拼接成BMP-7基因,并克隆到测序载体中测序鉴定。经NotI和HindⅢ双酶切后接入pShuttle-CMV穿梭载体,构建重组腺病毒的穿梭质粒pShuttle-BMP-7。EcoRI酶切重组pShuttle-BMP-7,与pAdEasyTMDNA电穿孔共转化BJ5183感受态菌,抽提重组AdBMP-7质粒,PacI酶切线性化重组质粒AdBMP-7后,转染Ad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和扩增,腺病毒荧光检测试剂盒测定其滴度。用AdBMP-7感染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以ELISA法和W estern-blot法检测BMP-7在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以鉴定重组腺病毒AdBMP-7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构建了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出高滴度重组腺病毒保存液。该重组腺病毒在体外能有效转染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并高表达BMP-7蛋白,所表达的BMP-7蛋白能有效逆转由TGF-β1诱导的α-SMA表达增高。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携带大鼠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初步证实其具有一定的抗肾纤维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遗传学 重组 遗传 转染 遗传载体 腺病毒科/遗传学 肾小管/细胞学 上皮细胞/代谢 肾硬化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突变型p53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贵玲 张钧 +3 位作者 周艳文 王燕忠 何晓红 谢鑫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1-288,共8页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稳定沉默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突变型p53基因,观察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p53小干扰RNA(siRNA)重组质粒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SGC7901细胞,另设未转染组和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53基...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稳定沉默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突变型p53基因,观察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p53小干扰RNA(siRNA)重组质粒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SGC7901细胞,另设未转染组和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5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其对奥沙利铂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平板克隆形成试验、裸鼠移植瘤成瘤实验分析细胞成瘤性变化。结果:p53 siRNA可显著下调SGC7901细胞中突变型p5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实验组较未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生长曲线左移。实验组的G0/G1期细胞数较对照组和未转染组分别减少7.4%和6.7%,进入S期的细胞数增加17.2%,奥沙利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未转染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的IC50分别为15.88μmol/L、14.32μmol/L和20.34μmol/L。与未转染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平板克隆形成数量显著增多,裸鼠体内细胞成瘤性增加。结论:p53 siRNA可有效抑制突变型p53基因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但利用RNA干扰技术靶向突变型p53基因在胃癌的治疗上尚存在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转染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基因 p53 RNA干扰 基因疗法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疾病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鉴定与多重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蓉 张方圆 严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疾病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状况以及该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联合GN卡和16S RNA基因PCR对不同疾病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鉴定。分别采用VITEK-2 Compact仪联合AST-GN卡K-B... 目的了解不同疾病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状况以及该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联合GN卡和16S RNA基因PCR对不同疾病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鉴定。分别采用VITEK-2 Compact仪联合AST-GN卡K-B纸片扩散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仅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99例病人所患主要疾病为下呼吸道感染(χ~2=24.8,P<0.05),病人以≥60男性为主(χ~2=26.1,P<0.05)且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普外科(χ~2=17.7,P<0.05)。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耐药率95.48%~98.99%),但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相对敏感(敏感率70.51%~88.44%)。55.3%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110/199)株多重耐药,优势多重耐药模式为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30.9%,34/110)和菌株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喹诺酮类(39.1%,43/110)耐药(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不同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老年男性是该菌感染高危人群。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耐药性,尤其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疾病类型 多重耐药 易感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法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克女 张永乐 +3 位作者 张钧 左中宝 俞哲 刘寿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4-839,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的方法,用来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胸腺输出功能。方法:根据T细胞受体(TC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与探针,建立TaqMan-MGB双标记探针技术定量测定外周血中TRECs的含量,通过重复性、敏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的方法,用来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胸腺输出功能。方法:根据T细胞受体(TC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与探针,建立TaqMan-MGB双标记探针技术定量测定外周血中TRECs的含量,通过重复性、敏感性、准确性实验评价该方法的可靠性;并将此技术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型(CHB)患者中评价胸腺输出功能。结果:通过多次试验成功建立了检测TRECs含量的TaqMan-MGB双标记探针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并对5×10~5copies的质粒进行10倍法稀释,最低检出可达50 copies;对6. 18 Lg copies/10~6PBMCs和3. 54 Lg copies/10~6PBMCs高低浓度标本同一批次进行25次检测结果平均值为6. 08±0. 14,3. 52±0. 18 Lg copies/10~6PBMCs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2. 26%,5. 12%,对这两份标本连续5 d重复20次试验结果平均值为6. 10±0. 23,3. 51±0. 22 Lg copies/10~6PBMCs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 85%、6. 27%;用双蒸水代替模板进行检测无目的基因扩增。35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RECs平均含量为5. 62±1. 38 Lg copies/10~6PBMCs,45例同年龄段CHB患者外周血TRECs平均含量为4. 09±0. 97 Lg copies/10~6PBMCs,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1. 25,P <0. 05)。结论:Taq Man-MGB双标记探针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RECs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成年CHB中型患者外周血TRECs含量明显低于同龄健康人群,TRECs可用于CHB患者胸腺功能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 胸腺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肝炎 乙型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RISPR/Cas9和Cas9-D10A建立Nsun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分析脱靶效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仿竹 陈红全 +1 位作者 王建瑛 沈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75-1280,共6页
目的:为了检测CRISPR/Cas9系统的潜在脱靶效应,分别利用野生型Cas9和切口酶Cas9-D10A构建了RNA甲基转移酶Nsun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两种策略得到的F0小鼠进行脱靶分析,以比较两种敲除策略的特异性。方法:针对Nsun5基因第3外显子,设计1... 目的:为了检测CRISPR/Cas9系统的潜在脱靶效应,分别利用野生型Cas9和切口酶Cas9-D10A构建了RNA甲基转移酶Nsun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两种策略得到的F0小鼠进行脱靶分析,以比较两种敲除策略的特异性。方法:针对Nsun5基因第3外显子,设计1对sgRNA,将野生型Cas9 mRNA和切口酶Cas9-D10A mRNA分别同这对sgRNA混合后注入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中,实现靶基因敲除,比较两种Cas9得到的F0代敲除小鼠的脱靶效应。结果:利用CRISPR/Cas9和Cas9-D10A成功建立Nsun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对两种Cas9得到的F0代突变小鼠进行潜在脱靶位点分析,均未检测到脱靶位点的存在。结论:两种策略都成功构建了不含脱靶位点的Nsun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Nsun5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un5 CRISPR/Cas9 基因敲除 脱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诱导表达Cas9的HeLa细胞系进行顺铂耐药性基因筛选
14
作者 陈红全 王建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32-1439,1452,共9页
目的:利用PiggyBac转座子系统,构建可诱导表达Cas9的稳定HeLa细胞系,并针对人核受体基因构建sg RNA文库,进行顺铂耐药性基因筛选。方法:构建PB-TRE-Cas9-NLS-IRES-hrGFP-Zeo载体,与PB-CAG-rtTA以及转座酶载体一同电转到HeLa细胞中,通过... 目的:利用PiggyBac转座子系统,构建可诱导表达Cas9的稳定HeLa细胞系,并针对人核受体基因构建sg RNA文库,进行顺铂耐药性基因筛选。方法:构建PB-TRE-Cas9-NLS-IRES-hrGFP-Zeo载体,与PB-CAG-rtTA以及转座酶载体一同电转到HeLa细胞中,通过药筛和挑选单克隆得到稳定细胞系;构建核受体基因sgRNA病毒文库,并感染可诱导表达Cas9的HeLa细胞系,筛选对顺铂具有抵抗性的克隆,并进行目的基因的测序鉴定。结果:挑选出可诱导表达Cas9的8E单克隆细胞株,在5个基因位点上可以进行高效编辑;感染sgRNA文库之后,挑选顺铂耐药的克隆,并鉴定出大部分克隆含有VDR sg RNA,经测序发现这些克隆中的VDR基因发生突变。结论:利用PiggyBac转座子系统,构建了可诱导表达Cas9的稳定HeLa细胞系,利用这个细胞系可以在多位点进行高效基因编辑,并可用于高通量文库筛选顺铂耐药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PIGGYBAC转座子 可诱导表达 文库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1年CHINET呼吸道临床分离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15
作者 傅鹰 俞云松 +87 位作者 林洁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徐英春 张小江 张峰波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付盼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沈继录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岳春雷 黄文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年第4期431-444,共14页
目的了解2015-2021年中国CHINET呼吸道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方法按CHINET耐药性监测网统一的技术方案,使用纸片扩散法和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进行检测。结果2015-2021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呼吸道临床分离菌共计589746株,... 目的了解2015-2021年中国CHINET呼吸道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方法按CHINET耐药性监测网统一的技术方案,使用纸片扩散法和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进行检测。结果2015-2021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呼吸道临床分离菌共计589746株,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分别为82.6%和17.4%;分离自门急诊和住院患者的菌株分别为(6.0±0.9)%和(94.0±0.1)%。常见的菌种/属为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各菌种/属均为男性的分离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总检出率为39.9%、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为1.4%、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7.8%和41.3%。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总检出率分别为3.7%、20.8%、9.4%、29.8%和73.3%。卡他莫拉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中的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96.1%和60.0%。儿童组(<18岁)中流感嗜血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成人组(P<0.05)。结论呼吸道标本临床分离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严重,临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通过精准的病原菌诊断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呼吸道标本 药物敏感性试验 抗菌药物 耐药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