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科RIS/PACS构建的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14
1
作者 金重午 章士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索符合国情的RIS/PACS系统架构,推动RIS/PACS在中国的发展。材料和方法:以杭州邵逸夫医院的RIS/PACS系统为例,介绍RIS/PACS系统的软硬件框架。结果:RIS/PACS系统的实施给放射科和相关科室的工作带来了很大便捷,方便了工作、教学... 目的:探索符合国情的RIS/PACS系统架构,推动RIS/PACS在中国的发展。材料和方法:以杭州邵逸夫医院的RIS/PACS系统为例,介绍RIS/PACS系统的软硬件框架。结果:RIS/PACS系统的实施给放射科和相关科室的工作带来了很大便捷,方便了工作、教学、科研和会诊。结论:在PACS的部署中结合医院的具体需求,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实现了病理自动获取、学生考试模式、机房工作站和QA工作站、电子排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 PACS HIS 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手术导管床保护性约束带设计及应用
2
作者 章雁 金浙夏 +4 位作者 吴春俏 沈富女 沈珑珑 陈璐民 庄一渝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设计自制一种DSA介入手术导管床保护性约束带,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自制约束带由约束单本体、第1活动带和第2活动带组成。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浙江邵逸夫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应用对象,其中100例为对照组(不... 目的设计自制一种DSA介入手术导管床保护性约束带,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自制约束带由约束单本体、第1活动带和第2活动带组成。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浙江邵逸夫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应用对象,其中100例为对照组(不使用约束带),另100例为实验组(使用自制约束带)。对比两组患者因素导致的手术中断时间、约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中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0.26±0.12)min比(1.46±0.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70,P<0.01)。实验组、对照组约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0,P=0.012)。结论自制介入手术导管床保护性约束带可降低约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身体约束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结合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用于上肢CT血管成像显示动静脉瘘
3
作者 寿蓓丽 李静 +3 位作者 张文明 陈彬 张月俏 胡红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3-547,共5页
目的观察低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结合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用于上肢CT血管成像(CTA)显示动静脉瘘(AVF)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65例临床疑诊AVF狭窄而接受上肢CTA检查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归入常规组(CD组,n=30)或低剂量组(LD... 目的观察低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结合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用于上肢CT血管成像(CTA)显示动静脉瘘(AVF)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65例临床疑诊AVF狭窄而接受上肢CTA检查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归入常规组(CD组,n=30)或低剂量组(LD组,n=35)。对CD组采用常规管电压(100 kVp)及对比剂用量(1.0 ml/kg体质量)采集CTA,并以常规混合迭代重建(HIR)获得A组图像;对LD组以低管电压(80 kVp)及对比剂用量(0.6 ml/kg体质量)采集CTA,分别以HIR和AIIR重建获得B及C组图像。比较A、B、C组图像质量主观、客观评价结果,以及CD与LD组患者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A、C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和诊断瘘口狭窄信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7)而均优于B组(P均<0.017)。C组锁骨下动脉、肱动脉及桡动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均高于A、B组(P均<0.017);A、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7)。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对比剂用量均低于常规组(P均<0.001)。结论低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联合AIIR用于上肢CTA显示AVF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CT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辐射剂量 对比剂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误诊IgG4相关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
4
作者 夏华伟 朱文雅 +1 位作者 胡红杰 文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2-626,共5页
目的观察10例影像学误诊IgG4相关性胰腺炎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10例术前CT和/或MRI误诊的IgG4相关性胰腺炎,观察其胰腺及胰腺外表现。结果10例中,2例胰腺存在弥漫型病变而呈“腊肠样”,7例见局灶型病变分别位于胰头(3例)、颈(3例... 目的观察10例影像学误诊IgG4相关性胰腺炎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10例术前CT和/或MRI误诊的IgG4相关性胰腺炎,观察其胰腺及胰腺外表现。结果10例中,2例胰腺存在弥漫型病变而呈“腊肠样”,7例见局灶型病变分别位于胰头(3例)、颈(3例)及尾(1例),1例多灶型病变同时见于胰头、颈及尾。病灶于平扫CT多呈稍低密度、偶见钙化,MR T1WI多呈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多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3例见周围晕征;7例伴主胰管轻度扩张;胰腺外表现主要包括肝内外胆管均扩张及胰腺外器官受累。结论影像学误诊的IgG4相关性胰腺炎CT及MRI多呈局灶型或弥漫型病变增强后呈渐进性强化,伴周围晕征及胰腺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 胰腺炎 误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发育异常一例
5
作者 汪姝 钟飞扬 胡秀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1-822,共2页
病例资料男,36岁,因“胸闷伴隐痛不适1个月”就诊。体检无殊,既往无特殊病史。心电图:窦性心律(90次/分),前壁R波递增不良,考虑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影像学表现:心脏超声示左心增大,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低值,室间隔基底段运动稍减弱,左... 病例资料男,36岁,因“胸闷伴隐痛不适1个月”就诊。体检无殊,既往无特殊病史。心电图:窦性心律(90次/分),前壁R波递增不良,考虑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影像学表现:心脏超声示左心增大,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低值,室间隔基底段运动稍减弱,左室内多发条索状强回声。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左右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二尖瓣、乳头肌、腱索及左室心肌壁形态紊乱,考虑左室发育异常(图1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期相CT联合预测最大径≤5 cm胃间质瘤危险度
6
作者 张启文 彭刚 +1 位作者 张卜涵 孙继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9-763,共5页
目的观察多期相CT联合预测最大径≤5 cm胃间质瘤(GST)危险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329例最大径≤5 cm GST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危组(n=262)与高危组(n=67);比较组间临床及CT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模型并观察其预测GS... 目的观察多期相CT联合预测最大径≤5 cm胃间质瘤(GST)危险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329例最大径≤5 cm GST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危组(n=262)与高危组(n=67);比较组间临床及CT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模型并观察其预测GST危险度的效能。结果组间肿瘤最大径及坏死、表面溃疡、增粗肿瘤滋养或引流血管(EVFDM)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临床及CT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最大径、表面溃疡率及EVFDM出现率均为最大径≤5 cm GST危险度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三者联合预测其危险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4.23%、80.94%及0.760。结论多期相CT所示肿瘤最大径、表面溃疡及EVFDM有助于预测最大径≤5 cm GST的危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郝璐 刘军辉 +2 位作者 陈意磊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8-575,共8页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盘源性腰痛、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32~79岁,平均59.1±5.9岁。分为单纯OLIF组(39例)和Pivox+OLIF组(30例),评估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以及术后腰椎融合情况。以及比较两组之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0±0.3个月,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节段、骨密度、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ox+OLIF组手术时间大于OLIF组(P<0.05),而两组之间切口长度、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围手术期VAS评分、ODI比较均为术前高于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P<0.05),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时,两组之间VAS评分、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时,Pivox+OLIF组椎间隙、椎间孔纵径和面积增加值均大于OLI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融合器沉降病例,OLIF组有两例发生融合器移位,Pivox+OLIF组无一例融合器移位,两组之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ivox+O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但相对于单纯OLIF,Pivox+OLIF在椎管减压以及融合器下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ox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淋巴血管侵犯 被引量:4
8
作者 娄飞飞 陈青青 +4 位作者 黄昊 王芳 何杰 辛恩慧 胡红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并结合临床变量构建列线图。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173例淋巴结阴性且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其中...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并结合临床变量构建列线图。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173例淋巴结阴性且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其中LVI阳性60例,LVI阴性113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n=121)和验证组(n=52)。基于训练组分别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融合模型,并在验证组进行验证。临床资料和常规CT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肿瘤指标、肿瘤部位、肿瘤形态、强化幅度等,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临床显著变量并建立临床模型。用3D-Slicer软件勾画肿瘤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用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降维筛选特征,然后通过随机森林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转化为随机森林评分。联合临床显著变量和随机森林评分构建融合模型并可视化为列线图。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临床实用性。结果影像组学模型优于临床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影像组学模型AUC分别为0.872(0.810~0.935)、0.827(0.707~0.947),临床模型AUC分别为0.767(0.682~0.852)、0.761(0.610~0.913)。列线图的预测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AUC分别为0.898(0.842~0.953)、0.844(0.717~0.971)。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的临床价值。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可用于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LVI状态,列线图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影像组学 淋巴结阴性 淋巴血管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皮质期影像组学预测肾细胞癌亚型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才勇 陈文 +2 位作者 严志强 陈超 崔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皮质期影像组学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癌(non-ccR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22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其中ccRCC 82例,non-ccRCC 40例,并以随机数表法按7∶3的比例将... 目的:探讨基于CT皮质期影像组学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癌(non-ccR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22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其中ccRCC 82例,non-ccRCC 40例,并以随机数表法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成训练集(n=85)和验证集(n=37)。在CT皮质期手工逐层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OI)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特征间线性相关检查和F检验依次进行特征筛选,采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T影像特征,建立常规影像模型。综合影像组学评分和常规影像模型建立联合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AUC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90(95%CI 0.976~1.0)和0.890(95%CI 0.774~1.0)。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均优于常规影像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联合模型,在验证集中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27)。结论:基于CT皮质期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肾细胞癌亚型具有较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术前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10
作者 施益洁 陈青青 +1 位作者 何杰 胡红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探讨MRI多模态参数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预测价值,并制订有效预测模型,以降低SLN的不必要活检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0例c N0乳腺癌的术前MRI影像... 目的探讨MRI多模态参数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预测价值,并制订有效预测模型,以降低SLN的不必要活检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0例c N0乳腺癌的术前MRI影像资料,根据SLN有无转移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乳腺病变的影像特征,比较两组参数差异,并筛选独立预测因子构建模型、评估诊断效能。结果SLN阳性组乳腺病变位于外上象限(χ^(2)=14.94)、非单发(χ^(2)=9.29)、环形强化(χ^(2)=9.23)及邻近血管增多征象阳性比例(χ^(2)=9.91)均高于阴性组,阳性组病变更大(Z=-2.97、-2.73)、早期强化率更高(t=-3.48)、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病变最小表观扩散系数/腺体表观扩散系数)更低(Z=-7.33、-10.74),(P均<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变部位(OR=4.17,95%CI 1.86~9.35,P=0.001)、早期强化率(OR=1.01,95%CI 1.00~1.02,P=0.019)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OR=54.67,95%CI 23.72~126.02,P<0.001)是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联合病变部位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的模型预测性能最佳,其阴性预测值为96.5%,可降低46.1%的不必要活检率。结论基于常规MRI特征参数的SLN术前预测模型(病变部位、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具有可靠的阴性预测价值,有望降低近半数c N0期乳腺癌的不必要活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作物根系无损检测 被引量:40
11
作者 张建锋 吴迪 +2 位作者 龚向阳 何勇 刘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1-185,共5页
作物根系三维构型对于作物养分吸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选用玉米、大豆和茄子3种常见作物根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其根系三维构型进行原位无损检测。试验研究和分析了生长介质、作物根系类型以及三维重建... 作物根系三维构型对于作物养分吸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选用玉米、大豆和茄子3种常见作物根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其根系三维构型进行原位无损检测。试验研究和分析了生长介质、作物根系类型以及三维重建方法对作物根系成像的影响,并探讨了应用MRI技术快速无损进行作物根系研究的优势和不足。研究表明,应用MRI技术进行作物根系三维构型的研究是可行的。该研究为作物根系三维构型的定量描述和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无损检测 三维构型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诊断价值的评价 被引量:34
12
作者 任小军 章士正 +1 位作者 刘海 张联合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及其限度。材料和方法:分析经肠镜、手术和病理诊断的26例小肠Crohn病的X线、CT和MRI表现,其中X线小肠灌肠13例,CT小肠造影15例,MRI检查13例(其中小肠MRI水成像和注气小肠灌肠分别为7例和6...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及其限度。材料和方法:分析经肠镜、手术和病理诊断的26例小肠Crohn病的X线、CT和MRI表现,其中X线小肠灌肠13例,CT小肠造影15例,MRI检查13例(其中小肠MRI水成像和注气小肠灌肠分别为7例和6例),同时行X线小肠灌肠和CT检查7例,行X线小肠灌肠和MRI检查8例,行CT和MRI检查2例。结果:13例小肠Crohn病的X线表现为多个节段性病变12例(92%),线形溃疡11例(85%),卵石征11例(85%),瘘管形成4例,不对称性病变伴假憩室样改变3例,误诊为肠管外炎性肿块和脓肿3例。15例CT小肠造影表现为肠壁增厚15例(100%),强化增加13例(87%),多节段性病变13例(87%),肠管周围蜂窝织炎11例(73%),脓肿和炎性肿块5例,瘘管形成3例。13例MRI表现为肠壁强化增加13例(100%),肠壁增厚12例(92%),多节段性病变11例(85%),肠管周围蜂窝织炎9例(69%),炎性肿块6例,瘘管2例。CT和MRI均未显示肠壁线形溃疡和卵石征。结论:X线小肠灌肠易于显示小肠Crohn病线形溃疡和卵石征的特征性改变,对小肠Crohn病的初次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难以明确显示肠管外炎性肿块和脓肿;CT和MRI均难以显示肠壁线形溃疡和卵石征,但可明确显示病变肠壁及其周围并发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评价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CROHN病 诊断价值 MRI检查 小肠灌肠 MRI表现 线形溃疡 炎性肿块 瘘管形成 肠壁增厚 多节段性 特征性改变 病理诊断 小肠造影 CT检查 X线表现 不对称性 造影表现 蜂窝织炎 临床疗效 临床治疗 病变 显示 肠管 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家与非音乐家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崔恒武 章士正 +5 位作者 狄海波 刘海 祝一虹 张峭巍 翁旭初 陈宜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RI)技术,探讨音乐家与非音乐家脑功能的差异性。方法:在大学里征召男性右利手音乐家志愿者和非音乐家志愿者各12名,让他们听中国传统音乐“梁祝”片断及其同等物理能量的白噪音片断,同时进行全脑...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RI)技术,探讨音乐家与非音乐家脑功能的差异性。方法:在大学里征召男性右利手音乐家志愿者和非音乐家志愿者各12名,让他们听中国传统音乐“梁祝”片断及其同等物理能量的白噪音片断,同时进行全脑的fMRI扫描。结果:在白噪音刺激时,音乐家与非音乐家主要表现为双侧颞横回区较弱的激活;而在音乐刺激时,双侧听皮层区明显激活且范围扩大,涉及颞横回、颞上回及颞中回。但音乐家一般表现为左侧颞区优势(10/12),而非音乐家一般为右侧优势(11/12),除双侧颞区激活外,音乐家还伴有其它脑区较强及较广泛的激活,尤其是楔叶、楔前叶、额内侧回、左枕中回等。结论:音乐家与非音乐家对音乐的脑功能反应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生理学 大脑皮质 音乐 半球优势 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定量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玮 胡红杰 +5 位作者 沈博 沈伟强 陈浩 吴晓 严强 庞佩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9-467,共9页
目的利用影像组学技术探究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肝胆期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创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 目的利用影像组学技术探究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肝胆期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创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成52例Child-Pugh A级患者和48例Child-Pugh B+C级患者,并分别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AK软件提取训练集患者的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特征选择算法对数据进行降维、特征选择和构建影像组学标签。根据影像组学标签创建预测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 B+C级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分别应用于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定量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经过对利用AK软件提取的396个纹理特征参数进行降维筛选,最终得到7个影像组学特征参数。根据以上特征建立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并创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分析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Child-Pugh A级和Child-Pugh B+C级的影像组学标签分数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 B+C级的诊断效能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和0.86。结论根据不同肝脏储备功能的肝硬化患者影像组学标签创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作为肝脏储备功能的较为准确可靠的辅助检测工具,为临床医生更加准确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提供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脏储备功能 钆塞酸二钠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与手术结果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裘敏剑 孟磊 +3 位作者 郑伟良 胡红杰 章士正 夏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目的 确定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 (TTNB)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 2 90例CT引导下TTNB患者 ,其中 41例进一步做了剖胸手术 ,对该 41例患者的TTNB和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有 3 3例患者的TTNB结果与手术结果相一致 ,其中 2 5例为... 目的 确定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 (TTNB)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 2 90例CT引导下TTNB患者 ,其中 41例进一步做了剖胸手术 ,对该 41例患者的TTNB和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有 3 3例患者的TTNB结果与手术结果相一致 ,其中 2 5例为恶性病变 ,8例为良性病变。对于恶性病变 ,TTNB的敏感度为 91.6% ,特异度为 10 0 %。获得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概率为 80 .5 %。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不仅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而且可以为做出更好的治疗计划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同轴切割针 肺活检 剖胸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腺瘤的多层CT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鞠志国 鲁宏 +2 位作者 朱晖 李清海 章士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2,共4页
探讨多层CT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19例)和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3例)的多层CT图像。图像分析包括肿瘤位置... 探讨多层CT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19例)和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3例)的多层CT图像。图像分析包括肿瘤位置、形态、囊腔直径、囊壁、分隔、钙化、实性成份、胰腺萎缩、主胰管扩张、边界情况等。结果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与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囊腔直径大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9);囊腔直径大于2 cm多见于黏液性囊性肿瘤,与浆液性囊腺瘤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实性成分多见于浆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性肿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 多层 CT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香梨褐变检测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建锋 何勇 +1 位作者 龚向阳 刘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9-173,147,共6页
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对香梨内部褐变进行了检测。在磁共振T2加权图像中选取果核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提取出反映褐变特性的10个微观纹理特征参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识别研究。针对BP神经网络模型存在的不... 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对香梨内部褐变进行了检测。在磁共振T2加权图像中选取果核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提取出反映褐变特性的10个微观纹理特征参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识别研究。针对BP神经网络模型存在的不足,利用遗传算法对网络模型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通过验证性试验发现:对于4组香梨样本,优化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平均正确识别率为92.50%,比未优化模型的平均正确识别率80.83%,提高了11.67个百分点;同一组香梨样本相比较,优化后模型的识别效果也均优于未优化模型,每组香梨的识别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可以实现香梨内部褐变的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梨褐变 核磁共振成像 检测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诱导睡眠状态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气道阻塞部位的CT定位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吉波 胡红杰 +2 位作者 侯铁宁 高航翔 何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经药物诱导方法,在睡眠状态下行上气道多层螺旋CT的可行性,研究多层螺旋CT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气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图监测(PSG)确诊的阻塞性睡...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经药物诱导方法,在睡眠状态下行上气道多层螺旋CT的可行性,研究多层螺旋CT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气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图监测(PSG)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14例,先行清醒状态下吸气末上气道CT扫描;后对其中109例患者经静脉缓慢注射咪唑安定,待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呼吸暂停时,行上气道相应部位CT扫描;比较并测量两种状态下上气道狭窄水平的截面积及气道最小直径,并运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直观显示上气道形态。结果:①本组109例OSAS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100%。②睡眠状态下,呼吸暂停时62例患者软腭后气道完全闭塞,其中26例伴有舌后气道闭塞,27例伴有舌后气道睡眠后较睡眠前狭窄,9例睡眠前后舌后气道无明显改变;40例患者软腭后气道较睡眠前狭窄,其中20例伴有舌后气道睡眠后较睡眠前狭窄,10例伴有舌后气道睡眠后完全闭塞,10例睡眠前后舌后气道无明显改变;7例患者睡眠前后CT扫描软腭后气道及舌后气道无明显改变。③软腭后气道平均最小截面积清醒相(72.60±45.15)mm2,睡眠相(8.26±18.16)mm2(P<0.01);舌后气道平均最小截面积清醒相(133.21±120.36)mm2,睡眠相(16.73±30.21)mm2(P<0.01)。软腭后气道平均最小直径清醒相(6.91±2.23)mm,睡眠相(1.18±2.14)mm(P<0.01);舌后气道平均最小直径清醒相(8.68±4.32)mm,睡眠相(1.68±2.22)mm(P<0.01)。结论:①运用药物诱导方法的睡眠状态下,对OSAS患者进行CT检查是安全可靠的。②多层螺旋CT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真实再现OSAS患者睡眠状态下呼吸暂停发生时上气道的形态,对临床准确定位上气道狭窄或阻塞的部位和范围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诊断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 气道梗阻 药物诱导睡眠 咪唑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分支形态的影像学及流态功能改变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丽华 张文普 +1 位作者 姜卫香 钱玉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4-601,633,共9页
目的:利用MDCT的CTPA图像和超声肺动脉测压数据,模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状态下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内流动状态;了解肺动脉分支直径随压力变化的情况和敏感度。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进行胸部... 目的:利用MDCT的CTPA图像和超声肺动脉测压数据,模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状态下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内流动状态;了解肺动脉分支直径随压力变化的情况和敏感度。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进行胸部心电门控CTPA检查,同时收集超声心动图测量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近端双期血流参数。对CTPA原始图像分别进行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期薄层MPR重建,测量肺动脉分支的直径和长度;利用坐标网格,生成二维网格,导入Fluen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二维流态模拟。结果:共进行13例COPD患者研究,CTPA显示,主肺动脉分叉前和左、右肺动脉近端直径在收缩期均较舒张期小。右上叶前段动脉舒张期直径较收缩期增大,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长度在收缩期和舒张期都无显著性差异,而主肺动脉右肺动脉的弯曲度和跨度间距在舒张期均较收缩期增大。COPD比较正常对照组的右肺动脉近端、远端及左肺动脉近端,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直径均增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舒张期仅主肺动脉分叉前出现直径增大;收缩期后基底段动脉,左后基底段动脉COPD组较正常变细;两组间长度未见显著性差异。流态分析显示,COPD舒张期高压场较正常组扩散的趋势更明显,影响范围更大。右下叶动脉出口压力收缩期最高,舒张期也较左下叶动脉高,是所有动脉出口中承受压力最高且波动最大者,出口流速变化差异最大。结论:利用CTPA重建MPR图像和相关模拟软件结合,是研究肺动脉分支内血流变化的可行方法。CTPA测量右肺动脉远端直径可能成为肺动脉高压诊断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放射摄影术 肺动脉/放射摄影术 高血压 肺性/病理生理学 肺动脉 血流模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胡吉波 胡红杰 章士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研究,提高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证实为BAC患者的胸部X线、CT及病理资料。结果:单发结节或肿块型21例,实变型13例,弥散结节型6例。单发结节或...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研究,提高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证实为BAC患者的胸部X线、CT及病理资料。结果:单发结节或肿块型21例,实变型13例,弥散结节型6例。单发结节或肿块型BAC周围型18例,中央型3例,主要征象:胸膜牵引征18例(85.7%),血管聚束征18例(85.7%),毛刺征16例(76.2%),分叶征11例(52.3%),支气管征11例(52.3%),空泡征5例(23.8%)。实变型BAC单肺段?叶实变6例,多肺段?叶实变7例,主要征象:含气支气管征9例(100%),蜂房征8例(88.9%),毛玻璃征4例(44.4%),叶间裂膨突3例(33.3%),血管聚束征3例(33.3%)。弥散结节型BAC6例,主要征象:两肺不对称、不均匀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结节,结节融合倾向6例,结节中心透亮区(空泡征)4例(66.7%),融合结节灶内支气管征2例(33.3%),血管聚束征5例(83.3%),胸膜牵引征5例(83.3%),毛刺征4例(66.7%)。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影像表现复杂,充分认识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各种征象能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细支气管肺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