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对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1
作者 黄梅珍 朱开彦 +3 位作者 何炳蔚 林榕 王晓霞 李红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89,共5页
目的 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对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21年3-8月,采用招募的方式,选取某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9... 目的 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对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21年3-8月,采用招募的方式,选取某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接受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干预,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两组的干预均持续12周,3次/周,30~45 min/次。于干预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形状连线测验(shape trails test,STT)、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各有41例完成研究。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oCA、MMSE、AVLT、STT、GDS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MoCA、MMSE、AVLT(延时、再认)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社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情绪状态,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沉浸式虚拟现实 社区 认知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诊断评估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综合康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勋琦 邓乙首 +5 位作者 李丹 邝志强 龚金生 梁振文 陈卓铭 李建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3-558,共6页
目的:明确产后尿失禁患者肛提肌是否存在神经源性损伤或肌源性损伤,进一步观察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种损伤类型的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采用同心圆针电极评估左右侧肛提肌后分为神经源性组(n... 目的:明确产后尿失禁患者肛提肌是否存在神经源性损伤或肌源性损伤,进一步观察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种损伤类型的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采用同心圆针电极评估左右侧肛提肌后分为神经源性组(n=33)和肌源性组(n=48),两组患者均接受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提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波幅,改良牛津评分法(modified oxford scale,MOS)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scale,I-QOL)评分及尿失禁发生的情况。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I-QOL、MO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肌源性组I-QOL评分(85.26±9.43)明显高于神经源性组I-QOL评分(74.40±8.01)(P<0.05);肌源性组尿失禁发生率(10%)明显低于神经源性组(18%);肌源性组MOS评分明显优于神经源性组(P<0.05);肌源性组左、右侧肛提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神经源性组左、右侧肛提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波幅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产后尿失禁患者肛提肌存在神经源性损伤或肌源性损伤,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两种损伤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但对于肛提肌出现神经源性损伤的患者应考虑做进一步的临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诊断 盆底肌训练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肛提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诱发心肌缺血时心肌电复极的变化
3
作者 陈珊 李建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给予运动负荷诱发心肌缺血对心肌复极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经冠脉造影术证实的 4 9例冠心病患者与 38例造影阴性的对照组 ,进行活动平板试验 ,记录运动前后 12导联心电图、血压 ,检测QTcd并作分析比较。结...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给予运动负荷诱发心肌缺血对心肌复极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经冠脉造影术证实的 4 9例冠心病患者与 38例造影阴性的对照组 ,进行活动平板试验 ,记录运动前后 12导联心电图、血压 ,检测QTcd并作分析比较。结果 :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 ,其运动时间、运动高峰时心率、心率的增加值、心脏作功指数均小于对照组 ,运动高峰时QTcd较运动前明显增大 (P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脏储备下降 ,运动耐量减小 ,运动中心肌复极离散度增大 ,电生理差异性增加。建议可将QTcd作为康复运动的观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负荷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肌复极离散度 冠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