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和重性抑郁障碍与快感缺失有关的近红外光谱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月 李冕 +3 位作者 李涵翛然 薛闯 丁金琦 梁素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3-539,共7页
目的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言语流畅性任务(verbal fluency task,VFT)探索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患者和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与快感缺失有关的脑... 目的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言语流畅性任务(verbal fluency task,VFT)探索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患者和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与快感缺失有关的脑区激活差异。方法纳入45例首发MDD患者、31例首发SCZ患者和45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naith-Hamilton pleasure scale,SHAPS)评估受试者的临床症状。所有受试者使用“白”“北”“大”3个汉字组词以完成VFT,同时进行48通道fNIRS检测,应用Matlab Homer2软件提取任务下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Oxy-Hb)浓度变化的信息。结果3组在执行fNIRS-VFT任务时,与HC组相比,SCZ组患者在双侧额中回、额上回、额下回,右侧颞上回及左侧中央后回Oxy-Hb浓度降低(包括25个通道,P<0.05);与MDD组相比,SCZ组在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及右侧颞上回Oxy-Hb浓度降低(包括6个通道,P<0.05)。一般线性模型结果显示,MDD组SHAPS评分与右侧额上回(通道26、42)的Oxy-Hb浓度呈负关联(β=-5.46,P=0.02;β=-5.01,P=0.01)。结论首发SCZ患者和首发MDD患者双侧额中回和左侧额上回、额下回、中央后回激活异常,右侧颞上回和额上回激活异常或是SCZ的神经生物学标志物,右侧额上回激活异常或与MDD快感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重性抑郁障碍 快感缺失 言语流畅性任务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额颞叶 氧合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生物调节疗法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2
作者 赵衍东 李晓晶 +1 位作者 邓伟 章晓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309,共7页
使用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光生物调节疗法(photobiomodulation,PBM)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总结治疗方案、结局指标和疗效,为后续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 使用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光生物调节疗法(photobiomodulation,PBM)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总结治疗方案、结局指标和疗效,为后续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最终共纳入13项研究。结果发现PBM治疗能够有效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以及大脑结构,可以作为传统治疗的有益补充。但是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仍然较少,选用的治疗参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还需要开展大规模、长时间的研究来进一步探究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调节疗法 低强度光疗法 小剂量激光照射 低功率激光治疗 帕金森病 帕金森障碍 帕金森症 帕金森综合征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障碍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模式的发展与融合
3
作者 汤尧娟 李冕 +1 位作者 谭忠林 梁素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5-379,共5页
在青少年抑郁障碍干预与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备受关注,并随着技术发展展现出新的应用潜力。CBT主要通过识别并重构个体的负性自动思维,结合行为激活策略,改善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在青少年抑郁障碍干预与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备受关注,并随着技术发展展现出新的应用潜力。CBT主要通过识别并重构个体的负性自动思维,结合行为激活策略,改善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从而缓解抑郁症状。传统的线下面对面CBT(face-to-face CBT,FtF-CBT)在建立治疗联盟、干预青少年重度抑郁症状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而基于互联网的CBT(internet-based CBT,i-CBT)在轻中度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中疗效可与FtF-CBT相当,并具有成本低、操作灵活等特点;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CBT(blended CBT,bCBT)则在提高可及性的同时,兼顾个体化指导与实时反馈,有望提升整体干预效果。随着数字健康、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研究有望进一步提升CBT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治疗中的精准性与高效性,为临床实践和理论创新提供坚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青少年 认知行为治疗 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 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治疗 混合式认知行为治疗 干预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性抑郁障碍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失衡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冕 谭忠林 +1 位作者 吴月 梁素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58-764,共7页
脑内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异常是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脑功能障碍机制之一,与MDD的病理生理有关。神经递质在维持脑内化学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基于重置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系统再平衡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受到... 脑内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异常是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脑功能障碍机制之一,与MDD的病理生理有关。神经递质在维持脑内化学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基于重置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系统再平衡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受到关注。基于磁共振波谱的研究表明MDD患者存在脑内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失衡,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可靶向调节神经递质水平,药物治疗如氯胺酮、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其他新型受体调节剂,非药物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电休克治疗、体育运动等。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异常为揭示MDD病理生理机制、探索MDD神经递质类生物标志物、指导临床实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稳态失衡 磁共振波谱 靶向调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在抑郁症诊治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升升 谭忠林 +1 位作者 吴月 梁素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1-256,共6页
脑机接口技术连接脑和计算机,实现脑与外部设备的交互和控制,为抑郁症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视角。识别脑机接口是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有效地识别抑郁症特征性脑电信号,可辅助临床诊断;调控脑机接口有望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技... 脑机接口技术连接脑和计算机,实现脑与外部设备的交互和控制,为抑郁症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视角。识别脑机接口是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有效地识别抑郁症特征性脑电信号,可辅助临床诊断;调控脑机接口有望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技术等精准且个体化的治疗,作用于脑环路,以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促进临床痊愈。因此,脑机接口对抑郁症诊治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抑郁症诊断准确性,有望为难治性抑郁症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本综述概述了脑机接口的关键技术,重点总结近年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在识别脑机接口的应用,以及基于脑深部电刺激及个体化脑环路闭环刺激等调控脑机接口在抑郁症中研究进展,未来脑机接口有望成为精准调控神经的电子药物,实现对抑郁症高效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机接口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脑电信号 精准医学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