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少年抑郁障碍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模式的发展与融合
1
作者
汤尧娟
李冕
+1 位作者
谭忠林
梁素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5-379,共5页
在青少年抑郁障碍干预与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备受关注,并随着技术发展展现出新的应用潜力。CBT主要通过识别并重构个体的负性自动思维,结合行为激活策略,改善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在青少年抑郁障碍干预与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备受关注,并随着技术发展展现出新的应用潜力。CBT主要通过识别并重构个体的负性自动思维,结合行为激活策略,改善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从而缓解抑郁症状。传统的线下面对面CBT(face-to-face CBT,FtF-CBT)在建立治疗联盟、干预青少年重度抑郁症状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而基于互联网的CBT(internet-based CBT,i-CBT)在轻中度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中疗效可与FtF-CBT相当,并具有成本低、操作灵活等特点;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CBT(blended CBT,bCBT)则在提高可及性的同时,兼顾个体化指导与实时反馈,有望提升整体干预效果。随着数字健康、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研究有望进一步提升CBT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治疗中的精准性与高效性,为临床实践和理论创新提供坚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青少年
认知行为治疗
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
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治疗
混合式认知行为治疗
干预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性抑郁障碍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失衡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冕
谭忠林
+1 位作者
吴月
梁素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58-764,共7页
脑内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异常是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脑功能障碍机制之一,与MDD的病理生理有关。神经递质在维持脑内化学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基于重置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系统再平衡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受到...
脑内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异常是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脑功能障碍机制之一,与MDD的病理生理有关。神经递质在维持脑内化学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基于重置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系统再平衡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受到关注。基于磁共振波谱的研究表明MDD患者存在脑内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失衡,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可靶向调节神经递质水平,药物治疗如氯胺酮、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其他新型受体调节剂,非药物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电休克治疗、体育运动等。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异常为揭示MDD病理生理机制、探索MDD神经递质类生物标志物、指导临床实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稳态失衡
磁共振波谱
靶向调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脑机接口在抑郁症诊治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升升
谭忠林
+1 位作者
吴月
梁素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1-256,共6页
脑机接口技术连接脑和计算机,实现脑与外部设备的交互和控制,为抑郁症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视角。识别脑机接口是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有效地识别抑郁症特征性脑电信号,可辅助临床诊断;调控脑机接口有望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技...
脑机接口技术连接脑和计算机,实现脑与外部设备的交互和控制,为抑郁症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视角。识别脑机接口是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有效地识别抑郁症特征性脑电信号,可辅助临床诊断;调控脑机接口有望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技术等精准且个体化的治疗,作用于脑环路,以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促进临床痊愈。因此,脑机接口对抑郁症诊治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抑郁症诊断准确性,有望为难治性抑郁症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本综述概述了脑机接口的关键技术,重点总结近年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在识别脑机接口的应用,以及基于脑深部电刺激及个体化脑环路闭环刺激等调控脑机接口在抑郁症中研究进展,未来脑机接口有望成为精准调控神经的电子药物,实现对抑郁症高效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机接口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脑电信号
精准医学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少年抑郁障碍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模式的发展与融合
1
作者
汤尧娟
李冕
谭忠林
梁素改
机构
杭州
复旦儿童
医院
精神
心理
科
浙江大学
医学院
附属
精神
卫生
中心
/杭州市
第七
人民医院
转化
精神
医学
研究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六科
出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5-379,共5页
基金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工程(浙江省医坛新秀人才培养)。
文摘
在青少年抑郁障碍干预与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备受关注,并随着技术发展展现出新的应用潜力。CBT主要通过识别并重构个体的负性自动思维,结合行为激活策略,改善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从而缓解抑郁症状。传统的线下面对面CBT(face-to-face CBT,FtF-CBT)在建立治疗联盟、干预青少年重度抑郁症状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而基于互联网的CBT(internet-based CBT,i-CBT)在轻中度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中疗效可与FtF-CBT相当,并具有成本低、操作灵活等特点;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CBT(blended CBT,bCBT)则在提高可及性的同时,兼顾个体化指导与实时反馈,有望提升整体干预效果。随着数字健康、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研究有望进一步提升CBT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治疗中的精准性与高效性,为临床实践和理论创新提供坚实依据。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青少年
认知行为治疗
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
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治疗
混合式认知行为治疗
干预
临床疗效
Keywords
Depression
Adolescent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ace-to-face CBT
Internet-based CBT
Blended CBT
Intervention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分类号
R749.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性抑郁障碍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失衡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冕
谭忠林
吴月
梁素改
机构
浙江
中医药
大学
第四临床
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六科
浙江大学
医学院
附属
精神
卫生
中心
/杭州市
第七
人民医院
转化
精神
医学
研究室
出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58-764,共7页
基金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工程,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编号:20201203B192)。
文摘
脑内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异常是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脑功能障碍机制之一,与MDD的病理生理有关。神经递质在维持脑内化学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基于重置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系统再平衡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受到关注。基于磁共振波谱的研究表明MDD患者存在脑内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失衡,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可靶向调节神经递质水平,药物治疗如氯胺酮、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其他新型受体调节剂,非药物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电休克治疗、体育运动等。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异常为揭示MDD病理生理机制、探索MDD神经递质类生物标志物、指导临床实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稳态失衡
磁共振波谱
靶向调节
治疗
Keywords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Glutamate
γ-aminobutyric acid
Homeostasis imbalance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Targeted regulation
Treatment
分类号
R749.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机接口在抑郁症诊治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升升
谭忠林
吴月
梁素改
机构
浙江大学
医学院
附属
精神
卫生
中心
/杭州市
第七
人民医院
信息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六科
浙江大学
医学院
附属
精神
卫生
中心
/杭州市
第七
人民医院
转化
精神
医学
研究室
出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1-256,共6页
基金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工程
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编号:20201203B192)。
文摘
脑机接口技术连接脑和计算机,实现脑与外部设备的交互和控制,为抑郁症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视角。识别脑机接口是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有效地识别抑郁症特征性脑电信号,可辅助临床诊断;调控脑机接口有望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技术等精准且个体化的治疗,作用于脑环路,以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促进临床痊愈。因此,脑机接口对抑郁症诊治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抑郁症诊断准确性,有望为难治性抑郁症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本综述概述了脑机接口的关键技术,重点总结近年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在识别脑机接口的应用,以及基于脑深部电刺激及个体化脑环路闭环刺激等调控脑机接口在抑郁症中研究进展,未来脑机接口有望成为精准调控神经的电子药物,实现对抑郁症高效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
抑郁症
脑机接口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脑电信号
精准医学
个体化治疗
Keywords
Depression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Machine learning
Deep learning
Electroencephalogram signal
Precision medicin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分类号
R749.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少年抑郁障碍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模式的发展与融合
汤尧娟
李冕
谭忠林
梁素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重性抑郁障碍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稳态失衡研究进展☆
李冕
谭忠林
吴月
梁素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脑机接口在抑郁症诊治应用研究进展
王升升
谭忠林
吴月
梁素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