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症对脊柱运动单元的影响
1
作者 刘乞学 王晨焕 +3 位作者 王建卫 黄乐怡 李惠民 潘志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7-1092,共6页
在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的背景之下,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最广泛的公共卫生挑战和重大医疗问题之一。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其患者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OP会削弱骨骼... 在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的背景之下,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最广泛的公共卫生挑战和重大医疗问题之一。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其患者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OP会削弱骨骼的结构强度,正常日常活动的强度都会超过椎体的承受能力。骨结构强度的降低不仅包括骨密度的降低,还由于骨结构的改变,骨重塑及骨修复的变化,导致循环负荷下更快的损害累积。更薄和更稀疏的针状体取代了正常的骨小梁结构导致了骨脆性的增加。同时由于水平交联的支柱减少,垂直方向上骨小梁屈曲强度的降低,使松质骨呈现出更多孔隙。骨质疏松患者一旦发生骨折,生存质量急剧下降,可致残或致死。OP可导致椎间盘变性、椎间隙狭窄、关节突关节退变性改变以及影响骨重塑过程。这些退行性改变还可能导致脊柱畸形进行性恶化,并引发潜在的神经损害,应力分布改变可能诱发脊柱运动单元的退行性节段性不稳定和部分脱位,如脊柱侧凸、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该研究采用系统文献综述的方法描述OP对脊柱运动单元的影响,旨在总结目前OP对脊柱运动单元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 椎管 椎间盘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人员的临终关怀态度和安宁疗护行为调查 被引量:12
2
作者 任英 余群飞 +4 位作者 马姚静 王萍 许国萍 盛少英 来丽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69,共4页
目的 了解临床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态度与安宁疗护行为现况,探讨安宁疗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临终关怀态度调查量表和安宁疗护行为测量量表对425名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医护人员安宁疗护行为得分为(48.00±10.14)分,... 目的 了解临床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态度与安宁疗护行为现况,探讨安宁疗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临终关怀态度调查量表和安宁疗护行为测量量表对425名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医护人员安宁疗护行为得分为(48.00±10.14)分,显著低于安宁疗护机构医护人员(P<0.05);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为(103.72±10.70)分。临终关怀态度与安宁疗护行为呈正相关(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已婚以及接受过临终关怀教育的医护人员安宁疗护行为水平较高;临终关怀态度中以患者及其家属为中心的照顾意识维度能独立解释安宁疗护行为总变异的11.6%。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态度总体偏正向,安宁疗护行为有待进一步提升,临终关怀态度对安宁疗护行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医院应通过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安宁疗护行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终末期患者 临终关怀 态度 安宁疗护 行为 影响因素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递送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
3
作者 许伟攀 周行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49,共9页
微球是一种理想的药物递送系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负载在微球中的抗肿瘤药物能够以可控且持续的方式释放,从而增强疗效,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药物递送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乳化溶剂挥发法、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微流控技... 微球是一种理想的药物递送系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负载在微球中的抗肿瘤药物能够以可控且持续的方式释放,从而增强疗效,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药物递送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乳化溶剂挥发法、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微流控技术等。这些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根据制备材料的不同,药物递送微球可分为天然聚合物微球、合成聚合物微球和生物陶瓷微球。天然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合成聚合物微球机械性能优异,生物陶瓷微球因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特定的生物功能而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工程领域。药物递送微球治疗肿瘤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传统的化疗外,还包括光热疗法、光动力疗法、放射性栓塞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本文综述了当前微球作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微球的临床转化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药物递送系统 控释技术 肿瘤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L_4~L_5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耀升 陈其昕 +4 位作者 廖胜辉 唐小君 李方财 吴浩波 余世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5-669,共5页
目的:采用一种新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法精确建立腰椎L4~L5节段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充分验证.方法:采用改良的“非种子区域分割方法”提取腰椎CT图像数据中目标区域得到二值图像,用Marching Cubes方法由二值数据生成初... 目的:采用一种新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法精确建立腰椎L4~L5节段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充分验证.方法:采用改良的“非种子区域分割方法”提取腰椎CT图像数据中目标区域得到二值图像,用Marching Cubes方法由二值数据生成初始表面模型.采用反映腰椎生理曲度的“最佳切割平面”从初始表面模型获得非平行的切割轮廓线并建立“分段线性子空间”,后者经仿射变换到“规则子空间”快速重构腰椎曲面,最后逆变换恢复腰椎原三维空间形状特征.将表面模型所有结点的坐标数据和三角面片信息导入ANSYS进行网格划分精确建立L4~L5节段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加载验证.结果:所构建的L4~L5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包括94 794个Solid单元,1 196个Link单元,1 170个Shell单元,768个Target单元,464个Contact单元;同时包含了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与接触非线性3种非线性类型.不同载荷条件下L4~L5节段有限元模型的移位/旋转角度、椎间盘内压等预测结果与文献中相同载荷条件的试验生物力学结果相符合.结论:基于先进算法建立的腰椎L4~L5节段表面模型实现了二值图像提取、腰椎曲面重构的全数字化过程,具有极佳的仿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有限元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 腰椎 表面模型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参数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潘志军 洪华兴 +3 位作者 黄宗坚 陈欣 郑强 陈王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为经S1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例骨盆标本进行研究 ,测量S1椎弓根宽和高 ,骶髂螺钉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确定进针点后 ,以 5具新鲜尸体对进针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 目的 :为经S1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例骨盆标本进行研究 ,测量S1椎弓根宽和高 ,骶髂螺钉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确定进针点后 ,以 5具新鲜尸体对进针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S1椎弓根宽和高分别为 (2 7.7± 1.9)mm和 (2 0 .2± 2 .3 )mm ;螺钉进针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2 4.6± 2 .9)mm ,坐骨大切迹上方 (4 1.8± 3 .4)m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 ,然后向后侧倾斜 (7.7± 3 .8)° ,向尾端倾斜 (7.1± 2 .3 )°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为 (86.5± 3 .8)mm。以此进针方法行 10枚螺钉固定 ,无螺钉穿出椎弓根。结论 :髂后下棘和坐骨大切迹恒定存在 ,变异小 ;螺钉进针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2 5mm ,坐骨大切迹上方 40mm ;螺钉长 75m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 ,然后向后侧倾斜 5°~ 10° ,向尾端倾斜 5°~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骶髂螺钉 进针点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高度降低及退变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耀升 陈其昕 +3 位作者 廖胜辉 余世策 吴浩波 唐小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分析椎间盘高度降低及退变对腰椎活动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一种新型CAD方法精确构建腰椎L4~5活动节段正常高度椎间盘(NHD)、单纯高度降低椎间盘(PHDD)、椎间盘高度降低合并严重退变(DHDD)三种有限元模型。垂直压缩... 目的:分析椎间盘高度降低及退变对腰椎活动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一种新型CAD方法精确构建腰椎L4~5活动节段正常高度椎间盘(NHD)、单纯高度降低椎间盘(PHDD)、椎间盘高度降低合并严重退变(DHDD)三种有限元模型。垂直压缩载荷下,分别对3种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测试。结果:椎间盘高度降低及退变对腰椎活动节段轴向移位、后外侧椎间盘膨出、纤维环纤维应力最大值有明显的影响,DHDD模型的椎体-终板界面应力分布与NHD和PHDD模型明显不同。结论:高度降低后椎间盘刚度明显增加,DHDD最不易发生内层纤维环纤维破裂,关节突关节间隙与轴向移位比值是决定椎间盘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退变椎间盘对压缩应力有明显分散传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验证 椎间盘高度 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核摘除术对腰椎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海波 方杰 +2 位作者 陈其昕 李方财 唐小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方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对腰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新型CAD方法精确建立腰椎L4~5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构建正常模型、退变模型、髓核摘除模型和疤痕长入模型分别模拟正常椎间盘、退变椎...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方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对腰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新型CAD方法精确建立腰椎L4~5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构建正常模型、退变模型、髓核摘除模型和疤痕长入模型分别模拟正常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髓核摘除后即刻和术后中长期时的椎间盘;并比较其生物力学特征。结果 (1)髓核摘除模型的刚度较退变模型减小,但较正常模型提高;(2)疤痕长入模型腰椎节段刚度大幅回升并超过退变模型(;3)髓核摘除后即刻小关节突接触力减小,而疤痕长入模型则表现为小关节突接触力增加。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即刻对腰椎稳定性和后部结构应力影响较小,而髓核摘除中长期后则可有腰椎运动节段变硬和关节突的应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摘除术 腰椎 生物力学特性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刺激健康人和骨肉瘤PBMCs体外扩增γδT细胞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朝旭 孙凌凌 +2 位作者 程瑞林 孙正旺 叶招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ol)联合IL-2对健康人和骨肉瘤患者末梢血γδT细胞的扩增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和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分别使用IL-2和Zol联合IL-2刺激体外扩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γδT细胞的纯度,并计...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ol)联合IL-2对健康人和骨肉瘤患者末梢血γδT细胞的扩增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和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分别使用IL-2和Zol联合IL-2刺激体外扩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γδT细胞的纯度,并计算其扩增倍数。以Daudi细胞作为阳性对照、Raji细胞为阴性对照,并以人成骨细胞系hFOB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用LDH法检测扩增后γδ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的变化。结果:健康人和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过体外14 d的培养,Zol联合IL-2组可高度选择性扩增γδT细胞,并且扩增后γδT细胞具有杀伤活性,而对正常细胞无杀伤活性。结论:健康人和骨肉瘤患者PBMCs经唑来膦酸联合IL-2刺激后,可获得高纯度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的γδ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唑来膦酸 细胞毒活性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置管联合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治疗11例软组织肉瘤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涛 陶惠民 +2 位作者 胡福军 谢尚闹 李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767-769,共3页
目的:观察术中置管联合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软组织肉瘤的毒副作用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1例软组织肉瘤应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进行治疗。术中广泛切除肿瘤后,在瘤床放置后装管。术后第3至5天开始高剂量近距离放疗,每次剂量为200cGy,每天2... 目的:观察术中置管联合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软组织肉瘤的毒副作用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1例软组织肉瘤应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进行治疗。术中广泛切除肿瘤后,在瘤床放置后装管。术后第3至5天开始高剂量近距离放疗,每次剂量为200cGy,每天2次,连续5天,待伤口愈合后,再追加外照射40~50Gy。结果:10例患者无局部复发,1例局部复发,其中1例因远处转移而死亡。各例均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治疗软组织肉瘤是安全易行的,并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在治疗软组织肉瘤方面将有可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放疗 高剂量 软组织 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板凹陷角变化对腰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耀升 陈其昕 +3 位作者 李方财 唐小君 廖胜辉 余世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研究终板凹陷程度变化对腰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在以往建立的腰椎L4~5运动节段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基础上,采用CAD方法精确构建三种不同终板凹陷角改变的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的椎间盘前凸角、小关节间隙等其余形态学... 目的:研究终板凹陷程度变化对腰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在以往建立的腰椎L4~5运动节段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基础上,采用CAD方法精确构建三种不同终板凹陷角改变的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的椎间盘前凸角、小关节间隙等其余形态学参数及网格划分均保持一致。垂直压缩、屈曲、伸直、前后剪力5种载荷条件下,分别对三种有限元模型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测试。结果:负载条件下,终板凹陷角增加、终板凹陷程度减小可导致终板-椎间盘界面应变减小,椎间盘刚度及髓核内压增加,椎间盘膨出、纤维环纤维张应力、纤维环基质应力、腰椎后部结构应力以及关节突接触力减小。结论:终板凹陷程度的减小增强了椎间盘对椎体的保护作用;同时可通过影响终板的形变减少对椎间盘的营养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终板凹陷 终板应变 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对人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强 李朝旭 叶招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氯化两面针碱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作用于MG-6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其增殖抑制作用;利用荧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 目的探讨氯化两面针碱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作用于MG-6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其增殖抑制作用;利用荧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诱导MG-63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caspase-3、caspase-9、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表明,氯化两面针碱可明显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并存在时间-剂量依赖性。荧光显微镜下,氯化两面针碱处理过的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如细胞核清亮,大小不一,有的裂解成亮蓝色的颗粒。透射电镜下,同样可看到细胞凋亡现象,如胞质内出现大量空泡,细胞核边集,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氯化两面针碱诱导细胞凋亡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凋亡率升高。Western blotting证实,氯化两面针碱能上调MG-63细胞中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和Bax的表达,同时下调pro-caspase-3、pro-caspase-9和Bcl-2的表达。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可诱导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凋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骨肉瘤 增殖抑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远端固定椎对退变性腰椎侧凸长节段后路融合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其昕 闻君侠 +1 位作者 李方财 陈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0-716,共7页
目的:研究选择不同的远端固定椎(distal instrumented vertebra,DIV)对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长节段后路融合(posterior spinal fusion,PSF)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 目的:研究选择不同的远端固定椎(distal instrumented vertebra,DIV)对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长节段后路融合(posterior spinal fusion,PSF)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DLS并行后路长节段脊柱融合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47例,年龄50-72岁,平均61.4岁。根据术中DIV的选择不同分成两组,L5固定组(A组):选择L5作为DIV,共44例;骶椎固定组(B组):选择S1作为DIV,共19例。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节段数进行比较,测量并记录每例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冠状面侧凸Cobb角、顶椎位移、冠状面平衡(骶骨中垂线与C7铅垂线的距离)和矢状面腰椎前凸角(T12上终板和S1上终板垂线间的夹角)、胸腰椎后凸角(T10上终板和L2下终板垂线间的夹角)、矢状面平衡(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上缘的距离)、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和骶骨倾斜角。分析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固定节段数平均少于B组1.36个(P=0.022);A组手术后各脊柱测量参数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B组Cobb角、顶椎位移、腰椎前凸角和胸腰椎后凸角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平衡则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手术前后骨盆入射角无改变(P〉0.05);A组手术后骨盆倾斜角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骶骨倾斜角则显著有增大(P〈0.05);而B组此2项骨盆参数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矢状面失平衡、内固定松动、需翻修的L5/S1椎间盘退变、需翻修的骶骨固定等远端固定椎相关并发症A组7例(15.91%),B组8例(42.11%)(P〈0.0001)。结论:采用后路长节段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IV选择L5或S1能获得相似的矫正效果;选择L5能有效保留L5/S1的活动度;而选择S1则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下端固定椎 后路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A-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曾晗冰 李万里 +1 位作者 徐华梓 李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562-2565,共4页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24h释放率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显著影响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7...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24h释放率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显著影响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7种因素。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是BSA用量为5mg、PEG用量为0.2mL、PLGA用量为200mg、PVA浓度为1%、NaCl浓度为10%、超声功率为40W、复乳搅拌速度为1000r/min。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以得到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突释较少的BSA-PLGA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体 血清白蛋白 乳酸盐类 聚合物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正常人群骨盆入射角调节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因素 被引量:13
14
作者 范国明 陈其昕 +1 位作者 龚遂良 李方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9-412,416,共5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骨盆入射角调节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6月门诊筛选正常人群全长脊柱X线片106例,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对数据进行分析。结...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骨盆入射角调节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6月门诊筛选正常人群全长脊柱X线片106例,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人群按不同骨盆姿势分为38例高SS/低PT组:PI和LL均值各为(50.85±10.01)°,(49.41±9.84)°,回归方程LL=0.571PI+20.395,68例低SS/高PT组:PI和LL均值各为(49.14±12.00)°,(39.17°±10.98)°,回归方程LL=0.531PI+13.079。组内显示PI与SS、LL,SS与LL正相关,呈线性回归,组间显示PI无统计学差异,SS、PT、LL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1)PI不能单纯确定LL变化,必须考虑骨盆姿势的影响。(2)相同PI下,骨盆越前倾,LL越大;相同骨盆姿势下,PI越大,LL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入射角 骨盆姿势 腰椎前凸角 胸椎后凸角 矢状面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局部注射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建卫 徐少文 杨迪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7-382,共6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局部注射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2月龄雌性SD大鼠采用去势方法模拟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成立后进一步建立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实验组于骨折端皮下注射辛伐他汀(10mg.·kg-1·d-1,5d),另一...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局部注射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2月龄雌性SD大鼠采用去势方法模拟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成立后进一步建立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实验组于骨折端皮下注射辛伐他汀(10mg.·kg-1·d-1,5d),另一组仅注射无辛伐他汀的溶剂作为空白对照组。骨折后1、2、4周取标本,通过X片、生物力学、组织病理学以及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方法评价两组骨折愈合质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痂横截面积在骨折后1周、2周分别增加21.3%(P<0.05)和21.5%(P<0.05);骨痂最大载荷在骨折后2周、4周分别增加57.5%(P<0.05)和31.4%(P<0.05);组织学显示实验组新生编织骨较对照组多且排列致密;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表明辛伐他汀可明显增加矿化宽度(MLW)、矿化容积(MLV)以及矿化率(MAR)。结论:局部应用辛伐他汀可促进去势大鼠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辛伐他汀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与顺铂协同诱导横纹肌肉瘤细胞凋亡时Fas和cFLIP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玉生 陶惠民 +1 位作者 陈维善 杨迪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900-1904,共5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及其基因Ad/GT -TRAIL和顺铂 (DDP)联合应用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并分析细胞表面Fas蛋白和细胞内cFLIPmRNA表达对凋亡影响。方法 :将TRAIL(10 0 μg/L)、Ad/GT -T...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及其基因Ad/GT -TRAIL和顺铂 (DDP)联合应用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并分析细胞表面Fas蛋白和细胞内cFLIPmRNA表达对凋亡影响。方法 :将TRAIL(10 0 μg/L)、Ad/GT -TRAIL和顺铂作用于培养的人RD横纹肌肉瘤细胞 ,通过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Fas蛋白表达、RT -PCR检测cFLIPmRNA表达 ,观察和分析TRAIL及其基因Ad/GT -TRAIL对横纹肌肉瘤细胞的作用及和顺铂协同作用的机制。结果 :Ad/GT -TRAIL和 10 0 μg/LTRAIL对横纹肌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5 2 5 %和 4 3 5 % ,凋亡诱导率为 12 95 %和 10 2 6 % ,联合应用顺铂 ,生长抑制率和凋亡诱导率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 (P <0 0 5 ) ,FCM分析显示联合应用提高了Fas蛋白的表达 ,RT -PCR显示cFLIPmRNA表达下降 ,与联合应用组细胞凋亡率增加相一致。结论 :TRAIL和Ad/GT -TRAIL能有效诱导横纹肌肉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横纹肌肉瘤细胞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 细胞凋亡 顺铂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和顺铂对横纹肌肉瘤细胞凋亡时caspase-3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玉生 苗金红 +3 位作者 王利民 王义生 许建中 杨迪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蛋白和顺铂协同抑制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RAIL和顺铂作用于培养的人RD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细胞,通过MTT比色法、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蛋白和顺铂协同抑制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RAIL和顺铂作用于培养的人RD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细胞,通过MTT比色法、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分析其对横纹肌肉瘤细胞的作用及和顺铂协同作用的效果和机制。结果:TRAIL浓度为1.0、10.0、100.0μg/L时,细胞毒性指数分别为18.9%、20.8%、43.5%;顺铂浓度为1.0、5.0、10.0mg/L时,细胞毒性指数分别为9.8%、23.4%和43.8%。而浓度为100μg/L的TRAIL与浓度为5mg/L的顺铂联合作用时,细胞毒性指数明显高达66.4%,FCM分析显示联合应用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同时提高caspase-3的活性,与细胞凋亡率增加相一致。结论:TRAIL和顺铂联合应用对横纹肌肉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协同杀伤效果,这一作用与增加caspase-3活性及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 顺铂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K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正形 徐少文 +3 位作者 傅一山 斯永乐 陈其昕 陈维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评价BAK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颈椎前路减压BAK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节段性颈椎不稳共 48例 6 4个椎节 ,术后卧床 7d ,颈围保护 3~ 3 5个月。结果 :平均随访10个月 ,术后临床症状体... 目的 :评价BAK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颈椎前路减压BAK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节段性颈椎不稳共 48例 6 4个椎节 ,术后卧床 7d ,颈围保护 3~ 3 5个月。结果 :平均随访10个月 ,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47例 ,X线片示植入的BAK稳定 ,2例植入节段的间隙变窄 ,2例BAK出现倾斜 ,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 3个月手术节段开始出现骨融合。结论 :BAK融合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椎间关节固定融合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BAK 前入路 减压 椎体间关节融合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A-PLGA微球制备及不同添加剂对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士 曾晗冰 +3 位作者 傅红兴 徐华梓 郑立程 李万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366-336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添加剂及制备工艺对BSA-PLGA微球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考察BSA投入量、内水相聚乙二醇浓度及外水相氯化钠浓度对微球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设计,采用优化... 目的:探讨不同添加剂及制备工艺对BSA-PLGA微球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考察BSA投入量、内水相聚乙二醇浓度及外水相氯化钠浓度对微球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设计,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包封率达到了(91.07±4.22)%,突释率为(10.54±3.84)%,可缓释28d左右。结论:通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引入添加剂可以制得包封率高、突释率低的BSA-PLGA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醇酸 乳酸 微球体 血清白蛋白 氯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卵巢大鼠股骨颈力学强度与股骨近段髓腔面积的时序性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建卫 李伟 +2 位作者 徐少文 杨迪生 赵光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32-435,446,共5页
目的:研究去势大鼠股骨颈力学强度和股骨近段髓腔面积的时序性变化。方法: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组后,分别行去势术(OVX组)和假手术(Sham组),术后0、3、6、9、12、15、18、21周动态测量股骨颈骨矿物密度(BMD)、股骨颈最大抗压力和近段... 目的:研究去势大鼠股骨颈力学强度和股骨近段髓腔面积的时序性变化。方法: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组后,分别行去势术(OVX组)和假手术(Sham组),术后0、3、6、9、12、15、18、21周动态测量股骨颈骨矿物密度(BMD)、股骨颈最大抗压力和近段髓腔面积大小。结果:去卵巢后6周OVX组大鼠股骨颈BMD较Sham组低15%,分别为(0.195±0.028)g/mm2和(0.225±0.036)g/mm2(P=0.03);去卵巢后9周OVX组大鼠股骨颈最大抗压力较Sham组低10%,分别为(89.6±7.7)N和(96.7±7.5)N(P=0.05);髓腔面积在去卵巢后15周两组间开始出现差异,分别为(3.834±0.115)mm2和(3.713±0.114)mm2(P=0.03)。结论:大鼠去势后股骨颈骨量减少,生物力学强度下降和股骨近段髓腔面积扩大,而且髓腔面积的扩大晚于生物力学强度的下降。这可能成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假体松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切除术 生物力学 股骨颈/病理学 骨和骨组织/解剖学和组织学 股骨/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