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翻修原因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方财
张宁
+1 位作者
陈其昕
陈维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6-700,共5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翻修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1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单一后路手术、融合范围5个椎体或以上、随访时间至少2年。...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翻修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1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单一后路手术、融合范围5个椎体或以上、随访时间至少2年。其中男49例,女83例;年龄40~78岁,平均61.8±15岁。手术节段5~14个椎体,平均7.9±1.8个椎体。随访时间2~5年,平均3.7±1.2年。60例上位固定椎选择于T10或以上,72例选择于T10以下;69例下位固定椎选择于L5,63例选择于骶骨或髂骨;采用三柱截骨37例。统计翻修率,并分析不同翻修原因的危险因素。结果:132例中共15例17个并发症行翻修手术,翻修率11.4%。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41~75岁,平均59±17岁。翻修原因包括近端交界区并发症占29.4%(5/17),假关节形成或内置物断裂占23.5%(4/17),冠状位及矢状位失平衡各占11.8%(2/17),远端交界区并发症占11.8%(2/17),椎弓根螺钉误置、急性期深部创口感染各5.9%(1/17)。性别、年龄与翻修率无显著相关(χ2=0.104,P=0.747,χ2=0.151,P=0.698);上位固定椎选择与近端交界区并发症无显著相关(χ2=0.063,P=0.802);下位固定椎选择于骶骨或髂骨组的近端交界区并发症翻修率较L5组显著增加(χ2=2.033,P=0.041);三柱截骨组棒断裂、冠状位失平衡较未行三柱截骨组显著增加(χ2=5.214,P=0.022)。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包括近端交界区并发症、假关节形成或内置物断裂以及脊柱失平衡;三柱截骨会增加棒断裂及冠状位失平衡;融合至骶骨或髂骨会增加近端交界区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
脊柱侧凸
翻修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椎间孔单枚融合器植骨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
被引量:
10
2
作者
蔡明
郦志文
+2 位作者
何腾峰
李方财
陈其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0-521,共2页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作为改良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不但具备椎体间融合术的所有优点,同时避免了PLIF技术的缺点。标准的TLIF技术需...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作为改良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不但具备椎体间融合术的所有优点,同时避免了PLIF技术的缺点。标准的TLIF技术需要2枚融合器,且常需取自体髂骨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自体髂骨植骨
单枚融合器
腰椎疾患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lumbar
治疗
PL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翻修原因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方财
张宁
陈其昕
陈维善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6-70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572177)
文摘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翻修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1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单一后路手术、融合范围5个椎体或以上、随访时间至少2年。其中男49例,女83例;年龄40~78岁,平均61.8±15岁。手术节段5~14个椎体,平均7.9±1.8个椎体。随访时间2~5年,平均3.7±1.2年。60例上位固定椎选择于T10或以上,72例选择于T10以下;69例下位固定椎选择于L5,63例选择于骶骨或髂骨;采用三柱截骨37例。统计翻修率,并分析不同翻修原因的危险因素。结果:132例中共15例17个并发症行翻修手术,翻修率11.4%。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41~75岁,平均59±17岁。翻修原因包括近端交界区并发症占29.4%(5/17),假关节形成或内置物断裂占23.5%(4/17),冠状位及矢状位失平衡各占11.8%(2/17),远端交界区并发症占11.8%(2/17),椎弓根螺钉误置、急性期深部创口感染各5.9%(1/17)。性别、年龄与翻修率无显著相关(χ2=0.104,P=0.747,χ2=0.151,P=0.698);上位固定椎选择与近端交界区并发症无显著相关(χ2=0.063,P=0.802);下位固定椎选择于骶骨或髂骨组的近端交界区并发症翻修率较L5组显著增加(χ2=2.033,P=0.041);三柱截骨组棒断裂、冠状位失平衡较未行三柱截骨组显著增加(χ2=5.214,P=0.022)。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包括近端交界区并发症、假关节形成或内置物断裂以及脊柱失平衡;三柱截骨会增加棒断裂及冠状位失平衡;融合至骶骨或髂骨会增加近端交界区并发症,
关键词
退行性
脊柱侧凸
翻修
外科手术
Keywords
Degenerative
Scoliosis
Revision
Surgery
分类号
R682.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19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椎间孔单枚融合器植骨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
被引量:
10
2
作者
蔡明
郦志文
何腾峰
李方财
陈其昕
机构
浙江
省诸暨市人民
医院
脊柱
外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0-521,共2页
文摘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作为改良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不但具备椎体间融合术的所有优点,同时避免了PLIF技术的缺点。标准的TLIF技术需要2枚融合器,且常需取自体髂骨植骨。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自体髂骨植骨
单枚融合器
腰椎疾患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lumbar
治疗
PLIF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翻修原因及危险因素
李方财
张宁
陈其昕
陈维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椎间孔单枚融合器植骨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
蔡明
郦志文
何腾峰
李方财
陈其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