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极小胚胎样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和眼科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庆
高玲
唐罗生
赵屹女
孙红晶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
杭州市滨 江 医院 眼科
中南大学 湘雅二医院 眼科
出处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842-845,共4页
文摘
极小胚胎样干细胞(very small embryonic-like stem cells,VSELs)是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Kucia研究小组从小鼠骨髓和人脐带血中分离出一种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生物特性的多潜能成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外表——细胞形态及表面标志、以及相似的内在——多分化潜能决定了VSELs一出现就被细胞替代疗法视为最有潜力的种子细胞,本文就VSELs的研究历程及在眼科干细胞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关键词
极小胚胎样干细胞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
干细胞移植/治疗
Keywords
very small embryonic-like stem cells
retinal degenerative disease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treatment
分类号
R774.1
[医药卫生—眼科]
题名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夏科氏关节4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祝磊波
吴立东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5期186-187,共2页
文摘
夏科氏关节病仍然是全膝置换术治疗的难点,本文回顾了2007~2009年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例夏科氏关节病例,随访2~5年,膝关节KSS评分由平均(48±3.7)分提升到(94.5±2.6)分。效果满意。
关键词
夏科氏关节病
全膝关节置换术
分类号
R687.4
[医药卫生—骨科学]
题名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旁中心凹渗漏点的中浆
3
作者
肖庆
曾军
唐罗生
赵屹女
孙红晶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
杭州市滨 江 医院 眼科
中南大学 湘雅二医院 眼科
出处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755-759,共5页
文摘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 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 TTT)治疗渗漏点位于旁中心凹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简称中浆)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TTT治疗经眼底荧光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并自愿选择TTT治疗的患者19例23眼,其中男17例,女2例;左眼9只,右眼14只。年龄32~52(平均44.00±4.973)岁。我们运用810红外激光进行TTT治疗。随访所有患者TTT治疗后1,2,6mo的视力( Snellen视力表转换成LogMAR以便分析)、眼底检查、眼底荧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 结果:在接受治疗1 mo后眼底荧光造影显示渗漏消失者14眼(6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神经上皮无脱离;在治疗2 mo 后渗漏消失、神经上皮脱离愈合者21眼(91%);6mo 后23眼全部无渗漏、无神经上皮脱离。74%的患者在6 mo 后视力提高≥3行。治疗后2 mo时FFA显示渗漏点消失,OCT显示视网膜下液吸收且视力无下降者视为治疗成功,治疗后6 mo时视网膜下液仍持续存在且视力无改善者则视为治疗失败。 结论:TTT治疗旁中心凹渗漏的CSC在短期内安全有效,可能通过缩短病程改善CSC 的预后。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旁中心凹
荧光素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Keywords
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parafovea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分类号
R774
[医药卫生—眼科]
题名 盐酸胺碘酮短期静脉滴注致急性肝损害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文君
周玲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 药剂科(杭州市滨 江 医院 )
苏州大学 附属 第一医院 药学部
出处
《中国药物警戒》
2013年第11期698-699,共2页
文摘
1病例患者,女,74岁。因“胸闷,气急1月,加重2天”于2013年3月17日入院。患者胸闷、气急1月,伴咳嗽,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中度水肿,在当地医院予以对症处理好转。近2日胸闷、气急再发。入院查体:体温(T)36.0℃,呼吸(R)18次,min,脉搏(P)118次/min,血压(BP)128/66mmHg,精神软,颈静脉无明显充盈。
关键词
急性肝损害
盐酸胺碘酮
静脉滴注
阵发性呼吸困难
入院查体
对症处理
胸闷
气急
分类号
R543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题名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春儿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5期151-152,共2页
文摘
目的:探析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接受治疗的7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CON组和EXP组(36例/组).对CON组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EXP组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7 d、14 d后其NIHSS评分.结果:EXP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4.44%(34/36)〕高于CON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75%(27/36)〕,P<0.05.用药7 d后,EXP组患者的NIHSS评分〔(8.56±1.01)分〕低于CON组患者的NIHSS评分〔(13.82±1.56)分〕,P<0.05.用药14 d后,EXP组患者的NIHSS评分〔(5.27±0.66)分〕低于CON组患者的NIHSS评分〔(9.98±1.31)分〕,P<0.05.结论: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效果确切,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关键词
丁苯酞
依达拉奉
脑梗死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