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系统设计与验证
1
作者 陈乙铭 潘毅峰 +4 位作者 张承谦 张茂 徐杰丰 胡雨峰 赵朋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3-1582,共10页
针对传统心肺复苏(CPR)设备仅采用固定按压深度、缺乏智能闭环调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无模型自适应控制(CFDL-MFAC)的胸外按压深度调节方法。首先,搭建了融合直流伺服电机、滚珠丝杠及传感器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实验... 针对传统心肺复苏(CPR)设备仅采用固定按压深度、缺乏智能闭环调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无模型自适应控制(CFDL-MFAC)的胸外按压深度调节方法。首先,搭建了融合直流伺服电机、滚珠丝杠及传感器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实验平台,完成了对按压深度和频率等关键参数的精准控制与实时采集工作;然后,基于血流动力学原理和电学类比方法,建立了以冠脉灌注压(CPP)为反馈量的人体血液循环仿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按压条件下的CPP响应特性;最后,为克服患者个体差异及环境干扰带来的不确定性,创新性地引入了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方法,利用伪偏导数在线估计器形成了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该算法无需依赖胸廓刚度等先验生理参数,仅根据CPP误差即可实现按压深度的自适应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算法相比,CFDL-MFAC在响应速度、稳定性和超调控制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超调量降低了15.54%,调节步数由7步减少至3步,有效缩短了调节时间并减小了振荡幅度,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该研究为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心肺复苏按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器械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冠脉灌注压 闭环控制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苏中心: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茂 徐善祥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449-452,共4页
2018年我国正式提出“复苏中心”建设概念,其是医疗机构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建立的专门体系,涵盖从心脏骤停预防到急救、监护、治疗、康复的全过程,通过整合各种医疗资源并优化系统流程,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救治服务,争取最佳复苏结局。复... 2018年我国正式提出“复苏中心”建设概念,其是医疗机构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建立的专门体系,涵盖从心脏骤停预防到急救、监护、治疗、康复的全过程,通过整合各种医疗资源并优化系统流程,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救治服务,争取最佳复苏结局。复苏中心建设是社会对高质量急诊医疗服务的必然需求,是医院推动多学科尤其是急诊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亦是医院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复苏中心将在传统急救医疗体系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提升,针对最紧急的急救状况探索更高质量的救治模式和流程。复苏中心建设首先需要急诊学界达成共识并积极发声,同时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从区域试点逐步向全国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复苏中心 高质量发展 医院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结合蛋白、总胆红素和白细胞计数联合预测严重创伤合并脓毒症的效能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何黎 伍莹 +5 位作者 季晓珍 甘榜佳 唐劲涛 张琴琴 应健智 许永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2-1299,共8页
目的:评价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脏器功能指标对严重创伤合并脓毒症患者预警诊断和预后预测效能评价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多发伤并完成HBP检测患者184例,根据SEPSIS... 目的:评价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脏器功能指标对严重创伤合并脓毒症患者预警诊断和预后预测效能评价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多发伤并完成HBP检测患者184例,根据SEPSIS 3.0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89)和非脓毒症组(n=95),追踪患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n=43)和非死亡组(n=141)。连续测定患者HBP水平,比较两组HBP峰值差异,评估其诊断脓毒症的效力,以HBP峰值的中位数为界值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相关性,评估HBP单独及联合总胆红素(TBil)及白细胞(WBC)评估预后的效力。结果:(1)脓毒症组(n=89)与非脓毒症组(n=95)HBP的峰值(71.7±68.6 vs 52.5±56.1)无显著差异(P=0.051)。(2)184例患者中HBP峰值与WBC计数呈正相关(r=0.244,P<0.01),与TBil水平呈正相关(r=0.241,P<0.01)。(3)TBil水平、WBC计数及PCT水平独立诊断脓毒症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618、0.631和0.718,三者联合AUC为0.684,诊断敏感度为60.7%,特异度为71.6%(P<0.05)。(4)死亡预后相关分析显示:高HBP水平组患者死亡率要显著高于低水平组(30.4%vs 16.3%,P<0.05);WBC计数值也是死亡组显著高于非死亡组(17.5±6.9 vs 12.8±4.7,P<0.01),尤其合并脓毒症者,该值有显著差异(P<0.01)。HBP峰值、TBil水平、WBC计数、SOFA评分及APACHE-II评分对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的AUC分别是:0.618、0.603、0.719、0.823及0.811,HBP联合TBil及WBC评估脓毒症预后的AUC为0.750,评估的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74.5%(P<0.05)。(5)三者联合评估在预测脓毒症预后效力上与人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P、TBil及WBC三者联合用于评估多发伤患者发生脓毒症风险的预测效力较高,对于合并脓毒症的外伤患者死亡风险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脓毒症 严重创伤 总胆红素 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重症病人肠内营养实施的进展
4
作者 张宏宇 江利冰 +6 位作者 王海龙 许永安 王承妃 阮峰 齐文旗 左素敏 徐善祥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183,共8页
营养治疗是重症病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肠内途径因其营养及非营养双重作用成为了营养治疗的首选方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使得这部分病人肠内营养的决策更具挑战性。本综述系统回顾了血管活性药物对重症病人胃肠道的病理生理学影响、... 营养治疗是重症病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肠内途径因其营养及非营养双重作用成为了营养治疗的首选方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使得这部分病人肠内营养的决策更具挑战性。本综述系统回顾了血管活性药物对重症病人胃肠道的病理生理学影响、目前肠内营养在此部分病人中应用的价值及安全性,总结了在此部分病人中实施肠内营养的最佳策略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血管活性药物 重症病人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对猪心脏骤停复苏后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锋 吴新杰 +4 位作者 陈启江 刘英 徐杰丰 周光居 张茂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520-527,共8页
目的基于动物实验,探讨青蒿素(artesunate,Art)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肺组织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头健康雄性大白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CPR组(n=10)和Art组(n=8)。其中CPR组和Art组采... 目的基于动物实验,探讨青蒿素(artesunate,Art)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肺组织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头健康雄性大白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CPR组(n=10)和Art组(n=8)。其中CPR组和Art组采用室颤法制备CPR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外科准备。恢复自主循环后,Art组经股静脉持续泵入Art 4.8 mg/kg,维持2 h;CPR与假手术组同样方法泵入等量溶媒。比较3组动物基线(造模前)及复苏后肺损伤指标与肺损伤病理评分、肺组织炎症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炎症通路活性变化。结果(1)肺损伤指标:3组基线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和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假手术组,CPR组复苏后1 h、2 h和4 h时ELWI和PVPI均升高,复苏后1 h、2 h时OI均降低(P均<0.05);相较于CPR组,Art组复苏后不同时间点ELWI、PVPI和OI均所有改善,但仅复苏后2 h、4 h时ELWI、PVPI有显著差异(P均<0.05)。(2)肺损伤病理评分:相较于假手术组,CPR组、Art组复苏后24 h时肺损伤病理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相较于CPR组,Art组复苏后24 h时肺损伤病理评分降低(P<0.05)。(3)肺组织炎症:相较于假手术组,CPR组、Art组复苏后24 h时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相较于CPR组,Art组复苏后24 h时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降低(P均<0.05)。(4)HMGB1/TLR4/NF-κB炎症通路活性:相较于假手术组,CPR组、Art组复苏后24 h时肺组织HMGB1、TLR4和NF-κB p65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相较于CPR组,Art组复苏后24 h时肺组织HMGB1、TLR4和NF-κB p65蛋白水平均降低(P均<0.05)。结论Art可减轻心脏骤停复苏后肺组织炎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肺损伤 青蒿素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损伤修复的组织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蒋相康 杨婧媛 张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401,共8页
正常的骨骼肌组织具有一定再生能力,损伤发生后肌源性干细胞对受损的肌纤维进行修复,同时其他结构在血管神经网络的支持下进行重建。在严重损伤后或病理情况下可能出现骨骼机的再生能力受限或相对不足,而组织工程学方法为修复受损的骨... 正常的骨骼肌组织具有一定再生能力,损伤发生后肌源性干细胞对受损的肌纤维进行修复,同时其他结构在血管神经网络的支持下进行重建。在严重损伤后或病理情况下可能出现骨骼机的再生能力受限或相对不足,而组织工程学方法为修复受损的骨骼肌提供了一条具有前景的途径。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在骨骼肌修复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系统地综述了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骨骼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肌肉再生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D-ViT:面部疼痛检测视觉转换器
7
作者 潘家航 王嘉航 +3 位作者 施展 许营坤 许永安 黄晓霞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7-82,共6页
在临床医学中,危重患者的疼痛表现是医护人员判断是否对其使用止痛、镇静药物的重要指标。在真实监护场景下,病患面部的大量遮挡物严重影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面部疼痛检测算法的判别能力。针对以上问题,将卷积神经网络(CNN)与ViT(Vision ... 在临床医学中,危重患者的疼痛表现是医护人员判断是否对其使用止痛、镇静药物的重要指标。在真实监护场景下,病患面部的大量遮挡物严重影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面部疼痛检测算法的判别能力。针对以上问题,将卷积神经网络(CNN)与ViT(Vision Transformer)相结合,优化Res2Net块和Transformer块,并通过基于通道分割的卷积和残差连接构建了一种网络结构——面部疼痛检测视觉转换器(FPD-ViT)。FPD-ViT具有强大的多尺度特征提取能力,它的注意力机制能有效捕获人脸运动单元特征。在公共数据集UNBC-McMaster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的实际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FPD-ViT的面部疼痛检测准确率分别达到99.14%和97.63%,相较于ViT提高了0.96和2.44个百分点;参数量和模型大小比ViT降低了36.03%和21.12%,计算成本和数据需求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自注意力 卷积神经网络 疼痛表现 疼痛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EPAS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贾茹 王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93-1197,1203,共6页
目的探讨EPAS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胃癌和正常组织中EPAS1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收集95例胃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PAS1在胃癌、癌旁、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EPAS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 目的探讨EPAS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胃癌和正常组织中EPAS1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收集95例胃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PAS1在胃癌、癌旁、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EPAS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使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EPAS1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EPAS1高表达58例,EPAS1低表达37例。胃癌组织中EPAS1免疫组化表达得分显著高于癌旁、腺瘤组织(t=6.213、10.691,P<0.05),在转录和翻译水平EPAS1在胃癌细胞系中均显著高表达,EPAS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低于EPAS1低表达组(t=7.149,P<0.05)。EPAS1高表达组的原发灶深度浸润和低分化程度均高于低表达组(t=3.138、2.275,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PAS1表达(HR:2.095,95%CI:1.019~4.307,P<0.001)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EPAS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原发灶浸润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可能是胃癌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PAS1 生存曲线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