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相关三尖瓣反流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俞丹青 林艳 +2 位作者 陈琦 刘先宝 王建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是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因较为复杂,受到起搏导线介导的三尖瓣反流和CIED存在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影响。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发病机制包括起搏导线对三尖瓣复合体的机械性损伤或干...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是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因较为复杂,受到起搏导线介导的三尖瓣反流和CIED存在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影响。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发病机制包括起搏导线对三尖瓣复合体的机械性损伤或干扰、起搏模式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以及永久性心房颤动、心尖起搏、右心室高比例起搏等临床危险因素。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自然病程发展和预后与其他病因导致的三尖瓣反流类似。超声心动图、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对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进行精确诊断。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应对策略包括优化导线植入的方法、选择最适配的起搏方式等预防措施和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处理方法,多学科共同决策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反流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 发病机制 诊断 预防 处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流量梯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年的结局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小涵 郭颖 +10 位作者 钟优 王翔 孟旭阳 李辉 张闻多 吴延庆 罗建方 刘先宝 吴永健 汪芳 张慧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4-262,共9页
目的比较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经典型低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cLFLG-AS)、正常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NFLG-AS)与高压差主动脉瓣狭窄(HG-A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年结局。方法前瞻性、全国性、多中心China-DVD队列研究... 目的比较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经典型低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cLFLG-AS)、正常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NFLG-AS)与高压差主动脉瓣狭窄(HG-A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年结局。方法前瞻性、全国性、多中心China-DVD队列研究的事后分析。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5家心脏瓣膜中心接受TAVR治疗的858例重度AS患者,其中男性462例,占比53.8%。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将所有主动脉瓣口面积(AVA)<1 cm 2的重度AS患者分为3组:(1)HG-AS组(683例):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MG)≥40 mmHg;(2)cLFLG-AS组(76例):MG<40 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且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35 ml/m 2;(3)NFLG-AS组(99例):MG<40 mmHg,LVEF≥50%且SVI≥35 ml/m 2。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Kalp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接受TAVR治疗后不同流量梯度AS患者的特征及1年结局。结果与NFLG-AS组相比,cLFLG-AS组患者的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8.5(52.8,65.0)mm比46.0(43.0,50.0)mm],入院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85.5%比66.7%)和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56.6%比16.2%)的比例更高(均为P<0.05)。与HG-AS相比,左心室扩大与cLFLG-AS独立相关(OR=1.073,95%CI:1.035~1.112,P<0.001),而高血压(OR=1.871,95%CI:1.175~2.979,P=0.008)、较小的左心室(OR=0.945,95%CI:0.916~0.975,P<0.001)与NFLG-AS独立相关;与cLFLG-AS相比,较小的左心室与NFLG-AS独立相关(OR=0.869,95%CI:0.814~0.927,P<0.001)。NFLG-AS患者TAVR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HG-AS(HR=3.163,95%CI:1.204~8.314,P=0.019)。结论在TAVR患者中,左心室扩大在cLFLG-AS患者中更显著;与常见的HG-AS患者相比,NFLG-AS患者的预后则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高压差 低流量低压差 正常流量低压差 1年全因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血压升高影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生物瓣钙化及衰败机制
3
作者 绳文静 朱齐丰 +2 位作者 戴晗怡 周道 刘先宝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方法,并在中、低危患者中取得了与传统手术相当的疗效。然而,TAVR所用生物瓣使用寿命有限,术后可能发生钙化、撕裂或感染等生物瓣衰败并发症,后者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方法,并在中、低危患者中取得了与传统手术相当的疗效。然而,TAVR所用生物瓣使用寿命有限,术后可能发生钙化、撕裂或感染等生物瓣衰败并发症,后者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动脉血压升高是主动脉瓣钙化和生物瓣衰败的重要因素。高血压通过增加瓣膜机械应力、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可能加速钙化进程并加重生物瓣衰败。此外,动脉血压升高还与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和瓣周漏等并发症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瓣膜耐久性。本文探讨了动脉血压升高影响TAVR后生物瓣钙化及衰败的机制,强调控制血压、优化术前评估和选择合适瓣膜类型在减少生物瓣衰败中的重要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瓣钙化 生物瓣衰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动脉血压升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功能下降患者行左束支起搏一例
4
作者 李兴红 蒋巨波 +1 位作者 苏圣桉 周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一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高龄患者,外科换瓣风险高,经术前详细评估后,成功经心尖路径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导致左心功能下降,心力衰竭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后心功能改善不佳,于术后4.5个月行... 一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高龄患者,外科换瓣风险高,经术前详细评估后,成功经心尖路径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导致左心功能下降,心力衰竭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后心功能改善不佳,于术后4.5个月行左束支起搏心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功能不全 左束支起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5
5
作者 俞申妹 兰美娟 +2 位作者 冯佳 王婷婷 胡小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构建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评价其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构建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包括自动化排班、自动化工作量统计、自动化绩效统计和自动化薪酬分配四大模块,... 目的:构建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评价其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构建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包括自动化排班、自动化工作量统计、自动化绩效统计和自动化薪酬分配四大模块,并将各模块相互衔接,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于临床,比较应用前后护士加班成本、绩效统计和薪酬分配耗时、排班耗时和护士、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与应用前相比,应用后护士加班时间减少71.60%;绩效统计和薪酬分配平均耗时、排班平均耗时均明显下降,护士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动化工作管理软件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人力资源成本效益和护理管理效能,提高了护士和患者满意度,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护理 自动化 管理系统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驱动的冠心病风险评估:1999至2018年NHANES数据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卢金 胡豪畅 +5 位作者 修佳明 杨艳芳 朱齐丰 戴晗怡 刘先宝 王建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5-1186,共12页
目的:全球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挑战。有效预防和早期诊断CHD成为减轻这一负担的关键策略。本研究致力于探索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来提高CHD早期筛查和风险评... 目的:全球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挑战。有效预防和早期诊断CHD成为减轻这一负担的关键策略。本研究致力于探索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来提高CHD早期筛查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方法:纳入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1999至2018年49490名研究对象,将数据集按7꞉3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研究对象是否被告知患有CHD为因变量(输出变量),并以此为依据分为CHD组和非CHD组。通过查阅CHD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最终纳入68个自变量。分析研究对象的变量特征,并比较其在CHD组与非CHD组之间差异。采用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randomForest_4.7-1.1)和XGBoost(xgboost_1.7.7.1)进行变量选择。综合分析这2种算法识别出的重要性排名前10的变量,选取这2个算法共同认定的变量。使用广义线性模型来分析变量与CHD之间的关系,采用经典的逻辑回归构建CHD风险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在区分CHD和非CHD个体方面的能力;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校准测量,评估预测值与实际CHD比例之间的一致性;应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风险预测的临床益处;采用诺谟图直观展示最终模型风险评分。结果:总人群的年龄为(49.53±18.31)岁,男性占51.8%。与非CHD组相比,CHD组患者的年龄较大[(69.05±11.32)岁vs(48.67±18.07)岁,P<0.001],女性比例更高(67.1%vs 47.4%,P<0.001),且在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吸烟等经典心血管危险因素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此外,CHD组与非CHD组在能量摄入量、维生素E、维生素K、钙、磷、镁、锌、铜、钠、钾、硒等非经典心血管影响因素上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终确定了6个与CHD发生最相关的关键变量。并构建CHD风险预测模型如下:logit(p)=−7.783+0.074×年龄+0.003×肌酐−0.003×血小板+0.257×糖化血糖蛋白+0.003×尿酸+0.1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模型在预测CHD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判别能力,其准确度为0.712,AUC值为0.841。校准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概率与实际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模型稳定、可靠。决策曲线表明该模型在不同阈值概率范围内提供了净效益,支持其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潜力。结论:本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识别可能的CHD风险因素,并成功开发了一个简洁且实用的临床预测模型。未来需要进一步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验证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医疗环境中提供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机器学习 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调查 风险评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ECMO治疗患者行Impella植入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4
7
作者 温春杰 姜声波 +2 位作者 程继芳 李华俊 金静芬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42-43,共2页
总结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ECMO治疗时行Impella植入术患者的护理配合,包括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植入配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律、溶血反应,积极预防出血、感染风险。Impella植入后顺利撤除ECMO,辅助9 d后顺利撤除Im... 总结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ECMO治疗时行Impella植入术患者的护理配合,包括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植入配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律、溶血反应,积极预防出血、感染风险。Impella植入后顺利撤除ECMO,辅助9 d后顺利撤除Impella,住院50 d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心功能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体外膜肺氧合 左心室辅助装置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朱齐丰 刘先宝 王建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11-14,共4页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普及,极简式TAVR正受到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者的关注。极简式TAVR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侵入性操作,从而在保证TAVR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简化TAVR操作流程,减少医...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普及,极简式TAVR正受到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者的关注。极简式TAVR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侵入性操作,从而在保证TAVR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简化TAVR操作流程,减少医疗资源占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其内容涵盖术前评估、手术人员、场所及入路、麻醉方式、球囊预扩张、术中超声、术后早期康复及出院时机等各个方面。部分回顾性研究已初步证实极简式TAVR开展的可行性,目前有3M TAVR、FAST TAVI等多项临床研究致力于探索极简式TAV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选择合适的患者人群开展极简式TAVR也至关重要。随着技术发展与经验积累,极简式TAVR将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简式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化标志物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9
作者 陈发超 徐银川 张召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3-538,545,共7页
脓毒症心肌损伤(SIMD)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预后和高死亡率,对其早期识别并给予积极的治疗至关重要。B型脑钠肽、心肌肌钙蛋白等传统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对SIMD诊断缺乏特异性,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介绍了新型生化标志物包括微小RNAs(miRNAs... 脓毒症心肌损伤(SIMD)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预后和高死亡率,对其早期识别并给予积极的治疗至关重要。B型脑钠肽、心肌肌钙蛋白等传统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对SIMD诊断缺乏特异性,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介绍了新型生化标志物包括微小RNAs(miRNAs)、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组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起源,及其在SIMD中的释放机制,并总结了上述新型生化标志物对SIMD的诊断价值,发现miRNAs不仅对SIM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同时也可能用于改善SIMD;H-FABP、PAPPA、组蛋白、HMGB-1、sTREM-1、NGAL等新型生化标志物对SIMD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多种标志物组合能够提高对SIMD的诊断能力。鉴于目前多数SIMD相关临床研究患者纳入时采用脓毒症1.0或2.0诊断标准,采用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研究偏少,在脓毒症3.0诊断时代,上述生化标志物对SIMD的临床诊断价值将受到挑战,多种标志物组合预测SIMD的价值也需要结合新的临床评估手段重新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损伤 生化标志物 诊断价值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生物瓣长期耐久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咏 朱齐丰 +2 位作者 陈俊 刘先宝(综述) 王建安(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31-1035,共5页
虽然生物瓣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越加广泛,但生物瓣容易发生结构性瓣膜退化等问题,导致其长期耐久性一直备受关注。先前评估生物瓣的结构性瓣膜退化时缺乏统一的标准,而近期国际上新提出的瓣膜耐久性标准化定义有助于评估不同类型... 虽然生物瓣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越加广泛,但生物瓣容易发生结构性瓣膜退化等问题,导致其长期耐久性一直备受关注。先前评估生物瓣的结构性瓣膜退化时缺乏统一的标准,而近期国际上新提出的瓣膜耐久性标准化定义有助于评估不同类型生物瓣的耐久性。本文主要介绍结构性瓣膜退化的定义、发生机制、评估方法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术 生物瓣 结构性瓣膜退化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能量底物代谢重构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文静 马宏 项美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2-826,共5页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状态,并伴随出现一系列的能量代谢改变,包括能量底物的转变、线粒体功能障碍及高能磷酸化合物耗竭等。正常心脏以脂肪酸作为主要的能量代谢底物,心力衰竭时心肌脂肪酸代谢受损,发生以酮体利用增加为特点...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状态,并伴随出现一系列的能量代谢改变,包括能量底物的转变、线粒体功能障碍及高能磷酸化合物耗竭等。正常心脏以脂肪酸作为主要的能量代谢底物,心力衰竭时心肌脂肪酸代谢受损,发生以酮体利用增加为特点的代谢底物转换。认识心力衰竭过程中心肌底物的选择、调控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对发掘能量代谢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就心力衰竭时心肌能量代谢底物的转变,尤其是近年来以酮体作为底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代谢重构 底物 酮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微循环病变左心室收缩功能及ATP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郁婷燕 黄朝旭 +3 位作者 蒲朝霞 蒋峻 李华俊 张鞠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微循环病变患者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腺苷三磷酸(ATP)负荷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1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56例CCS(包括微循环病变33例,无微循环病...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微循环病变患者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腺苷三磷酸(ATP)负荷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1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56例CCS(包括微循环病变33例,无微循环病变23例),并选取24例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STE评估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纵向应变及ATP负荷的影响。结果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前间隔、前壁、前侧壁和下壁心肌纵向应变绝对值低于对照组(F=4.47、2.75、2.60、6.24、3.70,P均<0.05),无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GLS及前间隔、前壁、下侧壁、下壁和后间隔心肌纵向应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47、2.75、2.60、1.02、3.70、1.06,P均>0.05)。ATP负荷后,与各组基础状态比较,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GLS和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壁及后间隔心肌的纵向应变绝对值增加(t/Z=4.31、3.52、4.95、3.32、3.22、2.52、4.07,P均<0.05),无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GLS和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壁和后间隔心肌的纵向应变绝对值增加(t/Z=6.07、2.28、4.12、5.02、3.22、3.96,P均<0.05)。结论CCS微循环病变患者可能存在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ATP负荷可改善CCS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微循环 斑点追踪技术 腺苷三磷酸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nexin1的分布及其开放调控 被引量:3
13
作者 孔祥兴 李彬寅 +1 位作者 管晓静 夏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8-192,共5页
Pannexin1(Panx1)是新型缝隙连接蛋白Pannexin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它能够在神经、心血管等系统中广泛表达并形成非选择性的、大电导的半通道。现已证明,多种条件能够调控Panx1的开放并通过释放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如ATP)进而影响机体的生理... Pannexin1(Panx1)是新型缝隙连接蛋白Pannexin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它能够在神经、心血管等系统中广泛表达并形成非选择性的、大电导的半通道。现已证明,多种条件能够调控Panx1的开放并通过释放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如ATP)进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本文详细介绍了Panx1的主要存在部位,对其开放和抑制条件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x1蛋白 分布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食蟹猴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成舟 杨倩 张才乔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4-88,共5页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食蟹猴的左心室心功能的变化,为食蟹猴AMI模型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对食蟹猴AMI模型建模前、建模后3天及建模后1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室形态...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食蟹猴的左心室心功能的变化,为食蟹猴AMI模型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对食蟹猴AMI模型建模前、建模后3天及建模后1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室形态学、血流动力学、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和瓣环组织运动速度等的变化。结果与建模前相比,建模后3天食蟹猴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at end-diastole,LVPWd)显著增加(P <0. 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 internal diameter at end-systole,LVIDs)建模1个月后显著增加(P <0. 05),同时,食蟹猴建模后3 d和1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均有显著降低(P <0. 05,P <0. 01);建模后1个月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明显降低(P <0. 05),而建模3 d时心率(heart rate,HR)明显升高(P <0. 05)。结论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应用于食蟹猴AMI模型左心室心功能的评价;尤其是LVEF、SV、LVFS指标能反映AMI程度;食蟹猴AMI模型超声心动图评价结果与人类的AMI疾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急性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网络重塑对巨噬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莲莲 孔祥敏 朱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56-662,共7页
线粒体网络重塑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过程,与线粒体的功能密切相关。新线粒体的形成(生物发生)和受损线粒体的清除(线粒体自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线粒体网络重塑的重要表现方式。此外,线粒体的裂变和融合是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自噬之间的桥... 线粒体网络重塑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过程,与线粒体的功能密切相关。新线粒体的形成(生物发生)和受损线粒体的清除(线粒体自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线粒体网络重塑的重要表现方式。此外,线粒体的裂变和融合是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自噬之间的桥梁。近年来,这些过程的重要性已经在多种组织和细胞类型以及各种条件下被描述出来。比如在巨噬细胞的极化及效应器功能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线粒体网络的强健重塑。研究也揭示线粒体形态结构和代谢改变在调控巨噬细胞功能中的重要作用,所以相应的如何调控线粒体网络的重塑同样在巨噬细胞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总结了线粒体网络重塑中,线粒体新生、裂变、融合和自噬的分子机制,并整合这些机制,探讨它们在巨噬细胞极化、炎症小体激活和胞噬作用中的生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裂变 融合 线粒体自噬 巨噬细胞 极化 炎症小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手表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中应用三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蓉蓉 戴晗怡 +1 位作者 周道 刘先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中,房室阻滞发生率较高。但对于这类患者心脏传导系统的优化管理,一直未形成普遍共识。本病例报告报道3例TAVR术后患者因在随访期间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佩戴式智能手表发现高度房室阻滞或完全性心脏... 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中,房室阻滞发生率较高。但对于这类患者心脏传导系统的优化管理,一直未形成普遍共识。本病例报告报道3例TAVR术后患者因在随访期间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佩戴式智能手表发现高度房室阻滞或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再住院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旨在为及时发现迟发性高度房室阻滞或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提供心电管理经验,以及为TAVR术后患者远程随访策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智能手表 房室阻滞 远程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孔二尖瓣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表现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秀琴 蒲朝霞 +1 位作者 孟庆娜 陈晓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58-1758,共1页
患者男,49岁,胸闷1个月,发热半天,体温最高38.1℃;高血压病史10余年,经系统治疗后血压130~140 mmHg/80~90 mmHg。查体:心前区隆起,无异常心尖搏动,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0次/分,律齐,心尖区闻及收缩期Ⅲ级粗糙吹风样杂音;血压136 mmHg/8... 患者男,49岁,胸闷1个月,发热半天,体温最高38.1℃;高血压病史10余年,经系统治疗后血压130~140 mmHg/80~90 mmHg。查体:心前区隆起,无异常心尖搏动,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0次/分,律齐,心尖区闻及收缩期Ⅲ级粗糙吹风样杂音;血压136 mmHg/87 mmHg。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7%,超敏C反应蛋白76.1 mg/L,红细胞沉降率19.0 mm/h,降钙素原0.24 ng/ml。血培养:毗邻颗粒链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心内膜炎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诊断二尖瓣环干酪样钙化1例
18
作者 赵婷婷 金春娜 +3 位作者 李兴红 蔡思宇 杨倩 项美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5-726,共2页
1病例简介女,51岁,主诉:无明显诱因反复胸闷、气促2周,活动后加重。既往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心脏超声提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二尖瓣瓣环肿物,左心声学造影肿物呈高灌注模式,恶性可能(图1A~C);心... 1病例简介女,51岁,主诉:无明显诱因反复胸闷、气促2周,活动后加重。既往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心脏超声提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二尖瓣瓣环肿物,左心声学造影肿物呈高灌注模式,恶性可能(图1A~C);心脏增强MRI、增强CT分别见图1D~F、G~I。患者于外院行心脏肿物切除+二尖瓣置换术,病理:瓣膜纤维组织增生伴胶原化、黏液变性及钙化,未见明显肿瘤成分。综合多种影像学表现,该患者二尖瓣后叶瓣环肿物考虑为干酪样钙化改变,未影响二尖瓣功能,胸闷等不适主要由肥厚型心肌病继发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瓣膜疾病 二尖瓣 干酪样钙化 多模态成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认识运动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意义
19
作者 刘璐 朱锦云 +2 位作者 陈慧敏 洪丽琼 蒋峻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764,共7页
以往观点认为肥厚型心肌病是运动员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也被推及普通人群,从而限制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但近年研究表明,肥厚型心肌病并非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并且适度运动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来说是安全有益的... 以往观点认为肥厚型心肌病是运动员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也被推及普通人群,从而限制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但近年研究表明,肥厚型心肌病并非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并且适度运动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来说是安全有益的。随着越来越多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运动安全的数据出现,相关指南也从一开始只推荐低强度运动逐渐放开到中高强度运动。这提示我们应重新认识运动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意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通过综合评估后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而受益于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本文总结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进行运动的证据以及讨论了如何制订运动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源性猝死 运动 运动处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