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
15
1
作者
张琼
管玉涛
+1 位作者
郑伟
吕杰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不同程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69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分为轻度(26例)、中度(24例)和重度(19例)3组,进行12周的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不同程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69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分为轻度(26例)、中度(24例)和重度(19例)3组,进行12周的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并进行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结果各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I、CI-Q-SF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盆底肌表面肌电活力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同时,轻度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I、CI-Q-SF评分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活力值、峰值和做功值的改善值大于中度和重度组治疗后的改善值;中度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I、CI-Q-SF和盆底肌表面肌电峰值的改善值优于重度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有效率:轻度组为88.46%,高于中度组(62.50%)和重度组(52.63%)(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是一项简便、有效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轻度女性患者;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是评估其疗效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盆底肌锻炼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明珍
裘月红
+1 位作者
穆琳
郑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鉴定子宫内膜间质细胞,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MI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雌激素作用后分...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鉴定子宫内膜间质细胞,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MI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雌激素作用后分泌MIF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组MIF上调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间质细胞中MIF的表达对雌激素的刺激呈现超敏状态,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内MIF表达升高,可能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板转导HPV18 E7siRNA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熊倬
董晓静
+2 位作者
孙培文
张莹
朱赟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42-1246,共5页
目的通过纳米板转导HPV18 E7 siRNA进入HPV18 E7宫颈癌转基因鼠皮肤组织,探讨纳米板转导siRNA的效率及转导的siRNA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纳米板转导FITC标记的寡聚DNA(代替siRNA)进入小鼠皮肤,观察荧光变化,判断DNA是否被转...
目的通过纳米板转导HPV18 E7 siRNA进入HPV18 E7宫颈癌转基因鼠皮肤组织,探讨纳米板转导siRNA的效率及转导的siRNA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纳米板转导FITC标记的寡聚DNA(代替siRNA)进入小鼠皮肤,观察荧光变化,判断DNA是否被转导进入皮肤细胞中;纳米板转导DiI标记脂质体与siRNA复合物进入小鼠皮肤,测定转导前后和残留在皮肤上的荧光强度,计算纳米板转导siRNA进入组织细胞的效率;纳米板转导E7 siRNA和脂质体的复合物于转基因鼠皮肤中后,BrDU免疫组化检测siE7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纳米板转导寡聚DNA后绿色荧光逐渐分散变多,表明DNA已逐渐进入小鼠皮肤细胞中。纳米板转导DiI标记脂质体与siRNA进入小鼠皮肤后,通过荧光强度计算得出转染率为50.23%。纳米板转导E7 siRNA进入HPV18 E7宫颈癌转基因鼠皮肤后,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结论纳米板能高效的转导siRNA进入组织细胞,并且转导进入细胞的siE7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纳米板
RNA干扰
人乳头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
15
1
作者
张琼
管玉涛
郑伟
吕杰强
机构
温州
医学院
附属
第二
医院
妇产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
出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2期173-175,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不同程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69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分为轻度(26例)、中度(24例)和重度(19例)3组,进行12周的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并进行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结果各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I、CI-Q-SF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盆底肌表面肌电活力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同时,轻度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I、CI-Q-SF评分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活力值、峰值和做功值的改善值大于中度和重度组治疗后的改善值;中度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I、CI-Q-SF和盆底肌表面肌电峰值的改善值优于重度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有效率:轻度组为88.46%,高于中度组(62.50%)和重度组(52.63%)(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是一项简便、有效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轻度女性患者;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是评估其疗效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盆底肌锻炼
表面肌电
Keywords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biofeedback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surface EMG
分类号
R454.1 [医药卫生—治疗学]
R711.7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明珍
裘月红
穆琳
郑伟
机构
浙江
省桐庐县第一人民
医院
妇产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
出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5-718,共4页
基金
浙江省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No.2008B0123)
文摘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鉴定子宫内膜间质细胞,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MI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雌激素作用后分泌MIF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组MIF上调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间质细胞中MIF的表达对雌激素的刺激呈现超敏状态,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内MIF表达升高,可能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雌二醇
Keywords
Endometriosis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Estradiol
分类号
R711.7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板转导HPV18 E7siRNA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熊倬
董晓静
孙培文
张莹
朱赟珊
机构
重庆医科
大学
附属
第二
医院
妇产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42-1246,共5页
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计划(2010-2-162)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10310)
+1 种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09BB5071)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017552)~~
文摘
目的通过纳米板转导HPV18 E7 siRNA进入HPV18 E7宫颈癌转基因鼠皮肤组织,探讨纳米板转导siRNA的效率及转导的siRNA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纳米板转导FITC标记的寡聚DNA(代替siRNA)进入小鼠皮肤,观察荧光变化,判断DNA是否被转导进入皮肤细胞中;纳米板转导DiI标记脂质体与siRNA复合物进入小鼠皮肤,测定转导前后和残留在皮肤上的荧光强度,计算纳米板转导siRNA进入组织细胞的效率;纳米板转导E7 siRNA和脂质体的复合物于转基因鼠皮肤中后,BrDU免疫组化检测siE7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纳米板转导寡聚DNA后绿色荧光逐渐分散变多,表明DNA已逐渐进入小鼠皮肤细胞中。纳米板转导DiI标记脂质体与siRNA进入小鼠皮肤后,通过荧光强度计算得出转染率为50.23%。纳米板转导E7 siRNA进入HPV18 E7宫颈癌转基因鼠皮肤后,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结论纳米板能高效的转导siRNA进入组织细胞,并且转导进入细胞的siE7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
关键词
宫颈癌
纳米板
RNA干扰
人乳头状瘤病毒
Keywords
cervical cancer
nanopatch
RNA interference
human papillomavirus
分类号
R394-33 [医药卫生—医学遗传学]
R730.2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评价
张琼
管玉涛
郑伟
吕杰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
王明珍
裘月红
穆琳
郑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纳米板转导HPV18 E7siRNA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熊倬
董晓静
孙培文
张莹
朱赟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