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在肺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邹瞿超 金锦江 +5 位作者 叶建平 王立坚 王以文 黄天海 张鞠成 褚永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通过电极阵列施加安全的激励电流,依次测量阵列相邻电极对的边界电压,再通过重建算法重构组织的全部或部分区域的阻抗分布,从而实现结构和功能成像。肺部EIT技术具有连续性、... 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通过电极阵列施加安全的激励电流,依次测量阵列相邻电极对的边界电压,再通过重建算法重构组织的全部或部分区域的阻抗分布,从而实现结构和功能成像。肺部EIT技术具有连续性、无辐射、非侵入性等特点,可用于危重症患者肺部的动态实时监测。该文介绍了肺部EIT技术的基本原理,从硬件系统、成像算法和临床应用(包括肺通气、肺灌注和肺功能评估)等方面分析了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为拓展肺部EIT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 医学成像 硬件系统 图像重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负泊松比材料结构及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2
作者 黄崇敏 黄天海 褚永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3期264-270,共7页
首先对3D打印的整体框架进行简要的介绍,其中包括了增材制造制程的基本原理,七大制程的分类及小结。其次对常见的负泊松比结构进行简介,与一般传统结构相比,负泊松比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更强,抗断裂性能更好,耐压痕性能更好,这些都是其... 首先对3D打印的整体框架进行简要的介绍,其中包括了增材制造制程的基本原理,七大制程的分类及小结。其次对常见的负泊松比结构进行简介,与一般传统结构相比,负泊松比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更强,抗断裂性能更好,耐压痕性能更好,这些都是其在打印制造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最后对3D打印,负泊松比结构的应用以及两者的结合应用,从医疗领域的不同角度进行介绍,包括心血管支架的应用、生物医用材料结构制备应用研究、腰椎间盘植入物应用等。该文对3D打印负泊松比的结构设计思路,对医疗领域的新应用方向有指导作用。负泊松比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可用于医疗领域,也可用于机械设备、汽车制造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增材制造 负泊松比 医疗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辐射防护产品检测系统 被引量:3
3
作者 褚永华 朱锋杰 +4 位作者 王志鸿 王志康 黄天海 梅杰 张鞠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5-379,共5页
现有的医用辐射防护产品的质量控制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辐射防护产品的检测工作量大,检测结果的保存和管理还处于纸质记录阶段,容易造成数据记录遗漏或混淆,追溯起来也不方便。对于辐射防护用品的检测结果,目测判读存在遗漏或误... 现有的医用辐射防护产品的质量控制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辐射防护产品的检测工作量大,检测结果的保存和管理还处于纸质记录阶段,容易造成数据记录遗漏或混淆,追溯起来也不方便。对于辐射防护用品的检测结果,目测判读存在遗漏或误判的风险。设计一套医用辐射防护产品检测的系统,包括管理模块和检测模块,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判断辐射防护产品检测合格性。辐射防护产品X线检测图像经过相似块匹配,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在图像去噪后进行图像背景处理,利用Roberts-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通过区域生长法提取所需裂缝,计算裂缝面积并判断辐射防护产品检测的合格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提取铅围裙、铅上衣和连体铅衣不同部位的裂缝面积,根据医用辐射防护产品报废标准实现产品合格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防护 质量控制 数字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手机的免疫分析检测系统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天海 邹瞿超 +2 位作者 褚永华 金锦江 陈长骏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2期178-184,共7页
智能手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广泛变化的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的拓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平台。技术人员将免疫分析方法与智能手机传感技术结合,开发了多种基于智能手机的生物样本分析检测传感系统,促进了免疫分析方法在POCT领域... 智能手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广泛变化的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的拓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平台。技术人员将免疫分析方法与智能手机传感技术结合,开发了多种基于智能手机的生物样本分析检测传感系统,促进了免疫分析方法在POCT领域的应用。该研究基于所用传感器和检测对象的差别从基于摄像头的光谱仪、基于摄像头的酶标仪、基于摄像头的试纸条阅读仪以及基于环境光传感器的分光光度计4个方面概述了智能手机在免疫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简要讨论了目前智能手机应用于免疫分析的一些局限性,并对智能手机传感系统的未来适用性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智能手机的传感系统 免疫分析 比色法传感系统 光学检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化康复评定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天海 邹瞿超 +2 位作者 褚永华 郑焜 王志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3期298-303,共6页
康复评定是康复诊疗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临床上通常通过观察法和量表法进行评估,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通过传感器系统及其他设备监测患者身体状况数据作为补充进行客观化的康复评定。该研究通过对客观化康复评定技术在... 康复评定是康复诊疗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临床上通常通过观察法和量表法进行评估,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通过传感器系统及其他设备监测患者身体状况数据作为补充进行客观化的康复评定。该研究通过对客观化康复评定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综述,对其应用的局限性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评定 功能障碍 量化评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U治疗系统焦域温度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丁佳萍 张鞠成 王志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肿瘤治疗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治疗原理是将高强度的超声能量聚焦在靶区肿瘤组织,焦点区域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高温,从而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达到治疗目的。HIF...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肿瘤治疗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治疗原理是将高强度的超声能量聚焦在靶区肿瘤组织,焦点区域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高温,从而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达到治疗目的。HIFU作为一种热消融疗法,需要有良好的温度测量技术来保证治疗的安全和疗效。该文针对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焦域温度检测方法做简单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 肿瘤 焦域 温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式内镜洗消设备的优化改造 被引量:3
7
作者 褚永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9年第5期384-387,共4页
该文根据国家相关软式内镜清洗标准新版本的要求,按照与前版本标准的差异,对原有洗消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比较改造前后清洗单条内镜的平均清洗时间,统计医院一年以来的感控监测结果发现,单条内镜的平均清洗时间从改造前的20 min 55 s提... 该文根据国家相关软式内镜清洗标准新版本的要求,按照与前版本标准的差异,对原有洗消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比较改造前后清洗单条内镜的平均清洗时间,统计医院一年以来的感控监测结果发现,单条内镜的平均清洗时间从改造前的20 min 55 s提升到改造后的17 min 16 s。感控检测数据中合格率一项,没有明显差别。检出的菌落数中,改造前为6.8,改造后为3.1。通过改造洗消设备,不仅符合最新版本标准要求,而且提高了电子内镜消毒效率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镜清洗标准 洗消设备 院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邹瞿超 金锦江 +1 位作者 黄天海 褚永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9年第4期279-281,293,共4页
3D打印技术是增材制造技术的一种,拥有快速成型、数字化和定制化的优势,能够为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而在医疗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该文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原理、工艺和材料,并描述了该技术在医疗领... 3D打印技术是增材制造技术的一种,拥有快速成型、数字化和定制化的优势,能够为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而在医疗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该文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原理、工艺和材料,并描述了该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探讨了目前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手术辅助 生物打印 医疗器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微循环病变左心室收缩功能及ATP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郁婷燕 黄朝旭 +3 位作者 蒲朝霞 蒋峻 李华俊 张鞠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微循环病变患者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腺苷三磷酸(ATP)负荷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1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56例CCS(包括微循环病变33例,无微循环病...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微循环病变患者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腺苷三磷酸(ATP)负荷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1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56例CCS(包括微循环病变33例,无微循环病变23例),并选取24例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STE评估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纵向应变及ATP负荷的影响。结果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前间隔、前壁、前侧壁和下壁心肌纵向应变绝对值低于对照组(F=4.47、2.75、2.60、6.24、3.70,P均<0.05),无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GLS及前间隔、前壁、下侧壁、下壁和后间隔心肌纵向应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47、2.75、2.60、1.02、3.70、1.06,P均>0.05)。ATP负荷后,与各组基础状态比较,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GLS和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壁及后间隔心肌的纵向应变绝对值增加(t/Z=4.31、3.52、4.95、3.32、3.22、2.52、4.07,P均<0.05),无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GLS和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壁和后间隔心肌的纵向应变绝对值增加(t/Z=6.07、2.28、4.12、5.02、3.22、3.96,P均<0.05)。结论CCS微循环病变患者可能存在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ATP负荷可改善CCS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微循环 斑点追踪技术 腺苷三磷酸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