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电针对快速老龄化痴呆小鼠行为学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邵淑君 唐银杉 +6 位作者 曹瑾 许安萍 田朝阳 郭郁 向杜炼 李志刚 邬继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3-959,共7页
目的:探讨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对快速老龄化(SAMP8)小鼠行为学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对比观察其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8月龄雄性SAMP8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音乐电针组,脉冲电针组(n=10),以同源的正常老化(SAMR1)小鼠为空白组... 目的:探讨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对快速老龄化(SAMP8)小鼠行为学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对比观察其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8月龄雄性SAMP8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音乐电针组,脉冲电针组(n=10),以同源的正常老化(SAMR1)小鼠为空白组(n=10),选取"百会"、"印堂"、"人中",每天针刺干预1次,共15天。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GFA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GFAP的蛋白水平。结果:Morris水迷宫提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 <0.01),空间探索实验游泳距离增长(P <0.01);与模型组相比,音乐电针组和脉冲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 <0.01,P <0.05),游泳路程缩短(均P <0.05)。免疫组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海马CA1区GFAP平均光密度明显增多(P <0.01);与模型组相比,音乐电针组和脉冲电针组海马CA1区GFAP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降低(均P <0.01),且音乐电针组GFAP平均光密度低于脉冲电针组(P <0.05)。Western blot检测: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海马GFAP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 <0.01);与模型组相比,音乐电针组和脉冲电针组GFAP蛋白表达有明显变浅和下降趋势(均P <0.05);音乐电针组GFAP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脉冲电针组(P <0.05)。结论: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均可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GFAP的表达,可能与其减轻神经炎性反应、改善凋亡,最终达到保护神经元的机制有关,且音乐电针有优于脉冲电针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音乐电针 脉冲电针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脉电针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行为学和海马区Aβ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邵淑君 李华岳 +4 位作者 邬继红 唐银杉 高誉珊 张淑静 向杜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4,I0021,I0022,共6页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行为学和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7月龄雄性APP/PS1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行为学和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7月龄雄性APP/PS1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以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选取"百会""印堂""人中",隔天针刺干预1次,共15次。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Aβ表达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增长(P<0.01),游泳距离增加(P<0.01),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延长(P<0.01),距原平台平均距离增加(P<0.01),海马区Aβ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游泳距离减少(均P<0.01),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减少、距原平台平均距离缩短(均P<0.05),海马区Aβ表达减少(P<0.01)。结论督脉电针干预可降低Aβ沉积,而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督脉电针 海马 水迷宫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囊肿切除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囊肿的短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士明 潘浩 +3 位作者 熊冰 徐昕 唐银杉 金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0-662,共3页
腰椎关节突囊肿(lumbar facet joint cysts,LFJCs)作为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和间歇性跛行[1]的病因之一,临床较为罕见,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保守治疗虽可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症状,但易复发。目前手术是治疗LFJCs的主要手... 腰椎关节突囊肿(lumbar facet joint cysts,LFJCs)作为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和间歇性跛行[1]的病因之一,临床较为罕见,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保守治疗虽可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症状,但易复发。目前手术是治疗LFJCs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术式为腰椎开窗术伴或不伴腰椎融合,但易破坏腰椎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增加了手术节段的不稳定性[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间歇性跛行 开窗术 囊肿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融合 主要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