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危重患者皮肤管理流程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20
1
作者 俞超 高春华 +2 位作者 王辉 褚君卿 盛运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8-60,68,共4页
目的提高ICU患者失禁性皮炎(IAD)及压力性损伤(PI)防治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将1541例ICU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758例、观察组78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制订皮肤管理流程,经对全科医护人员培训后实施。统计两组住院期间IAD及P... 目的提高ICU患者失禁性皮炎(IAD)及压力性损伤(PI)防治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将1541例ICU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758例、观察组78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制订皮肤管理流程,经对全科医护人员培训后实施。统计两组住院期间IAD及PI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IAD65例(8.58%)、PI49例(6.46%),观察组发生IAD39例(4.98%)、PI34例(4.34%)。两组比较,IAD发生率、IAD及PI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皮肤管理流程的应用可降低IAD发生率、IAD及PI严重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ICU 潮湿性皮肤损害 失禁性皮炎 压力性损伤 安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7
2
作者 徐建宁 汪国建 冯洁惠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25-28,共4页
目的评价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EGDS)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0月收治ICU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76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2例采用EGDS策略;对照组34例采用标准化镇静策略。比较... 目的评价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EGDS)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0月收治ICU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76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2例采用EGDS策略;对照组34例采用标准化镇静策略。比较两组48h内浅镇静达标率、谵妄发生率及ICU住院日。结果干预组48h内浅镇静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谵妄发生率及ICU住院日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EGDS策略相对安全、可行,较标准化镇静策略能更有效使ICU机械通气患者达到早期浅镇静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镇静 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 标准化镇静 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实践指引的制订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3
作者 徐建宁 冯洁惠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50-54,共5页
目的制订ICU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实践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查阅病历资料、访谈医护人员及检索文献等方法,归纳分析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并依据文献指南、医院内感染制度及临床实... 目的制订ICU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实践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查阅病历资料、访谈医护人员及检索文献等方法,归纳分析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并依据文献指南、医院内感染制度及临床实践需求制订"指引"。2014年1-10月,便利抽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综合ICU两个护理单元的12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号楼层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双号楼层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指引"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第1、3、5天当日首次口腔护理前的Beck口腔评分(Beck oral assessment scale,BOAS)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第3、5天当日首次口腔护理前的BOAS评分及VAP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实践指引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实践指引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9
4
作者 高金丹 方强 苏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各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因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医院获...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各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因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16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77例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A组),83例患者单独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B组),其使用均超过3d,观察及比较2组间临床特征、临床有效率、微生物清除率、28d病死率、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与C-反应蛋白(CRP)。结果在临床有效率及脱机成功率A组较B组明显升高(临床有效率:66.23%比50.60%,P=0.045;脱机成功率:62.33%比45.78%,P=0.036),28d病死率明显降低(22.08%比38.55%,P=0.024),而在微生物清除率、不良反应、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2组无统计学差异。主要炎症指标A组WBC、CRP与B组CRP治疗后有显著降低(均P<0.05),且A组CRP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抗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多重耐药 泛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获得性肺炎 重症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感染性休克关系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谢子安 方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433-1437,共5页
A lot of progresses in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duction and effects of NO have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showed that N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ptic shock. Some other in... A lot of progresses in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duction and effects of NO have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showed that N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ptic shock. Some other investigators reported that NOS inhibitors could have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value in septic shock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感染性休克 临床研究 动物模型 败血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利 方强 何非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0-812,共3页
目的:建立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初步探讨lipo-PGE1对ALI的拮抗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健康大鼠45只随机分成3组,A:对照组;B:LPS模型组;C:lipo-PGE1+LPS治疗组,各组分1、2和4 h3个时点各5只观察肺组织变化,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细... 目的:建立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初步探讨lipo-PGE1对ALI的拮抗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健康大鼠45只随机分成3组,A:对照组;B:LPS模型组;C:lipo-PGE1+LPS治疗组,各组分1、2和4 h3个时点各5只观察肺组织变化,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数和分类,ELISA法测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IL-12、IL-10的浓度。结果:模型组肺组织肉眼观体积增大,肺表面色泽暗红,可见包膜下点状、片状出血,充血、水肿明显,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中IL-1β、TNF-α和IL-10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临床表现及肉眼观肺组织充血出血情况明显轻于模型组,BALF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1β、TNF-α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前列腺素E1可以通过降低肺血管的通透性,减少中性粒细胞渗出,同时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来拮抗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前列腺素E类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预处理拮抗出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4
7
作者 何非方 李利 钟泰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4-606,共3页
目的:建立出血性休克复苏后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lipo-PGE1对急性肺损伤拮抗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健康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A:正常对照组;B:手术对照组;C:出血性休克复苏模型组;D:lipo-PGE1+出血性休克复苏治疗组。各组分别于复苏后6h... 目的:建立出血性休克复苏后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lipo-PGE1对急性肺损伤拮抗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健康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A:正常对照组;B:手术对照组;C:出血性休克复苏模型组;D:lipo-PGE1+出血性休克复苏治疗组。各组分别于复苏后6h时点用Northe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TNF-α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肺组织TNF-α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手术对照组(P<0.05);光镜下肺组织出现明显水肿、变性、白细胞浸润、出血等。治疗组肺组织TNF-α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光镜下肺组织充血水肿等改变也显著轻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间TNF-α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及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无显著差异。结论:肺组织TNF-α mRNA和iNOS mRNA过度表达可能是出血性休克复苏后肺损伤发生的机制之一,前列腺素E1预处理可以在基因水平下调TNF-α和iNOS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来减轻出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前列腺素E类 休克 出血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的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徐网兰 方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内肝功能的变化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比较108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2、3、6天肝功能各指标的变化,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内肝功能的变化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比较108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2、3、6天肝功能各指标的变化,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1)术后第1、2、3、6天的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均显著增高;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显著性下降,血清总胆红素(不含第6天)均显著增高,碱性磷酸酶第1、2、3天显著性下降,第6天增高;(2)术后第1、2天,谷氨酰转肽酶较术前显著性降低,术后第6天显著性增高(;3)谷丙转氨酶在术后第6天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胸比≥0.56[P〈0.05,优势比(OR)=2.900,95%可信区间(CI):1.206-6.976]、心肺转流时间(P〈0.05, OR=1.042,95%CI:1.017-1.068)、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 OR=1.041,95% CI:1.012-1.070)及术后第1天乳酸水平(P〈0.05, OR=1.518,95% CI:1.182-1.948)与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心肺转流时间(P〈0.05,OR=1.033,95% CI:1.007-1.059)及术后第1天乳酸水平(P〈0.05,OR=1.340,95% CI:1.028-1.745)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早期对多项肝功能指标产生影响;心肺转流时间及术后第1天乳酸水平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围手术期 肝功能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注氨基酸对严重创伤病人血氨基酸谱和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骆建军 施建国 +3 位作者 方雪玲 方强 傅素珍 姚远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病人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对血游离氨基酸谱和氮平衡的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严重创伤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输注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剂)和对照组(输注葡萄糖+脂肪乳剂)。4 d后测定血游离氨基酸谱和氮平衡。结果:对照组病...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病人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对血游离氨基酸谱和氮平衡的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严重创伤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输注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剂)和对照组(输注葡萄糖+脂肪乳剂)。4 d后测定血游离氨基酸谱和氮平衡。结果:对照组病人大部分氨基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两组苯丙氨酸/酪氨酸(Phe/Tyr)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BCAA/AAA)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值(P<0.05);试验组病人与对照组比,氮平衡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严重创伤后病人给予静脉输注1.2 g/(kg.d)氨基酸,可提高血中大部分游离氨基酸的水平,改善氮平衡,但未改善氨基酸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氨基酸谱 氮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对成人复杂腹腔感染死亡预测准确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真珍 邬明杰 +3 位作者 方雪玲 胡娟 许俞露 方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II,APACHE-II)对成人复杂腹腔感染(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c IAI)死亡预测的准确性。方法检索Medline、CENTRAL、Embase、中国知网...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II,APACHE-II)对成人复杂腹腔感染(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c IAI)死亡预测的准确性。方法检索Medline、CENTRAL、Embas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摘和维普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2017年5月有关APACHE-II对c IAI患者的死亡预测的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Meta Disc 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效应量的合并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1 289例患者。纳入的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I2=73.2%,P<0.000 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回归分析以探讨异质性来源,结果显示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可能是研究地点(外科和非外科)的不同造成的。合并效应量结果表明,合并灵敏度为0.80(95%CI:0.76~0.84),合并特异度为0.61(95%CI:0.58~0.64),合并阳性似然比(PLR)为2.61(95%CI:1.80~3.77),合并阴性似然比(NLR)为0.28(95%CI:0.18~0.45),汇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标准误(SE)=0.04。亚组分析显示,外科组SROC曲线的AUC为0.90(SE=0.04),高于非外科组的AUC值[0.80(SE=0.10)]。漏斗图和Deek's检验提示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APACHE-II对成人c IAI具有较高的死亡预测价值,且对外科患者的预测准确性比非外科患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