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索伪麻缓释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与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1
作者 祝戎飞 刘光辉 +4 位作者 华清泉 梁建平 马俭 贺广湘 汪审清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2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观察非索伪麻缓释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240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平行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分别采用非索伪麻缓释胶囊,每次1粒,bid,po;或氯雷他定伪麻黄碱缓释片... 目的观察非索伪麻缓释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240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平行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分别采用非索伪麻缓释胶囊,每次1粒,bid,po;或氯雷他定伪麻黄碱缓释片,每次1片,bid,po,连续用药7~14 d。疗程结束时以综合疗效改善百分率、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值来评估其临床疗效,以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等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共有224例患者纳入疗效分析,治疗组(113例)及对照组(111例)的综合疗效改善百分率分别为92.92%和95.50%(P>0.05)。29例患者发生45例次不良反应(治疗组13例21例次,对照组16例24例次),主要表现为口干、头晕、嗜睡、乏力等。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一例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非索伪麻缓释胶囊可有效控制变应性鼻炎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索非那定 伪麻黄碱 氯雷他定 鼻炎 变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普利啶胶囊联合复方麻黄碱色甘酸钠膜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洪超群 吴亚庆 +1 位作者 吕政纲 程可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研究曲普利啶胶囊联合复方麻黄碱色甘酸钠膜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06例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 目的:研究曲普利啶胶囊联合复方麻黄碱色甘酸钠膜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06例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麻黄碱色甘酸钠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曲普利啶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鼻痒、鼻塞、喷嚏、流涕及头痛等症状消失的时间。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4(IL-4)等炎性因子含量;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P<0.05);观察组鼻痒、鼻塞、喷嚏、流涕及头痛等症状消失的时间分别为(1.61±0.22)、(1.83±0.26)、(4.34±0.54)、(2.37±0.24)、(1.51±0.1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17、IL-4、IL-8及IL-13含量分别为(0.83±0.22)、(43.15±5.21)、(35.42±10.65)、(113.12±18.53)、(5.44±1.05)ng/m 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P>0.05)。结论:曲普利啶胶囊联合复方麻黄碱色甘酸钠膜治疗AR疗效确切,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曲普利啶胶囊 复方麻黄碱色甘酸钠膜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方瑾 潘军燕 +7 位作者 陈晓红 周水洪 柴亮 杨雪明 王媚 鲍洋洋 钱林荣 李海同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面神经疾病致周围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对9例外伤性面瘫、3例贝尔氏面瘫及3例中耳胆脂瘤所致的周围性面瘫,经乳突-颞下迷路上隐窝进路面神经显微减压手术,术后随访0.5~2年,按面瘫H-B分级法评估面神经... 目的:探讨不同面神经疾病致周围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对9例外伤性面瘫、3例贝尔氏面瘫及3例中耳胆脂瘤所致的周围性面瘫,经乳突-颞下迷路上隐窝进路面神经显微减压手术,术后随访0.5~2年,按面瘫H-B分级法评估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9例颞骨骨折面瘫(Ⅳ级2例,V级6例,Ⅵ级1例),伤后2~4周手术5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I级4例,Ⅱ级1例;伤后5~8周手术3例,面神经功能恢复Ⅱ级2例,Ⅲ级1例;伤后9~12周手术1例,恢复Ⅳ级。3例贝尔面瘫(Ⅳ级1例,V级2例),9~12周手术2例,均Ⅱ级恢复,12周后手术1例,为Ⅲ级恢复;3例中耳胆脂瘤(Ⅲ级2例,Ⅳ1例)在1~2周内手术,均I级恢复。结论对于不同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患者,选择合适的时机行面神经减压术,多能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减压 面神经麻痹 颞骨骨折 中耳胆脂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手术后发生外耳道狭窄、闭锁的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厉瑞飞 胡静 柴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通过对9例手术后发生耳道狭窄、闭锁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医源性外耳道狭窄、闭锁的发病原因,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7.1~2009.1,131例(133耳)外耳道、中耳手术的病例资料,其中9例(10耳)出现术后狭窄或... 目的通过对9例手术后发生耳道狭窄、闭锁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医源性外耳道狭窄、闭锁的发病原因,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7.1~2009.1,131例(133耳)外耳道、中耳手术的病例资料,其中9例(10耳)出现术后狭窄或闭锁(7.52%)。结果 4例外耳道胆脂瘤(5耳),2例外耳道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出现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发生时间均在术后三个月以内,且在手术当中均有外耳道骨质暴露而未进行皮肤移植。狭窄病例局部药物处理后病情改善,闭锁病例半年后再次行外耳道成形术效果良好。结论对原发外耳道、中耳疾病(肿瘤、外耳道胆脂瘤等)术中处理不当,术后复诊、换药不及时均会造成医源性外耳道狭窄、闭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闭锁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