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麻醉诱导后输入晶体液或胶体液对液体潴留指数(fluid retention index,FRI)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盲法前瞻性研究。选择胃肠外科肿瘤大手术患者111例,美国麻醉医生分级(ASA)I^II,分成4组:I组(万汶负荷和维持),II组(预注乳酸林...目的:探索麻醉诱导后输入晶体液或胶体液对液体潴留指数(fluid retention index,FRI)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盲法前瞻性研究。选择胃肠外科肿瘤大手术患者111例,美国麻醉医生分级(ASA)I^II,分成4组:I组(万汶负荷和维持),II组(预注乳酸林格氏液,万汶负荷,乳酸林格氏液维持),III组(万汶负荷,乳酸林格氏液维持),IV组(乳酸林格氏液负荷和维持);液体负荷以9 m L/kg万汶或者乳酸林格氏液,再以12 m L/kg万汶或者乳酸林格氏液体输注1 h,之后以维持心搏出量变异(SVV)值为13%左右指导液体治疗。每位受试者采集尿标本3次,即麻醉前、液体负荷完成以及手术开始后1 h。检测尿液颜色,尿比重、尿渗透压和尿肌酐浓度,并根据上述尿液指标计算FRI。结果:术前FRI的基础值为3.4±1.1,液体负荷期间FRI几乎没有变化(P>0.05),术后1 h液体维持输入万汶的患者(I组)的FRI值与基础值相比没有变化(P>0.05),而输入林格氏液体的患者(II组、III组和IV组)术后1 h的FRI值由3.3降到2.9(P=0.003)。当患者尿液速率小于100 m L/h,FRI迅速增加。无1例患者发生术后肾功能损伤,FRI≥4.0的患者占32%(15例),其术后血肌酐浓度轻度增加的风险增加6.4倍;而术中出血≥250 m L也增加术后血肌酐升高的风险。与术后血肌酐未升高的患者相比,术后血肌酐浓度增加的患者术中肌酐清除率也增加(155 m L/min vs 76 m L/min,P=0.012)。结论:林格氏液可以降低FRI值,逆转患者围手术期脱水,而羟乙基淀粉却没有此作用。术前FRI升高增加患者术后血肌酐浓度增加的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超前镇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择期行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n=20):A组于麻醉诱导...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超前镇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择期行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n=20):A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和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和吗啡4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l);B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和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和帕瑞昔布钠4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l);C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和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mg和帕瑞昔布钠40mg(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ml和4ml),分别观察和记录3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期躁动情况;拔管后15、30、45min镇静评分;术后1、3、6、10、18、24hVAS评分;术后当晚患者睡眠时间及观察期间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拔管后15、30min镇静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拔管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3组患者术后1、3、6hVAS评分无差别,术后10hB组和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术后18、24h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术后睡眠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苏醒快,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好,可安全地应用于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索麻醉诱导后输入晶体液或胶体液对液体潴留指数(fluid retention index,FRI)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盲法前瞻性研究。选择胃肠外科肿瘤大手术患者111例,美国麻醉医生分级(ASA)I^II,分成4组:I组(万汶负荷和维持),II组(预注乳酸林格氏液,万汶负荷,乳酸林格氏液维持),III组(万汶负荷,乳酸林格氏液维持),IV组(乳酸林格氏液负荷和维持);液体负荷以9 m L/kg万汶或者乳酸林格氏液,再以12 m L/kg万汶或者乳酸林格氏液体输注1 h,之后以维持心搏出量变异(SVV)值为13%左右指导液体治疗。每位受试者采集尿标本3次,即麻醉前、液体负荷完成以及手术开始后1 h。检测尿液颜色,尿比重、尿渗透压和尿肌酐浓度,并根据上述尿液指标计算FRI。结果:术前FRI的基础值为3.4±1.1,液体负荷期间FRI几乎没有变化(P>0.05),术后1 h液体维持输入万汶的患者(I组)的FRI值与基础值相比没有变化(P>0.05),而输入林格氏液体的患者(II组、III组和IV组)术后1 h的FRI值由3.3降到2.9(P=0.003)。当患者尿液速率小于100 m L/h,FRI迅速增加。无1例患者发生术后肾功能损伤,FRI≥4.0的患者占32%(15例),其术后血肌酐浓度轻度增加的风险增加6.4倍;而术中出血≥250 m L也增加术后血肌酐升高的风险。与术后血肌酐未升高的患者相比,术后血肌酐浓度增加的患者术中肌酐清除率也增加(155 m L/min vs 76 m L/min,P=0.012)。结论:林格氏液可以降低FRI值,逆转患者围手术期脱水,而羟乙基淀粉却没有此作用。术前FRI升高增加患者术后血肌酐浓度增加的风险。
文摘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超前镇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择期行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n=20):A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和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和吗啡4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l);B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和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和帕瑞昔布钠4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l);C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和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mg和帕瑞昔布钠40mg(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ml和4ml),分别观察和记录3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期躁动情况;拔管后15、30、45min镇静评分;术后1、3、6、10、18、24hVAS评分;术后当晚患者睡眠时间及观察期间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拔管后15、30min镇静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拔管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3组患者术后1、3、6hVAS评分无差别,术后10hB组和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术后18、24h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术后睡眠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苏醒快,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好,可安全地应用于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