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37家公立医院感染控制联络护士岗位职能及需求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温燕玲 李哲 +1 位作者 杨静雯 王华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21,共6页
目的:调查浙江省公立医院感染控制联络护士(Infection Control Link Nurses,ICLN)岗位职能及需求,为后续ICLN的准入、培养、考核及认证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5月13日至6月7日,由浙江省护理学会防感染专业委员会牵头,采用自行设计的ICLN... 目的:调查浙江省公立医院感染控制联络护士(Infection Control Link Nurses,ICLN)岗位职能及需求,为后续ICLN的准入、培养、考核及认证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5月13日至6月7日,由浙江省护理学会防感染专业委员会牵头,采用自行设计的ICLN岗位职能问卷对浙江省内11个市37家公立医院的ICLN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1938份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ICLN参与抗生素管理率(24.4%)与主观认同率(39.4%)低;86.9%的ICLN希望医院制度上定期给予排班支持;91.6%的ICLN认为需要院感防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结论:浙江省ICLN岗位职能不够明确,需要建立系统的培养和认证体系,优化岗位标准,推进岗位的专科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控制联络护士 岗位职能 医院感染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利兰和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施继敏 黄河 +9 位作者 蔡真 罗依 叶秀锦 张洁 李黎 何静松 谢万灼 郑伟燕 孟筱坚 林茂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评估以马利兰和环磷酰胺(Bu-CY2)为预处理方案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MDS患者进行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术,以Bu-CY2为预处理方案,Bu 4 m g.k-g 1.d-1,-7 d^-4 d,CY 60 m g.k-g 1... 目的:评估以马利兰和环磷酰胺(Bu-CY2)为预处理方案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MDS患者进行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术,以Bu-CY2为预处理方案,Bu 4 m g.k-g 1.d-1,-7 d^-4 d,CY 60 m g.k-g 1.-d 1,-3 d^-2 d。输入单个核细胞数(MNC)为3.38×108/kg(2.4×108/kg^4.6×108/kg),CD 34+细胞数5.81×106/kg(1.2×106/kg^8.5×106/kg),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数2.88×105/kg(1.61×105/kg^4.56×105/kg)。以霉酚酸酯加环孢素A(C sA)和短程氨甲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预防肝静脉阻塞病。结果:6例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8 d(13~21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21 d(13~24 d)。经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和染色体检查,均为供者骨髓植活。早期死亡率为0,移植后随访时间为27个月(6~60个月)。目前实际无病生存6例,缓解期实际生存率100%。结论:以Bu-CY2为预处理方案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治疗MD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 骨髓移植/方法 环磷酰胺/投药和剂量 白消安/投药和剂量 非亲缘供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的护理 被引量:2
3
作者 金爱云 蒋玉丽 徐红霞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7期513-514,共2页
关键词 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 活体供者 护理 白血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贝赫切特综合征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付慧 余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克隆性造血组织肿瘤,表现为慢性血细胞减少症伴细胞形态发育异常,易进展为骨髓衰竭或急性髓系白血病。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类特殊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眼部炎症等。近年来,骨髓增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克隆性造血组织肿瘤,表现为慢性血细胞减少症伴细胞形态发育异常,易进展为骨髓衰竭或急性髓系白血病。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类特殊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眼部炎症等。近年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贝赫切特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增多,提示两者之间存在潜在的病理联系。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以及细胞遗传学改变等可能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贝赫切特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贝赫切特综合征的治疗策略主要基于个体化原则,包括免疫抑制治疗、细胞毒性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然而,由于病例报道较少及机制研究不足,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探讨。本文综述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贝赫切特综合征的关联性及其机制,总结了相关治疗进展,以期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管理和相关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贝赫切特综合征 遗传 免疫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樊建玲 来晓瑜 +3 位作者 黄黎 王艳 曹军丽 黄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09-1014,共6页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幼年大鼠脑功能影响及其在脑组织中的迁移、分化过程,探讨hM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大鼠随机分为hMSCs移植组(n=18)、移植对照组(n=...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幼年大鼠脑功能影响及其在脑组织中的迁移、分化过程,探讨hM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大鼠随机分为hMSCs移植组(n=18)、移植对照组(n=18)、模型组(n=6)和假手术组(n=6)。前3组均建立幼年Wistar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3d后hMSCs移植组缓慢注射约5×105个hMSCs至大鼠的左背侧海马,移植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未移植。其中hMSCs移植组和移植对照组又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移植后0d、3d、1周、2周(均n=3)和4周(n=6)处死。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均于造模后31d(即移植后4周)处死。大鼠处死前均行交替电刺激Y迷宫行为学实验,处死后取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hMSCs移植组和移植对照组大鼠同时还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MSCs在脑内的分布。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SCs移植后1周主要沿脑室系统迁移,部分沿胼胝体向对侧迁移,移植后4周细胞沿脑室向周围实质迁移,广泛分布于脑组织。Y迷宫实验显示hMSCs移植组总错误次数(TE)明显少于移植对照组(5.00±2.82 vs12.67±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MSCs移植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显著优于移植对照组。H-E染色结果显示hMSCs移植组大鼠脑组织损伤较移植对照组及模型组轻。结论:hMSCs脑内移植后可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迁移,且hMSCs移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损伤脑组织和脑功能的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缺氧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姬玉涵 潘明月 +6 位作者 来晓瑜 刘丽珍 施继敏 赵妍敏 余建 杨露欣 罗依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1-318,共8页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早期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患者的...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早期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患者的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allo-HSCT患者,移植后早期(100 d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1)经验性抗细菌治疗72 h及以上持续发热,且血培养阴性患者;(2)既往抗感染有效后再次出现不明原因高热;(3)下呼吸道症状合并肺部CT病灶,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送检移植后外周血或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行mNGS检测,并分析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非复发死亡率(non-relapse mortality, NRM)。结果 纳入60例患者,送检外周血标本47例,肺泡灌洗液标本13例。mNGS检测病原学阴性组19例,非真菌阳性组30例,真菌阳性组11例;真菌阳性组中曲霉菌3例、毛霉菌5例、热带念珠菌2例、阿萨丝孢酵母菌1例。11例真菌阳性患者经调整抗真菌治疗8例获完全缓解。60例患者1年OS和1年NRM分别为70.0%(95%CI:64.1%~75.9%)和20.0%(95%CI:11.9%~32.5%)。真菌阳性组1年OS为54.5%(95%CI:49.5%~69.5%),1年NRM为36.4%(95%CI:15.5%~70.3%);阴性组、真菌阳性组和非真菌阳性组1年OS (P=0.487)和1年NRM (P=0.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菌阳性组与非真菌阳性组OS(P=0.238)和NRM (P=0.154)上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NGS可快速诊断allo-HSCT后早期IFD,有利于及时有效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侵袭性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冻存对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依 余勤 +3 位作者 丁伟 余健 梁彬 黄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4-387,共4页
目的:研究低温冻存对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MSCs理想的保存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正常成人骨髓MSCs,在5%DMSO-30%FBS-DMEM冻存保护剂条件下,分别采用二步法和程控降温冻存方法低温保存3月,以台盼蓝拒染... 目的:研究低温冻存对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MSCs理想的保存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正常成人骨髓MSCs,在5%DMSO-30%FBS-DMEM冻存保护剂条件下,分别采用二步法和程控降温冻存方法低温保存3月,以台盼蓝拒染回收率(TBR)、MSCs生长曲线、MSCs表面抗原表达以及其多向分化能力检测,比较两种不同的冻存方法对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程控降温冻存后MSCs活力优于二步法[TBR(87·67±2·52)%vs(79·00±3·61)%,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MSCs代数和冻存方法均是影响冻存后MSCs增殖的重要因素。两种冻存方法中P8代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劣于P1代细胞(P<0·01)或P4代细胞(P<0·01)。MSCs程控冻存后增殖能力与冻存前无差异(P<0·05),优于二步法冻存后的增殖能力(P<0·05)。程控冻存后MSCs稳定表达CD29、CD44、CD166(与冻存前比较,P>0·05)。而二步法冻存后细胞CD29表达下降(与冻存前比较,P<0·05)。两种冻存方法对MSCs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分化没有显著影响,与冻存前比较,P>0·05。结论:采用5%DMSO-30%FBS-DMEM冻存保护液和程控降温的冻存体系,可较完整保持MSCs生物学特性,是深低温保存MSCs的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低温冻存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卫联合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 被引量:3
8
作者 罗依 潘杰 +7 位作者 施继敏 谭亚敏 韩晓雁 来晓瑜 朱晓黎 蔡真 林茂芳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格列卫联合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的作用。方法:9例CML患者(5例CP,2例为AP,2例为BP),男性,在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口服格列卫(300600mg/d)治疗,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 目的:探讨格列卫联合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的作用。方法:9例CML患者(5例CP,2例为AP,2例为BP),男性,在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口服格列卫(300600mg/d)治疗,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2:Bu16mg/kg,口服(6例)或12.8mg/kg,静脉滴注(3例)加CTX120mg/kg。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其中亲缘移植7例,无关供者移植2例。以霉酚酸酯联合环孢菌素A和短程MTX预防aGVHD。移植物有核细胞数5.3(3.7~8.7)×10^8/kg,CD34^+细胞数4.8(2.8~8.5)×10^6/kg,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形成的单位数2.8(1.9~5.3)×10^5/kg。结果:9例CML患者在移植前,经格列卫治疗后获完全血液学缓解(HCR)。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中位时间12(8~26)天,血小板计数〉20×10^9/L中位时间为20(8~25)天。移植后并发Ⅰ/Ⅱ度aGVHD3例,cGVHD4例,无早期死亡。移植后30天9例患者均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STR检测供髓完全植入。中位随访31(7~34)月,1例治疗前CML急变患者移植后4月因复发死亡,其余病患均获完全分子学缓解(CMR),总体无病生存率88.9%。结论: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联合格列卫治疗CM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性 慢性/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清髓性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格列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份脐血联合移植治疗成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被引量:3
9
作者 何静松 黄河 +6 位作者 蔡真 李黎 叶琇锦 张洁 胡晓蓉 金爱云 林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08-511,共4页
为了探讨两份非亲缘供者脐血联合移植治疗成人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的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性并发症 ,对 1例成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两份非亲缘供者脐血联合移植。预处理采用白消安 /环磷酰胺 (Bu/Cy)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为了探讨两份非亲缘供者脐血联合移植治疗成人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的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性并发症 ,对 1例成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两份非亲缘供者脐血联合移植。预处理采用白消安 /环磷酰胺 (Bu/Cy)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预防采用霉酚酸酯 (MMF)联合环孢霉素 (CsA)和短程氨甲喋呤 (MTX )方案。移植总单个核细胞数为 4.63× 10 7/kg ,CD3 4 + 细胞数为 8.3 4× 10 5 /kg。采用PCR法测定患者外周血细胞短串重复序列 (STR)获取植入证据。结果表明 :患者于移植后 2 3天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 .5× 10 9/L ,移植后 3 3天外周血血小板 >2 0× 10 9/L ,移植后 47天血小板 >50× 10 9/L。移植后 ,患者Ph染色体转阴性 ,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移植后 3 1天 ,46天及 71天查外周血STR显示其中 1份脐血完全植入。患者于移植后 13天出现Ⅱ度急性GVHD ,经治疗后消失。结论 :脐血联合移植可用于成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移植 异基因遣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序贯大剂量CHOEP方案治疗中高度恶性淋巴瘤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依 黄河 +4 位作者 蔡真 李黎 谢万灼 孟筱坚 林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28-630,共3页
为了评价CHOEP方案对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序贯化疗联合双次移植的远期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对5例复发、难治中高度恶性淋巴瘤在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联合序贯大剂量CHOEP方案的临床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5例恶性淋巴瘤... 为了评价CHOEP方案对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序贯化疗联合双次移植的远期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对5例复发、难治中高度恶性淋巴瘤在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联合序贯大剂量CHOEP方案的临床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动员方案为CHOEP联合G-CSF5μg/(kg.d),两次移植预处理均为大剂量CHOEP,第二次移植与第一次移植的中位间隔时间为9(5~31)周,两次移植回输单个核细胞数(MNC)分别为3.05(1.91~4.14)×108/?和3.55(2.23~6.0)×108/?;CD34+细胞分别为4.11(2.59~4.94)×106/?和5.70(2.77^-10.6)×106/?;CFU-GM分别为2.97(2.01~4.54)×105/?和2.44(1.78~2.9)×105/?。研究结果表明,回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所有患者的造血均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ANC)≥0.5×109/L时间为10(8~12)天和10.5(9~12)天,血小板≥20×109/L分别为11(10~14)天和12.5(10~15)天。双次移植后5例次并发Ⅲ-Ⅳ度口腔粘膜炎,无肝肾功能损害,无移植相关死亡。随访时间46(9~88)月,4例存活,其中3例无病生存,总体生存率80%,无病生存率60%。结论: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序贯大剂量CHOEP化疗方案是治疗复发、难治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手段,动员方法简便安全,预处理方案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次移植 序贯化疗 CHOEP化疗方案 恶性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蛋白在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励 蔡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作为分子伴侣,在蛋白质的折叠、装配、转运和降解、机体免疫、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HSP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高表达,在骨髓瘤硼替佐米耐药的发生、发展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多发性骨髓... 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作为分子伴侣,在蛋白质的折叠、装配、转运和降解、机体免疫、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HSP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高表达,在骨髓瘤硼替佐米耐药的发生、发展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与骨髓瘤患者耐药相关的HSP主要包括HSP90、HSP70、HSP27。HSP90主要通过直接与其分子伴侣结合,扰乱客户蛋白(client protein)以及影响正常的凋亡途径发挥作用,临床上HSP90抑制剂正处于广泛研究中,并发现其可逆转骨髓瘤耐药。HSP70、HSP27亦与骨髓瘤耐药相关,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介绍HSP家族在骨髓瘤硼替佐米耐药中的作用,对部分机制进行探讨,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法研究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中产生干扰素γ细胞的水平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筱坚 林茂芳 +2 位作者 牟海波 傅剑云 章荣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97-402,共6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 LR)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中,供者针对受者细胞反应后产生干扰素-γ细胞(IFN-γPC)的水平。方法:在近交系MHC不合的异基因小鼠脾细胞M LR和aGVHD模型中,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 ISPOT)对... 目的:探讨异基因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 LR)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中,供者针对受者细胞反应后产生干扰素-γ细胞(IFN-γPC)的水平。方法:在近交系MHC不合的异基因小鼠脾细胞M LR和aGVHD模型中,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 ISPOT)对供者针对受者细胞反应后IFN-γPC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异基因小鼠脾细胞M LR后,用EL ISPOT检测到IFN-γPC显著升高,具有针对受者细胞的特异性。在异基因小鼠aGVHD模型中,重度aGVHD小鼠脾细胞与未移植的异基因受鼠脾细胞在M LR后,IFN-γPC较中度aGVHD明显升高,无aGVHD药物预防组较预防组IFN-γPC明显升高,并具有针对受者细胞的特异性,与aGVHD的临床评分相一致。结论:用EL ISPOT可以快速而敏感地检测异基因小鼠脾细胞M LR中的同种异体反应,并和aGVHD的程度以及病程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 同种异体反应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GVHD与GVL分离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河 刘丽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1-466,共6页
如何有效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同时充分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的效应,这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该文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调节性T细胞、NK细胞、DC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肿瘤疫苗等7个方面在这一领域... 如何有效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同时充分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的效应,这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该文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调节性T细胞、NK细胞、DC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肿瘤疫苗等7个方面在这一领域的新进展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病理生理学 造血干细胞移植 杀伤细胞 天然/生理学 移植物白血病反应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白血病治疗 移植 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与器官移植排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毅 蔡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500,共6页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疾病的方法之一,而移植相关并发症制约了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其中,移植物排斥是移植后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Toll样受体4(TLR4)在先天免疫和免疫耐受中是个关键分子,但在器官移植后移植物排斥中的作用目前尚不...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疾病的方法之一,而移植相关并发症制约了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其中,移植物排斥是移植后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Toll样受体4(TLR4)在先天免疫和免疫耐受中是个关键分子,但在器官移植后移植物排斥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文中将对TLR4信号途径在器官移植后移植物排斥中如何通过调控抗原递呈细胞(APC)成熟、活化T细胞、引发免疫攻击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器官移植 移植物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对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
15
作者 曹伟杰 刘丽珍 +3 位作者 来晓瑜 王冲 于晓虹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7-474,共8页
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对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MSCs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PA,用CCK-8方法分析MSCs增殖的情况,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MPA各... 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对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MSCs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PA,用CCK-8方法分析MSCs增殖的情况,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MPA各浓度组的细胞凋亡,RT-PCR方法分析MSCs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的表达;应用von Kossa染色、钙定量和real-time PCR方法分析MPA对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1~100μmol/L的MPA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添加鸟嘌呤核苷可以解除该抑制效应,且该抑制效应与细胞凋亡无关;RT-PCR结果显示,MSCs表达IMPDHⅠ和IMPDHⅡ两种亚型;von Kossa染色和钙定量显示,MPA抑制MSCs的成骨分化,Osteopontin和BMP-2的表达相应减低;进一步研究发现,MPA可能通过影响转录因子Runx2、Osterix的表达而影响MSCs的成骨分化。结论:MPA通过耗竭鸟嘌呤核苷的方式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同时,MPA通过抑制Runx2和Osterix蛋白的表达,抑制M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药理学 间质干细胞/细胞学 次黄嘌呤类 成骨细胞/细胞学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细胞增殖/药物作用 鸟嘌呤核苷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吕雨琦 张明明 +3 位作者 魏国庆 丁淑怡 胡永仙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探究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过程中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99... 目的:探究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过程中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9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化疗预处理前后和CAR-T细胞输注后患者肾功能的动态变化,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过程中共有25例患者发生AKI,AKI发生率为25.3%,中位发生时间为8.0(5.5,11.0)d,其中AKI 1期2例(8.0%),AKI 2期3例(12.0%),AKI 3期9例(3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预处理后的血清肌酐(SCr)水平(OR=1.020,P<0.001)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严重程度(OR=6.501,P<0.01)与AKI的发生密切相关。化疗预处理后SCr水平预测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694~0.904,P<0.001),最大约登指数为0.528,其所对应的截断值为83.0μmol/L,预测敏感度为72.0%,特异度为80.8%。3~4级CRS的患者AKI发生率为39.1%,而CRS低于3级的患者AKI发生率为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7,P<0.01)。结论: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KI多发生于CAR-T细胞输注后的15.0 d内,表现为一过性的严重肾功能损害。化疗预处理后存在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警惕AKI的发生,同时在CAR-T细胞治疗期间须注意防治C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成熟抗原 急性肾损伤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预防性改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露欣 谭亚敏 +6 位作者 施继敏 赵妍敏 余建 胡永仙 来晓瑜 黄河 罗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267-2271,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早期预防性改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预防高危急性白血病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早期预防性改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预防高危急性白血病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中心行allo-HSCT并接受预防性改良DLI的62例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原发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状态下输注由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并联合短程小剂量环孢素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结果62例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距移植中位时间为105.5(59~355)d接受预防性DLI,中位CD3细胞量为3.95(0.4~7.6)×10^7/kg。移植后中位随访33.2(3.4~64.7)个月,41例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其中17例患者复发;共21例患者死亡。3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白血病生存率(leukemia-free survival,LFS)分别为69.6%及63.6%。3年累积复发率及无复发死亡率分别为29.7%及6.7%。Ⅱ~Ⅳ度及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100 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2.6%和11.3%。3年中重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累积发生率为32.9%。3年无复发无排异生存率(GVHD-free and relapse-free survival,GRFS)为31.7%。结论高危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行改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能有效预防复发,且不增加GVHD发生率及治疗相关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急性白血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祖成 王柯馨 +2 位作者 张棋琦 胡永仙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研究以B细胞成熟抗原(BCMA)为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后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car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BCMA靶向的CA... 目的:研究以B细胞成熟抗原(BCMA)为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后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car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Ⅰ期单中心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1800017404)中的99例复发/难治MM患者(包括3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carHLH组和非carHLH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疗效、CAR-T细胞扩增特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差异,并总结carHLH患者的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99例患者中,发生carHLH 20例,carHLH发生率为20.20%,carHLH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后的第7天(第0~19天),集中发生于CRS后第5~10天。与非carHLH患者比较,carHLH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CAR-T细胞治疗前骨髓浆细胞比例、治疗期间发生3~4级CRS的患者比例均更高(均P<0.05);CAR-T细胞扩增高峰更高(P<0.01);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10和γ干扰素水平更高(均P<0.01);国际标准化比值和D-二聚体峰值更高,纤维蛋白原谷值更低(均P<0.01)。20例发生carHLH的患者中,单独使用托珠单抗治疗7例,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5例,同时使用托珠单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均好转。MM客观缓解率17例接受疗效评估的carHLH患者为100.00%,78例接受疗效评估的非carHLH患者为94.87%(P>0.05)。结论: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MM患者carHLH发生率较高,治疗前骨髓浆细胞比例越大越容易发生carHLH,且治疗后CAR-T细胞扩增程度及细胞因子水平与carHLH发生密切相关。并发carHLH者在接受以托珠单抗和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后疗效大多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浆细胞白血病 B细胞成熟抗原 噬血细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性生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政雯 周晓瑜 +5 位作者 金爱云 周玮炜 章建丽 许丽炜 严月霞 黄旖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6期942-946,共5页
性功能障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面临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性生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性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为日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性生活 影响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调素在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性贫血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金钿 蔡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0-364,共5页
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常见症状,与预后不良相关。目前认为,MM相关性贫血是一种慢性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由慢性炎症刺激所导致。铁调素(hepcidin)是一种机体铁代谢调节激素,它在炎症刺激下表... 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常见症状,与预后不良相关。目前认为,MM相关性贫血是一种慢性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由慢性炎症刺激所导致。铁调素(hepcidin)是一种机体铁代谢调节激素,它在炎症刺激下表达上调,使铁无法从细胞释放至血浆,造成血清铁降低,进而导致贫血发生。铁调素相关通路是MM相关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中心环节,成为MM相关性贫血治疗的新靶点。促红细胞生成素类制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ESA)能有效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是既往治疗MM相关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ESA对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受到质疑,认为ESA可能促进肿瘤进展,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本文主要对MM相关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着重阐述铁调素的作用机制,总结ESA的治疗效果,探讨铁调素通路的靶向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贫血 铁调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