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伟钱 戴小娜 +5 位作者 余叶 王沁 梁钧昱 柯旖旎 易彩虹 林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6-891,共6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LD)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pSS患者,比较pSS伴或不伴AL...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LD)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pSS患者,比较pSS伴或不伴ALD两组间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03例pSS患者,其中合并ALD者6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31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37例),不合并ALD者135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例、口干、眼干、疼痛、乏力、淋巴结肿大、涎腺肿大、皮疹、肺部病变、肾脏受累等临床表现,其他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和血管炎)的发生率,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滴度,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Sjogren’s syndrome A antibody,SSA)、SSA52、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Sjogren’s syndrome B antibody,SSB)阳性率,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S合并ALD的患者病程较短、抗线粒体-M2抗体(anti-mitochondrial M2 antibody,AMA-M2)和抗着丝点抗体阳性率高,IgG、IgM水平高,C3水平低,血细胞减少,肝脏相关血清学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肝硬化的比例增加,死亡事件明显增多(死亡率13.24%vs.2.96%,P=0.013),预后更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SS合并ALD的患者出现死亡事件的不良因素为肝硬化、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性指数评分(the EULAR Sjogren’s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 index,ESSDAI)和总胆红素水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合并ALD的患者生存率低于对照组。结论:pSS合并ALD的患者病情更重、死亡事件发生率高,需要临床重视并加强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炎性肌病完全临床应答相关因素的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赖展鸿 李嘉辰 +9 位作者 贠泽霖 张永刚 张昊 邢晓燕 邵苗 金月波 王乃迪 李依敏 李玉慧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2,共9页
目的:探究影响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 IIMs)患者对常规治疗完全临床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0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IIMs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指标... 目的:探究影响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 IIMs)患者对常规治疗完全临床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0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IIMs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指标和治疗用药,明确影响患者对常规治疗完全临床应答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635例IIMs患者,其中518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8个月,总体完全临床应答率为50.0%(259/518)。各临床亚型中,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 ASS)和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 IMNM)的完全临床应答率分别为53.5%、48.9%和39.0%。未完全临床应答组与完全临床应答组相比,在临床特征方面,发热(P=0.002)和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rapid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RP-ILD)(P=0.014)的发生率较高;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水平较高;在治疗用药方面,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in, IVIG)的使用比例均较高。IMNM(P=0.007)、间质性肺病(P=0.001)、谷草转氨酶高(P=0.012)、血清铁蛋白高(P=0.016)和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低(P=0.004)是IIMs未完全临床应答的危险因素。结论:IIMs患者的总体完全临床应答率低,IMNM亚型最低;起病时存在间质性肺病、谷草转氨酶高、血清铁蛋白高或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低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临床应答 间质性肺病 危险因素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耐受性的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邵苗 郭惠芳 +14 位作者 雷玲彦 赵清 丁艳杰 林进 吴锐 于峰 李玉翠 苗华丽 张莉芸 杜燕 焦瑞英 庞丽霞 龙丽 栗占国 李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比较大剂量环磷酰胺及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两种方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耐受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全国17个省份24家医院就诊的1022例SLE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 目的:比较大剂量环磷酰胺及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两种方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耐受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全国17个省份24家医院就诊的1022例SLE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及伴随疾病等。根据静脉输注环磷酰胺的治疗方案分为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组(short-interval low-dose intravenous cyclophosphamide therapy,SILD IV-CYC,每次400 mg,每2周1次)和大剂量环磷酰胺组(high-dose intravenous cyclophosphamide therapy,HD IV-CYC,每次500 mg/m 2体表面积,每月1次),有256例接受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506例接受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停药原因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另有260例患者因没有规律应用环磷酰胺未纳入两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的比较。此外,377例接受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和214例接受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的SLE患者随访到停用环磷酰胺,对其停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591例停环磷酰胺的患者中,有199例(33.67%)SLE患者因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停药,238例(40.27%)SLE患者因为病情改善而停用环磷酰胺。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组的SLE患者中因不良反应停用环磷酰胺的比例为38.79%(83/214),明显高于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组的30.77%(116/377,P=0.048)。进一步比较506例接受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和256例接受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提示,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组感染(13.04%vs.22.27%,P=0.001)、胃肠道反应(17.39%vs.31.25%,P<0.001)、骨髓抑制(9.68%vs.19.92%,P<0.001)、月经异常(25.18%vs.39.72%,P=0.001)、脱发(13.44%vs.19.14%,P=0.039)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组。结论: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方案(SILD方案)治疗SLE的耐受性明显优于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环磷酰胺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培荣 林进 +4 位作者 丁振华 吴华香 陈士芳 王宏智 朱小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1期2506-2508,共3页
目的:探讨益肾蠲痹丸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67例早中期AS患者,随机分3组:治疗组(益肾蠲痹丸+双氯芬酸片)、阳性对照组(柳氮磺吡啶+双氯芬酸片)和联合治疗组(益肾蠲痹丸+柳氮磺吡啶+双氯... 目的:探讨益肾蠲痹丸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67例早中期AS患者,随机分3组:治疗组(益肾蠲痹丸+双氯芬酸片)、阳性对照组(柳氮磺吡啶+双氯芬酸片)和联合治疗组(益肾蠲痹丸+柳氮磺吡啶+双氯芬酸片)。分别观察治疗前、实验中期(治疗3个月)及实验结束(治疗6个月)AS活动指数(BASDAI)、AS测量指数(BASMI)、AS功能指数(BASFI)、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实验中期及结束时三组Bath指数和实验室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改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实验中期3组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193),实验结束时联合治疗组效果优于治疗组或阳性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3、P=0.026)。各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3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肾蠲痹丸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早中期活动性AS患者6个月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益肾蠲痹丸 柳氮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