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移植术后早期中心静脉压动态监测输液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蔡秋琴 丁莹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1期674-675,共2页
为了使肾移植病人平稳渡过多尿期 ,对 3 13例肾移植病人行颈内静脉置管持续动态监测 CVP 4~ 5 d,将CVP维持在 6~ 12 cm H2 O( 1cm H2 O=0 .0 98k Pa)。结果 3 11例顺利渡过多尿期 ,肾移植获成功 ;2例因发生急性排异反应 ,肾移植失败 ... 为了使肾移植病人平稳渡过多尿期 ,对 3 13例肾移植病人行颈内静脉置管持续动态监测 CVP 4~ 5 d,将CVP维持在 6~ 12 cm H2 O( 1cm H2 O=0 .0 98k Pa)。结果 3 11例顺利渡过多尿期 ,肾移植获成功 ;2例因发生急性排异反应 ,肾移植失败 ,转行血液透析。提示 CVP动态监测可为维持病人水、电解质及出入量平衡提供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中心静脉压 电解质 动态监测 输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现状 被引量:15
2
作者 郎夏冰 杨毅 陈江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8-213,共6页
急性肾损伤是影响住院患者住院时间、预后以及医疗费用的重要疾病之一,涵盖从轻度血肌酐升高到肾功能衰竭需要替代治疗的一系列疾病谱。随着对疾病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流行病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国内一些高质量的大样本... 急性肾损伤是影响住院患者住院时间、预后以及医疗费用的重要疾病之一,涵盖从轻度血肌酐升高到肾功能衰竭需要替代治疗的一系列疾病谱。随着对疾病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流行病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国内一些高质量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成果陆续发表。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目标人群、客观观察指标的选择和检测、基于急性肾损伤诊断定义的研究策略等的不同,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仍有较大异质性,国内报道的急性肾损伤发病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本文对中国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现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引起临床和相关卫生工作系统人员的重视,为设计更加客观的流行病学研究策略提供借鉴,以期获得详实的流行病学数据,为实现中国急性肾损伤的零病死率计划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急性病 流行病学 数据收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在急性肾损伤后肾脏修复中的作用
3
作者 周丽佳 吴建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3-397,共5页
急性肾损伤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骤然下降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急性肾损伤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阻塞管腔及基膜裸露。肾损伤修复依赖残存肾小管上皮细胞迁移、增殖、分化,覆盖暴露的肾小... 急性肾损伤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骤然下降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急性肾损伤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阻塞管腔及基膜裸露。肾损伤修复依赖残存肾小管上皮细胞迁移、增殖、分化,覆盖暴露的肾小管基膜,从而恢复肾功能。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克隆细胞,在肾损伤的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肾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证实,坏死细胞的更替主要依赖成熟细胞分化,再次进入细胞周期,或依赖骨髓干细胞或肾脏器官特异性干细胞的修复作用。文章就骨髓干细胞和肾脏成体干细胞在急性肾损伤后肾脏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伤 骨髓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 肾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百草枯中毒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邵雪 陈江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727,共11页
百草枯是一种高效触杀性除草剂。百草枯吸收入血后主要聚集在肺,造成肺损伤,尤其是中毒晚期形成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后引起呼吸功能衰竭,而这是导致百草枯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百草枯的中毒机制目前仍不明,现推测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 百草枯是一种高效触杀性除草剂。百草枯吸收入血后主要聚集在肺,造成肺损伤,尤其是中毒晚期形成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后引起呼吸功能衰竭,而这是导致百草枯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百草枯的中毒机制目前仍不明,现推测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是其最主要的致病机制,而基因表达异常、线粒体损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失、细胞因子网络和酶失衡等亦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针对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治疗除减少毒物吸收、增加毒物清除外,主要以抗氧化和抗免疫反应为主,但效果欠佳。虽然国内外已提出很多新型的治疗方法,但大部分仍处于实验阶段。因此,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肺纤维化/治疗 肺纤维化/病因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细胞功能紊乱与微小病变性肾病 被引量:14
5
作者 柳珊珊 陈江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4-218,共5页
微小病变性肾病(MCD)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病理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足细胞损伤是MCD蛋白尿产生的关键环节。在MCD小鼠模型及人肾组织中均发现,足细胞裂隙膜蛋白nephri... 微小病变性肾病(MCD)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病理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足细胞损伤是MCD蛋白尿产生的关键环节。在MCD小鼠模型及人肾组织中均发现,足细胞裂隙膜蛋白nephrin、podocin和骨架蛋白synaptopodin的表达下调,且蛋白尿的多少与其表达下降程度相关;synaptopodin表达越多,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越好。近年来,关于MCD足细胞损伤的焦点集中于足细胞来源的两种蛋白:CD80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来自外界的微生物或抗原作用于足细胞,通过激活κB基因序列致CD80过表达,进而破坏足细胞骨架蛋白,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引起蛋白尿;过表达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可破坏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导致足突融合,诱发MCD。但有关诱发CD80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持续过表达的关键因素以及两者与肾小球基底膜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致病过程并不明确,有待更深入的研究证实。基于MCD足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NF—KB抑制剂和唾液酸化治疗措施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可以作为MCD的一种新型的非免疫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肾病 脂性/病理学 抗原 CD80 血管生成素类 蛋白尿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与肝、肾疾病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琦 寿张飞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5-378,共4页
目前已有较多对肝脏疾病的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成果,并且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方面则较少,至于这类患者中行腹膜透析者的肠道微生态状况则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的文献,进行归... 目前已有较多对肝脏疾病的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成果,并且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方面则较少,至于这类患者中行腹膜透析者的肠道微生态状况则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综述,初步从理论上论证腹膜透析与肠道微生态之关联性研究的可行性,并由此推论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能有效降低此类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慢性肝炎 终末期肾病 腹膜透析 肠道微生态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的机制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余淑媛 郑麟 韩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35-240,共6页
血管炎是一类可引起血管非特异性炎症和坏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按血管受累的大小分类,包括了小血管炎、中等血管炎及大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属于小血管炎的范畴,主要包含了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显... 血管炎是一类可引起血管非特异性炎症和坏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按血管受累的大小分类,包括了小血管炎、中等血管炎及大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属于小血管炎的范畴,主要包含了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和嗜酸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它们可累及全身不同脏器,活动期异常凶险,治疗不及时可致高死亡率。本文简要综述AAV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环磷酰胺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云学院2019年下半年学术盘点
8
作者 石炳毅 武小桐 +6 位作者 李宁 陈知水 郭晖 陈江华 王仁定 朱志军 刘颖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6-320,共5页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携手医邻网共同打造的“移植云学院”于2019年下半年继续成功地举办了本年度的最后4期。在下半年的授课中,各中心讲师分别以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HUA)的管理、移植肾病理学、肾移植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诊...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携手医邻网共同打造的“移植云学院”于2019年下半年继续成功地举办了本年度的最后4期。在下半年的授课中,各中心讲师分别以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HUA)的管理、移植肾病理学、肾移植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诊治、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为主题,与参会人员从多角度对肾移植和肝移植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肝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糖尿病肾病 高尿酸血症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早期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彬彬 杨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4-229,共6页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是成人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目前缺乏特异性检查方式,依赖血清肌酐及尿量变化的诊断存在滞后性。近年来早期诊断CSA-AKI的生物学标志物成为研究焦点。临床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凝胶酶相关脂质...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是成人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目前缺乏特异性检查方式,依赖血清肌酐及尿量变化的诊断存在滞后性。近年来早期诊断CSA-AKI的生物学标志物成为研究焦点。临床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凝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及细胞周期抑制剂诊断价值高;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可用于辅助诊断CSA-AKI;微小核糖核酸有助于评估患者不良预后;生物学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对CSA-AKI的发生有提示意义。CSA-AKI新型生物学标志物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提供可能,有望成为CSA-AKI诊疗新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副作用 急性肾损伤/病因学 生物标记/血液 生物标记/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数据集成采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冯靖祎 郑骏 姚向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9-633,共5页
研究血液透析机的内置和外置通讯设备,实现透析机系统数据集成采集,建立智能化血液透析信息系统,对于提高透析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实现的血液透析系统数据集成采集设备,可将透析机的各项参数实时传输到患者的透析记录中,并... 研究血液透析机的内置和外置通讯设备,实现透析机系统数据集成采集,建立智能化血液透析信息系统,对于提高透析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实现的血液透析系统数据集成采集设备,可将透析机的各项参数实时传输到患者的透析记录中,并自动存贮数据,方便医务人员实时监测患者透析过程中的情况,免去手工记录数据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其硬件采用32位高速嵌入式处理器、大规模闪速存储技术和表面封装技术(SMT)工艺设计;软件采用实时操作系统Vmax构建应用平台,应用软件采用C语言编制,可实现与各种血液透析机数据同步的功能,并可通过专用网络向上位计算机实时传输透析机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治疗数据和血液透析机的运行参数。实际应用表明,该血透数据集成采集技术具有成本相对较低、临床适用性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中心 血透机 数据采集 数据集成 血透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的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蕾 王慧萍 +1 位作者 黄琼 来茂德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应用微切割-聚合酶链反应-单链长度多态性(PCR SSLP)的方法,检测59例62个结直肠腺瘤,包括散发性腺瘤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腺瘤在BAT26等16个微卫星基因座在结直肠腺瘤标本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 应用微切割-聚合酶链反应-单链长度多态性(PCR SSLP)的方法,检测59例62个结直肠腺瘤,包括散发性腺瘤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腺瘤在BAT26等16个微卫星基因座在结直肠腺瘤标本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 连接素(β catenin)、TP53、BAX等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错配修复(MMR)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即腺瘤阶段的作用及其意义。结果显示:(1)腺瘤16个基因座的总MSI发生率为14.4%;同一病人的不同腺瘤在某些相同的基因座表现出不同的MSI状态;(2)5例FAP病人均表现为MSI L,其中有3例在hMSH3基因座表现为MSI阳性;(3)β 连接素在腺瘤和腺癌细胞膜阳性率分别为42.9%和11.4%,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4)TP53、D5S346、TCF4(A)9、TGFβRⅡ(GT)3、TGFβRⅡ(A)10等微卫星基因座的MSI改变与相应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TP53、β 连接素、TGFβRⅡ等在腺瘤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有密切关系。可以推断:(1)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早期即腺瘤阶段即可表现微卫星不稳定性,腺瘤中存在1p染色体的改变、APC基因的改变及TGFβ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2)随着腺瘤向腺癌的进展,β 连接素的阳性着色由细胞膜转移至细胞内,而且胞浆阳性强度增加;可以推断腺瘤中APC β 联蛋白 TCF4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癌 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微卫星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向红 陈江华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I)损伤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PTX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PTX治疗组(PTX组),每...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I)损伤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PTX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PTX治疗组(PTX组),每组25只。通过无损伤动脉夹阻断双肾血流45 min建立大鼠的肾IRI模型,缺血前PTX预处理。3组分别于缺血前、缺血-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1,4,24 h 5个时间点监测肾功能、肾脏病理及肾组织匀浆的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PTX组与IRI组相比,肾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肾组织匀浆的ICAM-1水平、TNF-α水平显著下降。结论PTX可能通过降低肾组织中ICAM-1、TNF-α表达,抑制炎症、黏附级联反应而减轻肾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缺血-再灌注 肾脏 细胞间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联合供体骨髓输注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陈大进 何强 +5 位作者 姜虹 吴建永 王逸民 黄洪锋 王慧萍 陈江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研究在常规免疫抑制剂条件下,肾移植联合骨髓细胞输注(donor bone marrowtransfusion,DBMT)对于近期(术后1年)及远期(术后1年以上)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1999年5月至2004年5月在本中心进行肾移植联合骨髓细胞输... 目的:研究在常规免疫抑制剂条件下,肾移植联合骨髓细胞输注(donor bone marrowtransfusion,DBMT)对于近期(术后1年)及远期(术后1年以上)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1999年5月至2004年5月在本中心进行肾移植联合骨髓细胞输注的联合移植(联合移植组)及其同一供体来源单纯肾移植的患者(对照组),2组各有74例患者纳入研究。2组患者术后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方案为:激素+霉酚酸酯(MMF)+环孢素(CSA)或激素+霉酚酸酯(MMF)+他克莫司(FK506);随访24-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9.5个月。结果:联合移植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105±23.9)μmol/L、(107.5±32.4)μmol/L、(115±26.6)μmol/L和(114.7±28)μmol/L、(116.5±27.6)μmol/L、(125±32.6)μmol/L,相应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MDRD法)水平分别为(70.2±24.4)ml/min、(74.3±24.1)ml/min、(73.5±22.4)ml/min和(62.4±15.8)ml/min、(63.9±18.7)ml/min、(61.9±20.3)ml/min。其中,上述2组术后第1年GFR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5年联合移植组与对照组尿蛋白阳性分别为37人(50%)和57人(77%),2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联合移植组有3例发生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对照组中有12例发生慢性移植肾肾病,联合移植组随访中CAN发生率较配对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肾移植联合骨髓细胞输注对术后近期及远期移植肾功能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供体骨髓细胞输注能诱导嵌合体产生,并增加联合移植受者对供体器官的免疫耐受,从而减少排异反应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组织供者 造血干细胞/细胞学 移植 异种 输注 静脉内 肾小球滤过率 血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时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边薇 官继超 +3 位作者 谢锡绍 童金 张晓辉 寿张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探讨临时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植入腹膜透析管并维持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至少规律随访3个月。数据来自浙江省透析质量控制中心的透析... 目的:探讨临时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植入腹膜透析管并维持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至少规律随访3个月。数据来自浙江省透析质量控制中心的透析登记系统。患者根据腹膜透析前有或无血液透析史分为两组:未血液透析组和临时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时间少于3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比较两组存活率及影响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腹膜透析患者共908例,其中未血液透析组732例、临时血液透析组176例。1年、2年、3年、4年患者存活率未血液透析组分别为96.2%、91.4%、88.0%、85.0%,临时血液透析组分别为92.8%、88.8%、78.2%、7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技术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患者临时血液透析史、高龄、血清白蛋白水平以及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评分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血液透析史的腹膜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率低于无血液透析史患者,临时血液透析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需重视患者的透析前计划与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腹膜透析 存活率 肾透析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调控血管生成素miRNA的筛选和验证 被引量:3
15
作者 翁春华 董豪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02-1308,共7页
血管生成素是一个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待阐明.mi RNA是一类长约22 nt的小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各种生物学过程.本文探索了可直接调控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素是一个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待阐明.mi RNA是一类长约22 nt的小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各种生物学过程.本文探索了可直接调控血管生成素表达的mi RNA,希望为阐明血管生成素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首先,我们利用数据库预测得到8个可能靶向结合血管生成素m RNA 3'端非编码区的mi RNA;然后,用实验方法验证它们与血管生成素的靶向关系,发现mi R-1208、mi R-196b、mi R-296、mi R-409-3p、mi R-570和mi R-641这6个mi RNA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血管生成素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但只有mi R-196b、mi R-296、mi R-409-3p和mi R-641可以直接结合血管生成素m RNA的3'端非编码区;进而,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分别过表达这4个mi RNA,发现mi R-196b、mi R-409-3p和mi R-641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增殖,而mi R-196b、mi R-296和mi R-409-3p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以上结果表明,细胞内有多个mi RNA调控血管生成素的表达,它们可能协调调节血管生成,抑或在血管生成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我们的工作还为"一种m RNA可被多种micro RNA调节,而一种micro RNA可调节多种m RNA"假说提供了部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MIRNA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缺血处理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肖肖 周丽佳 吴建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3-367,共5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其损伤程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给予远距离组织(上肢或下肢)多次短暂、重复缺血再灌注,即远程缺血处理(RIC)可减轻重要器官长时间持续缺血所导致的IRI;在心脏手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其损伤程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给予远距离组织(上肢或下肢)多次短暂、重复缺血再灌注,即远程缺血处理(RIC)可减轻重要器官长时间持续缺血所导致的IRI;在心脏手术、血管手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给予RIC能减轻IRI的程度;RIC无创、安全、简单且经济,为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造影剂(Gd-DTPA-Granzyme B)的制备
17
作者 谢易 刘广义 +6 位作者 韩飞 姜虹 茅幼英 王慧萍 赵杰 金娟 陈江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以颗粒酶B为靶向的磁共振造影剂(gadolinium-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granzyme B monoclonal antibody,Gd-DTPA-GB mAb)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方法:采用颗粒酶B单抗制成颗粒酶B靶向造影剂Gd-DTPA-GB mAb;通过基质辅助... 目的:探讨以颗粒酶B为靶向的磁共振造影剂(gadolinium-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granzyme B monoclonal antibody,Gd-DTPA-GB mAb)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方法:采用颗粒酶B单抗制成颗粒酶B靶向造影剂Gd-DTPA-GB mAb;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s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计算其相关参数,采用MTT法检测其细胞毒性,以及免疫组化法判定其免疫活性。结果:MALDI-TOF-MS鉴定结果显示:颗粒酶B单抗的质荷比高峰主要出现在133986.41处,连接Gd-DTPA后高峰主要在139736.06的位置;根据质谱结果计算得每分子抗体可以连接20个左右的Gd3+;MTT法结果显示:Gd、DTPA、Gd-DTPA,以及Gd-DTPA-GB mAb组在浓度逐渐递增的情况下对于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且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靶向造影剂(1∶175)与阳性对照组(1∶150)比较,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结论:在体外,本实验室设定的条件能够合成磁共振靶向造影剂Gd-DTPA-GB mAb,而且该造影剂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无明显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胺五乙酸 钆DTPA 造影剂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性急性肾损伤小鼠线粒体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静娟 吴峰峰 +1 位作者 陈江华 杨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50,共10页
目的:筛选脓毒性急性肾损伤(SAKI)中参与线粒体DNA(mt DNA)损伤修复的相关基因。方法:40只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SAKI组(28只)和对照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建立SAKI小鼠模型。分别于术后8、24、48 h采集两组的血液和肾... 目的:筛选脓毒性急性肾损伤(SAKI)中参与线粒体DNA(mt DNA)损伤修复的相关基因。方法:40只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SAKI组(28只)和对照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建立SAKI小鼠模型。分别于术后8、24、48 h采集两组的血液和肾脏标本,干式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mt 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实时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AKI组小鼠术后均出现脓毒症症状,死亡16只;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6)、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炎症细胞浸润,并可见大量细胞空泡形成,提示建模成功。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Gadd45α、Bcl2l1、Cdkn1a、Jun、Rela、Nfkbia和Nfkb1等线粒体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实时定量RT-PCR检测以上基因表达量结果与RNA测序趋势一致。SAKI组Gadd45α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核中表达,其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add45α、Bcl2l1、Cdkn1a、Jun、Rela、Nfkbia和Nfkb1基因参与了SAKI中mt DNA损伤修复,可以作为SAKI防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DNA损伤 基因 肿瘤抑制 线粒体 肾/损伤 肾/病理学 肾功能不全 急性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与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朵 谢锡绍 +1 位作者 张晓辉 陈江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至2016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始腹膜透析的173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平均MAP水平,随访33.0(19.3,52.4)个月。取腹膜透析开始3个月内的MAP...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至2016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始腹膜透析的173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平均MAP水平,随访33.0(19.3,52.4)个月。取腹膜透析开始3个月内的MAP平均值作为基线MAP值。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分数多项式回归模型分析MAP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随访过程中共有208例患者死亡,其中因心脑血管原因死亡95例,占45.7%。相比于MAP>95~<120 mmHg的腹膜透析患者,MAP≤95 mmHg的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高(HR=1.40,95%CI:1.01~1.93,P<0.05),MAP≥120 mmHg的患者全因死亡(HR=2.12,95%CI:1.32~3.40,P<0.01)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均明显增高(HR=2.55,95%CI:1.38~4.70,P<0.01)。腹膜透析患者MAP水平与患者全因死亡呈"U"型关系,与心脑血管死亡呈"J"型关系。结论:高MAP和低MAP水平均会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治疗 腹膜透析 动脉压 死亡 心血管疾病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