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与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朱阳波 徐骁 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8-663,共6页
目的:分析影像学上符合Milan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评估Milan标准和微血管侵犯对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7—2013年期间115例影像学符合Milan标准并行肝... 目的:分析影像学上符合Milan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评估Milan标准和微血管侵犯对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7—2013年期间115例影像学符合Milan标准并行肝移植治疗的肝癌患者,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探究影响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入组的98(98/115)例患者中,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8%、80.6%、79.6%和87.8%、74.5%、73.5%。微血管侵犯、大血管侵犯、超出Milan标准和移植前降期治疗与小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显著相关( 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微血管侵犯和超出Milan标准是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不伴和伴有微血管侵犯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8%、85.5%、85.5%和75.9%、55.2%、48.3%( P<0.01);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符合及超出Milan 标准肝癌患者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7%、83.3%、79.8%和64.3%、42.9%、42.9%( P<0.01)。结论:微血管侵犯多提示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的高复发转移倾向,对指导术后早期积极的辅助治疗、密切随访及补救性治疗等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病理学 肝肿瘤/病理学 毛细血管 手术后期间 肿瘤侵润 肝移植/标准 存活率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供者肝移植受者胆道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俞军 谢尚奋 +5 位作者 夏伟良 程龙宇 张武 俞松峰 张珉 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4-669,共6页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施行的109例DCD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供者因素对受者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109...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施行的109例DCD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供者因素对受者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109例DCD肝移植受者术后共24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2.0%。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并发症组与对照组间的热缺血时间( P<0.001)及ICU住院天数( 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O血型是否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升压药及患者脂肪肝有增加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热缺血时间(P=0.001,OR=1.328,95%可信区间为1.124~1.526)和ICU住院天数( P=0.012,OR=0.840,95%可信区间为0.732~0.963)是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道并发症仍然是DCD肝移植术后的主要难题,热缺血时间和ICU治疗是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供肝紧缺的情况下,使用ABO血型不相容的供肝不失为拯救生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预防和控制 胆道疾病/病因学 肝移植/副作用 手术后并发症 组织供者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肝移植后发生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程龙宇 俞军 +7 位作者 张武 余松峰 谢尚奋 周琳 张珉 汤洒潇 章琳 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0-677,共8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探索减少该疾病发生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资料,对移植前脾...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探索减少该疾病发生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资料,对移植前脾脏体积、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前胃左静脉直径、术前和术后血小板、术前和术后白细胞、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在2012—2013年期间部分术前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分析其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 ( P=0.012, OR=2.789,95%可信区间:1.249~6.227)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 ( P =0.017, OR=3.124,95%可信区间:1.230~7.933)为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的6例患者中仅1例(16.7%)在术后表现为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而对照组48例中32例(66.7%)术后存在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可以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移植手术同期行脾动脉缩窄术以控制脾脏体积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预防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手术后期间 血小板减少/并发症 危险因素 体积描记术 脾/放射摄影术 脾动脉缩窄术/方法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弹性成像预测肝移植受者近期预后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建华 严盛 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8-682,共5页
目的:探索成人肝移植术后肝脏弹性值( LSM)与肝肾功能指标相关关系,研究其对受者术后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成人肝移植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10日—2014年3月19日期... 目的:探索成人肝移植术后肝脏弹性值( LSM)与肝肾功能指标相关关系,研究其对受者术后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成人肝移植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10日—2014年3月19日期间43例次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及术后LSM,统计分析其相关关系;以LSM 16 kPa为界将受者分为LSM较高组和LSM较低组,比较两组间术后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受者术后第1天LSM与冷缺血时间无关联,但术后第7天LSM与冷缺血时间有统计学关联( r=0.335, P=0.028)。受者术后第1天LSM与术后ICU时间正相关(r=0.488,P=0.001),但第7天LSM与ICU时间无关联。在纳入分析的12项肝肾功能指标中,谷草转氨酶、胆汁酸及肌酐均与术后第1天和第7天LSM呈正相关。②术后第1天LSM较高组的ICU时间显著长于LSM较低组(7 d与9 d,P=0.013),术后第1天LSM较高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LSM较低组(34 d与23 d,P=0.023)。术后第1天LSM较高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LSM较低组(78.57%与27.59%,P=0.002)。结论: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值与肝移植受者术后肝肾功能有一定关联,对肝移植受者近期预后可能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弹性成像技术 肝功能 肾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技术与肿瘤微创治疗研究进展——来自第11届国际生物电年会
5
作者 陈新华 张雪明 +1 位作者 殷胜勇 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第11届国际生物电年会于2014年10月13日-16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大学举行,此次学术论坛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脉冲电场在医学、环境、食品、电场发生器研发、肿瘤治疗、灭菌、动植物生长以及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其中生物电... 第11届国际生物电年会于2014年10月13日-16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大学举行,此次学术论坛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脉冲电场在医学、环境、食品、电场发生器研发、肿瘤治疗、灭菌、动植物生长以及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其中生物电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成为会议讨论热点,各项临床试验数据引人瞩目,标志着生物电技术快速发展,或将改变肿瘤治疗模式。本文择其要者介绍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放射疗法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纳米技术 导管消融术 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健 童荣亮 +5 位作者 丁超峰 周杰 许晓锋 王伟林 徐骁 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2-657,共6页
目的:构建评估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之间77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住院患者与95例同期内未发生肝癌破裂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特... 目的:构建评估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之间77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住院患者与95例同期内未发生肝癌破裂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找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评估肝癌自发性破裂的风险。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到大量腹水、肝硬化、肿瘤突出肝脏表面、最大肿瘤的长径≥5 cm这4项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绘制所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862( P<0.05)。结论:最大肿瘤长径≥5 cm、肿瘤突出肝脏表面、肝硬化、中到大量腹水是原发性肝癌发生自发性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四项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有效评估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破裂 自发性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